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俄乌战争启示录(四十一)北顿保卫战,血肉磨坊

扁舟听雨 泪痕春雨记不住的那天 2022-10-15
6月1日和2日间,推特、tiktok等全球社交自媒体上,俄方人士显得异常兴奋。
因为越来越多的短视频和照片表示,俄大军已开进北顿,北顿攻克在即。
基辅战败后俄军一直宣称王师的主要目标在解放乌东顿巴斯地区的人民。
现在北顿双子城是乌东二州中卢甘斯克州乌军最后一个大据点,一旦攻克无疑又可以大加宣传特别军事行动完成伟大突破。

6月3日凌晨,北顿城中突然间枪炮声大作,无数乌军仿佛从地下突然冒出来一般。
白天乌军就宣称他们发动了一次大反攻,把城里俄军又赶出去大半。
仿佛为了与之呼应一般,著名的抖音军团——车臣部队也发推怒斥部分俄方博主发布假消息:
谁说俄军已经攻占北顿的?我要告你们,正是你们这些人造谣,导致我们车臣大兵遭遇了严重损失。
车臣军团居然痛斥俄方自媒体造谣,这可真是破天荒头一回。

一般来说俄军战斗序列向来是乌东“民兵”冲锋打头阵,俄军主力跟上,车臣部队殿后。
车臣部队都大规模进入北顿城,可见俄军在此前战斗中确实打败了乌军,距离攻克北顿一步之遥。
但没料到乌军这次集结了数千部队发起了一次突然袭击。
根据事后分析,乌军这轮突击的主力是第128山地旅加上以格鲁吉亚、白俄志愿营为主的外籍志愿兵团。

很快,一种说法就在亲俄自媒体间迅速流传:
以总司令扎卢日内为代表的乌军高级指挥官和军事专家都认为乌军应该撤出北顿。
毕竟乌军有着成功阻截俄军渡河的经验(见链接:《残酷的渡河战役)。
但是总统泽林斯基无视指挥官的意见,从政治出发坚决要守北顿。
乌军指挥官坚决反对乱命,于是总统越过指挥官调集后备部队和外籍兵团这样的特殊部队。
总之就是乌军上下将帅失和,迟早要完。

传言是真是假?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北顿是否只有政治意义没有军事意义?

我们从卫星地图可以看出北顿是座离河很近的城市,图中绿色长带就是北顿涅茨河。
北顿大部分城区是普通街道,面积很大,防守起来确实不容易。
红圈处就是我们此前介绍的工厂区,有相对坚固的工事和大面积仓储区域(见链接《北顿保卫战)。

北顿城区离河大约有一公里的距离,河对岸则是利西昌斯克。
我们仔细看蓝圈就会发现这里有一段很明显的凸起,这是北顿河两岸少有的山地。
这段山地主体位于河右岸的利西昌斯克,相对高度超过一百米。
乌军在这块山地部署了大量的火炮一直在居高临下虎视着北顿城。

可能有朋友会有疑问,你此前反复强调重炮是这场战争的关键因素(见链接:《关键先生)。
现代又不是古代,重炮射程都20公里以上,这么个1-2公里外的100多米的小山包能有多重要呢?
我们要清楚远距离重炮固然很重要,但是那毕竟需要视距外获取目标方位,发射炮火需要一整串流程。
除了远距离重炮还有很多迫击炮、坦克炮等小型炮火,这些炮火威力虽然差点,但是在视距内可以灵活快速开炮轰击,特殊情况下的作用也不可小觑。
比如说现在通过河对岸利西昌斯克的高地对城轰击就很有用。

当然我们前面也反复介绍了,现代炮战反炮轰炸是关键。
你的小型炮火占据高地我轰不过你,我不是可以用我的远程炮火对着你的高地炮兵阵地猛轰么?
我们此前介绍过俄军优势是炮火装备数量是乌军十几倍,乌军优势是装备北约化,打得远比俄军准。
如果乌军就干守在高地只会被俄军远程炮火炸光,可如果乌军和俄军在北顿城内巷战就大不一样了。

视距内炮火乌军可以依靠肉眼观察准确轰击,远距离炮火即便你们咬在一块乌军也能准确区分。
俄军远程炮火却没这个精度,狂轰滥炸之下大量炮火肯定会落到城区炸到自己人头上。
这是乌军决定反攻北顿城从军事上的主要考虑点,这也是乌军反攻开始后俄军一度大幅后撤的核心因素。
我们看图可以明显看到,乌军连续进攻,一度收复了80%以上的北顿城。
这一方面是乌军反突击的突然性,更关键因素就是前面提到的高地炮兵阵地。
俄军在城区和乌军恋战的结果就是不但被乌军各路炮火当靶子打,还有大量士兵被自己的远程炮火消灭。
由于乌军占据高地,近炮对轰俄军很难占优,因此俄军只有大部撤出城区才有机会。
现在俄军步兵距离乌军炮兵阵地2公里以上,俄军远程炮火才有把握不打到自己人。

如果照这个势头来看,似乎俄乌双方将围绕着北顿打很长一段时间。
毕竟我们都知道乌军反炮火力厉害,要把利西昌斯克的乌军高地炮兵阵地彻底打哑还需要一段较量。
但是我们不要忘了,南边还有个波帕斯纳。(见链接:《北顿保卫战

前面几节我们一直在介绍俄军知道正面强攻伤亡太大,绞尽脑汁想包乌军的饺子。
由于马里乌波尔打巷战的时间远远超出想象导致北顿涅茨河右岸俄军始终腾不出部队来。(见链接:《马里乌波尔保卫战
因此4月到5月俄军主要盯着北线意图跨越北顿涅茨河在左岸包饺子。
可惜伊久姆决战和渡河战役俄军都无功而返,饺子始终没吃成。(见链接:《饺子梦碎》、《馄饨梦碎

但是正如上节所示,北顿涅茨河右岸俄军一旦从马里乌波尔腾出手来,不用过河也能包饺子。
4月22日,俄军放弃马里乌波尔巷战改为围困,大约一万部队被释放出来,稍作休整后于5月初投入波帕斯纳。
到5月中旬,俄军已经彻底占领并稳固了波帕斯纳,开始向纵深挺进。
波帕斯纳是伊久姆方向过来的铁路和高速公路的交汇处,拿住这个交通枢纽,俄军就掌握了战斗的主动权。
波帕斯纳距离利西昌斯克只有20多公里,从波帕斯纳往北顿防线的乌军包饺子只剩一道关卡:
这个关卡就是泽勒特和席尔斯克两个小镇(图中黑圈所示)。

这里的关键是一条叫做P66的公路。
这条公路由利西昌斯克通往波帕斯纳方向,泽洛特和席尔斯克是这条公路途经的最后两个堡垒型小城镇。
也就是说俄军只要能够攻克这两个小城镇,就可以包抄北顿防线乌军背后。

5月20日,马里乌波尔的乌军最终投降,使俄军释放了大量人力。
我们上节介绍过,俄军前线最大的困难就是缺乏不怕牺牲的一线攻坚步兵。
由于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实际上有不小矛盾,不到最后关头俄军不愿把他们混编作战。
因此顿涅茨克民兵大部一直留在马里乌波尔一线。
到了6月一方面顿州民兵经过两到三周休整已经可以继续作战,另一方面乌军反攻坚守北顿也让俄军形势到了最后关头。
于是顿州民兵也被大举调往波帕斯纳和北顿前线,大大缓解了俄军一线攻坚步兵不足的缺陷。

6月初,乌克兰总统泽林斯基率他的指挥团队亲赴利西昌斯克前线,看望伤兵并对战斗中表现优异的官兵授予勋章。
回基辅后他随即对外表示,北顿战役到了最艰难的时刻,我们每天要牺牲100-150战士,每日伤亡超过300。
乌国防部对外发言时进一步指出,俄军每天炮击高达9-10万发,乌军每天只有6000-9000发。
为此,乌总统和国防部纷纷督促欧美国家加大弹药与先进武器援助。

应该说,乌最高指挥部发布的这些消息比较真实的反映了战场的情况。
乌军在利曼-北顿-波帕斯纳防线一共集结了7个现役旅加7个二线旅(武警及民团招安部队),还有数个外籍志愿营。
乌军总兵力超过5万人,按照每天战死100多,伤亡300算,一个多月的恶战下来乌军阵亡近5000,伤亡接近1万5。
30%的伤亡将极大削弱前线防守能力,前线作战能力基本已接近极限。

6月中旬俄军撤退到北顿城边缘后,不再担心打到自己人的俄军对准利西昌斯克猛烈轰击。
目前的乌军缺乏先进重武器,无法抵挡俄军猛烈炮击。
更重要的是得到顿州新加入民兵后,俄军在泽勒特—西尔斯克一带不断蚕食,已对此地乌军呈包围之势。
6月22日夜,泽勒特—西尔斯克一线的第24机步旅和第109国土防卫旅沿公路撤离。

至此,利西昌斯克的侧背大门已经敞开,坚守北顿已经没有太大意义。
6月26日,乌军主力决定撤出北顿。
此时上节提到的北顿三座过河桥梁都已被炸断,可惜俄军没有m777,无法准确炮击,乌军依靠船只大部队顺利渡河逃离。
这样,北顿防线被突破,卢甘斯克州现在只剩下利西昌斯克及其周边村镇还在乌军手里。

俄军没能赶在7月来临前完成“解放”卢甘斯克州的任务,因为前线部队伤亡太大,必须要休整。
休整了大约一周后,7月初俄军重整旗鼓,打算吃掉利西昌斯克这个馄饨、烧卖。
不过有一周时间准备,乌军主力都已南撤到相对安全的防线。
大约在7月6日前后,利西昌斯克乌军负责殿后的部队沿公路撤走,俄军基本控制利西昌斯克。

7月10日,俄军正式官方宣布已“解放”整个卢甘斯克州。
当然,实际上还有1-2个村庄在乌军控制下,不过我们没必要纠结这些细节了。
历时2个月的北顿攻防战终于落下了帷幕。双方都付出了巨大伤亡,俄军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但是我们的疑问是——俄军这个胜利到底有多大,俄军的胜利的性价比到底是什么个情况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