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俄乌战争启示录(三十八)哈尔科夫大反攻,俄军饺子梦碎

扁舟听雨 泪痕春雨记不住的那天 2022-10-15
4月18日,俄军正式宣布顿巴斯战役也就是乌东战役打响。
此时的乌东战局核心焦点在哈尔科夫州的小城伊久姆(见链接:《决战伊久姆)。


伊久姆决战双方聚集了各自最精锐的部队,集结在战场周边的兵力不下十万。
由于4月初突击伊久姆成功,俄军已经沿伊久姆的高速越过北顿涅茨河在卡缅卡一带建立了桥头堡。(见链接《突击伊久姆
因此俄军的主要战略目的是以伊久姆为基点向纵深挺进。
如果能西进到巴尔文科沃,那么俄军就能将乌东乌军与乌北基地的联系基本断绝,我们说这是要包乌军的大饺子。
如果退而求其次向东南挺进到斯拉维扬斯克,就可以包抄乌东北段卢甘斯克州防线的乌军,我们说这是要包乌军的小饺子。


对应的乌军作为防守方,重中之重就是要正面阻截,死守巴尔文科沃和斯拉维扬斯克。
但是俄军装备火力远远胜过乌军,又已抢占战略要地伊久姆,乌军死守没有可能守住。
因此我们说乌军防守又要两个要点,分别是伊久姆西侧的巴拉克列亚和东侧的博罗瓦亚。
细节上节详细介绍过,这里就不再赘述。我们说乌军防守的核心要点是把俄军重兵局限成一个突出部和单纯的桥头堡。
乌军积贫积弱的现实意味着只有让俄军失去向前的后勤能力,乌军才有可能守住巴尔文科沃和斯拉维扬斯克。


大战开始数天后,俄军利用近坦一集和二集的精锐装甲部队向两个方向展开猛攻。
虽然乌军顶住了俄军的第一波攻势,但是损失很大。
10天左右的时间,俄军在巴尔文科沃方向和斯拉维扬斯克方向最深都突进了20公里以上。
即便如此,俄军指挥部仍然觉得推进太慢,4月下旬,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亲临乌东战场指挥。
格拉西莫夫是俄军事层面最高指挥官,他亲自督战伊久姆,让前线乌军压力倍增。


看上去现在的乌军已经无力防御俄军的连绵攻势,为什么刚刚基辅大捷的乌军在伊久姆却无力与俄军正面对抗呢?。
我们在此前反复指出过,重炮是俄乌战争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见链接:《关键先生)。
重炮俄军本来就相对于乌军有10倍以上的巨大优势,而此时优势更大。
因为在基辅保卫战中,乌军利用俄军失误通过漂亮的战术组合反而获得了局部的重炮优势。
基辅保卫战是生死存亡之战,因此乌军把绝大部分库存都倾泻于基辅及其周边战场。
因此到伊久姆决战时,乌军炮弹库存所剩无几,只能倚赖外援。


大家或许会有疑惑,基辅保卫战获胜后,欧美的援助不是正源源不断赶来吗?
然而战争是需要学习的,不仅俄军乌军需要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美军和其他欧洲国家也需要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开战之初欧美援助集中在单兵反坦克/防空导弹和其他单兵辅助设备,因为开战时战况是预期中的状态。
现在才不到两个月就转入双方正面战场全面较量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欧美也不知道战场最需要什么。


4月初,美国通过了租借法案,对乌军援已彻底敞开,但是第一批援助的重点是弹簧刀和m777自行火炮。
这两样武器都是美军精心挑选的比较先进且有技术含量的武器,然而却不见得适合此时的乌军。
弹簧刀是一款自杀式无人机,特点是可以超远距离航行并准确命中目标,而且非常便宜。
技术含量不可谓不高,但这是基于伊拉克、阿富汗战场经验设计出来的,对现在的乌军形同鸡肋。


弹簧刀类似于一个威力很大自行瞄准的手榴弹,主要用于狙杀敌军高价值目标。
可是眼下的俄乌战场是大兵团集结的正面战场,俄军可谓将军满地走,高价值目标多得很。
战场上最重要的是数量巨大的装甲、重炮等装备和众多基层士官,精锐老兵,个别高级将领死了伤了换一个远没有那么大影响。
何况俄军防备严密,远非那些游击作战的反美武装可比,弹簧刀要想准确找到目标并不容易,找到了弹药威力低,也未必能消灭敌人。
当然不是说弹簧刀没有作用,至少给“锄奸队”使绝对是超级利器,只是对炮火连天的正面战场没什么意义。


m777是一款155mm的重炮,其核心特点是非常轻,只有4吨左右。
所以其最大优势在于方便调动,发现敌人后可以通过直升机最快速度集结到战场。
这款武器技术含量不可谓不高,遗憾的是也不适合现在的伊久姆战场。


敌人没有太多重炮,你远离我军炮火支援的小股部队遇到偷袭,m777可谓神器。
能用直升机在一小时甚至半小时内让几百里外的重炮从天而降,突然打击消灭敌人,其意义不言自明。
然而乌东战场是炮火连天的主战场,你不能抵消敌军十几倍的火力优势,再轻便再能跳来跳去又有什么用呢?
m777轻了,火力自然就比不上一般的重炮,何况数量此时也就那么几十门,塞牙缝都不够。


欧美援助核心是美军的援助,美军装备需要空运几千公里到波兰的机场,吞吐量也必然是有限的。
美军的援助只会是相对高端的武器,并不能解决基础武器和弹药的缺口,何况此时对到底哪种武器最有效还处在摸索之中。
实际上4-6月的艰难时期,乌军最大的依靠并不是美军,而是周边的兄弟小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以及波罗的海三国。
这些东欧国家和前苏加盟共和国对俄罗斯可谓仇深似海,不共戴天!
他们倾尽国力,几乎把所有库存的苏式装甲、重炮、战机和弹药都捐献给了乌军。


东欧与前苏加盟共和国援助的武器库存本来就都是苏制改造,乌军不需要学习就能上手。
北约尤其是美军也发现了这点,表示账算我的,将来免费用更先进的北约武器给你们换防。
非战区国家武器换防可以慢慢来,乌军急需的武器弹药则被及时赶到了前线,通过这样的时间差才真正的解了乌军燃眉之急。


这些东欧和前苏加盟共和国毕竟都是小国,库存和俄军不可同日而语。
他们援助的武器弹药只是帮乌军勉力维持,面对俄军十倍的火力优势,乌军不做改变迟早崩溃。
伊久姆决战背后是俄军的大饺子和小饺子,乌军容不得半点失败,面对危险局面乌军怎么办?
4月底,乌军突然高调宣布在哈尔科夫市发起一次轰轰烈烈的大反攻。


一直跟随本连载的朋友肯定很奇怪,哈尔科夫市在伊久姆西北近百公里。
伊久姆方向乌军都已经节节败退了,为什么乌军突然又跑到北边搞事情了?
我们回顾下上节,为了决战伊久姆,俄军伤亡近半本来已经退回本土的第6集团军又重新越境回到哈尔科夫北边。
甚至俄军还拉回了近坦一集的近摩27旅并从北方海军调来北方舰队的14军集结到哈尔科夫周边。
也就是说我们只要弄清楚俄军为什么回到哈尔科夫城周边,就能理解乌军这次大反攻的目的。


基辅保卫战乌军弹药库存消耗殆尽,伊久姆战场巨大的弹药消耗一部分靠东欧国家援助,一部分靠紧急生产。
苏联时代哈尔科夫就是非常重要的军工基地,独立后哈尔科夫在乌克兰军工中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

俄军之所以勉力调集重兵恢复上图所示对哈尔科夫郊区的攻占,首要目的就是维持对哈尔科夫市区的轰炸。
我们说过,俄军有准头且可以大量炮火集中攻击的有效攻击范围最多也就20-25公里。
所以将俄军部署到哈尔科夫环形防御外围就可以保证俄军炮火能有效打击哈尔科夫军工目标,阻碍伊久姆前线补给。
因此俄军威胁哈尔科夫就是威胁伊久姆战场的大后方,同时也是客观上保护自己的大后方。

看地图一目了然,俄军在伊久姆后方有两个大的铁路枢纽,就是此前详细介绍过的别尔哥罗德和库皮斯扬克。
别尔哥罗德是俄本土离乌克兰最近的交通枢纽,这里成为俄军前线最主要的后方基地。
所有将要奔赴乌东战场的俄军都要先集结到别尔哥罗德做最后的战前整训。
所有需要从乌东前线战场撤回整休的部队也都集结在别尔哥罗德进行休整。
乌克兰境内被俄军占领的库皮斯扬克是俄军掌握的乌东前线最近的交通枢纽。
因此这里成为俄军前线最主要的物资集散中心,所有战备物资都是在库皮斯扬克做最后整理后被调拨往前线各地。


别尔哥罗德离哈尔科夫北郊只有60公里,库皮斯扬克距哈尔科夫东郊不到100公里。
两大关键后方基地距离哈尔科夫如此近,俄军因而必须围攻哈尔科夫以确保后方基地安全。
那么我们自然也就明白乌军值此关键时刻发起这次大反攻的战略目的。


反攻目的清楚了,我们自然会有第二个疑问,乌军有能力反攻强大的俄军吗?
前面介绍了,俄军集结了近摩27旅,第6集团军和北方舰队14军等重兵,一共有5个步战旅。
然而6集此前在哈尔科夫保卫战损失惨重(见链接:《哈尔科夫保卫战),近摩27旅历经苏梅战役与伊久姆战役也损失很大。
所以俄军实际兵力最多8个BTG,一线步兵最多不过四五千,加上二线辅助部队,围困哈尔科夫的兵力不会超过1万。


乌军现役正规军都已调往南线伊久姆战场,留在哈尔科夫的主要是守城的国民警卫队第5旅和保卫3团。
之后乌军又补充了国民警卫队机动3旅和本土防卫军113旅协防。
这些部队兵力已经和俄军差不多,不过都是二线三线部队,所以此前乌军一直采取守势。


4月下旬乌军一支生力军被调往哈尔科夫,这就是现役部队第72机步旅。
这支部队是我们的老熟人了,基辅保卫战河东战场近坦90师直扑基辅东郊意图与河西俄军会师。
正是72旅正面突击,打败了近坦90师,为基辅保卫战的最终获胜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战力雄厚的72旅被调往哈尔科夫,意味着乌军该方向相对俄军已经取得了兵力优势,更意味着乌军拥有了可以进攻的拳头力量,反攻的时机已经成熟。


另一方面哈尔科夫方向也是最适合m777的战场。
伊久姆周边战场狭小阵地集结十万精兵,俄军拥有十多倍的重炮优势狂轰滥炸,m777这种“高精尖”武器毫无用武之地。
但是哈尔科夫周边广阔战场双方部队不过2万左右,大空间的炮战对机动性、精准性的要求无疑成倍增加。
这就让m777等北约高精但量少的武器有了用武之地。


4月28日,伊久姆决战开战大约10天后,乌军展开第一轮反攻。
这轮反攻的目的是将哈尔科夫环形防线扩大约十公里(见链接:《环形防御)。
俄军兵力少,战线广,无力抵挡这轮反攻,各部队均退却10公里以上。
俄军炮火至此无力再集火攻击哈尔科夫,只能发起零星炮击,乌军后方危机解除。


5月2日,乌军发起第二轮进攻,这一轮主要向东挺进40公里攻克旧萨尔季夫。
我们介绍下为什么乌军要打到这里:

看下地图,我们反复介绍过,俄乌战场由于装甲部队和自行火炮的极度重要性,大型河流就是天然的分界线。
从哈尔科夫到关键枢纽库皮斯扬克只有一条大河,就是北顿涅茨河以及以该河为基础修建的佩切尼吉水库。
旧萨尔季夫就是距离哈尔科夫最近的水库渡口。


5月6日,乌军发动第三轮攻势!这轮攻势在北和东两个方向同时展开。
北向继续向俄乌边境推进,部分部队推进到俄乌边境。
东向继续清剿佩切尼吉水库以西的俄军,将水库的三个渡口全部攻占。
5月12日,乌方宣布当日俄军没有向哈尔科夫发起任何炮击,俄军此后失去了有效炮击哈尔科夫的能力。


现在,无论是别尔哥罗德还是库皮斯扬克的大门都已经向乌军敞开。
乌军距离别尔哥罗德只有40公里,北约重炮的增程弹已经可以打到别尔哥罗德。
库皮斯杨克是乌克兰领土,已经拿下佩切尼吉水库全部渡口的乌军随时可以进军威胁这一俄军关键后方基地。
俄军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现实——自己的二线部队没有能力对抗乌军一线部队。
随后,在伊久姆战场激战连连消耗颇大的近坦一集大部顺势被调整回别尔哥罗德一带。
根据北约情报,俄军迅速调兵遣将,在别尔哥罗德一线一口气部署了19个BTG以保卫两大后方基地。


5月初的时候,伊久姆俄军在巴尔文科沃和斯拉维扬斯克两个方向都推进了25公里以上。
尤其是巴尔文科沃方向,俄军一度出现在巴尔文科沃郊外,呈泰山压顶之势。
然而随着近坦一集被迫回撤,俄军失去了进攻的拳头。俄军原定的众多预备队也需要防守库皮斯扬克一带,无法后续跟进。
因此之后伊久姆战场的俄军战线逐渐缓慢的被乌军一点点往后推,再也没有呈现有效进攻势头。
根据北约卫星情报显示,伊久姆战场一半左右的部队先后被调离,伊久姆决战就这样戛然而止,俄军的大饺子与小饺子美梦,就此破灭!


通过运动战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永远是克敌制胜的根本法宝!
越是重兵集结、寸步难行的阵地战,越要调动一切可能创造机会打运动战!
哈尔科夫大反攻,乌军指挥部审时度势,通过对战场的仔细研究,创造性的通过突然的运动战挽救了极度不利的正面阵地战场,必将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成为各国军事研究的又一经典战例。


俄军垂涎三尺的美味饺子到现在也没能吃上一口。
然而俄军毕竟也是久经战场的百战之师,他们不会善罢甘休。
俄军指挥部认为,饺子吃不上了,我吃碗馄饨不行吗?
俄军的馄饨在哪里?俄军能吃上一碗香喷喷的馄饨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