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俄乌战争启示录(三十九)残酷的渡河战役,俄军的馄饨梦也碎

扁舟听雨 泪痕春雨记不住的那天 2022-10-15
最近不断有朋友留言或者私信问我们,俄乌战争最近形势怎么样了,怎么还不介绍最新进展呢。
其实我们此前反复声明过,本连载并不聚焦于预测战场做“神棍”。
本连载的目的和晚唐、秦汉连载目的一样,通过全面介绍帮助我们理顺政治经济军事常识,更好的欣赏这场几十年一遇的大战。
因此我们的介绍会根据正常的便于大家理解的节奏稳步向前。

就好比最近的战役,如果我们好好的看了前几篇战役介绍,是不是不用理会各类自媒体各种稀奇古怪的文字,自己就能欣赏这场大突袭了呢?
见链接《突击伊久姆》、《决战伊久姆》、《哈尔科夫大反攻
同样的,这段双方的战术动作似乎眼花缭乱,令人分不清虚虚实实。
但如果我们回顾下此前的战斗详解,是不是就会觉得这套手法似曾相识呢?(见链接《奇袭莫斯科号
所以磨刀不误砍柴工,大家不必担心连载经常回到几个月前的战斗。

进入5月中旬,一个特殊的名字比洛戈里夫卡开始进入全球公众的视野。
这个小地方频频被战报提及,围绕着这个小地方屡屡爆发规模不小的战斗。
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为什么会突然成为一段时间内的战场焦点呢?
还记得上节我们说过,俄军饺子梦碎后开始顽强的吃馄饨吗?这个小村就是馄饨的关键节点。

我们先带大家回顾下到5月初的战场局势:
3月下旬,俄军发起伊久姆突袭,4月初,俄军占领伊久姆这一乌东第一战略要地。
攻克伊久姆后,俄军旋即向两大战略要地巴尔文科沃和斯拉维扬斯克发起纵深突击。
我们说这是俄军在筹备大饺子和小饺子。

为了阻挡俄军突击,乌军调集包括93旅在内的精锐部队,向伊久姆两侧的关键要地巴拉克列亚和博罗瓦亚发起突击。
我们说这是乌军丢失伊久姆后亡羊补牢,从两侧挤压力争把伊久姆变成突出部和单一的桥头堡。
但是俄军依靠装备与重炮优势,依靠完善的后勤运输路线,仍然在缓慢而坚定的向两个“饺子口”推进。
为此乌军仔细研究战场,调度部队,在4月下旬到5月初,十来天内在哈尔科夫市方向(请注意和最近的哈尔科夫州区分)出人意料连续发起三轮反攻。
三轮反攻下来,乌军北进15-20公里至俄乌边境,东进40-50公里夺取北顿涅茨河上佩切尼吉水库全部三个渡口。

此时乌军已切实威胁到北边别尔哥罗德和东边库皮斯扬克这两大俄军关键后方基地。
俄军被迫从伊久姆撤回拳头部队防御,伊久姆攻势至此陷入停顿。
现在俄军的大小饺子梦已经破灭,但俄军毫不气馁,饺子吃不来咱吃馄饨。
我们肯定很想知道,战场上这馄饨又是个什么东西呢?
继续看图,俄军已确认眼下核心战略目标是乌东顿巴斯地区。
乌东包含北边的卢甘斯克和南边的顿涅茨克两个州。
顿涅茨克战场俄军主力一直被拖在马里乌波尔,其他地方兵力不足。
因此俄军现在能够发力的就只剩卢甘斯克战场。


我们此前反复介绍过,以装甲和自行火炮为核心的俄乌战争,大型河流是天然分界线。
俄乌双方在卢甘斯克战场已经在北顿涅茨河两岸对垒非常久了。
红色圆圈标出的部分就是乌军在卢甘斯克的主要防线。
这一段都在北顿涅茨河北岸,是乌军经营数年的坚固堡垒城市群。
这也就是为什么俄军要包饺子包馄饨,因为面对这条坚固防线,从背后包抄和正面突破难度可谓天壤之别。

我们注意下图中蓝星标注的就是伊久姆南下乌东的M03高速公路。
俄军在伊久姆有已渡河的桥头堡,只要沿着高速一旦突破斯拉维扬斯克就可以快速集结到波帕斯纳,包北顿河两岸堡垒群的乌军饺子。
但现在伊久姆突破无望,俄军无力通过高速公路快速把重装备带过河。
回顾下前面几节内容我们就能清楚,俄军接下来要想继续包抄侧翼,就必须搭建浮桥渡河。
而5月网红地点比洛戈里夫卡正是俄军选择的头号渡河地点。

看下上面地图,比洛戈里夫卡正是乌军卢甘斯克州鲁比日内-北顿堡垒群的正西方。
俄军大部队一旦从这里顺利渡河,正好可以近距离包抄到了乌军背后。
现在我们就明白了俄军想吃的馄饨是啥了,这其实也是复制1个半月前俄军突击伊久姆时的渡河包抄战术。(见链接《突击伊久姆
我们可能想进一步搞清楚,为什么俄军会选择这个地点反复冲击呢?

看卫星图很直观,北顿涅茨河流经这一带时向北有个大湾,形成了典型的凹形河道。
乌军固定方向只能基本沿直线,因此乌军距离河道会有小段距离。
而且这段河河流拐弯很多,河水流速变慢,这些条件都利于渡河。
当然最主要的是这段河两岸都是密林,非常隐蔽,有利于俄军达成进攻的突然性。
4月底乌军开始哈尔科夫市大反攻以至俄军饺子梦碎,俄军随即开始策划比洛戈里夫卡馄饨。

5月2日至3日,俄军从希皮洛夫卡村附近越过北顿涅茨克河。
乌军随即反扑,5月4日乌军收复俄军渡河的桥头堡,俄军退走。
5月5日,俄罗斯另一支部队在谢列布里扬卡附近越过北顿涅茨克河。
这股部队随即又被乌军炮火轰走,撤回北岸。
我们看上面的图很直观,希皮洛夫卡和谢列布里扬卡就是北顿涅茨河凹段的两个端口。
俄军在这里渡河有多重目的,既试探乌军防御,又与中间真正的主攻渡口形成犄角之势,还能达成战术欺骗。

5月7日夜间到8日早上,俄军主力在比洛戈里夫卡搭建好浮桥并开始渡河。
不料刚刚渡河几辆装甲设备,乌军炮火从天而降,浮桥被摧毁。
5月8日,俄军一股部队再次在靠近希皮洛夫卡方向搭建浮桥,装甲部队渡河推进。
5月9日,自认为已调开乌军防御的俄军修复比洛戈里夫卡上的浮桥。
这次渡河似乎很顺利,有超过100辆装甲车辆渡过北顿涅茨河,已经足以初步威胁卢州乌军背后了。

众多俄军装甲设备在南岸的森林中进行战术隐藏,搭建桥头堡阵地,打算迎接更多设备甚至自行火炮渡河。
不料5月10日夜,乌军炮火突然集火攻击,炮声轰鸣了一整夜。
俄军渡河部队无奈之下只得仓皇北逃,此时浮桥已被炸毁,大量装备试图涉水而过最终抛锚河中。
俄军并不甘心,此后数日又在这段河流使用了各种方式试图渡河。
俄军把什么声东击西,瞒天过海,三十六计用了个遍,然而每次的结果都是一渡河就被炸了个底朝天。
大约在5月20日前后,俄军终于放弃了临时搭建浮桥渡过北顿涅茨河的计划。

文字总是苍白无力的,上面这些触目惊心的照片才能让我们对前面苍白文字介绍的战况有直观的感受。
数十辆俄军装甲车辆横七竖八被弃毁在北顿涅茨河南岸或河流之中。
这样的惨景在随后俄军几次顽强的渡河中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

俄军这一系列渡河战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观察理解现代战争的场景。
我们总有这样的疑惑,前苏联时期与钢铁洪流相伴的还有一个名词——百万雄师。
实际上前苏二战时一次出动上百万人是家常便饭,鼎盛时二三百万大军从各个方向向敌人发起进攻。
为什么到了俄乌战争的时候俄罗斯使出了吃奶的劲各类部队加起来也就二三十万人呢?
很多俄罗斯铁杆盟友们难免忍不住想,普京要是不那么善良,哪怕再动员个五六十万,不就可以荡平乌克兰了吗?

北顿渡河战役这个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们,堆普通士兵意义不大。
以比洛戈里夫卡周边河流的复杂性,放在二战冷战时期,没有三五万人是很难守的。
整个伊久姆到卢州堡垒群近百公里的河流战线,更是需要堆上一二十万甚至更多部队。
这段北顿河流蜿蜒曲折,两岸到处都是严重阻挡视线的密林。
这么长的防线面对敌人虚虚实实的渡河,你需要时刻判断敌军主力是否要渡河、在渡河。

即便每次都能判断准确也不意味着万事大吉,你还要随时能在方圆五公里范围内迅速聚集起数万兵力,至少能阻挡住第一波敌军搭建桥头堡的行动。
很显然在那个年代除了防线各个路段堆积大量人力别无他法。
另一方面,只要士兵手里能拿根枪,只要周边范围部队有一定的火炮与机枪,就都能对战局起到作用。

但是现代战争不是这么打的了。
比洛戈里夫卡周边三四十公里河段乌军防守的也就一个58摩步旅。
俄军渡河开始后,又调了第17坦克旅一部过来支援,主要借用的是17旅的炮兵部队。
乌军满打满算也就五六千人,人员不到我们估算的二战时期最少兵力需求的十分之一。

那这么点人会不会兵力不足呢?从实战来看,远比二战时堆上几万人效果要好。
卫星和无人机在天上飞着,敌军的一举一动通过网络很快就能传递到指挥部,根本不需要那么多人用肉眼盯。
而且卫星河无人机网络拍摄到的图片视频比人用肉眼盯不知道准确了多少倍。

我们或许还会有疑问,盯防与侦察不需要那么多人了,你发现敌军渡河要发起攻击总需要人吧。
不在各个路段准备上几万人,即便知道敌人来了你没人去堵口子啊,尤其乌军目前空军薄弱,只能靠陆军提供火力。
然而,我们回顾下此前介绍就知道,决定战场的关键是重炮(见链接:《关键先生)。
到5月初,美军援助的M777已经超过100门!
一个小小桥头堡集中数十门甚至上百门重炮集火攻击,足以炸得一干二净!

可能会有朋友有疑问,你不才说美军前几轮援助重点M777并不适合乌军么?(见上节链接《俄军饺子梦碎
在正面战场M777确实形同鸡肋,因为M777的优点就是轻、巧、精。
正面战场俄军10几倍的炮火优势狂轰滥炸,M777对上俄军犹如邹市明vs泰森,根本不经打。
但是渡河战役大不一样,俄军装甲部队突在前面,重炮没法跟上来。

面对渡河搭建桥头堡的孤军和浮桥,此时要求就是来得快,打得准,这恰恰就是M777的最大优点。
此前介绍过M777非常轻,紧急时甚至可以用直升机一夜之间从哈尔科夫市那边调过来。
至于打得准重点是三个——实时准确的无人机侦察与信息传输,功能强大全面打通的火控系统和性能卓越的末敏制导炮弹。
关键先生一节我们介绍过这些恰恰都是乌军相对于俄军的强项。
上百门重炮对准轰击,哪怕有成千上万敌军又有何惧呢?其威力远胜几万步兵!

即便二战时期那样的几十万大军集中攻击,要想渡河也是难如登天。
乌军五六月物资最困难的时候,平均每天打出去的炮弹也有5-6000发,大多是155mm的重炮。
这么多炮弹打出去一天就能消灭上万敌军,过去那种密集冲锋除了丢下一堆尸体很难有好结果。
理论上二战时期一天巅峰能打出上百万发炮,但是缺乏制导的炮击绝大部分都浪费了。

而且这种狂轰滥炸只在陆地攻击时有用,对于浮桥渡河作战不会有太大帮助。
因为有了精确制导炮击,乌军不需要在防线堆积太多人力,百万发炮弹猛击除了污染环境外消灭不了多少敌人。
你只要渡河,敌军火炮就接踵而至,大家射程差不多的话,你打再多炮也帮不到暴露在野外的渡河部队。

要想有效防止这种对野外部队的现代化炮击,可行的办法只有两个:空军和反炮雷达发现敌人并发起精准制导的攻击。
然而一直跟随本连载的朋友都很了解,现在的俄军这两方面都无能为力。
更可怕的是,随着马斯克大量援助星链,乌军可以在任何旷野得到非常快速的网络随时与无人机对接敌方精准坐标。
因此乌军的先进火炮往往是只要赶到有效射程内就行,并不需要集结。
这也就意味着乌军经常上百门重炮散布在方圆20公里的范围内,却可以同时精准集火击中目标。
现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面对乌军对缺乏工事保护暴露在野外的部队的集火攻击,俄军无力防御!

到现在为止半年多的大战,人们很容易得出一个印象:俄军似乎打得很呆板,除了集结兵力猛冲,别的都不行。
其实我们看下前面详述的渡河战役第一阶段就能看出,俄军为了渡河可谓绞尽脑汁。
作为一支久经战火的职业部队,俄军什么左右包抄、声东击西、意图隐藏等等先进战术,那都玩得熟练得很。

然而伟人说得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北顿涅茨河渡河战役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随着欧美先进武器的到来,俄军已经不具备野外舟桥渡河能力。
因此俄军在面对大型河流时就只能集中对公路桥与铁路桥进行单点攻击,这样一来可不就很呆板了。

5月下旬,俄军停止了不切实际的渡河幻想,也就失去了包抄卢州乌军堡垒群的能力。
继饺子梦碎之后,香喷喷的馄饨俄军终究吃不上了。
无奈之下,俄军终于决定改变战术,充分利用自己的装备弹药十几倍的绝对数量优势从正面强突。
最血腥最激烈的北顿保卫战即将拉开血淋淋的大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