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泪痕春雨漫评红楼 贾氏家族的衰亡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把酒论天下 Author 红朝笑笑生

《红楼梦》的故事开篇不久后,刘姥姥就出场了。

其实呢,书中在介绍刘姥姥女婿时,本身就预示着,贾氏家族的前景,是非常不妙的。

总而言之,你爷爷多了不起,你老爸多了不起,并不重要。重用的是,你自己必须得争气。否则,几代之后,你可能就狗屁也不是了。


所以王狗儿(刘姥姥的女婿),当年也算富贵人家。因为王狗儿的爷爷,和王熙凤的爷爷,能混成本家。

更主要的是,王狗儿的爷爷,和王熙凤的爷爷,关系应该不算太远。否则,刘姥姥绝不会凭这层关系,就能让王熙凤家,再度认下这门亲戚。


但是,王狗儿的老爸,和王熙凤家的关系,似乎就越来越远了。因为,王狗儿的老爸,已无法继续在王熙凤家的圈子里混了。

“目今其祖已故,只有一个儿子,名唤王成(王狗儿的父亲),因家业萧条,仍搬出城外原乡中住去了。”

到了王狗儿时,和王熙凤家,已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了。如果不是刘姥姥探着杆子和荣国府搭上关系。王狗儿一家,恐怕和王熙凤家,再也没有什么关系了。

“狗儿冷笑道,‘有法儿还等到这会子呢?我我又没有收税的亲戚,作官的朋友,有什么法子可想的?便有,也只怕他们未必来理我们呢!’”

刘姥姥女婿一家,是如何衰败的?

答案非常简单,一代不如一代,三代之后,就衰败的成了传说中的穷人。


其实呢,贾氏家族的衰败,和王狗儿家的衰败,那是一样的。只是贾氏家族身量实在太大了,所以他在衰败开始后,依然还可以呈现出烈火烹油的繁华。

当然了,正是因为这种原因,所以贾氏家族的衰败,就给了人一种错觉,好像它是因为某个偶然的原因,突然间衰败了。其实呢,贾氏家族的衰败,几乎是必然的。甚至而言,贾氏家族如果不衰败,那才叫不可思议了。



《《红楼梦》》一开篇,作者就借书中人物之中说了。贾氏家族的繁华只是表像,衰败的影子已越来越明显了。

“冷子兴笑道,‘亏你是个进士出身,原来不通!古人有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及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气象不同。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这还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在《红楼梦》开篇时。贾氏家族,已没有一个能拿出手的人物了。最能拿出手的,好像也就是一个贾元春了。

问题是,如果一个家族说起自己如何了不起时,只能说,宫里的某个贵妃是我女儿、是我姐姐;本身就证明,这个家族很一般。因为,真正的豪门,哪会说出这种丧气的话呢?

贾氏家族的政治地位,从《红楼梦》一书开始,其实主要就是依靠自己祖辈留下的资本,坐吃山空罢了。以至于红楼一开篇时,贾氏家族最能拿出手的人物,好像就是贾元春这个贵妃了。


许多人在分析贾氏家族的地位时,常常会提到王子腾这个人如何了不起。

问题是,如果一个家族说自己如何有地位时。只能说,某某是我们家的亲戚,这本身证明,这个家族很一般。

因为,真正的豪门,哪会说出这种丧气的话呢?

贾氏家族的政治地位,从红楼一书开始,其实就是在吃祖辈留下的资本,坐吃山空罢了。以至于红楼一开篇时,我们在分析贾氏家族为什么那样显赫时,竟然有意无意的找到王子腾头上。


想当年,贾氏家族最风光的时候,贾演、贾源兄弟都是国公;他们都是在帝国权力中心前排就坐;就是到了贾代善(史太君的老公)、贾代化兄弟时,依然还在帝国权力中心厮混。

在贾氏家族真正辉煌的时候,说起贾氏家族的江湖地位时,谁会想到什么贾元春、王子腾之类的人物呢?因为贾氏家族的掌门人,随便拿出一个,那就是响当当硬梆梆的。


而到了《红楼梦》开篇时,贾敬、贾赦、贾政(贾宝玉的老爸)兄弟,已完全远离了权力核心,以他们当时的地位,有机会见见皇帝,恐怕也会觉得荣幸万分。

当然了,也正因为类似的原因,所以人们在说贾氏家族的江湖地位时,通常只能想到贾元春、王子腾之类的人物。

一个家族衰败到了这种境界,还有什么脸自称豪门贵族呢?


《红楼梦》开篇后,通过贾雨村的门子(葫芦僧)之口说了。当地的官员,都拿着四句民谣,称之为护官符。

总而言之,贾、王、史、薛四大家族,实在太了不起,你想当官,就千万不要招惹他们,招惹了他们,你的官位,估计就无法保住了。

看到这个传说中的护官符时,我们大家肯定都会产生一个问题。那就是,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什么会这样了不起呢?

因为,翻过来掉过去,这四大家族能拿出手的人物,好像也就是一个贾元春、王子腾,其它人实在都不值一提啊。


这样的四大家族,为什么会这要了不起呢?

显然是因为他们祖辈、父辈,苦心经营的家底实在太大了。所以还足够他们胡折腾一段时间。

因为我们是站在这个豪门的角度,看这段故事,看到他们家族的衰亡,难免激起无数的嘘唏。

但是,处于当时官场、民间的角度,恐怕都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幸灾乐祸。因为,传说中的南霸天,终于被人民政府给铲除了。


我们看看《红楼梦》开篇时,这四大家族的气焰,有多么嚣张。

“.........既打了冯公子,夺了丫头,他便没事人一般,只管带了家眷走他的路。他这里自有兄弟奴仆在此料理,并不为此些些小事值得他一逃走的。

关键是,薛蟠惹下这种滔天大祸之后。最后真的就跟没事人一样。因为薛蟠家的名号,也在传说中的护官符之上。所以自然没有一个官员敢动他。

基于豪门的角度看这种故事,我们难免会觉得,有钱有势就任性;总而言之,想怎么折腾,就可以怎么折腾。

但是,基于普通老百姓的角度,真会这样看这种事吗?甚至而言,基于当地官场的角度,会这样看这种事吗?

从某种意义上,在《红楼梦》开篇时;传说中的四大家族,肯定早已到了天怒人怨的境地。因为,这就是传说中的南霸天啊。

所以,在一个特定的时候,自然会出现墙倒众人推、鼓破众人棰的局面。于是,一个看似如日中天的家族,突然间哗嚓一声响,倒了!

许多人分析《红楼梦》时,总是想分析,到底是哪个偶然的事件,导致了贾氏家族的砖崩瓦解。

其实呢,贾氏家族的衰败,不是某件事造成的、也不是某个人造成的。而是他们整个家族,就在一直走向没落,最后在某个关键的节点,突然出现了墙倒众人推、鼓破众人棰的结果。



一个欣欣向荣的家族,表现在外是这样的。

儿子的事业,比老爸强;孙子的事业,比儿子强;重孙子的事业,比孙子强。

总而言之,一代更比一代强。家族的代表人物,也是一个比一个牛。

贾氏家族显然不是这样的。


一个守成的家族,表现在外是这样的。

儿子的事业,虽然不如老爸,但是也相差不多;孙子的事业,虽然不如儿子,但是也相差不多;重孙子虽然不如孙子,但是也相差不多。

总而言之,虽然一代不如一代,但是总的来说,还能保持着相应的地位。虽然看起来,一代不如一代,但是每一代都能拿出一个象样的代表人物。

贾氏家族,显然也不是这样的。


一个衰败的家族,表现在外是这样的。

儿子的事业,与老爸相比,就开始差了一大截了。孙子的事业与儿子相比,又差了一大截;重孙子与孙子相比,又开始差着一大节了。

总而言之,一代不如一代。到了后来,连一个象样的代表人物也没有了。

贾氏家族显然是这样的。


贾氏家族,到贾宝玉一代,大约经历了四代。

第一代,是水字辈的。贾演(荣国公)贾源(宁国公)。

第二代,是代字辈的。贾代善(史太君的老公)、贾代化。

第三代,是文字辈的;贾赦、贾敬、贾政(贾宝玉的父亲)。

第四代,是玉字辈的。贾珍、贾琏、贾宝玉。

第五代,是草字辈的。贾蓉、贾蔷。


第一代,自然是百战创业型的一代;是他们奠定了贾氏家族的地位。他们都拥有着极高的政治地位。


第二代,还算是守业的一代。因为,贾代善、贾代化的政治地位,与他们的老爸相比,虽然已有了差距,但是还勉强能在高层混。


第三代,大约就是开始败家的一代了。

从表现在外的内容去看,第三代只有贾政有家族的责任感、危机意识;其它人都已不知家族责任感、家族危机为何物了。关键是,他们的权力、地位,已完全不能和他们的父辈、祖辈比了。


他们现在依然高高在上,无非是因为他们拥有祖宗积攒下的偌大家底;他们拥有着盘根错节的、绝不可低估的人脉关系。

失去这些,整个贾氏家族似乎已无足称道的地方了。


第四代,则都是标准的败家的一代了。因为,他们或是纨绔子弟,比如贾琏;或是风花雪月的子弟了,比如贾宝玉。

总而言之,啥正事也不干,都缺乏基本的家族责任感,更缺乏家族的危机感。

一个家族进入这一代时,其实衰败已在眼前了。


第五代,显然已滑落到了社会的下层。看着第五代的代表人物,就算这个家族没有突然砖崩瓦解,我们也无法想象,他们还有什么机会溶入上层社会。


败家的二代,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纨绔子弟,喜欢吃喝玩乐;一种是自命清高的子弟,喜欢风花雪月、情情爱爱。

他们共同的特点,都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都是坐吃山空的主。


前一种表现,自然容易让人看成是败家的表现。一切是显然的,如果家族的嫡系成员,都是这种把吃喝玩乐、玩权弄势当成本事的人,这个家族的衰弱,那是迟早的事。


贾琏之类的人物,就是这种代表。

他们没有家族的责任感,也没有家族的危机感。他们虽然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却显然没有光宗耀祖、振兴家族的雄心。他们只是在祖宗积累的基础上,肆意享弄权、享受。


后一种表现,其实更是败家的表现。因为,家族的嫡系成员,都是天天沉溺于风花雪月、情情爱爱,认为谈现实事务就是俗不可耐的表现;那这个家族的衰弱,恐怕来的更快。


贾宝玉之类的人,就是这种代表。

他没有家族责任感、也没有家族危机感。他只知道,享受、挥霍祖上留下的家底,却不知道为自己家族尽任何责任,更不知道,长此以往,家族的繁荣会随时崩塌。

宝哥哥、林妹妹那样的人,只适合生于富贵家庭里,天天风花雪月。

他们让人看起来,有一种不识人间烟火的美;问题是这种美,只是建立在父亲、祖父给他们留下了大量的家底。否则,他们拿什么玩这种美呢?


如果宝哥哥、林妹妹生活在刘姥姥的那种家庭里,还能表现出那种美吗?估计不能了。

如果宝哥哥、林妹妹有家族责任感、危机感,还会表现出那种美吗?估计也不会了。


这是一种贵族的美,甚至是一种病态的贵族美。

他们只是索取型的、只是消费型的美。这种美只有投胎好了,才可能拥有。


如果生于刘姥姥那样的家庭,宝哥哥、林妹妹还能打扮的漂漂亮亮,天天风花雪月吗?

我们实在无法想象,宝哥哥、林妹妹穿着粗布衣服,天天想着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样子。

我们也无法想象,宝哥哥、林妹妹打卡上班的样子,更无法想象,宝哥哥、林妹妹天天看老板脸色的样子。


甚至而言,就算生于富贵家庭,如果宝哥、林妹妹一心想着家族的命运,还是我们看到的宝哥哥、林妹妹吗?

因为,我们实在无法想象,宝哥哥成天想着功名利禄的样子;当然了,我也无法想象,林妹妹天天鼓励宝哥哥考功名的样子。


其实呢,当一个家族走到这种境界时,已是走到衰败的边缘了。

只有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大约才能理解,贾宝玉老爸一生气,就只想痛揍贾宝玉的心情。因为,家族的未来在什么地方?


贾氏家族的代表人物,地位越来越低了;但是,贾氏家族繁华,却是日胜似一日。支撑着那种烈火烹油般的繁华,那是需要巨大的权力、如水流过的银子支撑。否则,这种烈火烹油的繁华,随时会像肥皂泡一样破灭的。



当一个家族走到这一步时。他最积极的选择(也就是我经常说的上策),其实就是历史上许多豪门一样,那就是严格要求自己的子弟,让他们积极上进。

总而言之,让自己家族,继续出现一个、甚至多个手握实权的人物。这样一来,家族自然会维持这种地位,甚至还可以让家族更上一层楼。


按理说,他们家族有着强大的社会资源,人脉关系,他们要这样做时,比普通人家不要知道要容易多少倍。

但是,因为他们是贵族子弟,所以他们才不屑于这种传说中的俗务。


这些贵族子弟,最喜欢的工作,就是挂一个闲职,每月拿一份固定的工资;或是雇一群奴仆,替自己打理田庄店铺,然后吃现成的。


这些贵族子弟,最喜欢做的事,就是依靠祖宗积累起来的人脉、社会关系,然后买空卖空。总而言之,谁想打赢官司,找我;再总而言之,谁想当官,找我。我有的是关系帮你办这些事。


当然了,这些贵族子弟,最高的境界,就是连这种事也不屑做了。

他们最喜欢做的事,高雅一些,就是天天变着花样的玩风花雪月;低俗一些,就是变着花样的天天吃喝玩乐。


当一个家族走到这一步时,他最消极的选择(也就是我经常说的下策),其实就是如王狗儿(刘姥姥女婿)家的选择,承认自己的衰败,转而放下身段过小日子;到了后来,干脆承认自己的不行,用一种近于乞怜的方式,换取一定的利益。


总而言之,家族事实上已衰弱了,就千万不要继续那样招摇。

再总而言之,没事别惹事,有事别怕事。我们不欺负别人,但是别人也休想欺负我们。我们要注意自己的社会形象,定好自己家族的地位。


如果一个家族这样做,他也许会衰败的更快一些,但是它显然有着更多的机会安全着陆。


而贾氏家族,显然选择了中策。

总而言之,既然不愿意放下身段,保持与自己势力、财力相当的生活方式;也不愿意发奋图图,让自己子弟专心仕途。


在这种背景下,他们的家底越来越薄了,却是依然要维持这种豪门气派。甚至而言,为了维持这种豪华气派,更是一副凶相毕露的样子。于是,传说中的护官符也出来。


总而言之,贾、王、史、薛四大家族,如何如何了不起。

问题是,从当时的情形去看,这四大家族实际上算个屁啊。因为,算来算去恐怕也就是只能拿出一个贾元春、王子腾算头蒜;其它人实在真是不值不提啊。


从某种意义上,他们只是利用祖宗打下的底子、和从前形成的盘根错节的人脉,肆意妄为罢了。

这真是,人们所说的,垂死前的挣扎啊。


其实,我们可以想象。当政府严打时,不打这种家族,打什么家族呢?


这种家族屁也没有一条了,却是一副穷凶极恶的样子。

总而言之,官员想好好当官,就得看他们的脸色行事,最后竟然出现了传说中的护官符;再总而言之,当街打死人,竟然跟没事人一样;薛蟠不懂事这样做,他们家的大人呢,好像也没有为此如何训过他。


需要严打的时候,这种家族,实在是政府再好不过的对像了。因为,他们早已外强中干了,打击起来比较容易。更主要的是,打击他们,实在是顺天理应民意。


关键是,这样一个豪门被打垮了?他们从前拥有的权力、地位、财富呢?自然是大家分了。


因为,我们站在贾氏家族的角度看这个故事,自然会为这个家族的覆灭,发出各种嘘唏。问题是,处于其它人的角度呢?


点击下方阅读往期文章

扁舟听雨晚唐系列  安史之乱 (一)欣赏精彩绝伦的战斗 先跟我了解战场



中医在治疗新冠肺炎,西医在杀人?



泪痕春雨漫评系列   漫评水浒(一)——另类视角下的故事



泪痕春雨漫评系列  玄武门之变(一)一面之词是什么样的



《广盛原传奇》纪实文学连载第一章



【正哥闲话】正哥闲话黄芪第一话                            话说黄芪本名黄耆的耆字

关注公众号 关注泪痕春雨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记不住的那天》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听听泪痕春雨往期漫评的有声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