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俄乌战争启示录(十七)基辅保卫战,大反攻!

扁舟听雨 泪痕春雨记不住的那天 2022-10-15
这是本连载中基辅保卫战小连载的一部分,内容承接基辅保卫战前三节(见链接:《战场地形》、《战斗序列》、《闪电战》、《大决堤)
 
乌克兰方面是在3月19日宣布夺回伊尔平和伊尔平边上的布查镇的。
但是后来闹得沸沸扬扬的布查镇大量平民死亡事件是4月1-2日乌军进入布查拍摄视频才引爆舆论。
可见乌军真正大举进入伊尔平—布查一线应当是在3月底4月初。
结合后来一系列的战斗进程,我们大致可以梳理出基辅保卫战最后阶段的走向:
 
3月中旬俄军被迫不惜一切代价向基辅进军后,俄军64公里长车队逐渐顶着巨大伤亡向基辅北边各市镇赶。
与此同时,俄军精锐伞兵部队和先头装甲部队都撤出伊尔平以南,大部分都回撤到伊尔平以北和后续部队汇合。
俄军的目的是在伊尔平以北组建重炮阵地,轰击基辅环形防御最外围。
但是最迟大约在3月21日夜(可能更早),乌军决堤基辅水库与伊尔平河交汇处,伊尔平以北成了洪泛区。
俄军前线部队必然被迫做出紧急调整。
 
此时,柴科上将和他的基辅战场指挥团队不得不考虑一个艰难的问题——撤军。
超过4万俄军精锐主力聚集在基辅城下,目的肯定只有一个——拿下基辅城。
由于基辅水库的天然阻隔和基辅守军的环形防御体系,俄军被迫分成河西和河东两个方向。
现在河东方向由于纵深太大,前端又都有没被拿下的乌军大城市,腹背受敌之下根本无力攻击。
河西部队被困在伊尔平附近无力打通和河东部队的联络,两个战场都已无法组织起有效进攻。
 
等乌军掘开基辅水库的大坝后,洪水把河西俄军预设阵地冲的七零八落,伊尔平附近的俄军主力成了突出部。
既然进攻已成为不可能,部队又被冲散,俄军现在是攻也攻不上,守也不知道怎么守。
这个时候再不撤军,俄军就真要被乌军包饺子了。
 
但是撤军这样的大事,显然不是柴科上将能做主的。
大约在3月中旬,柴科上将亲自赶赴伊尔平一带指挥作战。
有理由相信,亲临战场看到了一线的实际情况以后,尤其是看到乌军决堤后俄军已经无法组织起有效攻势和就地防御的现状后,柴科上将向莫斯科总部发出了撤军请求。
 
不过俄军的决策需要上级通过,没那么快。
而乌军在基辅战场有足够的实力大量截获俄军的通信(见链接:《信息战一》、《信息战二)。
通过对战场的实时预判,对俄军最新动向的监控以及对俄军通信的大量监听,乌军足以得出判断:
俄军很可能在准备紧急撤军!
至此,乌军基辅战场指挥总部得出结论,反攻的条件已经成熟,基辅河西战场需要立即部署大反攻!
 
乌军的把反攻要点指向在了伊万基夫和季梅尔。

我们看下地图,就比较好理解乌军的反攻思路。
伊万基夫就不用说了,我们在战场地形一节就隆重介绍过,这是基辅河西战场北方和伊尔平并列的两个战略要地。
捷捷烈河是一条自西向东流入基辅水库的相对比较大的河流。
伊万基夫是捷捷烈河最下游的渡口,也是该河三个渡口中俄军目前唯一控制了的渡口。
 
伊万基夫又是基辅河西地区北部的交通枢纽。
这一块没有铁路直达基辅城区,白俄罗斯方向往基辅走的公路都在伊万基夫交汇。
也就是说河西战场的部队无论是南下还是北上都必须要经过伊万基夫。
一旦乌军抢先攻占了伊万基夫,就等于卡住了基辅城外俄军的咽喉。
 
另一方面,季梅尔成为眼下最独特的一个要点。
我们看前面的地图,由于基辅河西方向北边遍布沼泽和泥地,3月下旬气温回升到10度左右,除了公路到处都是烂泥。
因此装甲部队和车队几乎只能沿着公路移动。
伊尔平周边的俄军主力要北撤就只能沿着三个红圈方向的公路向伊万基夫进发。
但是这条公路是个丁字路,西边去伊万基夫,东边通往基辅水库边上季梅尔镇。
 
季梅尔北边是沼泽地区,没有俄军,在乌军决堤以后,季梅尔南边黄框区域成了洪泛区,自然也没有俄军。
也就是说以重装备为主的俄军在季梅尔成了一支孤军,而以单兵轻装小组作战为主的乌军想要来这里容易很多(见链接:《乌克兰大军去哪了
一旦乌军夺取了季梅尔,就可以沿着公路追着北撤俄军的屁股打了。
这样一来,北撤俄军就会和基辅河东战场的战友一样,被首尾夹击。
 
从乌军的反攻战略来看,我们不得不说乌军对基辅战场地形的把握非常准确,对双方战场形态的认识很到位。
反攻绝不是一个口号,需要有非常清晰的战略部署,不同的战略部署带来的结果千差万别。
河东方向交通发达,便于俄军装甲部队进出,所以反攻要放河东攻河西,这是第一个重要的战略选择。
 
河西俄军还有2万以上主力部队,乌军基辅方向部队现役加预备役加武警最多7、8万,还要留守大量部队看着河东。
所以乌军可供机动的反攻部队不会超过5万,而其中真正的现役部队不会超过3万。
另一方面,俄军路上堆积了大量的坦克、火炮和弹药,被卡在路上没地放,正憋着有敌人出现就一把射出去。
所以结合河西地形,乌军没有必要强行围歼给自己带来重大损失。
所以这次反攻不是围歼战,而是卡点迫敌溃退的击溃战,这是第二个重大战略选择。
 
接下来是具体的战场选择,乌军选择的是伊万基夫—季梅尔公路线,这是第三个重大战略选择。
这两个地点的要害性前面已经详述,这里不赘述,除了本身的要害性,战场选择还有个要点就是对我军的可得性。
战略要点再重要,如果我军没有能力攻下来或者攻下来要付出重大代价,那这里是否是合适的主战场就需要慎重考量。
回头来看乌军的战场选择,季梅尔前面已经说了,目前其南北被沼泽和洪泛区包围,东边就是基辅水库。
季梅尔已经成为一个俄军孤点,加上其不过一小镇没有坚固城防,因此轻装为主的乌军可以很方便进军。
 
伊万基夫是个大镇,俄军至少有第29集团军的第36摩步旅驻守这里,兵力还算充足。
但是另一方面,伊万基夫向西的公路交通相对发达,从基辅向西绕道到这里很方便。
俄军南下后,虽然也打下了一些基辅西边的市镇比如马里夫卡、博罗江卡等以阻拦乌西向基辅的运输。
但是俄军河西集团兵力有限,根本没能力有效控制基辅以西,乌西的人员和后勤甚至外国政要都可以通过铁路和公路基本畅通无阻的进出基辅。
这意味着乌军能够比较轻松的沿着西部的铁路和公路迂回到伊万基夫西部猛攻伊万基夫。
 
伊万基夫和季梅尔公路线足以卡住俄军的脖子,这两个地方又都是可以相对轻松夺取的地方。
因此伊万基夫——季梅尔公路线就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反攻主战场。
我们看到乌军接连做了三个重大战略选择,无论从军事常识还是事后结果来看,这三个战略选择都是比较准确的。
从基辅反攻战结合后面将要欣赏到的其余各大战场,我们能充分感受到这样一点:
乌军的军事指挥相对纯粹,军事上的事就交由军事上的人干,很少受其他因素影响。
这或许是乌军能克服实力上的绝对劣势,接连取得战前没人敢想象的重大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3月23日,乌军宣布收复马里夫卡,反攻正式拉开帷幕。
大约最迟到3月25日,伊尔平已经完全落入乌军守中,此时俄军必然已经开始组织撤退。
而乌军则开始迂回到西边,向伊万基夫发起攻击战场局势如下:
 
最迟到3月27日,乌军宣布收复博罗江卡,意味着留在伊尔平附近的俄军退路即将被截断。
与此同时,乌军重炮部队已经迂回到斯塔夫里夫卡一带,伊万基夫进入乌军重炮射程,乌军开始猛轰伊万基夫。
 
伊万基夫危在旦夕,俄军最迟从3月25日开始大规模撤退。
但是伊万基夫穿越捷捷烈河的桥梁已经被乌军炸毁,俄军只在其上搭建了一座临时浮桥。
上千辆战车和近2万部队通过一座浮桥冒着乌军炮火撤退,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俄军也不是不想多造点浮桥,捷捷烈河这么点宽造浮桥也不难。
可问题是河西这边都是烂泥地,造了浮桥不造公路,坦克和车辆也开不过去啊。
 
大约在3月30日,河西战场突然出现异动,俄军集结猛烈火力突然向伊尔平发起猛攻甚至冲锋。
这种战术二战时就经常用,显然是俄军打算全军撤退,通过向正面敌军发起突袭,干扰并牵制大股敌军,掩护主力部队撤退。
至于这次佯攻的效果怎么样,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最迟到3月31日,乌军顺利收复了伊万基夫和季梅尔,完成了预定战略部署。
同时乌第72旅一部也开着坦克进入切尔尼戈夫与坦克1旅会师,这意味着河东俄军已经利用河东便捷的公路先行撤走。
河西俄军虽然开始撤退有六七天了,但由于道路限制,装备和人员完整回撤的大约只有六成左右。
也就是说还有大量的重装备和人员滞留在了捷捷烈河以南,无法回撤。
 
当然,伊万基夫——季梅尔公路线被封锁也不代表俄军就完全没法回去了。
高级军官们可以直接坐直升机飞回白俄罗斯,毕竟乌军现在还没能力打下高空飞行的飞机。
至于基层将士们也不用太着急,捷捷烈河很多地方才三四十米宽,只要会游泳,游过去不是事。
于是我们看到了大量这样的视频和照片——乌军在捷捷烈河旁缴获了一堆俄军军装。显然,有很多俄军都游泳回到了北岸。
只是4月初的基辅以北大部分时间温度在10度以下,这些浑身湿透的俄军能不能顺利和大部队会师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人可以游回去,装备就没法游回去了。
前面介绍的oyx网站,在基辅反攻前,确认的俄军装备损失(含被击毁和缴获)不到1500辆,基辅战役以后直接飙升到2300多辆。
基辅战场俄军被乌军头尾夹击击毁的装备和主动放弃的装备至少超过500辆。
乌军自己公开的报告俄军河西光阵亡就有5-6000,北约军方估计得保守点,认为俄河西集群伤亡近万。
 
由于俄军长时间不公布伤亡数字,公布了也被质疑是否准确,我们没法判断俄军河西集群到底伤亡多少。
但是河西集群的装备损失是实实在在的,尤其是最后的大溃退,给乌军带来了很大收获。
大量完整的坦克和装甲车被乌军回收,部分装甲车辆不久后出现在了乌东战场。
乌军甚至缴获了多辆完整的带弹药的道尔自行防空导弹车,这可是俄军最先进的防空系统。
 
乌军甚至还缴获了TOS-1A自行火炮,有一辆甚至装满了还没有发射的弹药。
要知道TOS-1A是专门用来发射温压弹的。
温压弹是公认的俄军除核武器以外威力最大的炸弹,通过剧烈燃烧产生2500度以上的高温,可以让超过三个足球场面积范围内的生命迅速缺氧死亡。
如此利器从发射系统到弹药都落入乌军手中,其对其他方向俄军的威胁显而易见。
 
而且俄军并不是所有士兵都来得及撤离或者游泳逃回,在伊万基夫与伊尔平的森林里还有很多零散俄军。
直到4月10号以后,乌军仍然在这片地区搜索清剿落单的俄军。
有趣的是,领衔负责这个任务的是格鲁吉亚营带着一批国外“志愿者”(主力是车臣营、白俄罗斯营)。
 
4月初俄军公布了一段俄军俘虏被虐杀的视频指责乌军违反国际公约杀害俘虏。
乌方很痛快的承认了这件事,因为这事就发生在格鲁吉亚营带头清剿滞留俄军的行动中。
格鲁吉亚营带队的是2008年俄军进攻格鲁吉亚战争时格鲁吉亚的国防部长,甚至当年的一位副总理也报名参军入乌作战。
格鲁吉亚营在这次战事中表达出的态度很明确——对遇到的俄军尽量以最残忍手段格杀勿论,不留活口。
对此乌方只能遗憾的向全世界表示,我们无权也无力干涉格鲁吉亚内政啊。
 
伊万基夫——季梅尔一线被封锁后,俄军一路溃逃,北线已不存在抵抗力量。
因此乌军随后的反攻进入势如破竹时期,4月3日,乌军将乌克兰国旗插回乌克兰—白俄罗斯边境,正式宣告基辅全线收复。
至此,不管怎么咬文嚼字找各种理由借口,军事上的事实已经很清楚——基辅保卫战以乌军获胜告终。
 
基辅保卫战的完胜,是俄乌战争的重大转折,其对乌军的战略意义无可估量。
在基辅被收复后一周内,斯洛伐克、捷克、波兰迅速行动,宣布将国内大型苏制装备全面驰援乌克兰。
S-300防空系统,按北约标准改装过的T-72坦克,冰雹系列重炮,这些此前乌军没法获得的重武器迅速涌向乌克兰。
4月8日,欧盟主席冯德莱恩访问基辅,宣布向乌克兰发放欧盟候选国调查问卷,这意味着乌克兰实现加入欧盟这个建国以来最大梦想已指日可待。
4月9日,英国首相约翰逊访问基辅,宣布大举扩大军援,尤其是正式提供鱼叉反舰导弹,对俄舰队构成巨大威胁。
 
当然上述这些远不如下面一个决定来得关键:
4月7日,美国参议院全票通过《租借法案》,为二战以来首次,这意味着美对乌军援进入除核武器外“上不封顶”时代。
虽然租借法案正式生效还要走几周流程,但全票通过意味着事实上已经毫无阻拦。
因此接下来几天美方开始照租借法案已事实通过的力度,大举向乌援助155毫米重炮和弹簧刀-600型无人机(此前援助的是300型威力低很多)。
 
基辅保卫战的胜利使得北约各国对乌援助出现了脱胎换骨的巨大转变。
原理很简单,军援只能从乌西向乌克兰转运,所有的军援都必须先集结到基辅。
在基辅被俄军猛攻的时候,谁也不知道未来基辅能坚守多久。
万一基辅失陷,这些重武器就有可能变成俄军的战利品,还会带来俄军的不满和报复,大家都不敢轻易担这个风险。
但随着历时五周的基辅保卫战乌军完胜,这一切自然都会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当然,对于俄军来说,彻底撤出基辅—切尔尼戈夫方向,也意味着丢掉了一个大包袱,也可谓塞翁失马。
基辅战场已经成为俄军一个毒瘤,不断吞噬着俄军精锐将士和先进装备。
现在主动撤出,哪怕损失大一点,也算是长痛不如短痛,至少以后不用再这么每天失血。
在乌东和乌南战场,俄军的纵深都不过几十公里,远不如基辅战场这么深,相对更容易集中兵力发起攻击。
 
3月底俄罗斯和乌克兰在伊斯塔布尔举行了一轮谈判,双方都说有重大进展。
随后俄方宣布俄军表示在基辅和切尔尼戈夫方向大幅减少攻势,以表达谈判诚意,希望乌方相向而行。
为此,著名的俄军“军神”斯特列科夫同志予以高度评价(斯特列科夫事迹见链接:《俄军的激烈争论):
邵伊古真是一个百年一遇的军事天才啊!
因为他又创造性的发明了一个军事术语——“大幅减少攻势”,这个术语比“转进”要精彩多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