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顾海良: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思想具有历史自觉和理论自觉的特征

顾海良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CMF 2021-07-21


作者顾海良,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中国道路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以下观点整理自顾海良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28期)上的发言



本文字数:4411字

阅读时间:8分钟


我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谈一下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历程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和对创立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所做的贡献,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思想具有两个重要特征:历史自觉和理论自觉。


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思想继承了恩格斯提出的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是“历史的科学”这一观点,但中国共产党对“历史”的理解有更为独特的意蕴。1919年,毛泽东在他创办的《湘江评论》上发表了系列文章,青年毛泽东认为,“我们中华民族原有伟大的能力 !压迫愈深,反动愈大,蓄之既久,其发必速,我敢说一怪话,他日中华民族的改革,将较任何民族为彻底。中华民族的社会,将较任何民族为光明。中华民族的大联合,将较任何地域任何民族而先告成功。”青年毛泽东提到,中华民族原来就有自己辉煌的历史,他称之为“伟大的能力”。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发展受到了阻滞和割断,但毛泽东预言,“压迫愈深,反动愈大,蓄之既久,其发必速”。青年毛泽东对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做出深刻的展望,他提出“他日中华民族的改革,将较任何民族为彻底”,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改革,应验了青年毛泽东的这一预言。他认为“中华民族的社会,将较任何民族为光明”,现在我们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在多个方面,都显示了这种“光明”的前景。青年毛泽东还预言 “中华民族的大联合,将较任何地域任何民族而先告成功”,我们的发展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巨大的生命活力。青年毛泽东当时只有二十六岁,就能对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做出这种历史的判断,说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者具有的深邃的历史眼光,也有着深厚的历史自觉。


这种历史自觉在理论上很快就落实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的社会革命和经济发展的纲领上。1922年,中共二大就把这种历史自觉落实到了理论上,这个理论提出中国革命要分两步:一是民主主义革命,二是由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当时已经提出我们正处在第一个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主要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这是当时提出的七项任务的第一项。七项任务的第二项是“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党的“二大”已经看到了革命分两步走,也就是先后要完成两大历史任务。第一大历史任务是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第二大历史任务就是继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那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所以,这种历史的眼光、历史的自觉,成就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的阶段性目标和革命的最终目标的思想。


历史自觉也转化为理论自觉。1923年,李大钊提出,“由于俄国与中国的国情完全不同,不管外间怎么宣传,我们的改造惟有靠我们自身的力量来完成。”他提出,“历史是整个的、有生命的、进步的东西,不是固定的、死的东西”,明确地说这是“马克思发明的”一个“真义”,因此“我们研究历史的任务是:一、整理事实,寻找它的真确的证据。二、理解事实,寻找它的进步的道理。”李大钊在这里已经把历史自觉转化为理论自觉,已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要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要寻找出我们自己的革命建设的道路。这种见解实际上是当时中国共产党最早一批领导人的共同见解。例如,和李大钊见解相同,瞿秋白在1923年6月提出,“各国各有其特殊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社会主义只能建筑在现存的实有的基础上,所以将来会发现各种不同的社会主义形式,或者可以说是那各种不同的资本主义之继续变革。”这种历史自觉和理论自觉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方法和立场,也形成了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


在历史自觉和理论自觉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非常注重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的学习。1921年11月,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不久,就提出要出版20种以上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1922年6月,当时的总书记陈独秀在给共产国际的报告中正式提出,中国共产党要编自己的《马克思全书》、《列宁全书》、《康民尼斯特丛书》,提出了系统的编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计划。历史自觉、理论自觉加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的研究,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运用于中国的实际,这就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铸就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


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思想的发展,可以看到有三个方面的创新意义上的理论突破:一是继承性的创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形成我们自己的创新性的理论见解。二是集成性的创新。中国共产党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资源,同世界各国有价值的、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经济思想资源,以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优秀的经济思想资源,集成为一个适合于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创新性思想。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思想资源、当今世界各国有价值的思想资源,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资源,集成了我们的一些新的理论见解。三是原始的理论创新,即理论创造,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特有的国情、文化、历史、实践形成了独创性的理论,我们称之为原始创造性理论。继承性创新、集成性创新和原始性创造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学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特别是理论创造更加集中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今中国和当代世界发展中的一种新理论,这些创造性的理论更加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回顾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的历程,我们大体上可以将其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就是刚才讲的党的“二大”提出的第一大历史任务的完成。这一时期在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独创性的、创造性的理论,其中有两个理论是特别值得关注的:一是提出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社会形态理论。这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中是没有的,属于中国共产党独创的理论。当然,这一理论也吸收了列宁主义中关于殖民地的一些思想,但更多的还是基于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实践和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二是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理论。这个理论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只有对一个完整经济形态在本质方面的界定,新民主主义经济这种过渡时期的经济形式既包含了资本主义性质,但又不完全是资本主义性质,还包含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方向。针对这一经济纲领的性质和特点,毛泽东主席进行了科学的概括,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学方面的独创性、创造性的理论。


第二阶段是1949年到1978年,包括新中国成立后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过渡时期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这一时期,同样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学理论上的创造性的贡献,在“一化三改造”这一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造了自己的过渡时期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创造性的贡献在于同步实现了经济体制转型、经济制度转型和生产力持续高速增长,中国共产党不仅在实践中实现了三者的统一,而且在理论上也进行了精确的概括,这是对马克思主义过渡政治经济学的重大贡献,也是对我们所讲的过渡和转型经济学的重大贡献。


1956年以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设和发展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对政治经济学同样做出了很多创造性的贡献,比如,我们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的理论,以及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农轻重协调发展的理论,同时还开始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这些理论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同样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第三阶段从1978年到2012年,这一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发展最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中最重要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关系理论,同样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造性贡献。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的国情得到了确认,我们才有后来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关系等一系列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创新和创造。


这一时期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创新和创造还体现在五个主要方面:一是创造性地提出了经济制度理论,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分配结构等做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回答。二是经济改革论。我们认定社会主义是一个改革的社会,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要在改革中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三是市场经济论。经过多年的探索,特别是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到十四大确立了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们改革的目标模式,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和创新直到现在仍然在不断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无疑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伟大的理论创造。四是科学发展论。五是改革开放论。经济制度论、经济改革论、市场经济论、科学发展论、对外开放论构成了这一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导性理论,在主导性理论下还延伸了一系列经济思想和经济理论。


除了这五大理论之外,中国共产党还有一个重要的理论创新,就是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纲领,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纲领概括为所有制的结构、分配方式的结构、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外开放。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概括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富和发展,他提出这一时期形成的一系列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是适应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政治经济学,不但有力地指导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而且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这一时期形成的一系列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讲过,改革开放前我们也没有这方面的实践和认识,是适应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政治经济学,不仅有力指导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而且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第四个阶段是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在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方面有更大的建树,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包含了许多创造性的理论,包括党对经济工作的统一领导、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包括五大发展理念,经济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兴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理论,区域协调发展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点论、辩证法”思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在制定“十四五”规划和2020年-2050年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期间,还提出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理论。与时俱进,因势而新。新时代政治经济学的这些理论,是习近平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高度,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秉持的理论自觉和历史自觉特质的新时代的昭示。


百年来中国经济思想的发展历史,实际上是一部以历史自觉和理论自觉为特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辉煌历史。




延伸阅读

王晋斌:美联储选择了相对高通胀下的相对高增长政策


连平:高度关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中小企业的成本冲击


闫衍:警惕多重风险交织下的区域财政金融风险共振


陈道富:多重因素作用下大宗商品价格可能一段时间处于高位,保持货币政策基本稳定具有巨大的宏观价值


王晋斌:三大因素共同推动美债收益率阶段性下探


李迅雷:今年年底内应会出现大宗商品价格的明显下行,全球经济下行的长期趋势并未改变


邵宇:中期来看全球通胀水平可能温和上升


聚焦“疫后经济复苏期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挑战与应对”,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发布!



转载请注明出处

并附带官微二维码

长按关注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成立于2006年,是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领域最有影响力的智库之一。CMF由人大副校长刘元春,人大一级教授、CMF联席主席杨瑞龙及CMF联席主席,中诚信集团董事长毛振华领衔,依托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优秀研究力量,同时诚邀知名研究机构专家,聚焦宏观经济动态和前沿性重大经济问题研究,季度发布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月度发布中国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不定期举办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及理论与思想研讨会,发布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及理论与思想报告,共累计公开发布研究报告600余份,参与联合研究专家逾500位。成立15年以来,论坛受到各级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评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