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俄乌战争启示录(二十七)俄军的主要优势在哪

扁舟听雨 泪痕春雨记不住的那天 2022-10-15
2022年4月15日俄罗斯宣布开启俄乌战争第二阶段,到现在也已经接近二个月了。
第二阶段的战争和第一阶段有显著的不同。
第一阶段有明确的战略重心——基辅城。
围绕基辅的攻防往往涉及数百公里的大纵深穿插,战局发展迅速,战线变动清晰可见。

但是进了第二阶段俄军由全面进攻转变为重点进攻后,局势就大不一样了。
双方的战线变化和第一阶段比起来可谓天壤之别。
人们不得不盯着一个个村镇大呼小叫,遇到一个县城级别的战场恨不得热血沸腾高呼XX要完了。

很显然,欣赏第二阶段的战斗不能再用第一阶段的方式了。
第二阶段的战斗开始转向阵地化,双方的交锋由第一阶段的大开大合转为暗流涌动。
另一方面双方的打法和战略目的存在很大的不同。
战场呈现出非常典型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局面。

因此要理解第二阶段双方的激烈战斗,我们需要对双方有比第一阶段更进一步的了解。
比如说要想获得战场胜利,归根结底就是要以己之长攻彼之短。
所以我们需要弄清楚俄乌双方各自的优势是什么,才能更好理解他们需要怎样来扬长避短。

先来看看俄军。俄罗斯有1.4亿人口,是乌克兰的三倍。
2021俄有近1.8万亿的GDP,是乌9倍,军费近700亿,是乌12倍。
可以说俄在体量上对乌有着极为悬殊的压倒性优势,但这并不是俄最大的优势。
俄军最大的优势是核武器!

俄罗斯是有核国家,这就决定了美英不敢直接下场,甚至彻底的畏手畏脚。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美援助乌克兰武器都是一点点挤牙膏,稍微先进一点的火炮都反复要乌拍胸脯保证不会用来进攻俄本土。
乌克兰早在2个多月前就恢复了北方战场的绝大部分边界并空袭过俄本土(见链接:《哈尔科夫)。
然而接下来2个多月,乌军很少进入俄本土,连炮击也寥寥无几。
原因很简单,俄罗斯有核武器。

尽管所有人都知道用核武器是找死,实现可能性很小。可问题是谁敢冒这个险呢?
谁敢肯定有没有那万分之一的机会普京就是坚决核武器捍卫自己呢?
在这种情况下大伙只好卑躬屈膝和俄罗斯说,我不打你,我帮你拦着乌克兰打你本土,求求你不要用核武。

其实乌克兰也曾有过核武器,前苏联解体后,据说大约有上千枚核武器弹头留在乌克兰。
然而1996年在五大核强国的见证下乌克兰宣布弃核,所有核弹头都随后销毁。
乌克兰也成为史上第一个彻底废弃核武器的拥核国家。
一时间乌克兰成为道德楷模被强国们的媒体各种不要钱的夸赞。

二十年后,这一切成了千古笑柄。
因为哪怕是傻子心里也和明镜似的,要是乌克兰哪怕还留有那么一两枚核弹头呢?
借普京一万个胆子他也不敢要克里米亚,遑论乌东和基辅。

当然当时库奇马政府推动乌克兰弃核给的理由也很充分。
乌克兰此时经济很差,非常需要援助,也没有技术能力和经济实力维护这么多核弹头。
还不如弃核换来经济进步和民生发展,为乌克兰人民谋福祉。

说得倒是比唱的还好听,可问题是这核是弃了,这经济和民生发展了没有呢。
短短几年,乌克兰就活成了前苏欧洲几个国家里最穷最落后的。
然后进一步努力,乌克兰活成了整个欧洲最贫穷最落后的国家。
保留那么几枚核弹头,再惨再困难最后也不过如此吧?
当然这些都早已是不可挽回的往事,而俄军也凭借着有核对无核的巨大优势可以不断倾尽全力加码进攻。

当然核武虽然是巨大的保障,毕竟只是用来保证自己无后顾之忧。
毕竟谁都清楚,俄本土不遭严重威胁的情况下,俄是没可能用核武器的。
哪怕大哥说我好想用,小弟也会坚决制止掉大哥的。
俄军在常规战场上要获胜,必须要倚赖常规战场上的其他优势。
好在如一开始所说,俄罗斯对乌克兰体量上经济上军事能力与军事积累上都有着太大的优势。

俄军常规战场头号优势无疑来自著名的空天军。
俄罗斯的空天军包含俄罗斯空军和导弹部队,这两支武装力量都是俄对乌拥有绝对优势。
比如空军俄军大约有800架现役战斗机,上千架轰炸机和战斗轰炸机,还有上千架武装直升机。
根据英国航空杂志《飞行国际》在《2021年世界空军手册》中的统计,俄军飞机有4143架。
当然飞机不见得都能飞或者都能用于战斗和攻击,我们打个折上折,俄军可用于战斗的飞机只怕也不下千架。

作为对比乌军虽然也号称有上千架的飞机库存,但是公认可飞的战机不超过50架。
算上武装直升机这种,乌军可以起飞用于攻击和防御的飞机大约也就百多架。
再加上俄军突袭时发射的导弹和空中攻击摧毁了大量乌军战机,导致乌军开战时可用于战斗飞机恐怕不过数十架,而且都是非常老旧的前苏机型。

显然俄空军看数字有着几十倍的巨大优势。
但可惜的是三个半月来的战场表现可以明显看出,俄军的空军优势又呈现出相当大的虚弱性。
自海湾战争以来,空军和远程导弹成为战场制胜的决定性力量。
美军历次战争都是典型的空军轰炸一个月甚至更久,进而正面战场实质已经基本结束,敌军基本美军的边都没摸到。

然而在俄乌战争中,空军尤其是传统空军显然处于从属地位而不是关键部队。
俄军开战后至今基本保持着约每天250-300架次的战机出动次数,这其中还有大约一半仅仅用于侦察。
这么点战机出动架次意味着其对战场的影响是非常一般的。

俄军空军开战后优势看起来那么大,却只能出动如此少的架次,根本原因有两个:
首先在于俄军缺乏精确制导能力。
对比美军可以发射后自己调整方向,精度以米计的战斧巡航导弹,俄军精确制导导弹精度差很多,数量更是严重不足。
至于美空军通过预警机和精确制导空地导弹在高空消灭敌人防空力量并精确打击敌军事目标的能力,俄军更是差很远。
俄军往往要通过肉眼可见的地面标志物来引导飞行员投弹。

这就导致了第二个问题:俄空军没有能摧毁乌军的防空力量。
俄军飞机不敢在高空飞行轰炸地面,因为这样会被雷达锁定引发对方的对空导弹射击。
而且主要靠地面标志物引导投弹飞太高飞行员就很可能看不到标志物。
于是俄军发动对地攻击主要依靠超低空飞行。
甚至王牌飞行员驾驶苏-35这样的王派超音速战机也采取超低空慢速飞行方式投弹(见链接:《信息战一》)。

可是自从毒刺导弹问世后就成了超低空飞行战机的噩梦。
一架战机的成本和毒刺导弹相差百倍千倍,几个人用肩扛着几枚毒刺导弹,就很有机会击落一架战机。
这对俄空军的作战产生了巨大的抑制。

很多关键目标比如铁路,公路,大型军事基地和移动中的乌军部队,都需要出动大量战机和轰炸机密集轰炸才能起到摧毁作用。
可既然是关键目标,必然做了充分准备拥有大量防空力量。
俄军机飞高了扔不准,飞低了又会遇到大量地对空导弹必然导致大量损失。
因此俄军无法对重要目标密集空中轰炸,只能零星出动对次要目标进行轰炸。
这就导致俄军机对地面部队的支援非常有限。

此外还有一个问题容易为人所忽视,那就是战机的维修维护。
激烈的作战,战机很容易遇到袭击或者做出大量超常规飞行动作出现损伤。
空中作战这样高风险任务容不得半点差错,往往出去执行几轮任务就需要进行维护乃至更换大批零部件。
好的维护水平对空战有很重要的影响。
比如大家都是100架飞机,可是不考虑战损飞几轮你只剩50架没问题能正常作战,人家剩80架,那你显然就会逐渐跟不上。

由于遭受严厉制裁,俄军零部件尤其是至关重要的通信类元器件逐渐出现短缺,军机维护渐渐跟不上。
反观乌军得到了波兰、捷克等拥有大量前苏战机库存的东欧国家全力支持。
这些国家提供了非常多的战机零部件,还主动提供技术支持。
这样不但乌军自有战机得到较好维护,还组装出了30架以上的新战机。

大约从5月底开始,乌军每天都高调放出乌空军空袭俄军军事目标的视频。
另一方面,空军的另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分支——无人机领域,俄军不但不占优,很可能一开始就处于劣势。
这意味着开战以来占据绝对优势的俄空军不但没有锁定优势,反而优势越来越小,这对俄军来说不是特别好的消息。
 
除了空天军外,以坦克为核心的装甲部队也是俄军优势明显的重要兵种。
在二战时期,坦克和装甲部队就是战场上的神。
在冷战时期,人们一说起前苏联,那就是钢铁洪流令人瑟瑟发抖。
然而随着反坦克武器的出现,尤其是能自动制导,打完就不用管的单兵反坦克武器的出现,坦克和装甲部队地位一落千丈。

2006年的第二次黎巴嫩战争是坦克跌落神坛的标志性事件。
三十年前凭借强大的装甲部队打遍中东的以色列这一次吃了大亏。
真主党武装神出鬼没的单兵反坦克导弹袭扰让依旧按照传统打法坦克到处乱闯乱冲的以军遭遇巨大损失。
这一仗是非常罕见的以军没能获胜的战争(某种意义上完全可以视为失败),现代战争坦克无用论也因此开始流行。

俄乌战争第一阶段,俄军坦克和装甲部队同样遭遇乌军单兵反坦克导弹的猛烈袭击。
我们回看基辅和相关战役的介绍,俄军的坦克部队基本没能发挥其大纵深突击的优势。
甚至反而由于过于倚赖装甲部队的纵深突破,反而导致俄军被截为数段,四分五裂。
第一阶段俄军的惨败让人们更进一步认为坦克和装甲车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但单就俄乌战场而言,坦克和装甲部队仍然是地面部队不可忽视的利器。
装甲部队最大的优势还是在于其机动性。
坦克和装甲车具备很强的防护能力,具备小口径的火炮和机枪,能攻能守。
最关键是其具备很高的机动性,在需要的时候可以迅速以30公里以上的时速进行移动,紧急时可以达到50公里以上。

当然现在面对大口径火炮、反坦克导弹,装甲车的防护都已经力不从心了。
但是有防护总比没防护要好。
你用卡车或者普通汽车来运输兵员,人家随便几下炮击甚至流弹都足以让你损失巨大。
坦克、装甲车可以安全的将大量部队和基本的进攻武器移动到需要的战场。

攻击坦克最有效三种手段,空袭,炮击和单兵反坦克导弹伏击。
乌军空军力量比较薄弱,空袭的方式基本用不上,主要靠后两种方式。
在第一阶段,俄军以基辅为根本目标,北方各战场都不切实际的发起大范围纵深突破。
这导致坦克和装甲部队都完全暴露在乌军之下,因此乌军可以大量采用单兵反坦克导弹方式伏击,导致俄军损失惨重。
但是第二阶段俄军基本在现有控制区一点点向外打,情况就不一样了。

这样俄军的移动大部分时候是在本方实控区做移动,乌军小分队就基本没法跑过去伏击。
乌军再要打击俄军坦克和装甲部队就只能靠大口径炮击。
但总的来说炮击对停下来的装甲车相对管用些,如果坦克和装甲部队在高速移动中,炮击要打准难度就大很多。

同时由于通过乌东二州的动员得到了大量的步兵,俄军在第二阶段步坦协同也有了很大改进(见链接:《乌东民兵,原来我是一块宝》
因此俄军正面进攻可以采取一些相对成熟的集中突破的战法。
比如说先以三五辆装甲车和步兵向阵地突进,如果遇到强烈阻截,那么后续重炮跟上轰炸。
如果你这个方向没有强力防御部队,那么迅速五六辆坦克就跟上突击,很容易撕破防线。

因此我们可以说,在俄乌战争中,坦克和装甲部队仍然是有很大作用的部队。
目前俄军现役坦克有2600辆,都是T72以及T80,T90 等先进坦克。
对比乌军只有约1000辆坦克,大约70%都是T64这样的老款坦克。
战争到现在,俄军有视频、图片证据的坦克损失已超过一千两,加上装甲战车损失超过3000辆。
可是俄军光坦克就还有16000辆的恐怖库存,虽然很多可能已经不可用了,但毕竟家底雄厚。

5月底6月初人们拍到俄军开始大规模调集50年代的T62坦克入乌作战。
虽然这确实体现俄军前线坦克损失巨大,但也说明俄库存实在很多,怎么也还能消耗很久。
总的来说,俄军坦克和装甲部队相比乌军,3-5倍的巨大优势没问题,如果算上库存,也许纯消耗时优势可以到10倍以上。

我们看俄军无论空军、导弹还是装甲部队,都有着相比乌军五倍、十倍甚至更大的优势。
如此巨大的优势,为什么俄军第二阶段不但没有摧枯拉朽,反而步履蹒跚甚至屡有失利呢?
这是因为无论空天军还是钢铁洪流,都不是俄乌战场的决定性因素。俄乌战场的关键先生另有其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