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MF中国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发布:内外并重,稳定预期,突破困境

宏宏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CMF 2022-06-03




本文字数:5505字

阅读时间:14分钟


5月1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的CMF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2022年5月)于线上举行。百度财经、网易财经、新浪财经、财经、WIND、凤凰网直播、证券时报、南都直播、同花顺直播、中国网、搜狐财经、中证金牛座等多家媒体平台线上直播,同时在线观看人数逾六十万人次。



本期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席主席杨瑞龙主持,聚焦“内外并重,稳定预期,突破困境”,政界、学界、企业界经济学家毛振华、余向荣、庞溟、罗志恒、王孝松联合解析。



论坛第一单元,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要成员王孝松代表论坛发布CMF中国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



报告分为六个部分:


一、国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二、价格指数趋于平稳;

三、对外贸易遭遇困境;

四、景气指数折射出预期转弱压力;

五、警惕地区发展的严重分化;

六、内外并重突破困境。


一、国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4月份的经济数据显示出我国国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其中既有内部原因,又有外部原因。下行压力来自疫情影响、国外需求萎缩,以及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但是我国经济整体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未来要进一步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疫情防控,把握内外两方面因素,推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工业增加值由正转负,其中制造业4月份增速为-4.6%,而高技术制造业4%的增速对制造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分所有制看,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滑16%,衰退明显;虽然新能源汽车行业保持了高速增长,但是受到上海疫情的影响,汽车行业整体在4月份出现了幅度较大的下滑。除了受制于国内疫情,外需乏力也是整体工业发展动力不足的重要原因。



投资方面,2022年前四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低,累计增速为6.8%,并且民间投资动力不足。按构成来看,设备工器具购置和其他费用同比增长率较低;而在三大产业中第三产业投资增速明显低于其他两大产业;从行业来看,高技术产业和社会领域投资增长较快,基建投资增速回落。消费数据显示出我国消费的内生动力亟待提升,2022年3、4月份消费都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其中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滑11.1%。在不同消费类型中,又以餐饮业消费下降最为明显。



房地产投资开发延续了下行趋势,2022年1-4月份累计增速为-2.7%,行业形势不容乐观。此外房地产行业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在今年前四个月均出现累计超过20%以上的降幅,同时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压力也不断增大。与房地产行业需求下降趋势一致的还有社会融资需求,4月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9102亿元,比上年同期少9468亿元;M2同比增长10.5%,社融与M2增速之差连续三月下滑。


经济下行压力也使得我国就业压力凸显,4月份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1%,其中青年就业和大城市就业问题较为突出。16-24岁人群失业率高达18.2%,另外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7%,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二、价格指数趋于平稳


4月份我国价格指数比较温和,朝着更为合理的状态变化。CPI同比、环比均出现温和上涨,其中交通通信行业增长较快,同比增速达到6.5%;食品价格整体有所上涨但涨幅不大。另一方面,4月份PPI同比涨幅回落,但仍在高位运行。这一特征主要受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具体看来,采掘工业价格上涨38.3%,原材料工业价格上涨17.4%,两者比较突出。除此之外,PPI与CPI差额有所收窄,显示出比较健康的经济发展趋势。


三、对外贸易遭遇困境


不同于3月份的状况,4月份我国对外贸易遭遇困境。以美元计价,4月份我国进出口总额为4961.2亿美元,增长2.1%;其中出口增长3.9%,进口与去年同期持平。此外,贸易顺差为511.2亿美元,同比、环比均有所增长。



4月份出口下行,除了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的原因,还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双重影响。一方面,上海封控措施升级,对出口运输造成较大影响;叠加疫情管控影响出口企业开工,降低供应链稳定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国的出口。另一方面,东盟国家复工复产进程推进,海外订单转移明显,冲击了我国的出口。


进口方面,虽然4月份数据好于市场预期,但是相比去年同期进口为零增长。首先,疫情的反复削弱了国内生产和消费的需求;并且上海疫情防控导致进口通关报关延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国的进口。而最终数据之所以好于市场预期,是因为我国进口商品中有大量大宗商品,这些产品价格上涨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我国的进口数据。以铜矿、成品油和天然气为例,虽然这三类产品进口数量为负,但最终进口金额却出现不同幅度增长。



从地区看,我国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也有所变化。4月中国对欧盟、美国、东盟和日本出口的当月同比增速分别为7.91%、9.42%、7.58%和-9.39%。除疫情影响外,出口下滑还同海外需求回落有关:4月欧元区制造业PMI为55.5%,日本制造业PMI为53.5%,环比均有所下降。在进口方面,4月中国从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和东盟进口的同比增速分别为-1.24%、-12.52%、-15.13%、-5.61%和4.45%。其中中国从东盟的进口状况好于其他国家,体现出RCEP协议的支撑作用;此外中国从美国的进口形势也略有好转,体现出两国经济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四、景气指数折射出预期转弱压力


4月份经济数据体现的问题不仅在于我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更重要的是当前我国预期转弱的问题。首先是工业PMI持续下降至47.4%,构成指数中衰退最严重的是供应商配送时间,这也反映出物流体系的不通畅。PMI构成指数中的新订单、库存、从业人员等指标都在48%以下。另外原材料成本较高,使得中下游行业的成本压力增加,并且新出口订单指数也反映出我国面临较大的出口下行风险,几大因素叠加使得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持续下降。


另一方面,4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1.9%,比上个月低6.5个百分点,非制造业经营活动总体继续放缓。其中服务业受冲击最为严重,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低于上月6.7个百分点,降至40.0%;而建筑业稍好,高于50%。另外受到俄乌冲突等内外部因素的影响,我国股市也出现较为明显的波动。


五、警惕地区发展的严重分化


通过各省发布的经济数据,可以看出地区之间的发展出现一些分化的情况。从总量来看,广东、江苏和山东位列前三;在增速方面,新疆和江西较为突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吉林出现负增长。从地区看,沿海发达地区强者恒强,中部的湖北和安徽崛起趋势明显。


投资方面,各省工业增加值、固定投资增速有所差别。内蒙古59.6%的固定投资增速明显高于其他省份,共有22个省份高于9.3%的全国平均值。中西部地区的新疆、湖北投资领域势头强劲,但是部分东部省市投资乏力,上海与天津分列最后两位。



而在财政方面,南京、苏州、深圳、杭州等几大重要城市4月份财政收入下滑较为严重,同比下降40%左右。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增值税留抵退税。国家推出了增值税留抵退税的政策,进入4月之后,很多企业都开始办理退税手续。第二,减税、缓税政策的实施。多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给予减免税收或者暂缓企业缴纳税收。与此同时,各地政府在疫情防控、居民补贴上的支出增加了自身的财政压力。


六、内外并重突破困境


4月份的经济数据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重考验,但其中也不乏亮点。一方面,在4月份的经济数据中,在制造业整体增加值回落的情况下,高技术产业逆势上扬;此外我国对外资的利用情况较好,前四个月实际利用外资4786.1亿元,其中大项目有185个;消费方面虽然整体情况不好,但是网上商品零售还是保持了比较健康的发展状况。



从趋势来看,4月下旬运输业发展状况有所恢复,快递揽收和投递、重点港口货物吞吐等高频数据都在增长;此外5月份以来货运流量指数有所回暖,物流的恢复也将会带来经济活力的恢复。


面对我国经济下行压力,需要从短期、中期和长期全面布局,报告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第一,从短期看要发挥投资的作用。要注重基建和民生补短板方面的投资,要发挥重大项目投资的积极作用,利用好政府专项债,发挥政府的引导带动作用。


第二,从中期看要优化布局,维护供应链稳定。一方面要加大基础研发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巩固产业链的完备性,攻克关键的卡脖子的环节。此外要维护同主要贸易伙伴的经贸联系,做到国内国外相互促进。并且要积极引导产业的国内转移,利用好中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


第三,从长期看要重视消费的引领作用,大力提升居民消费能力。要切实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提升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减轻居民住房、医疗、养老、教育等方面负担,稳定居民收入增长预期。而稳增长是稳预期的基础和前提,要稳增长还需要做好抗疫基础上的生产和物流恢复,加强政策的稳定性和协同性。从长远看要继续推进要素市场改革,推进分配公平,并且坚持竞争中性原则,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从而推进我国经济的稳步增长。


论坛第二单元,结合CMF中国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各位专家解读了中国4月份宏观经济数据并对未来经济走势进行预测。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教授、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席主席,中诚信集团董事长毛振华借助4月份经济数据分析了我国经济面临的内外部形势以及国内市场的信心问题。首先,上海疫情的严重程度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远远超出预期,除此之外俄乌冲突给全球经济格局带来的变化也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内外形势的不确定性不仅使得我国在上一轮疫情防控中积累的优势逐步丧失,也使得我国政策的边际效应在下降。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当前国内市场的信心问题,具体表现就是对举债和投资的信心不足。大型民营企业出现的债务问题、房地产价格预期的改变等问题使得当前社会融资下降,这影响到经济的景气度,也使得7月份高校毕业生将要面临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对于未来我国经济走势,毛振华认为新冠疫情、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已经成为定局。今年上半年我国的经济形势较为严峻,上半年的缺口需要下半年快速拉升,这其中存在一定困难。其能否实现还要取决于以下几方面因素:第一,疫情演化以及疫情防控对经济的影响。第二,外部因素尤其是出口的影响。但是今年出现的产业转移、俄乌冲突,叠加中美贸易摩擦,都使得我国出口面临压力增加。第三,政策力度的预期,我国的政策力度和发力点将影响到国内市场预期和未来经济走势。第四,房地产市场的走向。房地产市场的走向关乎我国经济氛围和投资消费市场,会对我国未来经济走势产生较大的影响。



花旗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余向荣首先对我国宏观经济进行了分析和预测,他认为疫情对经济的冲击超出了此前市场的预期。4月份数据隐含的当月GDP增速在-3%左右,可能在6月份才能逐步摆脱疫情。对于下半年经济走势,四季度经济可能会回到5.5%左右的增长速度,全年增速可能在4.2%左右,面对疫情如此巨大的冲击,这一增长速度还是处于一个比较合理的区间。


对于未来稳增长的政策,如果要真正发挥作用,还取决于政策意愿、工具和执行三个方面。在政策意愿方面,4月底的政治局会议非常明确地表达了稳定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的导向。而在政策工具上,我国还有比较大的政策空间。一方面在积极推进既定和增量的稳增长举措,包括调整房地产市场政策、企业税收返还以及基建专项债的发行和使用等。在政策执行上,在疫情防控上要做到以快制快,封控措施以天计算;此外已有政策和增量政策要尽快推进,珍惜时间窗口;最后,政策执行不能矫枉过正。要认识到市场信心的恢复是需要时间的,市场信号的释放需要有行动支持,并且政策的制定要考虑经济的长远发展。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指出,预计我国经济在三四季度能够回归5%左右的增速,但是实现全年增长目标还是存在一定难度。此外对于微观主体,要关注疫情暴发以来的地方政府,要关注疫情防控下地方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对于未来经济发展,应该尽快发行2万亿左右的特别国债或者是上调赤字,政策前期要用猛力,等后期稳定了再有序退出。未来我国经济发展还将面临四大风险,具体包括疫情冲击加剧了三重压力、房地产风险及其引发的基建不及预期、俄乌冲突导致的输入型通货膨胀、美联储加息引发的资本外流。对于宏观经济下行以及在这种状态下微观主体产生的避险趋势,除了要求我们尽快恢复正常生活秩序,还需要从财政和货币政策角度发力。罗志恒认为财政政策要优先于货币政策发力,支出政策要优于收入政策。要发挥财政政策的总量作用和结构性调节作用;要尽快推行减税降费,做好工资补贴等工作。除此之外,应该发行特别国债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中低收入人群补贴以及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缓解等方面。



华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师庞溟认为如果5月份经济数据没有大幅度的改善,二季度的GDP增速会落入全年低点,会在3%以下。进而使得全年经济增速目标变为“保5%”。此外疫情对于经济的冲击更多体现在第二季度。在需求方面,疫情对于服务业冲击剧烈,社零同比下降11.1%,国内居民消费的低迷也给稳预期、稳主体、稳就业带来了挑战。投资方面尤其要关注房地产板块,国房景气指数出现断崖式下滑,跌至2016年初以来新低。在A股市场,上市公司累计营收和利润增幅持续下跌,行业表现出现两极分化。


对于未来经济发展,庞溟认为要从以下四方面着手:首先,稳增长政策进一步加码,关注总量的同时要关注结构性政策工具。基建投资继续发力,适度推进超前投资。支持政策、财政政策要应出尽出,重点支持对冲内外因素对基本面的消极影响。第二,在就业方面要推出就业优先政策,持续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重点关注大学生、农民工以及脱贫人口的就业情况。第三,房地产行业要因城施策,规范预售资金的管理,优先支付工程款。坚决防止一刀切和过度提高监管额度。第四,对于中小企业要落实好助企纾困政策,用改革创新的方法激发活力。从体制上、机制上、法制上要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更加重视结构调整,破除制度性壁垒。



欲了解更多报告内容及专家观点,请关注本公众号后续推文。




延伸阅读

孙文凯:当前中小微企业整体运行态势如何?下一阶段发展趋势几何?


聂辉华:青年稳则社会稳,要把年轻人就业放在尤其重要位置


货币政策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平衡,经济趋弱结构性工具将继续加码


刁大明:北约向全世界输出着动荡与不安


袁海霞等:4月金融数据点评:新增社融规模缩结构弱,警惕疫情影响下或现“信贷塌方”


毛振华:警惕欧美对俄制裁对中国金融安全的潜在影响


王晋斌:美元指数有可能触及110,货币集体贬值属正常现象


刘元春谈如何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毛振华携湖北惠芳助学基金会助力湖北巴东教育事业发展


黄益平:对俄制裁会否导致全球化终结?


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晓燕:全球金融市场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政府企业等主体须积极应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