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她是台湾现代舞的传奇,却因癌症早逝

2018-01-07 莉娅 小鲜电影

文|莉娅

我人生的遗憾是我不是别人




第一次听说罗曼菲,是从蔡康永的口中。



在蔡康永参加的综艺节目上,他说到曼菲去世之前要求所有的好友:


我拜托你们把人生当成一场party,你们要继续在party里面玩耍,可是我要先告辞,然后我是一个好客人,所以我告别一个party的时候,我不希望全场的人都因为我而放下酒杯关掉音乐,穿上外套站起来,一副你走了我们也不要玩了的景象。


罗曼菲这种豁达的态度让莉娅一直对她印象深刻,所以刷到她的纪录片时,立马就看了。



怎么说呢,有惊喜也有失望吧。


纪录片《曼菲》由陈怀恩2014年开始策划并执导,它主要由曼菲过去的影像资料和她的家人、朋友及学生的采访组成。


陈怀恩说,他无意呈现一部罗曼菲的传记,而是希望用亲友的思念来呈现一个人的故事和她走过的路



这也是本片给莉娅最大的感觉,它有事件,有感情,有舞蹈,却独独缺失“曼菲”


初看纪录片,小时候的曼菲眼神灵动、举止优雅。似乎与生俱来就雕刻着对待人生的豁达洒脱



曼菲1955年出生于宜兰,五岁便开始学舞,但不属于科班。


这一点和她的恩师,也是云门舞集创办人林怀民相似。


曼菲大学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直到大学一年纪,她才正式的跟着资深舞蹈家刘凤学老师学习现代舞。



1973年毕业后,她远赴纽约继续学习现代舞。


文化课的学习让她对舞蹈拥有与一般舞者不同的诠释方式。


尤其是在表现舞蹈动作时,能更细腻的呈现动作背后的情感和意念,而非只是舞蹈动作上的雕琢,这使曼菲的舞蹈更容易引起共鸣。


6年后,曼菲回到台湾加入云门舞集



本片将重点放在这些朋友和学生的采访上,企图拼凑一个“舞蹈家”背后的罗曼菲。


于朋友,曼菲开朗、豁达、胸襟开阔。


看本片最大的惊喜,就是李安老婆林惠嘉的出现。


曼菲是林嘉慧的好朋友,同时也是她和李安结婚时的伴娘。



林嘉慧提到,她和李安结婚那天,曼菲和另一位朋友在高速路上停车,冒着生命危险在路边摘了一大束野花来布置婚礼派对。


在婚礼现场的合照中,曼菲真诚的脸上写满了对新人的祝福。



除了林嘉慧,还采访了很多台湾艺术界的名人,包括吴素君、叶台竹、张晓雄等。


在她们的口中,曼菲美丽、热情,即使面对死亡也能做到豁然。


2001年8月,曼菲在例行健康检查中发现患了肺腺癌。


起初,她也会质问为什么倒霉的是自己,后来开始学着用最好的状态去接受治疗。



曼菲很坦然的和朋友谈起自己的身后事,甚至会开玩笑的向朋友讨要对方阳台上的树,让自己去世后可以葬在那里。


这些朋友在聊起曼菲时,几乎都是一种开心、自然的状态。



这种开心让莉娅可以清晰的感受到曼菲给他们留下了多少开心的回忆。


而这些回忆并不会随着曼菲的去世而模糊,在11年之后,大家提起曼菲时,言语间依然流露着满足和留念

 


于学生,曼菲爱才、直率、乐于助人。


二次留学回台湾后,曼菲开始到台北艺术学院舞蹈系授课。


这是莉娅最喜欢的部分,因为这些学生口中的曼菲老师,开始变得生动起来。



在仅有的几张和学生的黑白照片中,每一张的曼菲都面带笑容,充满着朝气与活力。


在学生刘奕伶眼中,曼菲老师是一个风趣幽默的人。


刘奕伶上课时因为对自己的舞蹈动作不满意,脱口而出骂了一句“FXXK”。


曼菲听到后,边拍手打拍子边经过她身边,调侃的跟着节奏说“F-X-X-K”。



周书毅看来,曼菲是个直接又率性的人。


他因为受伤整整一年不能跳舞,只能依靠打工赚钱。


曼菲知道后直接把他带到朋友的店里,告诉朋友给周书毅一份工作,于是留下周书毅在现场面试。


一脸懵逼的周书毅当场被吓傻。



云门2现在的艺术总监郑宗龙,当年因为学科成绩不达标落选北艺大,只能在舞团演出。


曼菲特地来找郑宗龙让他去考北艺大的转学考,于是成功被录取。



在曼菲癌症晚期,接任曼菲成为云门2艺术总监的郑宗龙第一次面对职业舞团,压力大得焦头烂额。


慌张的郑宗龙到曼菲的病床前,已经骨瘦如柴的曼菲握着他的手,说没关系,我给你力量



莉娅通过他们的言语,可以感受到曼菲那种率性、直接的待人态度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越看下去,就越对曼菲的这种大方和无私感到惊讶。



不管是对朋友、学生和亲人,曼菲在情感和物质上都很无私,甚至到了生命晚期也没有改变。


也许正是这种无私才造就了她对待生死的豁达吧。


在我们平凡人眼中,死亡是生命的终结,一切都将烟消云散。



而对于曼菲来说,她早就把生命的热情和灵魂的永生交付给了亲人朋友和舞台,所以死亡对于她不是一个终结。


正如她所说,她只是提前离开了一个开心的party。



到了生命的最后,曼菲和两个姐姐一起去旅行。


旅行途中的每一张照片,她都面带笑容,不知情的人很难从这张笑颜上读出生命的枯萎,反而有一种对人生的满足



如果说朋友和学生口中的曼菲是爽朗、乐观的,那么在舞台上的她就是纯粹、坚韧的


舞台上的曼菲没有笑容,严肃的脸上写着的,是对舞蹈的敬畏和纯粹之爱。


本片中有三处让莉娅印象深刻的舞蹈,不禁感叹如此瘦弱的身躯居然能爆发出这么多奇特而唯美的舞蹈幻影。



第一处是2002年和张晓雄的一段双人舞


这是她生病的第二年,复出后跳的第一个作品《喜宴过后》


此时的曼菲还没开始做化疗,每一个落地都会带给她各个关节巨大的疼痛。



在这段舞蹈中,曼菲的情绪是一种悲哀和孤独


舞蹈的动作很大,你来我往间仿佛能感受到曼菲身体的疼痛,但同时也体会到她精神层面上对舞蹈的坚持和对美的追求。



第二处是《女人心事》的一支独舞,此时的她第一次治疗已经结束,却面临复发的可能。


在铺满枯叶的浴缸里,曼菲跳了一段非常慢和沉重的舞蹈。


以往的曼菲舞蹈风格利落、自信,而这时的她不再是那种开心爽朗的感觉,变得忧郁、沉重。



第三处是在纪录片的最后,再次回放这支让曼菲一鸣惊人的成名作《挽歌》


当时才30岁出头的曼菲低着身子,在钢琴的重击声中开始旋转,她飘动的黑色裙摆随风摆动,仿佛整个空间形成巨大的压力朝向她的身躯。



在长达10分钟的不停旋转中,曼菲从痛苦到释放


在已经快崩溃时,仿佛突然摆脱了痛苦、释放了灵魂,旋转的情绪又变成开心、满足。


《挽歌》之后,曼菲开始体会到生命的韧度,并从舞蹈的极限挑战中获得无法言语的满足和快乐



纪录片的最后,大幕缓缓落下。也许从《挽歌》开始,曼菲就已经把自己的生命和灵魂留在了舞台上。


Dance,dance,otherwise we are lost。


“德国现代舞第一夫人”皮娜如是说。


曼菲应该也是这样想的吧,她用生命向舞蹈献祭,换来最纯粹最深情的杰作。


11年过去了,曼菲依然在舞台上独舞,旋转不止

 


本片汇聚了台湾重量级的舞蹈家和名人。


虽然莉娅能从他们的语言中感受到对曼菲的情感,并为之动容,但作为纪录片,依然是不够的。


纪录片的所有感情都停在了这些人对曼菲的回忆上,导演始终没有以个人视角介入并深入剖析曼菲



所以在看完纪录片后,对曼菲的印象更像是一座纯洁而完美的雕像


曼菲的一个学生讲到,曼菲告诉他们跳舞的时候大腿不要用力,要用骨头举腿。


本片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这个没有用对力的学生。



即使导演使用了很多唯美的空镜头和插入了一些现代舞,企图通过意念的方式丰富纪录片的层次。


但这些花招始终不是“骨头”,它没有办法支撑起一个真实而生动的罗曼菲。


或者这样说,它不是一部属于曼菲的传记片,而是属于曼菲亲人、朋友的回忆录


对于一个想了解曼菲的人,这样的纪录片是远远不够的。



- FIN -





查看往期内容


「妖猫传」很美,但也只有美

「芳华」光见血,不见刀

父亲找了个和我同龄的女朋友

看看其他

至爱梵高母亲

嗨翻姐妹行帝一之国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肉与灵

去他妈的世界嘉年华俩个人的独角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