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晋斌:美联储:未来3年内将通货膨胀率降低至近2%
作者王晋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要成员。
本文字数:1917字
阅读时间:4分钟
昨天美联储网站上公布了鲍威尔的Restoring Price Stability(March 21, 2022)一文,该文指出美国经济中的通货膨胀前景已明显恶化,但鲍威尔相信已经采取的这些政策措施和即将采取的政策措施将有助于在未来3年内将通货膨胀率降低至近2%。
鲍威尔发表的这篇关于“恢复价格稳定”的演讲,进一步明确了未来一段时间控通胀成为美联储的第一要务。从公布的演讲稿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内容。
1、承认预测存在显著偏差
对于美联储去年与今年3月份的预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鲍威尔认为,一个重要部分是预测者普遍低估了供给侧摩擦的严重性和持续性,供给摩擦与强劲的需求(尤其是耐用品需求)相结合时会产生出人意料的高通胀,并认为美国今年的通胀前景甚至在俄乌冲突之前就已经显著恶化。
2、放弃短期供应链改善带来价格缓解的假定,要直面解决通胀问题
尽管包括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参与者在内的许多预测人士一直预计,随着疫苗普及后经济开始恢复正常,通货膨胀将在去年下半年降温,预期供应方面的损害将开始愈合。但事实上与新冠病毒相关的供应中断缓解的时间和范围仍高度不确定。因此,在美联储制定政策时,将着眼于这些问题的实际进展,而不是假设短期内供应方面出现重大缓解。
3、美国劳动力市场非常紧张,工资会推动物价上涨
主要原因是疫情导致的劳动参与率与之前相比还有差距,且与疫情前相比,今天有更多的职位空缺没有填补,每个找工作的人都有创纪录的1.7个职位空缺。每月有创纪录的人辞职,通常是为了换一份薪水更高的工作。名义工资的增长速度是几十年来最快的,工资分布的低端以及生产工人增长工资增长速度最快。鲍威尔认为,目前3.8%的失业率高于疫情前水平,但劳动力市场如此紧张,一个解释是自然失业率可能会暂时提高。但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预计与疫情影响就业的因素会逐渐消失,从而减轻就业市场的压力。
4、俄乌冲突给世界经济和美国经济带来了显著不确定性
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宗商品生产国之一,乌克兰也是几种大宗商品的主要生产国,俄乌冲突除了给全球石油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产生直接影响外,还可能会抑制海外经济活动,进一步扰乱供应链,从而对美国经济产生溢出效应。
5、今年将会多次加息,并开始缩表
到今年底,美联储的联邦基金利率中值为1.9%,高于2023年的长期正常估计值。委员会预计将在即将召开的会议上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鲍威尔相信这些政策措施和即将采取的政策措施将有助于在未来3年内将通货膨胀率降低近2%。
6、鲍威尔对美国经济“软着陆”持乐观态度
鲍威尔认为紧缩货币政策带来美国经济“软着陆”现象,在美国货币史上相对常见。美国现在的处境比20世纪70年代石油价格冲击要好得多,石油冲击往往会影响美国经济的产出,但冲击效应远低于20世纪70年代。因此,鲍威尔认为美国经济可以实现了“软着陆”,通胀下降,失业率保持稳定。关于货币政策作用机制,鲍威尔认为,货币政策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钝器( blunt instrument),无法达到外科手术般的精确性,但美国今天的经济非常强劲,完全有能力应对更紧缩的货币政策。
鲍威尔这篇“恢复价格稳定”的演讲,意味着美联储从疫情以来走过了渴望通胀、拥抱通胀、忐忑通胀的阶段,终于走到了害怕通胀的阶段。
从不等待供应链缓解来看待当前美国经济的通胀来看,在就业市场非常强劲,非常紧张的背景下,美联储下一次会议的加息也许不再是25个基点?
延伸阅读
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发布:俄乌冲突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能源供给、金融冲击与中国应对
刘元春:超越“情绪性判断”,用战争经济学分析框架研判俄罗斯经济变化走势
陈彦斌等万字长文深度解析:宏观政策“三策合一”应对“三重压力”
CMF中国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发布:“三重压力”困扰宏观,“结构改革”亟待突围
鄂志寰:三大外围因素对中国经济形成挑战,实现全年GDP增长目标需宏观政策支撑
刘煜辉谈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三重压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
王晋斌:美联储:从就业优先走向通胀优先
刘元春:中国新旧动能转换在疫情期间得到加速,今年出口增速将回落的预期下应加大力度扩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