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象的修行与抽象的修行
宗教讲究修行,无神论者难道就不需要修行?基督教有修道院,佛教有寺庙。忏悔,祈祷,早课,晚课。无神论者怎么办?可以有世俗的修行。
无论是宗教的修行还是世俗的修行,内容不外思考生命,检讨行为,提高精神境界。修行的内容可以大致归纳为两个向度:一个是具象的,一个是抽象的。
具象的修行内容是检讨自身的所作所为。不可以害人,这是最起码的要求;洁身自好,认真地对待自己现世的责任和义务,这是高一层的要求;能够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促进社会福祉,这是更高的要求。在世俗的修行中,由低到高,守住道德底线,适度地谋求自身和家人的福利,进而能够服务于社会,做一个守法的人,一个好人,一个高尚的人,这都是世俗修行的题中应有之义。
具象的修行可以用来疗伤。人在世间摸爬滚打,身心常常会受到伤害,此时需要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做事的意义、方式,想一想为什么会受伤。想透了,伤害就容易平复;想不透,伤害就无法摆脱。
具象的修行还可以用来纠错。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世间行走,总会做错事。此时需要认真反省,想一想为什么会犯错,应当如何纠正弥补,避免重蹈覆辙。
抽象修行的主要内容应当是思考生命的意义,个体生命在宇宙间的位置。与宗教相信前生后世死后有灵天堂地狱不同,无神论认为这些均不存在,所以生命追到最后并无意义,人自身在宇宙间的位置也非常渺小,微不足道,就像沧海一粟,虽然能存在百年上下,其实与蜉蝣之朝生暮死区别甚微。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活着?该如何活着?这就是世俗修行要思考的重大问题。想透了,修行就成功了;没想透,修行就失败了。
抽象修行最主要的作法是哲思,对人生和宇宙做哲学的思考。要彻底想清楚人在宇宙中的位置,以此来确定自己在人生重大关头的选择。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事情去做,要选择自己最胜任的事情去做,要选择自己最能享受过程的事情去做。
抽象修行的最终目标还是关注和接纳存在本身。接纳存在之偶然,存在之无意义,存在之空无。存在本能地规避偶然、无意义和空无,不愿意承认,害怕存在仅仅如此。而修行的成功与否就是看能不能把这个残酷的事实接纳下来,非但不会因此陷入抑郁之中,反而能够活得平静、快乐、安详。
修行的最终目标是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与宗教的臣服于神灵不同,世俗的修行的最高精神境界是自由。人在没有修行之时,处于必然之中,在修行成功之时,处于自由状态。人处于必然之中时,一切都是给定的,被动的,是外界强加到自身之上的,自身只能做出直接应对,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当人到达自由境界时,一切都不再是给定的,而是主动寻求的,是按照自身的自由意志施行的。前者是被束缚的,后者是无拘无束,自由飞翔的。正如孔子所说的“随心所欲不逾矩”,这位几千年前的智者这样描述了世俗修行成功的自由境界。
往期精彩阅读在这里~
激情的浪漫之爱是一种特权
我们应当安于平淡的人生吗?
如果一天没有在心中感受到爱和美,这一天就是虚度
李银河:中国一定要把性教育坚持下去
虐恋中短篇小说集三卷本《黑骑士的王国》李银河著
插图设计:胡晓江
购买信息:香港各大书店、香港机场五大书店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