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初听海顿先听哪一部作品丨西方古典音乐入门手册(十六)

2017-10-24 刘恩惠 每晚一张音乐CD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0560eqdnvf&width=500&height=375&auto=0布鲁诺-菲力浦演奏海顿《C大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艾森巴赫指挥)




海顿的大提琴协奏曲

1、古典音乐永远不会和你离婚丨西方古典音乐入门手册(一);2、您是什么时候、如何喜欢上古典音乐的丨西方古典音乐入门手册(二);3、听古典音乐是否一定需要发烧器材丨西方古典音乐入门手册(三);4、带你认识巴洛克音乐丨西方古典音乐入门手册(四);5、深入巴洛克,让我们从维瓦尔第开始丨西方古典音乐入门手册(五);6、“德国人”亨德尔是如何成为“英国”作曲家的丨西方古典音乐入门手册(六);7、亨德尔的协奏曲与管弦乐作品丨西方古典音乐入门手册(七);8、作为亨德尔一生才华最完美展现的《弥赛亚》丨西方古典音乐入门手册(八);9、被遗忘的巴洛克作曲家之阿尔比诺尼丨西方古典音乐入门手册(九);10、他是巴赫早期音乐创作的楷模丨西方古典音乐入门手册(九);11、被遗忘的巴洛克作曲家之科雷利丨西方古典音乐入门手册(九);12、巴赫其人其事丨西方古典音乐入门手册(十);13、漫谈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丨西方古典音乐入门手册(十一)巴赫乐队组曲和《G弦上的咏叹调》丨西方古典音乐入门手册(十二)巴赫的三首小提琴协奏曲丨西方古典音乐入门手册(十三)细说巴赫的古钢琴协奏曲丨西方古典音乐入门手册(十四)音乐史上最伟大的变奏曲之《哥德堡变奏曲》丨西方古典音乐入门手册(十五)



维也纳古典乐派三巨头中最年长的是Franz Joseph Haydn(弗朗兹·约瑟夫·海顿 1732-1809),在他72年的人生历程中为我们留下了数以千计的音乐作品。海顿著有一百多部交响曲、数百部室内乐作品以及其他形式的协奏曲、歌剧以及宗教音乐等。由于海顿的杰出成就,因此被人们誉为“交响曲之父”,同时也是弦乐四重奏的“准发明家”。又因为其作品往往透着一种长者风范——醇厚、温和而幽默,所以人们喜欢尊称他为“海顿爸爸(Papa Haydn)”。



对于海顿而言,他漫长的一生经历了相当多的坎坷。这位天生拥有美妙嗓音的农家子弟因为与生俱来的兴趣爱好,而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为之奋斗了数十年。关于作曲家传奇的一生,三言两语是很难说清的,幸好我们在网上找到了有关的文献,将以“海顿的一生”为标题进行连载,以便大家更好地了解海顿。在我们即将开始的专题中,我们将为您着重介绍海顿104部编号交响曲中不同时期的代表作以及著名的协奏曲作品。正如我们前面所讲过的,海顿音乐中那种宽广、温和、幽默的风格是非常容易被入门听众所接受的。但如果您要问:初听海顿先听他的哪一部作品?那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C大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o03873re63b&width=500&height=375&auto=0罗斯特罗波维奇演奏海顿《C大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



我是在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第一次接触这部作品的。记得那天在单位值夜班,习惯性的打开收音机,一股清新、流畅而跃动的旋律徐徐从小喇叭中流出,虽然收音机的音质非常差,但音乐中大提琴低沉、醇厚的音色却依然令我十分感动。一时间屋子的空气中充满着古典主义的风韵,跳跃而略带幽默色彩。一曲终了,简直令我如痴如醉,心里不断揣测着这该是谁写的曼妙乐谱。此时传来电台主持人的介绍:“刚才大家听到的是海顿的C大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当时自己只听过海顿著名的交响曲作品,没想到他的大提琴协奏曲却如此令人着迷。第二天,我顾不得疲惫,几乎跑遍了上海所有的古典唱片行,终于买到了录有这部作品的唱片,此后又孜孜不倦地收集了许多不同版本的演绎。而这部大提琴协奏曲至今依然令我百听不厌,就在撰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耳边回响的依然是这熟悉却依然令人喜悦的旋律。



海顿一生著有多少部大提琴协奏曲?根据《音乐圣经》上的介绍:在A·V·霍伯肯1979年编辑的《海顿作品目录》中有关条目的解释,应该有五部,另一部无法辨别真伪。在这五部作品中第三号乐谱情况不明,第四和第五号也没有足够的资料能够证明是海顿的作品。而在海顿1809年委托别人编撰的作品目录中也没有标出这些无从考证的大提琴协奏曲,所以能够确认的只有第一号(C大调 编号:Hob.VIIb-1)和第二号(D大调 编号:Hob.VIIb-2)。顺便提一下,海顿作品的编号非常奇怪,其实前缀“Hob.”正是《海顿作品目录》的编者A·V·霍伯姓氏的简写,后面的数字部分则按照不同的曲式分门别类并进行编号。

言归正传,在这硕果仅存的两部大提琴协奏曲中,《C大调第一号协奏曲》直到50多年前才被世人所发掘。这部珍贵的作品在贵族文库与图书馆中足足埋没了将近二百年之久。直到1961年,捷克音乐学者蒲尔克特才在布拉格国立图书馆发现了海顿时期的手抄分谱,之后由科隆的海顿研究所学术主任费达透过谱纸的水印判断,认定此谱为可信度极高的手抄谱,同时进一步确认此曲谱就是海顿所作的大提琴协奏曲。最终于1962年5月19号的布拉格之春音乐节进行了发掘之后的首次演出,引起极大轰动。这部《第一大提琴协奏曲》作于1765-1767年之间,当时正在艾斯特哈萨城堡供职的海顿正是三十多岁风华正茂的年纪,并且刚刚成为尼古拉亲王艾斯特哈吉宫廷乐队的乐长。因此,这部协奏曲既带有青年海顿明快、优雅、幽默的风格特征,在艺术上也是比较成熟的。同代人莫扎特和贝多芬都没有写过大提琴协奏曲,所以海顿的这部作品堪称当时大提琴协奏曲中的代表作品。



说到这里不妨再谈谈大提琴这件乐器。大提琴最初在意大利语中被拼作Violoncello,后来逐渐简写为Cello。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末,它是由一种叫作“低音维奥尔琴”或“膝间维奥尔琴”的15世纪乐器演变而来。维奥尔琴的体积不像大提琴那么大,弧形也不那么明显,但演奏时可以夹在两膝之间,像大提琴那样用弓拉奏。我们可以在许多巴洛克作品中听到它的声音,譬如曾经为您介绍过的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第六号》,其中的主奏乐器就是维奥尔琴。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18世纪的古典主义时期,大提琴已经与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差不太多了。大提琴以其热烈而丰富的音色著称,是交响乐队中最常见的乐器之一,并适合扮演各种角色。其音色浑厚、丰满而温暖,具有醇厚的格调、开朗的性格,擅长演奏抒情的旋律,表达深沉而复杂的感情。相比我们所熟悉的小提琴,大提琴更加“男性化”一些。它有时加入低音阵营,在低声部发出沉重的叹息;有时则以中间两根弦起到节奏中坚的作用。而大提琴最为辉煌的时刻,要数作曲家赋予其表现如歌的旋律的使命。整个大提琴组奏出的美妙的旋律,足以令交响乐队中的任何其他乐器都相形见绌。在西洋古典音乐发展史上,以大提琴为中心的乐队协奏曲与小提琴协奏曲相比,总体数量要少得多,只有博凯利尼、德沃夏克、圣桑、舒曼、埃尔加和海顿等少数著名作曲家写过。而这其中以海顿的“C大调”与德沃夏克那部无与伦比的“b小调”为代表,堪称最脍炙人口的大提琴协奏曲。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r050082h3to&width=500&height=375&auto=0秦立巍演奏海顿《C大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




海顿的《C大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其共分为三个乐章:

  1. 第一乐章 中板,C大调,3/4拍子。这个乐章为协奏型奏鸣曲形式,不过总奏与主奏形成尖锐对比的手法,反映了复奏形式的痕迹;从单调的伴奏音形中可以感觉到巴洛克的余风。而进入总奏以第一主题开始的绚丽的结尾部终结,充分显示了由巴洛克的复现形式进入古典派奏鸣曲形式的协奏曲过渡期结构。整个乐章节奏舒缓,旋律柔美,大提琴表现出低沉、宽广的个性,与作品的整体风格融为一体。

  2. 第二乐章 慢板,F大调,2/4拍子,三段体。这是由主奏大提琴与弦乐器呈示的静谧而抒情的乐章。乐曲中充满了优雅的旋律美,显示出海顿在旋律剧作上独具的功力。

  3. 第三乐章 甚快板,C大调,4/4拍子。这个乐章也是协奏型奏鸣曲形式,与保留有巴洛克余风的第一乐章采用几乎相同的结构。全曲与巴洛克协奏曲同样,总奏部分总是简洁地呈示主题,主奏大提琴出现的部分发挥了主奏者的技巧。这个乐章的速度非常之快,要让大提琴疾速如飞起来,对于演奏者的功力确实是一个考验。然而最后出来的效果确实可以令听众为之振奋,实在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愉悦感觉,还是留待大家自己体会吧。

相比热情的第一号协奏曲,《D大调第二大提琴协奏曲》并不知名,但却是绝对不能忽略的。这部作品作于1783年,和C大调协奏曲不属于同一时期的作品,在音乐风格上也有相当大的差别。据说这部作品是为海顿当时供职的艾斯特哈吉乐团中著名的大提琴演奏家克拉夫特所写的。整部作品充满着温婉、柔和的气质,显示出海顿温情的一面。

这两部大提琴协奏曲的优秀录音不少,比较突出的有罗斯特罗波维奇、马友友、麦斯基、王健等人的版本。

往期海顿:1、演奏海顿、莫扎特钢琴作品时要注意的一些基本触键原则;2、严锋谈海顿丨他给人“一种超越快乐与忧伤的不可思议的优美”,他以后音乐发展一泻千里,但“健康、天然、质朴和自我放松”却再难以寻觅;3、杂家阿城谈音乐丨音乐很主观,主观的东西不要吵丨可以忽略莫扎特,我不太喜欢,我喜欢海顿,海顿是纯音乐,没有功利性,莫扎特有功利性;4、作曲家瞿小松丨作曲不是法律丨“音乐纯净,但音乐界是名利场”丨“海顿以来音乐家一直迷失在激情里,自我太大,上帝只对寂静之声言说。” 5、海顿,海顿,我们该拿海顿怎么办?6、杨燕迪丨海顿二百年祭丨“不知世上有什么东西能够不断成长从不衰老,海顿的音乐风格发展,却是精神领域中这类罕见物种的恰当范例。”7、朱晓玫谈海顿丨之所以喜欢他,是因为“他把音乐写成一个源泉,让忧苦或为工作事业辛劳的人,得以从中汲取片刻的休息并重新振作起来。” 8、这个音乐题材,海顿从18岁到77岁写不停歇…… 9、演奏海顿、莫扎特钢琴作品时要注意的一些基本触键原则;10、演奏海顿钢琴奏鸣曲应掌握的几个要点丨以《降E大调钢琴奏鸣曲》(Hob.XVI:49)为例;11、这部钢琴协奏曲体现了海顿音乐的独特美感丨聆听《D大调第十一钢琴协奏曲》;12、演奏海顿钢琴奏鸣曲应掌握的几个要点丨以《降E大调钢琴奏鸣曲》(Hob.XVI:49)为例;13、作曲家瞿小松丨作曲不是法律丨“音乐纯净,但音乐界是名利场”丨“海顿以来音乐家一直迷失在激情里,自我太大,上帝只对寂静之声言说。” 14、纪念海顿丨简述其钢琴奏鸣曲早期与晚期的音乐风格与演奏特点;15、“海顿爸爸”说:“别害怕,孩子们;有海顿在,谁也伤害不了你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