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俄乌战争启示录(十三)基辅保卫战,人间久违的大决战

扁舟听雨 泪痕春雨记不住的那天 2022-10-15

2022年2月24日凌晨4点,俄军向乌军位于基辅的几处军事基地发起了短促的攻击。

随后的几个小时,上百枚巡航导弹和数十架轰炸机先后向乌克兰各个军事要点呼啸而来。

大约在这一天的上午11点左右,一支约400人的精锐部队空降基辅西北安东诺夫机场,宣告乌克兰首都基辅正式成为战场(见链接:《时代变了)。

 

我们现在并不清楚俄军在基辅战场具体投入了多少部队,不过普遍认为东西两个方向至少有大约4万地面部队。

如果算上基辅北边和东边的支线战场,投入的部队数量会更多。

而基辅守军普遍认为大约先后集结了六万正规军和二万预备役性质的国民防卫军,如果算上支线战场的部队,则可能更多。

算起来,双方在基辅战场作战的部队可能高达15万甚至更多。

最先进的苏制坦克、战机、直升机、装甲车、自行火炮纷至沓来,数以万吨计的弹药倾泻在基辅这个现代都市群。

 

人类已经多久没有见过这么势均力敌的高强度高烈度的作战了?大约越战以来就没再见到了吧?

五十年来,不断有战争在地球上发生,但是大多是局部的小规模战斗。

即便有规模较大的战争,要么实力悬殊不成对抗只能打治安战,要么就是水平低下的落后国家间落后于时代的战斗。

从军事爱好者的角度,已经有太久没有值得一提的战役发生了。

 

突然间人间出现了一场现代化工业国家间十几万规模的生死搏斗,为未来数十年提供无比鲜活的现代化战争素材,这无疑是军事爱好者的幸运。

然而,军事爱好者的幸运背后,是十余万军人和数百万民众的生死时刻。

这不禁让扁舟想起一句古诗:“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21世纪的今天却突然出现这样一场大战通过现代化的互联网为亿万人提供最方便的近距离观摩,无疑让人感慨万分。

 

回到正题,我们还是先从整体上了解下整个乌克兰战场。ISW一开始就对这场战争进行了一个大致的划分,分别是:

北线的基辅战场、东北的哈尔科夫战场、东部顿巴斯战场(即乌东二州)、南线的赫尔松战场(俄军攻占赫尔松后本来有更多的进攻计划,但随着乌军的反击,战斗基本被钉在了赫尔松)。

应该说ISW作为非常专业的军事机构,加上每天都更新非常详细的战场战报,他的这个战场划分为全世界普遍人群所采用。

 

不过由于马里乌波尔守军的顽强作战,ISW的这个战场划分就越来越显得不够准确。

我们可以认为俄军的初始目标确实如ISW所述,分四路大军向乌克兰腹地进发。

但由于乌军的节节抵抗和战场的变化,实际上大致演变成了以下几个主战场:

北线基辅战场、东北哈尔科夫—苏梅战场、东线的卢甘斯克—伊久姆战场、东南的顿涅茨克—马里乌波尔战场和南线赫尔松战场。

我们可以对照ISW的基本作战地图看一下,可以认为东部顿巴斯战场被拆分成了南北两个战场(图中蓝圈和红圈所示)。

 

在所有五个战场中,基辅战场及其支线战场集结了超过30%的俄军入乌部队,而且都是装备最先进最精锐的俄军空降部队和近卫装甲部队。

而且从俄军的全线进攻的战略来看,急速突进逼走甚至捉拿乌克兰泽林斯基现政府也是当务之急,不然投入如此多的部队发起这样一场全面战争意义很小。

所以无论从哪方面看,基辅战场都是当之无愧的主战场,基辅保卫战也是俄乌双方第一阶段的主力大决战。

 

就如同我们此前介绍历史上任何一场战役一样,我们要欣赏基辅保卫战首先要了解战场地形。

我们结合上面这张地图和此前的介绍(见链接:《环形防御),简单了解下基辅周边的关键点。

第聂伯河是乌克兰的母亲河,从北向南将乌克兰切成乌东和乌西两半。

基辅是第聂伯河畔最大的城市,横跨第聂伯河东西两岸。

如果我们回顾下《环形防御》一节的介绍,就能理解俄军在基辅战场的地面部队势必要分成东、西两部分。

 

第聂伯河是一条很宽的大河,主要的桥梁几乎都在基辅市内,乌军的环形防御体系几乎把可渡河的大桥都控制住了。

我们仔细看下图,俄罗斯和白俄罗斯都位于乌克兰北边,俄军只能从北边向南进攻基辅。

而第聂伯河基辅往北的100多公里全部在前苏联时期被开发成了10多公里宽的基辅水库。

基辅水库实际上已经相当于一个湖,而且没有横跨东西的桥梁。

所以基辅北面就被基辅水库分隔成了东西两段,基本上无法互通。

 

基辅西面我们可以记住以下两个重要地名,一个叫做伊万基夫,一个叫做伊尔平。

第聂伯河作为一条大河,必然有很多支流,乌克兰西部又是典型的西高东低,所以有不少河流自西向东流入第聂伯河。

其中最大的两条一条叫做捷捷烈河,在伊万基夫,一条叫做伊尔平河,在伊尔平。

这两条河流都不算太宽,也就4、50米,狭窄的地方也许不过3、40米。

但是以装甲部队为主的俄军离开桥梁就很难渡河,因此东西向的河流能起到阻挡俄军的重要作用。

 

其中伊尔平河是基辅以北最后一条东西向的大河,渡过伊尔平河进入基辅市区的主要道路在伊尔平镇。(图中红星附近)

因此我们就可以理解伊尔平镇就是基辅北面的门户,过了伊尔平离基辅市中心只有30公里。

所以俄军如果占领了伊尔平镇,那么基辅就进入了大口径火炮的射程,俄军就可以说在向基辅进攻。

一旦乌军夺回伊尔平镇,就可以认为俄军失去了直接攻击基辅的机会,将转入战略相持和防御。

 

而伊万基夫是东西向的捷捷烈河流经的市镇,如果说伊尔平是基辅河西部分的北面门户,那么伊万基夫就是基辅河西部分的北面咽喉。

之所以说它是咽喉是因为北面通往基辅河西部分的公路都在这里汇聚。

基辅以北是与白俄罗斯接壤的边疆,尤其是河西地区道路非常稀少,能从白俄罗斯直抵基辅的只有两条道路,在伊万基夫汇合。

其中一条叫做P02,这条公路是碎石路,连柏油路都不算,连我们的省道的路况都大有不如。而且从白俄罗斯过来中间还要绕一圈。

 

另一条路从距离上来说就要近不少,基本上从白俄罗斯基本沿直线直到伊万基夫附近。

不过这条路整个穿过了著名的普里皮亚济沼泽,如果说这个名字大家有点陌生,没关系,它附近还有个鼎鼎大名的地名——切尔诺贝利。

没错,这条道路穿过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由于众所周知的核电站大事故,这里有着大片的无人区(图中黄星附近)。

因此这条道路往白俄边境的路段几乎几十年都没有修整过,路况比好歹是硬化路面的P02还要差不少。

 

与第聂伯河西边一片沼泽和破路相比,河东的情况就要好了很多。

我们看下上面的乌克兰交通道路示意图,可以看到,河东铁路网密布,交通相对很发达。

这其中有一个交通枢纽非常重要——切尔尼戈夫市。

切尔尼戈夫市是切尔尼戈夫州的首府,有大约30万人口,在乌克兰已经属于比较大的二线城市了。

最关键的是,这里是从白俄罗斯沿铁路进入基辅的必经之道。

 

戈梅利州是俄军在白俄罗斯集结和转输的基地,我们可以看到戈梅利州铁路直达切尔尼戈夫。

其他铁路要到乌克兰需要向西绕道近三百公里,而且那边已进入了乌西山区,装甲部队往这里进发属于以短击长。

也就是说俄军要想从白俄罗斯走铁路运输,就必须要拿下切尔尼戈夫。

 

当然对着地图我们可能会想,从俄罗斯的库尔斯克方向似乎也有好几条铁路也能往基辅方向走(图A部分)。

但是首先这些火车站都相对比较小,铁轨和站台也会比较少,很难大规模同时装卸货物,吞吐量有限。

而且这几个站都深入乌境内上百公里,边境最近的只有几十公里的切尔尼戈夫如果拿下,就不需要绕道走这些地方。

如果切尔尼戈夫都拿不下,再绕道深入上百公里去打这些地方无疑更加危险,白白消耗兵力。

 

现在我们可以总结了,基辅濒临北部边境,在北方主要与白俄罗斯接壤,最近的道路都要从白俄罗斯过来。

基辅被第聂伯河分为河西与河东两大部分,北边第聂伯河被建造成基辅水库,长百多公里,宽十多公里,把河西与河东彻底隔绝为两个独立的战场。

河东地势平坦道路发达,但离基辅距离较远,要害是铁路枢纽切尔尼戈夫。

河西离基辅比河东近很多,但是遍布密林、沼泽。

尤其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存在,让基辅北边河西部分有大片无人区,道路状况非常差。

 

河西有两条东西向河流一条是捷捷烈河,一条是伊尔平河。

由于道路少且破,因而桥梁也少,使得这两条河流成为装甲部队南下的重大瓶颈。

捷捷烈河流经公路枢纽伊万基夫,伊尔平河流经基辅河西的北门户伊尔平镇,这两个市镇成为河西的关键要害。

 

了解了基辅的战场地形,我们结合前面几节的介绍(见链接:《环形防御》、《乌克兰大军哪去了),从直觉上会觉得河东更适合进军。

从白俄罗斯戈梅利走河东切尔尼戈夫向基辅前进,距离确实相对远一点,大约有220多公里。

但是河东道路发达,有铁路,有高速公路和好几条路面硬化不错的国道级别的公路。

河西确实近很多,最近的道路离白俄罗斯只有大约130公里,可是这里道路稀少且路况很差,还遍布沼泽、河流和密林,还要穿越切尔诺贝利核辐射区,对于装甲部队来说堪称噩梦。

 

然而,俄军的主攻方向偏偏就选在了河西。

我们只能猜测,俄军总指挥部认为正因为河西道路差、条件恶劣,所以乌军在这里的防御也差,防御设施也差。

总之,我就要出奇兵打你个出其不意。

熟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的我们自然容易对出奇兵感到亲切和喜爱,毕竟在我们的传统里神秘的奇兵总是智慧的象征。

比如2200多年前的刘邦、1800多年前的邓艾不都是走小路走绝路出奇兵一举灭人国嘛。

 

不过在卫星天上到处飞的现代战场,这种不走寻常路的出奇兵会有多大效果呢?那只有实战出真知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