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IDT】坦桑尼亚的免费教育真的免费吗

国际发展合作研究 IDT 2020-09-17

这是第 351 篇文章



编者的话:

    中国农业大学从2013年开始组织农村区域发展(国际发展方向)班的本科生前往坦桑尼亚进行实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推动双一流高校建设,2019年,依托中国农业大学开展了本科生和研究生国家化培养提升项目,以我校中坦农业发展联合研究中心为平台,中国农业大学选拔了11名本科生和8名博士生前往坦桑尼亚开展为期两周的实践调研,坦桑尼亚暑期实践团的调研成果将通过该公众号陆续和大家进行分享。


坦桑尼亚的免费教育真的免费吗


作者:孙雨奇,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本科生

指导教师:唐丽霞,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儿童都寄托着社会未来发展的希望。20世纪50年代后,非洲国家纷纷获得了独立,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底子薄弱,又受殖民主义遗留的社会问题影响,非洲存在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教育经费匮乏、现行教育制度不合理等社会问题,严重阻碍了教育改革与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非洲国家逐渐意识到教育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开始将教育事业视为立国之本。坦桑尼亚更是自1961年独立以来,就一直将公共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优先大事。



01免费教育是什么


20世纪90年代,坦桑尼亚政府向大众承诺将全面推行免费教育,并在国际捐助者的支持下,于2001年开始正式实施初级教育发展计划(PEDP)。PEDP包括四个方面: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提高在教育系统和与教育有关的公共及私营部门的建设能力;加强制度规划。免费教育除了强制要求儿童在7至15岁之间接受小学教育外,还取消了入学学费以及强制性的现金捐助,借此鼓励更多的家庭送孩子去学校接受教育。同时,PEDP还引入了10美元的人头补助金,旨在涵盖一些额外的学校开销。坦桑尼亚教育部提出“2025发展计划”的愿景,希望至2025年,“每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坦桑尼亚人,都具备必要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积极态度,为国家发展增添价值。

坦桑尼亚的这一举措被认为是快速扩大社会服务提供范围的成功范例。然而颇有讽刺意味的是,实行免费教育以来,坦桑尼亚的小学入学人数在下降,仍有15-20%的15岁以下的坦桑尼亚儿童没有上学;而同样推进免费全民教育的东非国家肯尼亚,其小学入学率近年来呈指数增长。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来自各个层面的受访者们都一致表示,现行的免费教育其实并不免费。免费的外衣下存在一种“隐形”的成本分担机制,需要由官方、学校、家长与社区共同承担。



02学校的捉襟见肘


在K村与W村,我们与校长、教师代表或地方教育官员进行了沟通。两所学校表示,每一个财政年都会得到政府固定数目的10美金每生的人头费补助,同时每月还有政府的财政补贴,补贴金额取决于每所学校的人数多少及当地的发展水平。K村小学共840人,每月补助300,000先令。W村小学共435人,每月补助183,000先令。关于补助的使用明细,两所学校给出了一致的答案。这一笔并不充裕的钱主要用于学校维护(30%)、教具采买(20%)、教师行政活动(10%)、体育运动 (10%)、考试印刷(20%)五个方面,学校会有专人负责记录每一笔款项。

然而这一笔资金的使用,学校并无完全的自主权,需要听从中央政府的调配,遵守其制定的资金使用标准及用途。W村的小学校长Sif表示,2018年以前,资金由中央政府打给地方政府,学校再从地方政府获取,有专人负责监管资金的使用流向,并定期向中央政府汇报。自去年开始,政府会直接将财政拨款打到学校的固定账户上,但这笔资金只是数字符号,类似于使用额度。若学校需要购置教具、修建教室等,需在新系统里填写申请表,政府的政采部门会统一采买寄给学校;若学校需要用现金购置物品,也同样需要申请,政府批准后方可取现。曾经“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地方学校”自上而下的单向三级资金流动,被简化成“地方学校—中央政府—地方学校”的双向交流过程。Sif谈到,当拨款成为一种可管理的额度,中央政府可以更好地明晰学校的资金使用情况,能很大程度地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学校也有一定的自主权向政府申请资金,但是自申请至获得物资,往往周期漫长,效率不能得到保证,导致学校的扩建进程缓慢。

K村的地方官员Peter表示,除了学校建设资金,政府还会为学校提供教师、桌椅板凳、油漆、墙壁装饰、课本等——这些便是所有免费的部分。

成本分担机制中,也有不少NGO机构的身影。如TASAF(Tanzania Social Action Fund,坦桑尼亚社会行动基金)与两村都有合作。他们曾经选择这里部分的贫困生进行一定的现金补助,同时也会配合地方官员与政府对各个家庭进行筛查,若发现家长没有送适龄儿童进入学校,政府便会对其罚款50000先令或判刑三个月以做惩罚。




03

家庭的隐形负担


除了教学与日常维护的庞大开销,学校还有扩建教室、改善校园环境的要求亟待解决——百余名孩子挤在一间房子里学习,四至五名学生共用一个课桌和长凳;学校没有饮用水和清洁用水,学生需每天自带装满水的水桶供学校使用。孩子们学习环境的艰苦与落后令人哑然。修建新教室所需要的资金政府只能提供80%,用于房顶的建设、教室的粉刷等,剩下部分则需要家长或村民自己承担。受访者表示,自免费教育政策落地以来,他们被明令禁止向学校捐助现金。白纸黑字的规定下,这一项硬规定便被逐渐“通融”成了软条款,老师们往往会通过家长会这一契机表明学校建设面临的挑战,以期得到家长或村民们人力与物力的支持。教师Felix表示,这种不成文的规定实属无奈。学费的取消意味着学校缺少了重要的资金入口,仅仅依靠政府的人头补助金并不能应对日益庞大的入学人数和未来学校的发展问题。

但家长们对于这种“非强制性”贡献行为均持积极的态度,表示愿意自发地参与建盖新教室、搬移树木等体力劳动,可尽力贡献砖块、水、劳动力与精力帮助学校的扩建。谈及这种态度的原因,其中一名家长表示,在国家宣传的氛围下,他们愈发知道教育的重要性。为了孩子拥有更好的学习环境,他们愿意付出。

除了建设新课堂的贡献,家长还需承担孩子的练习簿及文具支出、校服布料购买制作、交通费、零花钱、每日的午饭准备等琐碎的日常开销,每年每个孩子的教育开销为一万先令左右。有趣的是,午餐费在过去属于学校的责任范畴,学校会为学生准备午餐。实行免费教育政策后,家长接过这一责任,却鲜少有家庭愿意履行。受访家庭表示,是否给孩子准备午餐取决于家庭收入,若资金有余裕,会每天给孩子200-500先令去学校附近的小卖部购买零食;若资金紧张,便不会考虑孩子们的午餐。家长John表示,在午餐问题上家长始终没有与学校及政府达成共识,是因为有了免费的开口,家长们就想要拥有更多。另一位家长Jasunga说,免费教育免除了家长的子女学费负担,却也取消了学生的午餐费用。这既是便利,也是负担。有很多低收入家庭只能勉强负担孩子在家的饮食支出,而现在政府要求所有小孩都要上学,却不能保障他们的饮食等基本生活条件,这导致了坦桑尼亚小学的高辍学率,2012年有约55,302名小学生在完成初等教育之前辍学,其中有12,021名是小学一年级学生,这其中由于无故旷课而辍学的百分比达到65%。探究背后原因,大多是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而被父母要求旷课。


04不免费的免费教育该何去何从?


经济发展水平仍然是阻碍坦桑尼亚教育政策及实施情况的重要因素。“免费”教育看似是这片土地的雨后甘霖,从法律上保障了适龄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但通过调研我们也不难发现,免费教育政策与具体实践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矛盾。宣称免费、但实则需要付费的义务教育政策成为了政府的宣传口号、学校的压力源泉以及很多家庭的重要负担。家长们仍然是学校维持运营的重要支持方,因而家庭收入水平成为全民教育目标实现的天花板。与此同时,当学校失去捐款和学费收入,仅仅依靠政府微薄的补助金额难以维系日常运营,硬件的不足以及师资力量的短缺直接影响坦桑尼亚初等教育的质量。

若初等教育发展计划只“义务”不“免费”,政府在民众心中的公信力会大打折扣,家长对教育事业的信心与支持力度难以维持;学校成为了承上启下的傀儡,既要想尽办法解决实际的经费问题,掩饰教育质量下降的事实,还要为免费教育撑腰说话;对低收入家庭来说,吃上午餐都是一种奢望的时候,免费义务教育无疑是雪上加霜,父母不得不让小孩辍学,这也让他们陷入贫穷的恶性循环。

“免费”教育的确是执政者很好的宣传素材,但倘若这种口号不能落地,受害的只会是孩子们,是整个国家的未来。目前来看,囿于经济发展水平,依靠国家划拨更多教育经费或者家庭收入骤增都是不现实的。如果做不到这些,免费教育的噱头是否不要也罢?倘若放开政府在免费政策下的种种限制,社会各界的力量可以共同参与到办学中,是否效果会更好?这也在很多国家和地区有过先例,包括中国,成效也十分明显。不破不立,我认为与其打着免费教育的幌子,不如真正从实际国情出发,做出真正受惠于民的政策决策,让坦桑尼亚的孩子们吃饱饭、有学上、上好学。


非洲之行,最难忘的还是孩子们承载着美好希望的水盈盈的眼睛。希望坦桑尼亚未来的教育改革,能够着眼并解决不同地区的发展困境,为每一位孩子带来更加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王建梁, 史琦. 和谐教育: 全球化时代非洲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D]. , 2008.

[2] http://www.moe.go.tz/en/about-us/mission-vision.html

[3] Riddell A. The introduction of free primary education in sub-Saharan Africa[J]. Background paper prepared for the Education for All Global Monitoring Report, 2003, 4.

[4] Oketch M O, Rolleston C M. Policies on free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in East Africa: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2007.

[5] Orodho J A . Attainment of basic education for all by 2015: from rhetoric chimera to practice in Kenya[J]. Proceedings of the Combustion Institute, 2014, 30(2):2419-2427.

[6] Kattan R B, Burnett N. School Fees: A Roadblock to Education For All. Education Notes.[J]. World Bank Other Operational Studies, 2004:4.

[7] Chrisostom Pesha John. Implement of Primary Education Development Programme in Rural Tanzania: Voices from the Marginalized Communities. Developing Country Studies, 2016, 8(6),103-110.


相关阅读 

【IDT】他们怎么说?《发展援助的未来》新书发布会观点集萃

【IDT】千门万户曈曈日——读《发展援助的未来:西方模式的困境和中国的新角色》

【IDT】发展援助走向何方? ——读《发展援助的未来》一书

【IDT】风物长宜放眼量——读《发展援助的未来:西方模式的困境和中国的新角色》

【IDT】青年学术共同体:发展转型与发展知识

【IDT】“留学生惹了谁?”——对我国留学生教育发展的几点争论的评论

【IDT】中国国际发展研究网络二期研究项目招标启动

【IDT】蔷薇漾香,小扇引凉

【IDT】李小云:国际发展援助的学术谱系

【IDT】30年:我如何从发展掮客到新发展知识的倡导者?

【IDT】对于一带一路,西方国际发展界关心什么?

【IDT】中国对非洲的影响力超过美国了吗?

【IDT】2018,这家智库如何做南南合作?

在国家相关部委和国际发展机构的支持下,学院作为高校国际化业务平台,旨在利用中国农业大学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学科优势和资源,基于其在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长期工作基础之上,在农业领域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和新型南南合作的落实。新学院四大业务板块为:新型发展知识生产、政策对话、人才培养和海外示范。该学院是开放性平台,希望汇聚该专业领域的优秀人才,为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南南农业合作的研究、政策和实践提供智识支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