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任泽平:俄乌局势影响全球与中国经济的“六大渠道”、“五大方面”和“三大前景”

任泽平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CMF 2022-05-02


任泽平 著名经济学家

以下观点整理自任泽平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43期)上的发言



本文字数:2335字

阅读时间:5分钟


一、俄乌局势对全球经济影响的“六大渠道”


第一,通胀渠道。俄罗斯是重要的能源矿产大宗商品出口国,资源品和农产品供给受阻抬高了全球的通胀,今年全球通胀可能会超预期。


第二,贸易渠道。俄乌冲突以及逆全球化的潮流冲击了全球的贸易和价值链,今年全球贸易面临着收缩甚至大幅收缩的风险。


第三,金融渠道。通胀压力上升,全球尤其是欧盟面临紧缩货币的压力。前段时间美联储也进行了首次加息,启动了加息周期。俄罗斯外债偿还受阻,也会导致一些流动性风险的上升。所以全球金融市场正在变得越来越动荡,全球央行包括美联储面临两难选择,通胀的飙升和经济下行压力并存,存在一种成本推动型、外部输入型、全球货币超发、供应链尚未完全恢复等几种因素叠加的滞胀风险。


第四,财政渠道。地缘动荡、军备竞赛增加了欧洲以及美国的财政压力。尤其是欧洲,德国公布了1000亿欧元用于军队的现代化改造。随着乌克兰难民的涌入,也会冲击西欧的福利体系和增加财政开支。有机构预计,可能将会有大约700万的难民离开乌克兰。


第五,大类资产渠道。自从冲突爆发以来,市场风险偏好下降。市场短期交易情绪表现为权益类高风险资产大幅动荡,甚至出现了明显的调整,国债、黄金、大宗商品等避险资产表现相对比较好。


第六,科技渠道。欧美对俄罗斯的科技制裁涉及到军事、航天航空、航油炼油等行业,俄乌冲突以及经济制裁长期持续,将面临拖垮俄罗斯、欧盟甚至美国经济的风险。如果俄罗斯和美国欧洲“硬脱钩”,全面制裁持续,俄罗斯面临从西方市场被清除的风险,俄罗斯的整个轻工业和制造业体系难以承受这样的打击。


这是对全球经济影响的六大渠道:通胀、贸易、金融、财政、大类资产和科技六大渠道。


二、俄乌局势对中国经济影响的“五大方面”


俄乌局势对全球经济影响也会波及中国,具体体现在五大方面。


第一,输入型通胀的影响。中国经济面临国际原油、天然气、小麦等价格的大涨,中国的原油大约70%依赖进口,这其中还有70%走马六甲海峡。


第二,通胀的上升掣肘货币政策,对今年的稳增长精准财政政策的要求会更高。


第三,在全球能源的大变局下,中国能源供应的安全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俄罗斯对全球的能源供应因制裁而减少,如果中国加大对俄罗斯能源的进口,但也存在被美欧制裁范围扩大的潜在风险。如果不加大进口,我国将面临输入型通胀压力的上升。


第四,资本市场尤其A股担忧俄乌局势和输入型通胀,近期也出现了比较明显的调整。总体来看,前段时间,各监管部门也强调,2022年国内的政策环境对经济和资本市场是友好的,“稳增长”是宏观政策的头等大事。


第五,美国、欧洲、俄罗斯之间的冲突可能会给中美关系带来一定的缓冲,但是“走纲丝”需要很高的平衡能力。我们需要清醒地看到,自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包括更早的时候美国战略东移,遏制中国崛起的最终底牌。最近海外除了大量的媒体在抹黑俄罗斯之外,也出现了一些政客媒体宣传机器抹黑中国的现象,需要关注。


三、俄乌局势未来“三大前景”


如果说通过现象看本质,各个博弈方期望的局势的走势是不太一样的,这和各个国家利益相关。


未来俄乌局势可能有三种走势:


第一种乐观情景:双方在经历前一轮鏖战后达成停火共识。即使有局部或小规模冲突,但势态逐渐趋于稳定。


第二种中性情景:双方并未在谈判桌前达成共识,导致战争持续陷入僵持,在乌克兰境内展开持续性冲突。


第三种悲观情景:北约介入,提供弹药库、精准卫星系统甚至出兵乌克兰与俄方在乌克兰境内发生高烈度战争,战争惨烈程度和持续时间超出预期。


透过现象看本质,综合各方利益,俄罗斯和欧盟希望第一种情景出现,这符合两方利益。俄罗斯经济实力难以支撑大规模持久战,存在被拖垮的风险。欧盟受制于能源供给、不希望将战火引到家门口和追求独立摆脱美国控制的地缘因素,同样不希望局势恶化。


美国大多数人是热爱和平的,希望通过建设性的对话谈判解决。但是,少数持有冷战思维的政客、希望维持自身狭隘霸权利益的一些人以及希望发战争财的军工联合体,存在将事态引向第二、三种情景的动机:通过长期的俄乌冲突和经济制裁将竞争对手俄罗斯拖垮,通过硬脱钩将俄罗斯逐出西方市场,甚至制造俄罗斯内部动荡乃至政权更迭;欧盟不得不再度投向美国怀抱并依赖北约保护,美国大量向欧洲出口能源和武器进而军工联合体大发战争财;美国拥有制裁范围扩大等更多筹码遏制中国经济和高科技;这些都将增加世界的不稳定性。美国少部分人在战前“拱火”,比如支持北约不断东扩、在俄罗斯周边制造颜色革命、煽动反俄情绪种族对立,等等,而后在战争中不断出台恶化局势的措施。


在大动荡时代,我们需要超越时代的智慧,避免大国竞争的狭隘分析框架,避免落入零和博弈、此消彼长、修昔底德陷阱、新冷战等的狭隘思维,避免各国之间基于大国竞争分析框架的过度反应和激化矛盾。应该按照“1+1>2”的全球化合作思维,开展合作,相向而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长期的和平与繁荣贡献力量。


二战后,欧洲一直推动一体化进程,从最早的煤钢同盟到后来的贸易同盟、汇率同盟,再到后来的货币同盟,目的就是为了避免邻国崛起的恶梦。大家在经济、贸易等等方面深度捆绑,而战争一般来讲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如果在经济贸易深度捆绑,多方面交流,利益深度嵌入,就是杀敌一千,自损也是一千甚至两千。所以,就有利于全球的合作和产业分工,为世界长期的和平与繁荣贡献力量。研究经济学的人都知道,全球分工和全球化是典型的“1+1>2”,它对于做大蛋糕有巨大的好处,但全球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在全球化的情况下有受损群体,也有受益群体。各个国家之间在做大蛋糕的同时,享受到全球化红利的同时也要处理好国内的收入分配问题,防止国内收入差距的扩大所带来的逆全球化、民粹主义甚至地缘冲突。




延伸阅读

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发布:俄乌冲突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能源供给、金融冲击与中国应对


刘元春:超越“情绪性判断”,用战争经济学分析框架研判俄罗斯经济变化走势


王晋斌:以松“扬名”的鲍威尔应不会成为以紧“留名”的沃克尔


陈彦斌等万字长文深度解析:宏观政策“三策合一”应对“三重压力”


CMF中国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发布:“三重压力”困扰宏观,“结构改革”亟待突围


丁安华:关注数据背后的真实世界,警惕政策的“非意图后果”


鄂志寰:三大外围因素对中国经济形成挑战,实现全年GDP增长目标需宏观政策支撑


刘煜辉谈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三重压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


王晋斌:美联储:从就业优先走向通胀优先


刘元春等解读2022年中国内需与投资形势


王晋斌:美元货币体系国际投资者面临的选择“两难”


刘凯:数字经济时代“新基建”


刘元春:中国新旧动能转换在疫情期间得到加速,今年出口增速将回落的预期下应加大力度扩内需


孙文凯:支付机构降费有利于普惠性降低小微企业成本


赖德胜:就业目标可实现,但任重道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