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份由学生们整理的实务学堂简介

科蚪实务学堂 实务学堂 2022-05-05

以前大家想要了解一个学校,可能都是通过学校里老师们的介绍,而老师们口中的学校情况真的是这样吗?我不确定。那如果学校介绍是来自于学生们呢,他们在学校亲身体验,他们介绍的学堂,才是最真实的学堂,一个「有血有肉」的学堂,一起来看一下同学们心中的实务学堂吧。

 

葛雨城同学


学堂的艺术




葛雨

与其说是我们介绍学堂,还不如说是学堂的艺术,因为我们通过自己来融入学堂,改造学堂,这个过程就是一种艺术。如果要问,我们为什么而努力?可能同学们的回答各有不同,有些是为了工作而努力,有些是为了以后步入社会而努力。



学堂的特色




葛雨

我们学堂有一个特色,(此时传来一阵掌声)对,就是会在适当的时机鼓掌。



实务学堂的同学从何处来?




陈艺文:

我们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东到山东、安徽,西北至甘肃、宁夏,东北到吉林河北,西南到四川、贵州。我们都是通过家人、亲戚、朋友的推荐来到这里的。也是因为这里独特的教育方式深深地吸引了我们。

 

陈艺文同学
 

实务学堂教什么?




窦泽钊:

学堂的培养目标包括身心和技能2个方面。学堂注重同学们的身心健康,为此专门设立了心理、瑜伽、尊巴舞蹈、篮球等发展身心健康的课程。技能方面暂时有编程和平面设计这两个方向。

 

学堂也专注培养同学们的自主能力,每年的年会跳蚤市场等都是由同学们自主筹备,有时也会去做项目,比如「广本梦想童行公益项目」,同学们给云南的乡村孩子们上交通安全教育课。

 

崔永祥:

学堂课程多样化,除必修课以外,主要以阅读为主。为了让同学们能在的阅读学习中提高知识、发展自我探索能力,学堂会有专门的阅读老师辅导同学们读懂各类书籍。搬到广州小洲村以后,我们的学习环境也有所改变,志愿者也老师不断增加。

 

学堂把古诗词课设为必修课程,用于提高我们的传统文化知识和精神修养。英语、数学也是必修课程,其中数学课由欧阳校长亲自辅导,她上课打破传统的书本式教育,从生活中寻找例子,这样课堂不会那么枯燥,纯属自由化课堂。

 

为了照顾同学们的水平差异,有些课程分成了初阶和进阶两个阶段。为了让同学们能够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学堂还开设了职业探索课。


    左)窦泽钊、)崔永祥


学堂的搬家经历




李诚杰、吴玉笋:

实务学堂创办之初是在北京昌平五环外的一栋旧别墅里,面积大概有200多平,但因为是在一栋房子里,教室与宿舍相邻,休息起居还很方便。但是后面因为租金太高,一年后,学堂搬到了昌平区六环外的「黄麓学校」。我们租的是别的学校的教室,这里地处偏僻,最近的饭店、公交站需要走一公里多,生活不是很便利,不过这里比起在别墅里,这里有专门的篮球场,有大教室等设备,对于学习来说还是挺不错的。记得那时候正是盛夏,同学们由于太热,宿舍没空调,有些同学更是直接把被子搬到了教室来睡,在教室里睡觉,想想还真是一段忘记的记忆呢。

 

后来因为黄麓学校人太少,很多教室都是空出来的,学生人数不够,没资金继续租这块场地了,所以我们也只能搬走。

 

再后来我们又搬到了昌平区日日新体育馆,因为日日新校长是我们的校董,在他的帮助下,我们搬到了那里。我们把体育馆旁边的房子改造成了教学区域和休息区域。在体育馆,学习和锻炼两不误。本来以为能在日日新体育馆长驻,可惜的是没算到疫情,

 

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们上了一学期网课,但一直上网课也不是办法,但这时的北京又管的很严,所以我们更是直接搬来了广州,在帽峰山的一个小村庄里租了一栋四层的小房子,但是这里吃饭也不方便,也没有厨师,我们就自己轮流做饭。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空间不利于我们学习。

 

小学期过后,我们搬到了山的另一边的一个村子里,在离宿舍1公里的一个学校里租了几间教室,山里面很安静,空气也很好,挺适合学习的,但还存在一个很致命的问题,因为我们是在山里面,平常志愿者老师过来授课非常不方便。

 

直到今年,我们搬到了小洲村,这里交通方便,坐落在河畔,空间也足够,所以我们在这里签了租十年的合同,这下我们终于有了一个稳定的学习空间。

 

小洲村是实务学堂的第6个校址,也会是10年内最后一个校址,从北方搬到南方,我觉得这也算是一节生动的地理课,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有什么课是比实践更有用的呢。


  左)吴玉笋)李诚杰


学堂的美好角落




张斌:

因为我们的同学来自全国各地,所以在饮食方面也是不同。学堂希望锻炼我们的自主能力,在一楼提供了专门的厨房,虽然有些简陋,但是能在遥远的广州做出一顿家乡的菜肴,它的味道不仅仅是美味。

 

学堂的二楼是我们的休闲娱乐区,有专门的娱乐设施,也有钢琴,吉他等音乐设备。

 

学堂的四楼是我们的图书室,虽然不大,但里面的几千册书总能满足我们的需求。除了图书室,四楼还有一个阳台,我们在上面养宠物、种花。

 

有一次上建筑设计课,段鹏老师让我们每人为学堂设计一个改造方案,我提出了在楼顶种菜,后面通过段鹏老师、欧阳老师以及各位同学们的帮助下,我成功地在学堂的楼顶种出了菜。


(张斌撰稿的文章:新生笔下的实务学堂「新家」「希望美术学院」开幕,学生们呈现自己和学堂的艺术)


  张斌同学


学堂里的规矩




雷涵:

学堂的校训:诚实,勇敢,爱;学堂的愿景:培养珍贵的普通人。



学堂的老师




王台归:

我们的老师从事各个行业,他们都是在工作中抽出时间给我们上课。

 

从创校到现在,学堂共有150多位志愿者老师来给我们上课。而且每学期都会有变化,这学期有近40多位老师。

 

老师的类型分为:长期志愿者,短期志愿者,还有像欧阳,金玉她们一样的全职的。

 

志愿者老师们来自广州、北京和其它地方。像北京的老师,一般都是通过网课的方式给我们授课,还有一些老师是每周从深圳等地特意赶来给我们上课。

 

在北京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因为生活在农村,再加上观念和文化上的差异,我跟他们不好沟通。而老师可以帮助我,因此,老师更像我们的家人。


 王台归同学


学堂的生活环境




陈俊雁:

我是负责学堂每天的值日分配,在每周的值日分配中,我运用编程排序,做到了每周每人负责区域不重合。比如,一楼有四个区域,每周一个组负责一个区域,每周都会有变化。

 

罗家祥:

我平时负责电路的维修,墙面的护理等工作。如:装应急灯,装窗帘等。

  

  左)窦泽钊、(中)陈俊雁、)罗家祥
 


学堂的氛围




罗家祥:

我的感受是,在以前的学校,由于学校很大,学校里的老师、同学、环境都记不清楚。但在实务学堂,我能记得所有人的名字,这种情况只在我读幼儿园的时候有过。


在学堂学到了什么

来到实务学堂后,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知道这些变化是学堂促使的还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的。为此,我专门去问过张鑫老师,他说让我拿现在的自己和不在学堂的同龄人比较一下。


然后我仔细想了一下,还真的有些差距。比如,遇到一个不知道的问题,老家的同龄人可能就算了,但我会去查一下。

 

林楚虹:

在实务学堂,我们学到的不止是知识,更是提高了自我素质。我们做事情要争取做到最好。 

 

  罗家祥同学 


日常中有意思的事



 

牟炳南:

在我们无尽的搬家历程中,有着很多有趣的事情。

 

  • 以前我们养了一只小狗,它的名字叫帅蚪,我们经常去遛它,后来它不见了,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又自己回来了。
  • 我还在菜园子里种了一棵薄荷,被欧阳老师的爸爸当作杂草给拔掉了,欧阳老师的妈妈很心疼,说要不然还可以吃。
  • 我们学堂以前经常搬家,每到一个地方,都不太习惯,等我快习惯了,然后又搬了。就像上学期,说是要搬到小洲,我很不情愿,但是后面搬来之后,我也觉得这里挺好的。

 

张斌:

虽然我在这儿待得时间不长,但我很喜欢炳南这个人,他一个大东北的小伙子,居然也喜欢听我们西北的秦腔,真有趣。

 

他还很喜欢养小宠物,在我印象中,他可以每天自己做饭,但是他舍得为小动物们付出。有一次他养的一只乌龟死了,他就耐心地把它火化了,然后把骨灰装在玻璃瓶中埋了。我当时非常感动。

 

 牟炳南同学


讨论:学堂的男女生比例



 

李诚杰:

我们学堂男女比例严重失衡,整个学堂现在只有林楚虹同学一个女生,之前有一个学期女生达到了5人,但男生却有23人,为什么选择来学堂上学的女生这么少?创校三年,我们一直没找到答案。


学堂也想过一些原因,比如:

  1. 可能是农村家庭在女儿身上的投资比较保守,比起花钱供女儿上学,更愿意让她出去打工挣钱,或者嫁人;
  2. 也有可能家长十分愿意让女儿接受教育,比起没有学历保障的实务学堂,更愿意选择普高或高职;
  3. 又或者,不喜欢学堂开设的专业方向;
  4. 还有可能,家长认可实务学堂的教育理念,想让孩子来学堂读书,但无力支付每学期 7000 元的学费。

 

现场的老师和观众给出的看法的:

  1. 学堂经常搬家,居住地不稳定;
  2. 历史原因,因为本来女生少,所以女生越来越少,马太效应;
  3. 因为男生太多;
  4. 课程的原因,学堂以编程为主,女孩子更适合向艺术方面发展,所以家长对学业的不认同。



END

「撰稿」张斌

「编辑」李诚杰

「摄影」林楚虹

「排版」罗家祥

实务学堂正在招生,点击下方链接了解详情


媒 体 报 道 学 堂

澎湃新闻谷雨实验室 三联生活周刊

北京青年报新京报书评周刊绝对是个妞

 
2018年3月创立于北京昌平2020年秋季迁址广州一个面向农民工子女的全日制、非学历职业教育公益项目使命和愿景:探索打工子弟职业发展新路径,为好的社会培养「珍贵的普通人」招收16-18岁农民(工)子女报名咨询:clx272692345(崔老师)
捐赠支持 请点击底部「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