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元春:经济半年报,透露出怎样的信号?

隋博宇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CMF 2021-09-21


刘元春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本文刊发于7月16日《央视新闻》。



本文字数:1678字

阅读时间:3分钟


新闻1+1:从受到疫情影响到现在,我们国家的经济当下阶段恢复到了什么水平?


刘元春:目前我们恢复的阶段处于一个稳定复苏、逼近常态的通道之中,复苏的基础进一步稳固,复苏的结构进一步优化,同时复苏的动力进一步强化。



新闻1+1:如果把上半年GDP的增幅做一个分段来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8.3%,二季度同比增长7.9%,二季度的增幅远远落后于一季度。但是再叠加去年进行两年平均的话,两年平均增长第一季度是5%,第二季度是5.5%,这是缓慢的增幅。怎么看待?


刘元春:首先同比这样的参数可能会受到去年基数的影响,去年一季度我们的GDP同比负增长6.8%,到了四季度呈现出正增长6%,所以说去年呈现出来的是前低后高的态势。因此它所导致的基数效应就会呈现今年前高后低的态势,但是这种态势并不说明中国经济的复苏在放缓。我们必须要考虑去年一季度、二季度很低,特别是一季度是一个大坑,我们会在同比上表现出强劲的反弹。所以为了弥补同比增速参数的缺陷,国家统计局就公布了两年平均增长速度。从两年平均增长速度就把基数效应相对地缓和了,所以一季度是5.0,二季度是5.5,这个季度能够反映出我们复苏在逐步加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就是环比增速,一季度是零点几,二季度能够提升到1.3,这也说明我们经济复苏的动能在进一步的强化。


新闻1+1:现在餐饮和旅游恢复到了什么样的水平?能说基本恢复了吗?


刘元春:从绝对额来讲,我们会看到餐饮已经呈现出一个弥补短板的态势,但是在增长速度来讲,它还依然属于相对低迷的状态。但是相对于2019年同期,在二季度的增长速度能够由负转正,这已经表明中国的疫情经济在补短板上已经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但是我们会看到,疫情依然存在,疫情的这种不确定性依然对于我们的餐饮和旅游服务带来不确定性的冲击。因此,餐饮、旅游的恢复,还有相对长的路程要走。



新闻1+1: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2.6%,两年平均大概是5.2%。如果跟GDP的增速相比,5.5%左右相比是略低的,怎么看这个数字?


刘元春:这个数字从中期来看,与GDP增长速度基本是持平的,当然由于在复苏的过程中,分配的关系会发生一些变化,特别是当就业水平还没有常态化,我们的工资性收入就很难常态化。同时在经济恢复的过程中,一些经营性的收入,一些财产性的投资性收益也很难恢复到正常的位置。当然,今年有一个大家一定要关注的,就是转移支付。去年转移支付的力度很大,导致今年转移支付的增长速度很难得到有效的提高,所以这样可能看出相应的居民收入的GDP增速略低。但是我认为这种现象可能随着负数的进一步深化,特别是常态化之后,以及我们后期在收入分配改革上的破题,这种格局会得到扭转。



新闻1+1: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5%,一季度同比持平。怎么看待这个数据?


刘元春:这个数据表明我们在整个消费品这一块供大于求,整个需求疲软的现象依然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话题。


这个参数与现在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的一个是大众商品价格的快速上扬,另外一个是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达到9%左右的高位,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对整体的宏观经济政策带来了很多困扰。这个问题可能需要我们从结构层面、民生层面、总量层面,分类来进行观察和研究。从目前来看,宏观经济政策不能因为大宗商品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高位而进行调整,必须要关注于我们的整体物价水平,特别是消费者价格指数。这个是更为重要的一个参数。只要我们的价格指数没有超过年前所定的3%左右的水平,宏观经济政策就依然要保持前期的定位。



新闻1+1:在就业率方面,16到24岁人口的失业率15.4%,25到50岁的失业率4.2%。怎么看16到24岁的人口失业率要比其余年龄段高出这么多?


刘元春:这里面主要包括两类重点人群,第一类是大学生就业,第二类是刚刚毕业的一些新生代的农民工,这两类属于特殊人群,与季节性有关,也与疫情有关。我们在就业政策上对于这种结构段要高度关注。第一个就是目前由于疫情原因,一些大学生应该出国的没有出国,同时还有一批本来在国外要延迟留学的没有延迟,直接回到了国内,这直接导致几十万人的增长,从而导致整个就业率出现一些季节性的攀升。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是,新生代的农民工对于就业环境要求很高,同时对疫情的一些担忧,导致跨区域的流动有所减少,所以说我们在就业上要针对这些问题出台相应的政策。




延伸阅读

毛振华等:我国近年两轮结构性去杠杆的比较与思考


【荐书】毛振华:《稳增长与防风险:中国经济双底线政策的形成与转换》


毛振华:关于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五点思考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美国治理贫富差距的“高压经济学”及对中国的启示


刘元春:新发展格局下的人民币国际化新思路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如何影响全球经济?首期CMF中国宏观经济国际专题报告发布


瑞银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汪涛:美国量化宽松背景下中国货币政策应以我为主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张永军:发展多式联运以降低物流成本,从而减轻生产资料涨价的影响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消费和制造业是下半年经济增长关键点,货币政策可以主动有为


刘晓光:长期来看供过于求,价格有望年底回落



转载请注明出处

并附带官微二维码

长按关注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成立于2006年,是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领域最有影响力的智库之一。CMF由人大副校长刘元春,人大一级教授、CMF联席主席杨瑞龙及CMF联席主席,中诚信集团董事长毛振华领衔,依托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优秀研究力量,同时诚邀知名研究机构专家,聚焦宏观经济动态和前沿性重大经济问题研究,季度发布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月度发布中国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不定期举办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及理论与思想研讨会,发布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及理论与思想报告,共累计公开发布研究报告600余份,参与联合研究专家逾500位。成立15年以来,论坛受到各级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评价。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