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明: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打通上游要素市场壁垒
刘瑞明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要成员,本文转载自5月23日天津日报。
本文字数:2534字
阅读时间:6分钟
一、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对于化解“三重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2022年3月25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于我国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应对“三重压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市场就没有繁荣,没有全国、全球畅通的市场也就没有举国上下的繁荣。当前,我国正面临着短期和长期的增长下行压力:从短期看,202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充分认识到,当前我国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这“三重压力”。从长期来看,伴随着传统增长红利的逐渐减弱,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构建能够帮助释放出新的增长红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看,都需要着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市场经济之所以能够在过去的几百年中,创造人类历史上99%以上的物质财富,靠的是市场中的分工网络。这种分工网络越发达、越畅通,就越能够带来财富的增进。这也就决定了,其无论是被堵塞还是被打通,都是一连串事件。如果在生产环节、交换环节出现不平等、不畅通,就会导致在国民财富分配和消费方面出现不平等、不充足。一旦把分工网络中的“堵点”打通了,就意味着不仅能够解决生产端、交换端的不平等、不畅通问题,而且也能够顺带解决国民财富分配和消费的不平等、不充足问题,从而让供需匹配、财富增长。所以,打通堵点,构建全国统一的大市场,不仅对某一个经济增长环节有直接效应,而且会带来分工网络的连通效应。
二、上游要素市场进入壁垒,是当前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的一个重要堵点
回顾历史,我国之所以能够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保持高速的经济增长,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断打破原来存在的市场壁垒,使得市场的分工网络效应能够充分发挥,从而也使得我们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就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取得了世界瞩目的发展成就。
然而,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尽管我国在市场化改革的道路上成就斐然,但是客观来看仍然存在很多短板。党中央国务院发布《意见》,就是要破除改革过程中这些存在的藩篱。在诸多的领域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堵点,越来越成为阻碍国民经济畅通的障碍,这就是上下游市场的“非对称竞争结构”。
在经历了40年多的市场化改革之后,我国的下游产品市场基本实现了充分竞争,在这部分市场之中,各种所有制的企业都基本能够实现相对自由的进入退出,在公平的规则下进行竞争,从而也带来了产品市场的繁荣。但是,在金融、土地、石油、电力、电信等一部分上游要素市场中,依然存在很多进入的显性和隐性的壁垒。从而导致了上下游市场的“非对称竞争”。上下游市场所呈现的“非对称竞争”特点,不仅导致了供给端的“不平衡、不充分”,而且也导致了需求端的“不平衡、不充分”,使得需求端结构与供给端结构难以有效匹配,形成了经济循环的堵点。
从供给端的角度看,由于上游要素市场存在着较高的进入壁垒,客观上为处于上游市场的企业提供了更高的市场地位和市场势力,上游企业就拥有了更强的垄断加价能力,从而更倾向于通过限制供给的方式实现最大化利润,下游企业就不得不让渡更多的利润给上游企业,形成了一种下游补贴上游的“利润转移机制”。这导致了供给端的多种异象:第一,上游企业由于进入壁垒较高、可以轻松获取丰厚的垄断利润,因而缺乏进行效率改进的动力,从而出现供给的不平衡、不充分。第二,下游企业由于在此种机制下将大量的利润被迫转移,导致盈利能力不断下降,投资动力和能力下降,引致整体经济下行。第三,上游和下游企业在盈利能力、投资者预期等方面都呈现出巨大差距,在国家采用货币政策等救助实体经济时,货币出于逐利需要并不真正进入实体经济,而是追逐稀缺性资产和商品,催生泡沫经济,例如,追逐房地产、推高房产价格,追逐大宗商品、推高大宗商品价格等,这些效应进一步叠加,使得企业纷纷选择“脱实向虚”,宏观风险加大。
从需求端的角度看,上游企业的进入壁垒也直接引发了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和需求的疲软。由于上游企业带有更强的资本密集型特征、下游企业带有更强的劳动密集型特征,这种“上下游非对称竞争”的市场地位不平等直接带来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和需求结构失衡。下游企业的劳动力密集型特征决定了我国绝大部分的劳动力处在下游市场,而大量的下游制造业、服务业的劳动工人工资,在这样一种“非对称竞争”格局下,难以迅速提高,甚至被进一步挤压,进而导致这部分群体只有消费需要而没有消费能力,从而无法转化成真正的需求,也就导致了大量的产品生产出来,无法真正有效对接到需求上去。这也是为什么我国长期不能有效振兴内需的深层原因。这样的不平等,不光影响到内需这个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而且会通过收入分配不均等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循环和社会的安定,带来多个层面的负面影响。
三、打通上游要素市场壁垒,是当前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的一项重点任务
正是基于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党的十九大明确将要素市场化配置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2020年3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提出“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并强调“加强要素领域价格反垄断工作,维护要素市场价格秩序”“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等。要素市场化改革已经成为未来中国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重中之重。
总体来看,我国当前的上游要素市场由于较高的进入壁垒,对整体宏观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亟待改革。近年来,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核心内容的改革方式虽然有效提升了部分上游企业的效率,但由于其所处市场的进入壁垒依然没有实质破除,下游市场活力释放依然非常有限,直接导致了我国经济下行压力难以得到有效缓解。鉴于此,未来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一个核心工作,就是基于公平竞争原则,持续优化市场结构,对于部分上游行业的不合理壁垒予以打破,不断放宽准入限制,从而通过上游改革推动整体改革,促使宏观结构均衡化,推动宏观经济长期复苏。
延伸阅读
Wang Jinbin: China Can Offset Effects of Fed's Rate Hikes
花旗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余向荣:最差的阶段正在过去,后续关键在于政策执行
CMF中国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发布:内外并重,稳定预期,突破困境
庞溟:现阶段看完成全年5.5%增速有难度,政策应从四方面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