七月流火 天下入秋 ——二十四节气之处暑篇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贰
零
壹
捌
戊
戌
狗
年
处暑:2018年08月23日 星期四
农历七月十三
◆ ◆ ◆ ◆
七月流火 天下入秋
——二十四节气之处暑篇
◆ ◆ ◆ ◆
处暑是二十四个节气之一,处暑的到来代表着炎热的夏季即将过去,硕果累累的凉爽金秋随之到来。处暑对于农家人而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气,民间有“处暑禾田连夜变”之说。处暑节气的文化内涵悠久,丰富多彩,自古至今,一直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二十四节气——处暑(图片来自网路)
一、节气释义
(一)时间、含义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每年的8月22~24日进入此节气。
处暑,音读[chǔ shǔ],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 “处”指“躲藏、终止”,处暑是指暑气的终结,表示一种状态,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正如杜甫诗所述“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
(二)天文解释
处暑是七月中气,每年的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8月22日~24日),太阳到达黄经150°。处暑的到来同时意味着进入干支历申月的下半月。申月是秋季的第一个月份,此时太阳运行到了狮子座的轩辕十四星近旁。
处暑的天文解释(图片来自网络)
(三)古籍记载
据考证,“处暑”一词在我国2000年前成书的《国语》中就已出现,且明确指温度。《国语》中的《楚语·范无宇论城》曰:“夫边境者,国之尾也,譬之如牛马,处暑之既至,虻之既多,而不能掉其尾,臣亦惧之。”在西汉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天文训》中,已将“处暑”列入二十四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七月中,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古书《群芳谱》说:“阴气渐长,暑将伏而潜处也。”
二、节气传说
祝融是炎帝的儿子,精卫的长兄,以“光照万方”深得部族内外的爱戴。黄帝部族与炎帝部族合并后,祝融被封为火神,主理火正和夏季,成为炎黄部族最主要的大臣之一。水神共工嫉恨祝融,心中不平,公开向祝融挑战。两人各使神通,杀得天昏地暗,共工战败逃奔,撞倒了擎天柱不周山,致使天塌地陷,尸横遍野。黄帝迫于部族长老的压力,含泪下令处死祝融,祝融也深悔自己的鲁莽给天下带来的灾祸,于是请求黄帝留存自己的魂魄,寄托于莲花之上,沿河漂流,召领死难的亡灵,以赎罪孽,黄帝应允。因祝融主理夏暑季节,所以处死祝融的这天就被称为“处暑”。后来,人们把曾经洪水滔天、尸横遍野的七月定为侍奉鬼的月份,演绎出七月初一开鬼门,七月三十关鬼门,七月十五中元节等说法。
祝融画像(图片来自网络)
三、节气物候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处暑》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顾名思义,节令到了处暑,丰收的季节即将来临。
处暑三候(图片来自网络)
四、气象特点
(一)气温下降
处暑后中国长江以北地区气温逐日下降,已不再暑气逼人,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首先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小露锋芒。
处暑与前一节气平均温度差值分布图(图片来自中国天气网)
(二)秋高气爽
节令到了处暑,秋意渐浓,随之而来的就是天高云淡、金风送爽的金秋时节。当然,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处暑期间,真正进入秋季的只是东北和西北地区。
秋高气爽(图片来自网络)
(三)降雨过程
处暑以后,每每风雨结束,人们便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故有“一场秋雨一场寒”之说。进入9月,我国大部开始进入少雨期,而华西地区秋雨偏多,这是我国西部地区秋季的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
(四)秋老虎
虽然处暑节气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但夏天的暑气仍然未减。刚刚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到高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对于刚刚走出三伏,并且遭遇严重伏旱的地区,如果继续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往往容易形成夏秋连旱,使秋季防火期大大提前。长江中下游地区往往在秋老虎天气结束后,才会迎来秋高气爽的好天气。
秋老虎(图片来自网络)
五、节气农事
处暑农事(图片来自网络)
(一)蔬菜农事
继续做好蔬菜瓜果抗旱防台工作。台风暴雨后加强培育管理,并及时抢种速生蔬菜;加强病虫害防治。
(二)果树农事
柑桔:继续以抗旱、抗台、促进果实生长和促进秋梢生长为中心,加强锈壁虱、潜叶蛾等害虫的防治,警惕炭疽病、溃疡病的发生,追肥促梢、喷施叶面肥壮肥。
杨梅:以抗旱、抗台、控秋梢促进花芽分化为中心,做好卷叶蛾、蓑蛾、蚧壳虫等害虫的防治工作。
(三)畜牧农事
继续做好降温防暑和抗台工作;做好动物秋季防疫工作。
(四)地域不同,农事重点不同
黄淮地区:黄淮地区及沿江江南早中稻正处于成熟收获期,充沛的雨水又显得特别重要,遇有干旱要及时灌水,不然导致穗小、空壳率高。
华南地区:处暑是收获中稻的农忙时节。抓紧每个晴好天气做好抢收抢晒工作。要蓄水保障冬春农田用水。
六、节气风物
(一)玉簪报秋
处暑时节,在桂花和菊花还未吐花放香的时候,有一种浓郁的花香袅袅袭来,它就是白玉簪。白玉簪是雅致的秋花,又被称作“白鹤仙”。花开之前,头部宽大细长的腰身到花蒂,形状如同白色的发簪。玉簪花夜晚开放的时候,带着细腻清甜的香气,因此又被称为“夜来香”。
玉簪花开(摄影:张雄伟)
(二)百果迎秋
处暑还是果实成熟的季节,食秋果可抗秋乏。酸酸甜甜的石榴、“百果之宗”的梨子、鲜香可口的无花果等果蔬均已上市,在满足人们味蕾的同时也达到了食补养生的效果。
百果迎秋(图片来自网络)
七、节气养生
处暑养生(摄影:张雄伟)
(一)处暑十八盆
“处暑十八盆”是一句生动的节气谚语。所谓“盆”就是澡盆,“十八盆”是说处暑节气之后天气热、流汗多,所以每天都要洗澡,还要再洗十八次澡,也表示处暑后还要再热十八天。《黄帝内经》认为,处暑后阳气减弱、阴气增长。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中医认为,处暑占有“暑”和“燥”两种外邪。在这种环境下,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的燥症,因此要注意养肺防燥。
(二)调整作息,缓解秋乏
处暑期间,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人们在入秋处暑后常常会伴有懒洋洋的疲劳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秋乏”。调整夏天以来晚睡的作息习惯,尽量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缓解秋乏。同时,室内多养些绿植,可以调节室内空气,增加氧含量。
调整作息,缓解秋乏(图片来自网络)
(三)轻松运动,调养精神
处暑之后,天地万物由春夏的勃勃生机转向萧条冷落,加上秋干气燥,出现心情波动甚至情绪低落都是正常的生理反应。此时应注意收敛情绪、维持心性平稳。可以约友郊游,早晚进行适宜的运动锻炼,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疏解“悲秋”情绪,使人体保持良好的精气神。
轻松运动,调养精神(图片来自网络)
八、处暑时节的农事体验活动
处暑渐凉时,落花为果尝花生。八月中旬,正逢串串花生结成之时。花生是独有的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植物,落花之后而生果,又名“落花生”。《本草纲目》记载:“花生悦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补气、清咽止痒”,足见其滋养秋燥之性。因此,处暑时节开展采摘花生的农事体验活动正当其时。活动可以按拔花生—摘花生—洗花生—煮花生—品花生展开。孩子们在品尝花生的同时,了解了种下一颗花生种子可以变成许多花生的奥秘,更懂得了珍惜劳动成果,不浪费粮食的重要性。
摘花生(图片来自网络)
九、科学考察站:蝈蝈的生命轮回
处暑的到来,意味着蝈蝈开始了生命轮回。蝈蝈是螽(zhōng)斯科中的大型鸣虫,体长可达5.5厘米,有多种体色,雄蝈蝈因摩擦翅膀而“鸣叫”。在自然界中,蝈蝈的食性很杂,谷物、蔬菜、昆虫都是它的美食。6月初,被称为“若虫”的小蝈蝈从土里钻出,经历6次蜕皮后长大。在茫茫草海中,雄蝈蝈和雌蝈蝈开始了交配。经过两周,“大腹便便”的雌蝈蝈从草叶上跳下,选好合适的产卵地后,将产卵器垂直插入土内,产卵瓣上下蠕动,将卵分批产于土中。产完一批卵后,抽出产卵器,用力向后弹土,封住产卵孔,再继续寻找其他地方产卵。这样的过程持续几天后,雌蝈蝈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第二年春天,一批小蝈蝈破卵而出,一切又将重新开始。
蝈蝈(图片来自网络)
十、插花艺术——梧桐报秋
《黄帝内经》认为,处暑后阳气减弱、阴气增长。因此在处暑的插花中可着重表现阴阳过渡的关系。残荷凋败,而代表秋声的梧桐叶由下茁茁而升,向上伸展。从整个作品看,荷花为夏,梧桐报秋,枯荷寓冬,春兰在春,又有四时更迭、自然有秩之感。
花材:荷花、梧桐叶、春兰叶、枯荷
花器:石臼
花型:心象花
花艺大师林爱卿插花作品(图片来自网络)
十一、处暑的文学作品
处暑节令的这种变化,自然也在文学作品上有所反映。经过多年来的经验积累,我国各地广大劳动人民和文人墨客总结并创作了很多关于处暑的农业谚语和文学作品。
(一)农业谚语
1、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
寓意:虽说处暑时节已是秋天,但还会出现“秋老虎”,天气还会很热。
2、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
寓意:处暑之时气温有所降低,但中午时天气还是比较炎热的。
3、处暑雨,粒粒皆是米。
寓意:处暑时节,作物逐渐成熟,高温少雨的天气对其是不利的,若有降雨出现,将有利于稻谷的成熟饱满。
4、处暑落了雨,秋季雨水多。
寓意:处暑这一天有降雨,意味着在接下来的秋季时期内,降雨会偏多。
5、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
寓意:处暑的时候,谷子如果还不出穗,就没收成的希望了,就像无用的荒草一样,只能割掉喂牛吃了。
(二)诗词欣赏
图片来自网络
《咏廿四气诗·处暑七月中》
唐·元稹
向来鹰祭鸟,渐觉白藏深。
叶下空惊吹,天高不见心。
气收禾黍熟,风静草虫吟。
缓酌樽中酒,容调膝上琴。
[注释]鹰祭鸟: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
天高不见心:即“天地始肃”,万物开始凋零。
禾黍熟:即“禾乃登”,农作物成熟。
白藏:指“秋”,古人把四季配以四种颜色,称“春为青阳,夏为朱明,秋为白藏,冬为玄英”。
[译文]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儿的时候,渐渐感觉秋天越来越深了。植物的叶片下吹来了凉爽的秋风,万物也开始凋零。暑气渐收,农作物已经成熟,风停的时候草中的虫儿发出了阵阵低吟。细细品味着杯中的美酒,闲时拨弄下膝上的琴弦,处暑物华的流转变化传递出了悠游度岁的从容闲雅。
十二、中国农业博物馆收藏的处暑节气相关藏品
(一)农民画
1
二十四节气图-处暑 现代
邹建源
(中国农业博物馆藏)
2
二十四节气图-处暑 现代
河北辛集王小俊
(中国农业博物馆藏)
3
嵩山二十四节气图卷—处暑 现代
陈金平、李俊龙、常松木
(中国农业博物馆藏)
4
贵州平坡苗族农民画-收获 现代
(中国农业博物馆藏)
(二)拓片
1
薅秧收获拓片 汉代
(中国农业博物馆藏)
2
农夫持镰收获图 东汉
(中国农业博物馆藏)
(三)画像砖
1
收获图 年代不详
(中国农业博物馆藏)
中国农业博物馆 赵晓娇 供稿
点击“相关链接”
识别二维码
打开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