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俄乌战争启示录(二十八)重炮,俄乌战场的关键先生

扁舟听雨 泪痕春雨记不住的那天 2022-10-15
由于这两周扁舟忙于和出版社沟通以及改稿,因此耽误了很长时间,特此致歉。

现代战争中,什么才是决定性的因素呢?似乎很难讲。
二战以来,坦克和装甲部队无疑很长时间内都是最重要的决定性力量,钢铁洪流呼啸而过,对任何敌人都会产生巨大压力。
慢慢的钢铁洪流似乎有点落伍了,海湾战争显示,空军和导弹那才是神。
持续的密集轰炸下,任何敌军的部队和装备都成了一堆废铁。
很多人都表示,海湾战争重新定义了现代战争。

然而在俄乌战场,空军和导弹显然远没这么大威力,只是战场的辅助力量。(见链接:《俄军的主要优势
那什么是俄乌战争中决定性的力量呢?
其实前面多次介绍过,俄乌战场具备决定双方胜负的力量是炮兵。
更确切地说是大口径榴弹炮和火箭炮,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重炮。


在基辅战役中,我们不止一次指出,乌军获胜的关键是在伊尔平、布罗瓦里等特殊战场获得了重炮优势。
乌军核心的战略就是抓住俄军急于进军基辅,后勤车队缺乏保护的特点,重点袭击俄后勤车队尤其是自行火炮。
导致俄军重炮始终无法顺利集结到预定战场。
俄军按传统战术先行赶到基辅城下的装甲部队和伞兵等精锐步兵反而成了乌重炮的活靶子。
俄军也因此崩溃败逃。


可以说重炮决定了基辅之战及其支线战斗的成败。
到了乌东战场,在空军、坦克都起不到决定性作用的背景下,重炮成为胜败关键。
那我们自然会问,俄军空军和装甲部队都有五到十倍的优势,重炮优势又怎样呢?


俄罗斯陆军现役有6个炮兵师,17个炮兵旅,总兵力近11万人。共有火炮约2.3万门。
其中各种口径牵引式火炮近9000门,自行式火炮约6000门,多管火箭炮约4500门。
而乌军的火炮数量远远小于俄军,总数大约只有3000门,大多数都是小口径的迫击炮。
乌军152mm大口径榴弹炮和多管火箭炮数量更是少得可怜。


总的来说,乌军的火炮尤其是重炮和俄军比十分之一都不到。
弹药差距更大,俄军专家舒尔金表示俄军每次运输都能为每门火炮准备3-4个基数的炮弹。
1个基数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中等强度作战一天消耗的数量。
一次准备3-4个基数,再加上乌东运输相对方便,这意味着看上去俄军可以不间断的每天保持高强度炮击。


而乌军的弹药储备远远比不上俄军,普遍认为可能不到俄军的二十分之一。
更重要的是乌克兰的重工业区在东部,其次是南部,现在这里大多数地方都是敌占区无法生产。
所以乌军的弹药生产速度大约也会只有俄军的十分之一上下。
这是几十年积累的差距,俄军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分遗产,拥有非常庞大的库存。
而乌军包括核武器在内的大批库存都被当年的乌政府销毁倒卖废弃了(见链接《俄军主要优势)。


这些年来乌克兰经济很落后,GDP不到俄罗斯15%,14年突如其来的战争更是打得乌克兰千疮百孔。
虽然乌军随后进行了非常成功的重组和重建,但在基础上和俄军实在天差地远。
然而俄军重炮占据如此巨大的优势,在乌东战场上却几乎没能体现出来。


大约在4月中旬,俄军发起了以解放乌东二州为目标的重点进攻。
战役打响时已占据顿涅茨克的一半,卢甘斯克的95%。
由于马里乌波尔的严重失误,俄军花了整整一个月时间攻克马里乌波尔后再也没能力在顿州进展。(见链接《马里乌波尔保卫战)。
为此5月下旬开始,俄军把所有力量都用在拿下卢甘斯克那5%上。
除卢州及其周边战场外,其他方向包括顿州在内,俄军都是被动一方。


目前的结果是,俄军已经占据了卢州的99%,亲俄方则坚称说是99.9%
可是一个多月下来,这1%,0.1%到现在也没拿下来。
俄军以解放乌东为宏伟目标,现在顿州的那一半还遥遥无期,卢州这5%的最小目标一个多月也不能清零。
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斯特列科夫和霍达廖诺克等俄军专家多次在节目上长叹俄军战略上不成功了。


我们再换个角度理解下4月中俄军从发起重点进攻以来大约75天内的大致战果:
1、伊久姆方向最先发动(大约4月初就彻底攻克伊久姆),可惜不久后遇到了乌鼎鼎大名的王牌93旅(见链接:《苏梅保卫战
因此该方向一直停滞,不算被反攻的,到目前一共推进最多大约4.2公里,平均每天56米。
2、此后波帕斯纳方向接上,到目前为止推进约15公里,平均每天200米。
3、这一个多月来名气很大的北顿涅茨克方向,集中全部精兵猛攻,到目前也是推进大约15公里,平均每天200米左右。


与之对比,南线赫尔松和扎波罗热,乌军推进都在10-15公里之间。
北方哈尔科夫乌军向北和向东推进15公里以上,顿涅茨克方向暂时情况不明。
这么算下来我们发现,如果不算马里乌波尔的话,俄军占的地盘甚至还缩水了,算上也就大体持平。


显然,这和我们印象中的重点进攻稍有不同。
因为在我们记忆里的重点进攻,攻方应该还是高歌猛进,甚至还能短暂拿下对方总部。
只不过和全面进攻阶段相比,攻方加速度在不断减小。
俄军目前的战果反而更接近快到全面防御阶段的样子。


看来俄军在数量上超过十倍的火炮优势在实战中没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事实上乌军表现出来的重炮攻防实力丝毫不逊于俄军,这是俄军两个半月来战果不明显的关键。
那我们自然会有很大的怀疑,如此不在一个量级的火炮战力对比,为什么会打成了势均力敌呢?


我们第一个想到的自然是来自欧美的援助,毕竟欧美各国援助乌军火炮的新闻天天都有。
但很显然,仅凭借援助的这点火炮和弹药远远不能抵消十多倍的巨大差距。
155mm(即俄制152mm)重炮的援助是在4月上旬乌军基辅决战获胜后才开始(见链接:《基辅保卫战
到今天为止大约两个月的时间,乌军已经确认到货的重型火炮大约有这些:


来自美国的M777,M14和M09大概150门;
来自英国的AS90,德国的pzh法国的凯撒加起来大约50门;
来自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东欧国家的前苏重炮大约还有100多门。
总共只有300多门,不过俄军同等水平火炮数量的1/20。
炮弹也只有大约60-80万发,和俄军拥有的炮弹数量相比不过九牛一毛。


最近一周,美军非常先进的海马斯火炮据说已抵达,但总的来说这两个多月来与俄军重炮对抗的主力并不是来自援助。
实际上乌军在战场自有的数百门重炮仍然承担着相当大的作用;
战场上发挥主要作用的炮弹仍然是自产的155mm激光制导炮弹“花盆”。
这几个月来援助起到的作用和此前我们提到的基辅战役时的轻武器援助类似:
让乌军有信心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不用精打细算着生怕把炮和弹药打光了。


经过这样的量化分析,大家肯定就会产生巨大的疑问:
俄军在重炮领域有着如此巨大的数量优势,为什么在战场的进展却非常缓慢呢?
这是因为俄军火炮在有着巨大数量优势时又有着重大缺陷。


俄军主流152mm重炮大约两种,一种2s3,有效打击距离大约是20公里。
更好一点的是“mata-s”和“msta-M”,有效打击距离大约是30公里。
而乌军得到的美国、英国、德国和法国的几款重炮有效打击距离都超过30公里甚至达到40公里。
这就意味着炮击时很容易出现乌军打得到俄军而俄军打不到乌军的场面。


当然理论上俄军也有能打击很远的火炮。
比如说著名的龙卷风火箭炮最大射程可以达到70公里,号称是能像炮弹一样快速发射的导弹。
可惜这类远程火箭炮俄军装备的数量很少,没法密集使用。
而且现代战争光打得远没用,你还得打得准。
龙卷风的炮击精度大约在150m的水平,这意味着这种火箭炮只能拿来打击敌军的城市建筑群。
想要打击敌军的装甲车辆,步兵战壕等等小面积的精确目标很难见效。


你第一轮攻击在100米开外,敌军听到炮声早就离开或者躲到防炮工事里去了。
更可怕的是你精度太差,要炮击十几轮、二十几轮才能碰巧打中目标。
可是这么长的时间,敌军的反炮雷达早就恭候多时。


炮弹在空中的飞行必然要遵守物理学定律。
如果拥有发达的反炮雷达,就可以根据炮弹落地时得到的小段炮弹轨迹,倒推出整个炮弹的运行轨迹。
你多次齐射,就会有多个轨迹被推算出来,你发射点是固定的,打的炮越多,你的发射点就会被推算得越准。
于是敌军就可能调集恰当位置的炮火向你发起攻击。


上面的图是从俄军的随军记者拍摄的俄军火炮打击敌人的视频中截取的。
视频中随军记者拍摄了OS-1火箭炮连续向敌军射击的威武霸气场面。
接下来记者开始侃侃而谈,不过一分来钟,突然乌军的炮火赶到,俄军火炮被炸毁。
反炮雷达的威力可见一斑!


我们可以想象,二战时期那样集结上千门重炮密集轰炸的场面一去不返了。
俄军想要打炮,就得打几炮就变换地点,不然随时可能被对方要了老命。
这对俄军的重炮轰击无疑会带来很大的阻碍和困扰。
当然我们肯定会有这样的疑问,俄军一开炮就要被你打,你乌军开炮难道就不被俄军打了?


然战场实战局面已经屡屡证实,在反制炮击方面,俄军确实被乌军压住了。
由此可以进一步引申,俄军尽管炮火威力和数量占巨大优势,但在精确制导打击能力上的实力却恰好反过来。
现代炮击绝不仅仅是简单的大炮本身,而是火炮是与反炮雷达、无人机和火控系统组成的综合体。
这里面需要高度发达的软硬件实力,尤其是和芯片相关的软硬件实力,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2014年耻辱的乌东战争以来,乌军全面重整了其火炮作战体系,在美军帮助下全面与北约接轨。
因此乌军得以开发出一套自产的火控软件系统。
我们可以理解为类似一个windows的视窗界面,操作起来相对非常简单便捷。
有了火控系统就可以很好的通过软件的方式来计算火炮的攻击方向和精度,协助微调。
当然更重要的是有了标准化的软件系统,就可以和其他侦察武器得到的坐标定位系统对接。
比如反炮雷达计算出来的敌方火炮坐标可以直接对接到火控系统,大大加快反炮轰炸的速度。


除了反炮雷达以外,火炮作战体系中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无人机侦察。
无人机领域可以说是罕见的一开战俄军就处于很大下风的领域。
现在网上有大量俄军和乌军拍的各类视频,大部分视频都来自无人机摄像。
我们可以感觉到俄军的无人机视频成像精度和清晰程度比乌军视频差很远。

上图截自乌军45旅发布的一段炮击视频,我们看不但有非常清晰的画面,还有后期加工的各种精美辅助图片。
很多人高呼,这哪是视频啊,这观赏度和我们很多大厂高手的PPT神迹相比也不遑多让啊。
6月以来一位大约从前线轮换下来的俄军博主多次在一个俄罗斯论坛发长文。
在一篇痛诉俄军炮兵存在的困境时,这位作者反复强调,我们缺少无人机,我们极其需要海鹰-10


海鹰-10就是orlan-10无人机,前面介绍过,通过被乌军缴获后拆解,发现其摄像系统用的是老款佳能。
这意味着俄军无人机基本不具备实时传输的能力。
大多数俄军无人机拍摄的低清晰度画面需要飞回去后给人分析判断。
也就是说面对高速移动的敌人,俄军无人机的帮助非常有限。
即便这款性能与现代无人机相比非常差的orlan-10,这位俄军博主仍然高呼我们一个炮兵营能配5-10架,我们的战力将被大大解放。


而乌军无人机无疑就要先进很多,基本都是实时传递,乌军后方可以根据画面迅速调整炮兵炮击角度,做到实时打击。
因此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多个乌军精心编辑附带坐标和PPT级辅助画面的直接炮击俄军移动中坦克的视频。
乌军的无人机来源很混乱,据说不乏美军和其他欧洲国家援助的先进无人机。
但普遍认为除了大疆以外,乌军用得最多效果最好的还是来自土耳其的tb2


Tb2无人机在2年前的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战争中一举成名。
战争前几天,俄军武装的亚军大有钢铁洪流横扫阿军之势。
可随着土耳其援助的tb2登场,亚军瞬间变为单方面被动挨打,苦撑一周后就被迫割地求和。


土耳其虽然和俄一样以反美先锋自居,不过土耳其和俄有着实际的现实矛盾,土俄之间的敌对关系远比土美重。
这次俄乌战争戏剧性的进展,土耳其看成了一次在自己中东狠狠削弱俄罗斯影响力的绝佳机会。
随着乌军展现出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抵抗实力,本来还在观望的土尔其迅速决定封锁黑海。
随后本来只有几十架tb2的乌军突然间拥有了数百架tb2


亚阿战争中,tb2直接发动攻击就足以摧毁亚军的战斗意志。
俄军远比亚军强大,tb2挂载的那三枚微型导弹作用并不明显,乌军主要还是利用其强大的续航能力和已经与乌军打通的实时传输能力。
以tb2为首的众多先进无人机的侦察配合整体打通的软硬件系统,使得乌军的炮击精度远在俄军之上。
因此乌军使用了不足俄军十分之一的火炮和弹药,却能取得和俄军差不太远的战果。
这导致装备占据极大优势的俄军在战场上始终无法有效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在重点进攻阶段就陷入全面防御阶段独有的僵持局面。


俄乌战场的火炮之争让我们不得不叹服,伟人说过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多么的高瞻远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