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俄乌战争启示录(十六)基辅保卫战,乌克兰的花园口决堤

扁舟听雨 泪痕春雨记不住的那天 2022-10-15

这是本连载中基辅保卫战小连载的一部分,内容承接基辅保卫战前三节(见链接:《战场地形》、《战斗序列》、《闪电战)

 

俄军河西V集群由于闪电战预期采取狂飙突进战术,结果遭遇一系列意外和失败,反而导致自己被自我分割,陷入困境。

俄军伞兵部队在先锋装甲部队坦克掩护下试图在伊尔平继续向南挺进到乌军环城防御体系的最外围。

但局部乌军无论人数炮火都有优势,这些勇敢而密集的冲锋除了留下大量精锐将士的生命外毫无进展。

无奈之下,柴科上将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河东战场的O集群,期望他们能打破僵局,和河西集群连成一片。

然而河东方面也传来噩耗——切尔尼戈夫市没打下来,甚至没打下来的迹象。

 

前面介绍战场地形的时候已经详细介绍过,切尔尼戈夫是基辅河东方向的北部咽喉。

切尔尼戈夫有铁路直达俄军在白俄罗斯的军事基地戈梅利。

这里有近30万人口,更是基辅北部的铁路枢纽,有一个吞吐量很大的火车站。

如果俄军能够拿下切尔尼戈夫,就可以通过铁路运送人员和装备直达基辅,基辅将危在旦夕。

而且切尔尼戈夫还有到基辅的高速公路,路况也很不错,距离只有220公里左右,一个晚上急行军就可以把自行火炮和大量炮弹拉到基辅城下。

 

前面也介绍过,切尔尼戈夫乌军现役部队驻扎有3个旅级单位,分别是坦克1旅,169训练中心和猎兵61旅。

不过这三个旅都是驻扎在切尔尼戈夫州的,驻扎切尔尼戈夫市的只有坦克1旅。

坦克1旅是乌军精锐,在部队序列贯以第1旅的名号,自然战斗力不俗。

坦克1旅满编大约4000多人,作为预备役的本土防卫军标配是1旅1营,加上武警部队和其余预备役,乌守军至少有七八千。

俄军O集群虽然有15000以上,但总数也就乌守军两倍左右,强行攻城难度不小。

 

面对拒守坚城有条不紊实施环城防御战术的乌军,俄军开炮轰了两天就知道,这地儿十天半月也拿不下来。

可眼下河西V集群陷入困境,苦盼着河东部队前去协助,哪有时间等呢。

于是作为总指挥的柴科上将下令:河东集群只留下少量部队看着切尔尼戈夫,其余部队绕城沿高速向基辅进发。

 

乌军3个旅,坦克1旅加上主要的预备役部队都守在切尔尼戈夫市,猎兵61旅则调回更适合其作战的河西沼泽地伏击去了。

不过还有一个169训练中心,大体上切尔尼戈夫南方到基辅之间的路上,就等着绕道南进的俄军。

训练中心顾名思义就是类似教导团一样的担任骨干培训任务的部队。

美军从15年开始每年都会派出一个团级单位训练乌军,采用的方式就是优先培训训练中心的教官部队,再由这些教官部队传递训练到所有乌军。

因此训练中心部队是最熟练掌握向美军战术学习的乌军战法的部队(见链接:《乌克兰大军哪去了》、《信息战》、《环形防御

 

切尔尼戈夫到基辅的公路位于第聂伯河东岸的平原,遍布茂密森林,非常适合169训练中心伏击作战。

当然乌军多半不会让这支部队去直接拦截俄军坦克部队,那样即便有成果伤亡也会不小。

乌军最合适的方式就是把俄军先锋装甲部队放过去,专打后面跟上来的自行火炮、运输卡车等脆弱的后勤部队。

 

至于俄军先锋的钢铁洪流,乌军精锐第72机步旅就在河东等着兜头一击。

可以想象,河东O集群很快就陷入了和河西集群一样的困境:

重炮和弹药、燃油等后勤物资在路上很难运上来;精锐的先锋装甲部队在基辅城下没有火力优势,被以逸待劳的乌军精锐痛击。

眼看河东部队南下基辅城打了几天也没结果,无奈之下柴科上将甚至向总部协调,要求东边哈尔科夫—苏梅战场的部队驰援。

 

基辅战场是俄军预设的主要战场,基辅能拿下或者被瘫痪,整个乌克兰战局就有迅速结束的机会。

因此俄罗斯总部仔细考虑后,答应了柴科上将的请求:

他们命令更东部的近坦一集主力部队放下手里的工作,尽快向基辅穿插挺进。

然而,苏梅到基辅350公里,哈尔科夫到基辅500多公里,距离都比切尔尼戈夫还要远得多!

切尔尼戈夫的俄军赶到基辅都成了残废,距离还要远一倍甚至更多的部队就算能赶到基辅城下又有什么用呢?

我们看下地图,河东部队和东部战场的部队星夜兼程,纷纷挺进到了布罗瓦里地区。

地图上很直观,布罗瓦里和伊尔平很像,属于基辅东北方向的门户。

到了这里再前进一步就到了基辅环城防御的最外围阵线了。

可是毕竟还差一步,就差了这一步,俄军的河东集群和河西集群离得很近了,就是没有路过去。

 

当然,俄军大口径重炮有效射程超过26公里,打进了布罗瓦里也就意味着基辅进了射程。

可惜和在伊尔平的俄军河西集群一样,只有先锋装甲部队赶到了布罗瓦里,重炮和弹药运上来的很少。

于是我们就见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俄军其他战线上攻打的城市,炮火一刻不停的轮番轰炸, 偏偏在主要目标基辅城,俄军“温柔”得狠。

原来不是俄军心地太过善良,实在是基辅离得太远,俄军火力跟不上。

 

基辅保卫战进入到第二周以后,具体大约是3月5-6号以后,北约的卫星就捕捉到了这样一个壮观场景。

一支连绵数十公里的车队出现在基辅北面河西战场。

这支车队开始大约是三四十公里,后来是五十公里,最后在三月十号前后达到最高潮——64公里!

这支64公里“一字长蛇阵”排列的车队无疑是柴科上将无可奈何之下的杰作。

 

河东方向的部队距离太远,只能是名义上穿插进基辅,根本无法形成有效的战斗力。

所以基辅的仗还得河西集群主攻,因为只有河西部队路线最短。

而且通过战场地形介绍,我们也知道这里沿途没有乌克兰大城市,不会像东边的部队那样被乌军头尾夹击。

但是这边的道路烂啊,俄军车队走得慢腾腾,地形遍布最适合猎兵61旅等乌军伏击部队的沼泽地。

 

显而易见,落单的车队哪怕十几辆也根本不够乌军打的,来多少报销多少。

过去一个个连排级单位组成纵队开着军车向前挺进的办法根本不敢用了。

俄军要想继续往前走,就必须组团,数以百辆计的装甲、火炮、卡车等等车队组合在一起,加上空中支援,才会有点安全感。

河西道路又很稀少,就那么两条,俄军除了摆一字长蛇阵实在没别的招了。

 

更令人忍俊不禁的是,这个一字长蛇阵一摆就是十来天,几乎都没动窝。

原理很简单——不敢动,这么长的车队,一旦没油了中间停一辆,整个车队就得断半天。

如果比较关注俄乌战争的朋友应该还记得这样一个壮观的视频。

一辆俄方军列轰轰烈烈的拉着一堆汽车经过,这些汽车包括普通的卡车、大巴,甚至还有面包车和小汽车。

这些车辆显然都是拉到河西来搞运输的。

 

俄军侵入乌克兰的部队大约总共有10个后勤旅,每个旅满编400辆卡车。

也就是说俄军总共在乌克兰的军用卡车不到4000辆,分给基辅河西战场的最多也就1000多辆。

第一周乌军重点打击的就是后勤车辆。

俄乌战争作为现代战争的特点就是大量的视频上传,根据上传视频一个叫做Oryx的网站做了非常仔细严格的筛选。

这个网站现在已经是统计双方战损的权威网站。

 

根据其统计,仅仅第一周俄军损失车辆就有410辆,其中坦克和装甲车辆不到100辆。

也就是说包含运兵车、卡车、自行火炮、通讯\舟桥车辆等在内的后勤保障类车辆损失超过300辆。

Oryx网站以严谨著称,稍微有疑问的都没统计在内,没视频的也没统计在内,所以实际数字只会多不会少。

可以想象河西集群的运输卡车损失有多大,在这种情况下从国内到处拉民用车辆过来应急也是没办法了。

虽然这些老古董民用车很危险,这种玩法也很难看,但后勤历来就是大难题啊。

只要想到二战时德军苏军打到后来都用骡马拉运了,现在用点民用老爷车也不算啥了。

 

河西往白俄罗斯方向沼泽遍布,又只有两条狭窄的烂路,这64公里长车队很难摆弄。

再加上还要等后勤,俄军的一字长蛇一趴就是十来天也是可以想象的。

大约3月4-5日开始,一股强冷空气南下乌克兰引发寒潮,整个乌克兰都迎来大幅降温,基辅北部气温基本在零下十度以下。

 

俄军的军用车辆都没装空调设备,在寒风萧萧、冰冷刺骨的野外宿营,其艰苦程度可想而知。

在流出的一段俄军录音中,一名俄军士兵向上级汇报情况时抱怨说有一半的部队冻伤了。

而且他还抨击说医生只带了绷带来,没法治疗冻伤,此前后勤准备完全不到位。

要知道这位军官所处位置是米科拉夫,乌克兰的南端,比河西俄军向南了八百公里。

比河西俄军温度高至少7-8度的南方俄军都冻伤近半,河西俄军的境况可想而知。

 

大约到了3月中旬,俄军的这个一字长蛇车队逐渐消失,原因大约有两个:

一是后勤车辆和物资逐渐补充到位,有了足够的燃料,可以组织向前挺进了。

此外多半政治上也会出现压力,俄高层很可能强令河西集群不惜一切代价挺进。

因为就在3月15日,波兰、捷克和斯洛文尼亚三国总理联手访问基辅。

这一事件不仅在外交上意义重大,在军事上等于也向世界宣告基辅很安全,俄军进攻已被挫败。

普京为首的俄高层多半无法接受这样的局面,于是柴科上将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向前冲。

 

到战争第四周,3月20日前后,俄军不顾损失打散“一字长蛇阵”,向前挺进到伊尔平及其周边市镇。

看起来俄军将用重炮发起猛烈轰击,一场大决战不可避免。

然而,等候多时的乌军突然发起了一场筹谋已久的特别行动。

我们结合此前战场地形一节再看下地图,红星处的伊尔平河是基辅以北最大的一条自西向东的第聂伯河支流。

伊尔平河与第聂伯河汇合处正是基辅水库最南端,当初基辅水库的设计就是过了伊尔平河开始蓄水。

大约在3月21日夜到3月22日晨,乌军炸开了基辅水库最南端的水坝。

基辅水库蓄积的海量第聂伯河河水迅速涌入伊尔平河河道,很快就漫过伊尔平河形成洪水。

由于这块地形南高北低,洪水区主要集中在伊尔平河以北。

 

我们可以想象柴科上将像吃了苍蝇一样恶心的心情,因为乌军这一举动断绝了俄军炮轰基辅的所有希望。

前面仔细介绍过,俄军大口径火炮射程26公里左右,需要前进到伊尔平才能轰击基辅城。

但是伊尔平附近临近乌军防御前线,乌军的小组突击战术又非常奏效,俄军重炮不敢也无力搭放到伊尔平前沿阵地。

所以俄军要大规模炮击基辅城,比较合适的方式就是把重炮集中在伊尔平北边。

 

一轮轮重炮轰击加前沿的坦克与精锐伞兵突击,足以把环形防御外围的乌军打得出不了头甚至赶走。

等控制了乌军环形防御外围阵地,就可以将重炮开进伊尔平及其前沿轰击基辅城。

此外60多公里长的车队意味着有超过2000辆的各种战车,这些车辆也需要先集结在伊尔平北边,随着战局推进慢慢往南挺进。

 

可现在该死的乌军把大坝炸开,伊尔平北边就成了一片洪泛区。

已经停放在那里的车辆不知道有多少陷进泥里出不来。

更倒霉的是这样一片洪泛区根本没法再停放车辆和重型火炮,俄军的重炮部队居然没地摆了!

到最后,俄军的重炮也没能在基辅形成规模,到最后,基辅也没有被俄军大规模炮击!

 

俄军在基辅城下聚集了最多的主力部队乃至王牌部队,结果基辅却成为受攻击大城市中被炮轰最少的。

于是众多欧洲国家尤其是东欧国家领导人组团访问基辅,因为大家都知道,基辅现在安全得很。

更令俄军胆颤心惊的是,决堤形成洪泛区以后,现在的伊尔平已经成为了一个突出部。

偏偏俄军最精锐的装甲突击部队和伞兵还集结在这里和后续支援部队被分散开,危险程度急速增高。

稍微懂军事的人都能意识到,反攻的条件已经成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