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四月,关于春天的摄影记忆 | 映·PHOTO线上拍卖四月场
01 王志平
《家——东四三条35号,1979》
王志平,著名摄影家。“四月影会”发起人之一,最重要核心成员之一。1947年出生于中国山东,现定居法国。
1976年开始摄影活动,在1976年的四五运动中拍摄了大量纪实性图片;1977年参与编辑大型摄影画册《人民的悼念》。
1979年,王志平与李晓斌等人一起策划组织文革后中国最早的民间艺术团体“四月影会”。并连续于1979、1980、1981年发起主办了“四月影会”三届摄影展。
“四月影会”被称为中国当代摄影的起点,而王志平更是中国摄影史上的传奇人物。
他位于北京东四三条35号的那间小屋,亦被称为“四月影会”的诞生地。
当然,这张方画幅的黑白照片也必将成为中国影像收藏的“传奇”。
-------------------------------
“北京东四三条胡同里有一个大杂院,住的人家很多,王志平就住在大院内的一间平房里。
大约是1977年底,朋友带我去王志平家里看他拍的1976年春天安门广场群众悼念周总理的照片。我一进屋就感到很新鲜,四墙没有可打开的窗户(全用黑塑料布钉着),平时门一关就是暗房,桌上放一台苏联135黑白放大机,大白天也只能开日光灯。冬天屋内寒气逼人,既没暖气也没火炉,地上放一盆水能冻成冰。然而这间小屋却吸引着众多影友,成了我们常常光顾的地方。
大家时不时带些新拍的片子来交流,谁买了新相机也带来看看,在这里可以认识很多新朋友,甚至谁交了女朋友也带来让大家瞧瞧。在那四人帮刚倒的拨乱反正的年月,这间屋子就算是文化气味相投又有共同语言的朋友们相聚的地方。那时没电话,无法订约会,来了,志平不在家,人们便自己进屋里聊天等他(他出去一般不锁门)。我有时就到后院志平父亲屋里坐坐,看老人家没事用旧电影胶片编台灯罩。
志平房间里没有椅子、没有沙发,只有两条木板凳和床可坐。来的人多了,常常要站着,屋里就像公共汽车上一样,人们一个挨一个,走几个又来几个,人再多时连院子里也站着很多仨一群、俩一伙的人聊天。
那时这里既没有饮料矿泉水喝,也没有水果和点心吃,但大家都喜欢来,人与人之间挚诚相待,心态平和。
如今,二十几年过去了,志平早不在那里住了,可我每次骑车或坐车穿过那条胡同时,还总不由得向那大杂院里望上几眼,留恋那些年我们在此相聚,后来搞起"四月影会"三回影展的那间小屋。”
——许琢,原载《永远的四月》,转刊于《中国摄影》2007年第10期
02 佚名
《天安门前照相的人们,1976》
此为展览原作(来自1978年12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总理为人民,人民爱总理》展览)。
关于《总理为人民,人民爱总理》展览:
为纪念周恩来总理逝世三周年,《总理为人民,人民爱总理》展览1978年12月28日至1979年1月20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由中国摄影学会(中国摄影家协会)筹备组、中国摄影学会北京分会筹备组、《人民的悼念》画册联合编辑组共同主办。展览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一百多幅照片表现周恩来同志一生的革命实践。第二部分近二百幅照片,是一九七六年在天安门广场上悼念周总理、声讨“四人帮”革命群众“四五运动”的真实纪录。一月的哀思,三月的悼念,“四五运动”的现场,都得到了反映。这些照片,真实地纪录了首都人民强烈的爱和憎,揭露了“四人帮”镇压“四五运动”的法西斯罪行。
影展结束后,从影展第二部分作品中评选出优秀照片,其中吴鹏的《团结战斗到明天》、王立平的《让我们的血流在一起》、罗小韵的《力挽狂澜》、鲍乃镛的《白花献给周爷爷》和陈比纲的《怒斥小丑》五幅作品获一等奖,还评出二等奖10幅,三等奖30幅。4月4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授奖大会,由中国文联副主席阳翰笙同志颁发奖状和奖品。
——选自《大百科全书》
03 任曙林
《1986年4月,北京171中学小礼堂》
2010年映画廊《八十年代中学生》首展原片。
任曙林,著名摄影家,“四⽉影会”重要成员,其代表作品《⼋⼗年代中学⽣》拍摄于1979—1989年间,留下了⼋⼗年代中学⽣⼀段⻘春的影像记录,⼀个理想主义时代最后的背影,是⼀个时代的象征和记忆。任曙林的作品在社会上拥有广泛的影响力,是最受国内外藏家欢迎的中国摄影家之一。
04 袁学军
《我们劳动去》(1981年)
袁学军,著名摄影家。四川省成都市人,1950年10月出生,1970年12月入伍,1973年从事摄影工作,198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摄影专科。解放军画报社主任记者,大校军衔。80、90年代的袁学军被称为“获奖专业户”。1982年,袁学军凭借《我们劳动去》获得第十二届全国影展金牌奖,引起轰动,从此他的摄影作品在全国、全军获奖无数。
05 阎雷(Yann Layma)
《山的雕刻者》
在以中国为主要拍摄题材的外国摄影家中,阎雷也许可以称得上是最优秀的之一,他完全可以与他的前辈马克·吕布(Marc Riboud)比肩。30年多来,阎雷几乎走遍了中国,他用他的徕卡相机真实地记录了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中国的巨大变化。看阎雷的照片就像在看一幅完整的关于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变迁的风俗画。
本作品选自《山的雕刻者》,法国著名摄影师阎雷经典作品之一。这幅作品作为《山的雕刻者》专题的主打照片,发表于世界各类报刊杂志,都是专题首页图片,跨页图片。
06 桔多淇
《韭菜上的梵高》
桔多棋,著名当代影像艺术家,1973年生于重庆,1996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先后从事平面设计、网站设计和游戏开发,2005年成为自由艺术家,现生活工作于北京。桔多淇在网络上被称为”神仙姐姐“,她因创作的《蔬菜博物馆》中那些精灵古怪,充满创意的”摄影艺术作品“而广为人知。桔多淇的作品也是艺术市场上的宠儿,被国内外众多藏家和博物馆、艺术机构收藏。她的藏家包括英国著名当代摄影家马丁·帕尔等。
《韭菜上的梵高》是桔多淇最受藏家欢迎的作品之一。
07 张旭龙
《阿姆斯特丹之春》
张旭龙,著名摄影家,人体写真艺术家,宝丽来影像专家。代表作《汤加丽人体艺术写真》。中国第一位宝丽来20×24相机掌机人。
本作品于2013年7月摄于荷兰阿姆斯特丹,使用宝丽来665,Sabattier工艺拍摄。
竞拍方式
扫码进入拍卖申请群,等待群主审核;
审核通过后方可进入正式拍卖群参与竞拍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