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设计日课 Vol.006 - 设计的经济基础和文化贡献

kidult00 设计极客 00 2022-11-03
今天继续读《现代设计史》。在 设计日课 Vol.002 - 设计发展的驱动力 中,我们回顾了现代设计发端于 18 世纪的手工艺。设计从艺术和制作中独立出来,得益于需求扩大、多样性增加、专业技术的进步等因素。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整个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消费从皇家逐步扩散至民众,也开启了艺术平民化的时代,这是设计对社会文化做出的重要贡献之一。

今天读到现代设计史的第三卷 “艺术、手工艺和机器——工业化:希望与恐惧(1866-1914)”,是从十九世纪后半叶到一战之前的这一段历史时期设计的发展。

随着生产力发展,分工带来专门化,市场体系要求价格更便宜、生产效率更快。对工厂里越来越严重的劳动分工和机械化不人道的一面,英国工艺美术运动致力于发起革新,探索手工艺,以此逃离城市化、工业化的现代世界产生的疏离感。


对于最近关于分工的伟大文明创新,我们已经研究了很多,称赞了太多,实际上,被分开的并不是劳动,而是人。人被分割成小小的碎片,挣扎于琐碎的生活;每个人残留的点滴智慧,甚至不足以创造一个大头针,或者一个铁钉,却在制造针尖或者钉帽的过程中耗尽生命。


这是工艺美术运动理论先导者之一约翰·罗斯金的观点。听起来跟 2020 年的今天多少有点相似。人好像总是在生产力革新之后追赶和适应,逐渐找到办法驯化技术,通过各种形式的思潮、革新来让人性回归。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设计从最初的手工艺品、印刷、建筑等扩展的越来越多领域。例如在 19 世界下半叶,美国和欧洲的许多建筑师和纯艺术家逐渐参与到室内设计和装饰中。许多年轻的设计师开始关注可制造性问题,倡导工艺品行业的进步,提升公众品味。

在 19 世纪 80 年代的美国,逐渐采用合理化机械大生产方式,并在全国范围内销售产品,再加上印刷广告和邮购目录,刺激了工业产品和室内陈设品的需求。百货公司的成功始于 19 世纪 60 年代,同样刺激了设计品的生产和销售,越来越以庞大的中产阶级消费者为导向。

历史告诉我们,类似的规律会一次又一次上演。无论是 200 年前的家具设计还是今天的数字产品设计,都有坚实的经济基础。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广泛的阶层的消费需求,也就没有相应设计领域的出现和发展。设计再理想化,最初也是应需而生的。如果说艺术提供了设计发展的躯壳和灵魂,那么需求和市场则提供了阳光、空气和水。

设计随着消费品渗透到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启发和引导着他们的艺术审美和生活品味。生产成为艺术平民化的希望,设计者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不可替代。


日本人把那些能制造出精美的茶壶、可爱的橱柜、诱人的织物和精致的雕刻饰件的手工艺人,视为比单纯的买主和卖家高一等的人物……一方把他最宝贵的精力用于赚钱之际,另一方却用他的心灵、智慧、感情和技艺,使物品变得高贵起来。

《日本的传统艺术和手工艺》,1882


一战之前的设计革新运动,都相信装饰艺术是审美体验的重要媒介,也是有意义的劳动的产物。工艺美术运动专注于过程,努力减少工匠和他们的产品之间的疏离。唯美主义运动的艺术家认同主观经验,并努力通过装饰艺术作品将其表现出来,他们常通过室内装饰,将对生活的审美态度落到实处。

另一方面是艺术与工业关系的加强,使独立的艺术活动超越了纯艺术领域,提高了公众品味,把产品与生活品质提高、城市环境改善和自我实现的希望连在一起。设计师便是活跃其中的桥梁和翻译者。




设计日课系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