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威拉姆特大学教授Yan Liang:MMT对中国的适用性及其对当前经济政策的启示作用
Yan Liang 美国制度思想学会主席,威拉姆特大学经济学教授、Peter C. and Bonnie S. Kremer主席、国际研究主任
以下观点整理自Yan Liang在CMF宏观经济国际研讨会(第2期)上的发言
本文字数:4538字
阅读时间:12分钟
一、MMT对于中国有一定适用性
在MMT研究群体中,有一种说法:MMT只能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日本适用,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是不适用的,因为他们没有主权货币。因为很多国家有固定的汇率政策,举外债,有流动的资本账户,所以无法运用一些MMT推荐的政策。如果政府增加支出,可能会让本国的货币更多地流入外国居民手中,导致货币贬值。这样就会与固定汇率政策冲突,从而导致财政政策被限制。所以,这种理论只能为发达国家服务,发展中国家主权货币受限制,MMT提倡的政策是没有办法实践的。
我们要理解一点,中国的货币主权程度实际上是非常高的。首先,中国的资本账户管制是非常有效的,外商直接投资是主要的外资流入方式,这对防止资本无序进出是很帮助的(图一)。尽管近年来资本账户变得更松动些,但同时,中国汇率政策也从原来的固定和美元挂钩的政策逐步放宽(图二),这样又会为中国争得一些货币主权的空间。再者,我国是有丰富的外汇储备(图三),这也能够为主权货币空间起到一定的巩固作用。最后,中国有非常低的外债,外债占GDP比重14.5%,外债偿还占出口收入的比重为8%(图四),外债偿还能力比起中国出口挣外汇的能力来讲是不值一提的。所以,中国有很大程度上的货币主权,MMT有些政策建议对中国还是非常适用的。
我国中央银行有很多货币政策的工具。比如我们的确有公开市场操作,但不像美国那样,这不是我们唯一的主要的调整汇率的手段。因为我们还有准备金的调整,我们还有各种借贷便利,SLF、SLO、MLF、PSL等各种借贷便利都会起到影响利率的作用。央行也发债券,不只是财政发债券,尤其之前为了调节外汇时发行和买卖了很多央行债券。所以,有一些学者认为,我们不像美国那么需要财政和央行进行合作,我们可能不需要像美国那样赤字货币化。但是,实际上看中国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表一),可以看到央行是财政的代理银行,它在负债表上有对政府的债权,也有政府的存款,这些项目的波动会影响到银行准备金,也会影响到利率。为了利率目标,也为了银行系统有一定的流动性,保持支付系统清算畅通,财政和央行必须合作,财政和央行实际上也是一直在合作的。所谓央行独立性在政策执行方面其实是假命题。即便央行不直接买政府债券或者不允许央行“透支”,但实践上,财政支出自我融资。财政支出时,央行增加私人部门账户的准备金。财政和货币政策总是相关的,财政支出总是“货币化”的,这与赤字与否,央行独立与否无关。
二、货币政策有一定局限性,现阶段应让位于财政主导
如上所述,财政税收不受税收或举债限制,财政总能支出,财政支出能够为私人部门增加准备金,如果储备金过多就会把利率降低到目标值以下,财政会发行,出售债券减少准备金,从而达到利率目标。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就能无限制地支出,政府的支出应该以经济需要为主导,如果过度支出引起资源短缺或者有资源限制而造成通胀,政府是需要减少支出的。所以,MMT并不代表无限制支出,而是应该考虑到实体资源的限制,也就是通货膨胀的问题。
政府财政支出很大程度上是受经济影响的。比如当经济下行时,财政收入减少,支出增加,导致赤字。而这种自动机制造成的赤字为经济提供一个缓冲,减少私人部门经济的下行压力。赤字提供私人部门的盈余。根据部门平衡原则,公共、私人和对外贸易三个部门不可能同时有盈余。公共赤字和外贸盈余为私人部门提供盈余机会(图五)。另外,根据克拉斯基方程(Kalecki Equation),毛利润=企业的投资加上政府支出减去收入加上经常项目盈余(出口-进口),减去工资中的储蓄部分 (工人储蓄会减少毛利率)。由此可见,政府赤字可以提高毛利润。中国之所以有那么高的储蓄率,不光是因为私人家庭储蓄,也是因为很多企业部门能够有利润,那些利润可以成为企业的盈余。所以,从这一点看,政府支出对私人经济、市场经济是有助无害的。
货币政策有一定的局限性,货币信用其实是内生的,如果企业不想投资不想借贷,我们是没有办法让他们借贷的,所以货币政策对刺激经济是有局限性的。同时,就算我们降低利率和准备金率,减少信用成本,私人部门愿意增加借贷,这也有局限性。因为当前私人部门已经有太高的债务,家庭也好,企业也好,他们已经负债太多了 (图六)。我们近年来一直在强调减杠杆,我们不希望私人部门继续举债,抬高杠杆。所以,财政政策应该放在主导的地位。
三、财政政策短期刺激消费,长期应转向结构性的产业政策
当前五年计划的宏大目标是到2035年经济总体能够比2020年翻一倍。国家已经推出了很多重大的政策举措,比如中国制造2025、国家创新体系、共同富裕、加强市场监管、加强对数据保护来发展电子经济等等。但是现在西方学术界的主流看法是中国经济有不少内在的下行因素:人口红利逐渐减少;投资消费不平衡导致投资效率降低,债务高筑;改革开放放缓;中国要发展绿色经济,所以宁愿牺牲一些短期的高速增长,把增长变得更持续化。当然还有其他各种的因素,比如经济不平等、国际不稳定,比如俄乌冲突,还有美国对中国的一些不友好的政策等等,这些都会影响中国的发展速度。这些下行压力有的很显著,有些并不然,但无论如何,我们需要有策略性地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来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而MMT能提供有价值的政策启示。
短期内我们要利用财政政策振兴疫情后的经济。首先,我们需要为广大群众提供现金补助,保证他们能交房租,付水电,买食物等等,保证基本需求。对无业人口和贫困人口的现金补助尤为重要。当然很多人担心,如果像美国一样给大家发钱会不会影响通胀?我们的国情和美国不一样,供应链是比较完整而且一直在比较正常地操作。美国很多供给性问题造成了现有的通胀,所以,我们不用太过担心给居民发一点钱就会引起通胀。第二,我们可以给私人企业、中小微企业一些工资补助,帮助他们把工人留下,能够在疫情好转解封时马上开工。这不但能保就业,还能保消费。如果人们知道他们的工作和收入保住了,他们会更愿意,更敢于消费,这对重振需求很重要。第三,基础建设国家已经非常强调了,有学者认为我们基建搞得太多了,比如交通和房地产方面已经投资过度了。但实际上现在我们还是有很多有益的基建项目,比如电子基建,公益住房,智能城市,还有新能源基建等等。第四,中央政府财政转移非常重要,很多地方政府因为很多原因财政支出很高,收入因为疫情的关系而减少,所以,地方政府债务提高(图七),我们需要帮助地方政府从而支持地方经济。最后,公共就业计划也是值得推荐的,尤其在教育方面,我们缩减了私人课后辅导行业后,现在教育领域有很多失业人员,但我们又需要在教育方面投资更多,所以可以在这方面提供更多的公共就业机会。我们还有很多其他领域需要发展,环境保护、养老、农村建设等等私人企业无力或不愿投资的行业,政府投资和就业能起到很有效的作用。
中长期来看,MMT提议的政策能帮助促进经济结构转型。首先,社会型支出应该增加,教育、医疗、养老等。比如中国花在教育上的支出占GDP4.1%,低于大多数OECD国家水平。这些支出不但能大大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可以让人们更放心地花钱,刺激消费。第二,对把工业产业支持继续做得更好。目前中国在产业政策上的可比性支出占GDP1.48%,远远高于其他OECD国家(图八),这也是中国在过去短短数十年能大大提高工业生产水平和科研水平的原因。第三,税收分配也可以改善。MMT认为税收的目的不是为政府提供收入,税收是为了调节需求和资源分配,促进公平再分配,以及鼓励或阻止一些经济行为。中国的税收结构过于侧重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太低,不利于公平分配(图九)。所以我们可以改善税收结构来增强公平分配。最后,我们要支持发展再生能源,发展智能化,可持续城镇化。过去十几年,中国在防止全球变暖,环境保护方面取得长足发展。比如在再生能源领域,2009年,美国的风力和太阳能发电分别是中国的两倍和五倍,而目前中国已经反超,中国的风力和太阳能发电分别是美国的两倍和三倍。这些成就和财政支出、投资以及其他政府政策法规是分不开的。
综上所述,MMT的核心表述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MMT描述了货币主权国家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执行手段和过程,这对中国有重要的借鉴作用。第二,MMT不是量化宽松,也不是赤字财政货币化。有主权货币的政府,其支出是自我融资的,政府支出不存在融资限制,但有政府支出是有实体资源限制的。第三,政府支出和税收是为了调动和利用资源,为公共利益服务,这包括全就业,稳价格,公平分配,产业技术升级,和环境持续化。政府需要制定政策来决定如何以及为了什么目的来实施支出和税收。
图一
数据来源:IMF(2022)
图二
数据来源:IMF(2022)
图三
数据来源:IMF(2022)
图四
数据来源:IMF(2022)
表一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图五
数据来源:IMF(2022)
图六
数据来源:OECD(2022)
图七
数据来源:BNP Paribus (2022)
图八
数据来源:CSIS(2022)
图九:中国税收种类占总税收收入比重
引用文献: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2022. “Red Ink: Estimating Chinese Industrial Policy Spending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https://www.csis.org/analysis/red-ink-estimating-chinese-industrial-policy-spending-comparative-perspective
IMF. 2022.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https://www.imf.org/en/Publications/WEO/weo-database/2022/April Accessed on June 2, 2022.
OECD. 2022. China Survey: 2022.https://www.oecd-ilibrary.org/economics/oecd-economic-surveys-china-2022_b0e499cf-en
People’s Bank of China. 2022. Balance Sheet Statement, April 2022. https://www.pbc.gov.cn/ Accessed on June 2, 2022.
延伸阅读
聚焦“俄乌冲突和地缘政治动荡冲击下的能源价格”,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发布
杨瑞龙:MMT理论对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制定有借鉴意义,但要关注具体国情
聚焦“MMT与宏观经济政策走向”,CMF经济学家对话MMT创始人之一Randall Wray
MMT创始人之一Randall Wray5000字详解MMT的基本概念和核心观点
美国富兰克林与马歇尔学院副教授Yeva Nersisyan:主权货币国家的约束:财政还是真实资源?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许召元:中小微企业将逐步进入企稳回升新阶段,扩大需求应促进充分和高质量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