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古诗词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

一切为了孩子 小学语文网 2020-09-21

小学语文知识点+图文汇总(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下册

5 古诗词三首 

电子课本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课文朗读

点击上方绿标听音频

课文知识点

一、生字词

1.易错字词

剥(bāo)莲蓬

2.词语理解

弄:逗弄。        

蓑衣:棕或草编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怪生”一词看似平常,作者体味到的趣和童子行为的趣就在其中了)、

茅檐:茅屋的屋檐。     

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翁媪:老翁、老妇。      

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


二、诗词译文及理解

1.《牧童》

译文: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诗句给我们以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一个“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当然,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 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 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 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2.《舟过安仁》

译文:一叶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这可能是诗人闲来一瞥发现的情景,当然,两个小孩很快引起了他的注意,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虽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竹篙收起来了,船桨也停在那里,这不是很奇怪吗 由此可见,此时作者的心情是闲适的,也是比较愉快的,所以才注意到两个孩童的所作所为。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这里省略了诗人看到的两个孩子撑伞的事,省略了作者心中由此产生的疑问,而直接把疑窦顿解的愉悦写了出来。怎么解开的呢 可能是诗人看到孩童异常的行为,就开始更认真地观察、思考,结果当然是恍然大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也可能是直接就问两个孩子,孩子把原因讲给他听的。不管怎样,知道了原因,作者一定是哑然失笑,为小童子的聪明,也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


3.《清平乐 村居》

译文: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1)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诗人开篇用素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现安排了特定的背景。接着讲老公公和老婆婆,他们讲话的声音带着醉意,愈加显得温柔、有趣,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详,从“媚好”,可以看出他们精神的愉快。读来觉得有无限温情充溢胸中。


(2)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几句集中写这一农户。诗人眼前的画面在继续扩展:整劳力在溪东的豆地里锄草,半大的孩子在编织鸡笼,最小的孩子在溪边趴着剥莲蓬玩耍。诗人着力于“小儿”的描绘,“溪头卧剥莲蓬”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最喜”表达了他对小儿的喜爱之情,这喜爱之情缘于小儿的可掬憨态:在溪头趴着,悠闲地剥着莲蓬,何等的调皮,何等的自在啊!当然,这里也不乏诗人看到这样安详的农家生活状态后心里产生的愉悦之感。


三、诗词主题

1.《牧童》描绘了牧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远离喧嚣,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的追求。


《舟过安仁》描写了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看到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这两个儿童的喜爱之情和对俩儿童聪明伶俐的赞赏,也表现了作者童心未泯。


《清平乐 村居》这首词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这一家五口的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反映了朴素、温暖而有风趣的农村生活。


2.三首古诗词的异同之处:《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在内容上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都是写古代儿童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在体裁上均为叙事诗词。不同的是《牧童》描绘了牧童晚归休息图,《舟过安仁》描绘了两小儿船头以伞使风的场景,而《清平乐·村居》则营造了一个五口之家的温馨幸福的农家生活画面。


四、课后习题

2.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铺:铺开。  弄:逗弄。

(诗句意思是: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

“铺”字,写出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舒服的感觉;“弄”字,写出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情趣。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怪生:怪不得

(诗句意思是: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亡赖:顽皮、淘气。

(诗句意思是:大儿子在溪东的豆地里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小的儿子在溪边趴着剥莲蓬玩耍。)

3.读了这三首古诗词,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到怎样的乐趣?

答:《牧童》使我眼前浮现出牧童晚归休憩的情景,体会到牧童那种以地为床、自由自在的生活。《舟过安仁》使我看到两个孩子以伞做帆,借风前行的情景,体会到孩子的天真和聪明。《清平乐.村居》让我眼前浮现出江南的田园风光,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体会到田园的人情之美,生活之趣。

图文解读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目录

第一组

1 草原

2* 丝绸之路

3 白杨

4*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口语交际•习作一《给远方的小学生写信》

  回顾 拓展一

第二组

  5 古诗词三首

  6 冬阳 童年 骆驼队

  7* 祖父的园子

  8 童年的发现

  9* 儿童诗两首

  口语交际•习作二

回顾•拓展二

第三组

  10 杨氏父子

  11 晏子使楚

  12* 半截蜡烛

  13* 打电话

  口语交际•习作三

  回顾 拓展三

第四组

  14 再见了,亲人

  15* 金色的鱼钩

  16 桥

  17* 梦想的力量

口语交际•习作四《一件令你感动的事》

  回顾 拓展四

第五组

  18 将相和

  19 草船借箭

  20* 景阳冈

  21* 猴王出世

  口语交际•习作五

  回顾 拓展五

  第六组

  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第七组

  22 人物描写一组

  23* 刷子李

  24* 金钱的魔力

口语交际•习作七《一个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

  回顾 拓展七

第八组

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6 威尼斯的小艇

27* 与象共舞

28* 彩色的非洲

  口语交际 习作八

  回顾 拓展八

选读课文

  1 拉萨古城

  2 故事两则

  3 一件运动衫

  4 丰碑

  5 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

  6 我们家的男子汉

  7 孔明智退司马懿

  8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

  9 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生字表(一)

生字表(二)

▍课本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音频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百度文库

▍综合整理:小学语文网

▍免责声明:所有图文、音视频仅供学习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除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标明作者及出处,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


人民日报:小学生练字标准攻略

规范写字入门练习:第1课到第19课汇总

新版语文教材1~9年级必背142篇古诗文

小学一年级汉语拼音知识汇总!太有用了

普通话水平测试朗读1-60号作品汇总

硬笔书法28种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快收藏起来

还记得小时候读的音序表吗?音序表字母正确发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