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21:遍地的豪宅是香港的墓群!

觉悟者 守夜人总司令 2020-02-20

人是一切社会问题的起点,也是一切社会问题的终点。所有趋势的切换都源于人群的分化。人群的分化受制于生命体在各自的生存结构中的求存行为所演化出来的边界。人的精神结构在信息的筛选上具有自我遮蔽的偏向性,因此,面对同样的生存环境,依然会对自我和自我与外部资源的关系做出各不相同的判断,继而形成截然不同的生存策略,这种生存策略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内心的恐惧和欲望,它驱动着自己采取行为并作出截然不同的选择。一连串的自我选择叠加起来就形成了一个人命运的轨迹。所谓文化就是一个群体在其生存环境中所形成的共同生存策略。千百条个体命运的轨迹汇聚而成的洪流就形成了社会涌动的波涛和时代的潮流…


当中国社会只有10万人买得起LV的时候,一个LV品牌就能标识这个群体。当中国有1000万人能消费得起LV的时候,这个品牌就不足以代表这么庞大的群体。所以,这个时代试图代表所有人的品牌都在沉没,而小众的轻奢品牌却在慢慢崛起。衣食住行都是社交元素,而社交的本质是在圈子中展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在我们这样人口规模的社会,代表10万人的品牌是卓尔不群,代表1000万人的品牌反而显得入乡随俗!为什么时尚和服装行业永远无法产生一个能够揽括所有人的唯一品牌?因为人群在不断分化,人群的分化源于那个原点的矛盾——衣食住行都是社交,而社交的本质是为了呈现自己的出类拔萃和与众不同!


我还没空把《结构学概论》完全写出来,觉悟社里的也只是残卷。在结构学的应用中有三个关键点,它们分别是:原点、边界和周期。所谓原点就是事物的本质,这个原点悖论引发眼花缭乱相互交织的各种表层问题。任何追踪溯源的努力都是为了在一团迷雾中看到隐藏的边界和一脉相承的轨迹。当你能够洞察这些隐藏的边界和轨迹之后,你会发现那些宣称自己拥有无比大能的人不过是使用了一些障眼法的魔术师。你甚至会发现俾斯麦、梅特涅那些富有远见的决策并不像别人宣称的那样神奇。也不过是在他所处的生存结构中被内在的恐惧所驱使所做出的选择。我们在A28:40年前的今天改变了世界!中呈现的是中华文明的生存哲学在底层对决策者两次影响深远的判断和抉择的影响。那种前瞻性的决策是此文化下整个精英群体的共识,并非某个伟大人物独具的天赋。如果你无法理解一个人和一个族群所处的生存结构,你就无法理解一个人和一个族群的行为,只会对其进行自以为是的谩骂或者脑残式的顶礼膜拜!所有的科学都具有一个简单的特征:任何人依据同一套规则都能重现实验的结果。所有的玄学也同样具有一个显著的特征:除了“教主”自身谁都无法具有同样的大能!


洞察事物的本质


房价是土地价格的抽象,土地的价格取决于土地之上所有社会经济活动构建起来的多维度经济生活价值之和。这种社会经济价值由土地来承载,并用货币来表示——你可以把土地的价格看成某个区域内社会总价值的标识符号。


城市化进程是社会基础结构升级的基本形态,一个社会要完成升级,生活和经济的重心必然会转向城市。这就决定了城市化越快、城市的产业现状与产业发展周期越匹配、社会分工协作的密度越高的区域土地也就越贵。某个区域的房价次第分布对应的是土地资源的社会利用价值的次第分布!物业的价格不过是土地资源社会价值的一种影射。


人类社会的一切经济活动,最后都能折算成土地和劳动。这个劳动就是社会分工协作创造的社会经济价值,土地作为一种底层不可再生资源,按照市场交易原则最后会被出价最高的需求方获得,就像竞价排名一样,价高者得!这是因为任何社会经济活动最终都需要落到一个物理空间。比如说一个商场,你可以建很多层,每一层经营不同的业务,这个物业被开发出多个维度的商业价值,但最终会汇总并折算成商场所占地块的价值。也就是说,在这个商场里面搞的名堂越多,创造的价值越多,那块地也就越值钱!


一块土地上如果全是农田,生存在其上的主体人群就是农民,能用于交易的东西只有农产品,土地的全部价值等同单位时间内所有农产品的价值。一块土地上都是工厂,对应的产业就是工业生产和内外贸易,主体人群则变成了技术工人、工程师和企业主,这块土地的价值是上面所有工业生产和市场交易所能产生的社会价值之和——农业产出受自然条件和土地本身特征所限制而工业品的生产不受土地的限制,只受生产资料成本及市场规模的制约。一块土地上如果都是科研机构、高新产业园、金融和贸易中心,它对应的产业和人员就更加的高端。它的价值取决于这些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全产业链的价值之和。 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数学表达式:土地面积是恒定的,土地之上的社会总价值差异巨大。所以,作为载体的市场价格也千差万别!


资源的价格取决于资源的社会供需矛盾——价值源于稀缺,价格源于扭曲。从长期来看,资源的价格取决于它的社会利用状况。从短期来看,资源的价格不仅仅取决于供需矛盾的扭曲程度,还取决于某种对它的共识所能调动的资金总量。


所有商业行为都是在挖掘和创造人的需求,所有的金融创新都是为了将需求转化成交易并转移风险。任何社会资源的价值都取决于人的认知,人占据资源基于两点:1.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具有投资价值;2. 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具备使用价值。权力和财富的本质都是人的共识——不管是革命运动还是商业行为,都起源于破格获取的观念营销,兴起于烈火烹油的旁氏骗局,终结于回归本质的韭菜收割。


社会的主体人群处于高负债状况就会拼命的工作以求得生存。完成升级的社会,其主体成员必然长期处于某种高水平的温饱线。没有完成升级的社会,其主体成员则长期处于低水平的温饱线——不管是哪个水平的温饱线,生存压力都会让其主体人群永远处于一刻都不敢松懈的满负荷运转状态——这样才能驱使整个社会拼命的创造价值,也是社会的源动力。这种源动力并非来自于某个政府的政策,而是来自于生命体对资源的无限需求。一个上升的社会,其主体成员消费会越来越猛,负债也会越来越多,压力必然越来越大!


消费的源动力是人对资源的占有欲望,这种欲望能否转化为交易取决于购买能力。购买能力的层次分布源于人群的自然分化。城市中的人和物都是动态流动的——吸引人的是机会,驱赶人的是成本。当社会处于上升周期,人必然向社会分工协作密度更高,机会更多,资产更值钱的地方聚集。全世界的资金和人才都往美国跑,为何不往非洲跑?非洲的一切都更便宜!地区是分层次的,产业是分层次的,人群是分层次的——决定力量是关键少数,绝大多数都是跟随的炮灰——蚂蚁无法掀起波浪,纵然数量再多也无济于事。


土地的价格取决于土地上所有社会经济活动的总价值。一个底层资源的上涨意为着它被更频繁和更广泛的需要,它会反映在价格之上。大陆游客的涌入造成香港很多铺面租金上涨,以前卖排骨面的小店不得不转让给卖黄金饰品的商家——物业获得了更高的租金,卖黄金饰品的商家依然能够覆盖成本还有富余。你能依据那个地方不卖排骨面了就认为它的商业价值贬值了么?


香港悲惨的未来


一个城市的物业持续上涨的动力来源于这个城市的产业结构所创造出来的社会经济价值。物业的价格上涨是整个城市经济增长的结果而不是原因——不要本末倒置!经济增长的唯一源动力来自社会资源综合利用率的提高。其它一切手段都是在制造周期性的波动!生命体的所有求存行为都是为了缓解那个终极问题衍生出来的各种社会问题——生命体对资源的无限需求与有限供给之间的矛盾。读懂了《F3:结构力量》的就能明白:无论是科技、金融还是情绪,这些能形成结构力量的基本元素都是在缓解这个终极矛盾并解决它所衍生出来的各种问题。


1997年,香港是中国GDP最高的城市,它几乎是隔壁深圳的11倍!2018年的时候,深圳的GDP首次超越香港,并且高出4300亿人民币之多!深圳的房地产仅仅占据深圳总GDP的10%的份额,而香港的地产相关产业占据它GDP份额的绝大部分。


在过去的20年,香港华丽的错过了所有转型的机会。香港人津津乐道的故事是李泽楷用220万美金从腾讯手上购买了20%的股份,并于两年以后用1260万美金的价格卖给了南非一家公司。(顺便提一下,天朝国企控股那家南非公司,所以,不要人云亦云的说中国的科技龙头都在外国人手上,天朝的尿性是既当婊子还喜欢立牌坊)香港人觉得这种一买一卖的短期套利很牛逼,对李泽楷的吹捧让人肉嘛。如果他不卖掉,他今天就能获得超过1260亿美金的收益,足足多出一万倍!20年前,富有洞察力的传奇人物新加坡国父李光耀曾评价香港人有小聪明缺乏大智慧。果不其然!


当华为、腾讯、阿里、百度等中国科技领域的龙头企业还处于草创阶段,鉴于98年的金融风暴对香港纯外向型金融属性的单一产业的巨大冲击,首任特首董建华先生决定带领香港转型。与之同时,太平洋的另一个城市新加坡也在做类似的规划。董的计划是依托现有优势,转型为东方的硅谷。于是,他计划连续十年每年向市场投放8万5千套廉价住房。将香港的社会资源从单向的维度释放出来,导向转型的方向,为社会挖掘多维度的结构性增在潜力。他的计划刚推行不到两年,50万香港市民上街游行,抗议房价下跌,要他滚蛋!于是,他的计划夭折,他也被迫滚蛋。他滚蛋之后,香港楼价一路飙升四大家族手上握有的土地和物业增长了40倍。香港人求仁得仁,这局面如尔等所愿!


当年董建华规划转型之时,准备划出一块地搞半导体芯片。台湾的半导体企业非常主动。香港人害怕台湾人低价开发香港的地产,用尽一切手段各种阻拦——即便对方宣布只租厂房不买地,他们依然不依不饶。最后,台湾的半导体厂家只能转投大陆。上海市政府不但给地,而且开出来的各种优惠政策让台湾厂家感动的想哭。于是,今天大陆有了能生产7nm工艺微芯片的中芯国际!产业结构的突破都是从关键支点突破开始的,有了支点的突破才能带动和补齐上下游一大片。


香港的数码港项目最后交给了李家,硬生生做成了纯地产项目,与科技毫无关系。一切都是他们熟悉的味道,一切都是一成不变的老套。新加坡作为后起之秀反而完成了社会的转型。沉迷于自我优越感和花边新闻中的香港人,华丽的错过了科技浪潮,也错过了所有可能的转型机会,它的所有产业都在加速向大陆迁移,唯一剩下的仅有兰桂坊的花天酒地、街头屌丝的暴力对峙以及天价豪宅里的各种闺中秘闻…


香港遍地的天价豪宅终究是那座城市的墓群——去看看那些废弃在历史的角落,被黄沙所淹没的城市吧:一座没有未来的城市,修的再好的建筑都会是坟墓,它们在被人遗忘的角落里向后人诉说着那无边无际的的凄凉…


不确定性的恐惧


过去的人害怕活得短,渴望活得长久。在一个相对确定的时代,时间不仅仅能积累财富,还能积累幸福。这个时代一切都变得越来越不确定,无论哪个阶层的人都越发的感到无所适从,惊恐万分——人们甚至害怕活得太长,在缺乏确定性和保障的时代,活得越长就越可能会以一种无力感去面对各种不确定所带来的恐惧和匮乏。你能想象一个70-80岁的人为了能交下个月的房租在烈日下送快递么?这不是危言耸听,这就是当今日本和韩国社会的普遍现实!他们花光了自己的退休金,但生命并没有走向终点,活着的每一天都像熬中药一样,越熬越苦…


有一个朋友通过十多年的努力,好不容易从一个24K纯吊丝积攒到3000多万的资产,结果一个错误的投资决定就全部还回去了!按现代人平均寿命来算,他的人生才过了不足一半。现在已经不是周而复始的农耕时代,别说把积攒的东西传给下一代,就是能持有到自己生命的尽头都变得非常困难。虽然歌里唱着要人生豪迈,大不了重头再来。但对于普通人而言,这种破格获取的机会往往依赖大环境的配合。大环境所形成的趋势不可能持续高潮迭起——这种由社会基础结构升级所形成的浪潮往往可遇而不可求!2015年上半年的时候,所有韭菜都以巴菲特自居,2018年下半年的时候,几乎所有专业的基金经理都在比谁亏得更少!昨天的共享单车是新四大发明,今天的共享单车是过街老鼠和天大的笑话。一切都变化太快,就像《男人帮》上的性感女郎——时代自有裸女出,各领风骚一两年。


我们已经阐述了资产的本质。还用香港的案例详细解释了所阐述的原理。任何资产的持续水涨船高依赖于它所处大环境的结构特征。只有能够持续创造增量的社会经济和产业结构才能保证这种增长。资产的价格是社会经济结构的仪表盘。金融和情绪在结构力量的推动下所形成的周期波动存在一个临界点。过了临界点之后,债务工具就会失效。归根结底,任何资产价格的持续增长都依赖社会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也就是社会经济结构创造增量的能力!鉴于这样的基本原理,如果一定要投资不动产,推荐一线的深圳——不仅仅因为它是一个充满活力人口平均35岁的年轻城市,也不仅仅因为它每年都在持续新增常住人口。更主要的是因为它的社会经济结构呈现出增长的态势,而且也符合产业发展的周期。二线城市推荐杭州和武汉。


早些天有人在觉悟社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一位经济学者说,与其把钱花在虚无缥缈的教育投资上,还不如用来在大城市多买几套房,孩子成年以后就有了资产。毕竟一个人再厉害,做再高的职位,拥有再高的年薪,他收入的绝大部分还是用来在大城市购房,即便是用来做其它投资,最后依然是要把钱都交给开发商或者房东,还不如把直接把教育等各种支出用来买好房子在山顶等他!


这位专家可能是纯粹的学者,纯粹的学者喜欢过于强调单维度的因素而忽略其它维度的制约。自从人类发现了结构力量的秘密,并且发现了科技、金融和情绪是三种能够形成结构力量的基本元素。人类就在无休止的利用这种力量:任何能进入千家万户的商品都会创造海量的需求,任何可以被人所享用的大宗消费品都自带金融属性,必然被持续的证券化——金融的本质是不断通过加杠杆的方式将人的需求转化为交易。人的需求是无限的,之所以没有转化为交易是因为缺乏购买能力。金融可以将未来的钱用于当下,从而将需求转化为交易。在金融杠杆游戏中,风险只会转移,绝对不会消失。所有金融创新都是在让转移风险的方式变得更加复杂和隐晦,让杠杆的适应人群更广泛也让杠杆的使用频繁更高,从而将更多的需求转化为交易并从中获利。资本持续追求更高的回报率驱动着这一切,而资本的贪婪恰恰源于生命体对占有资源的无限需求这一本能!详情可见《C20:内在行为的驱动力》。


资源的证券化能够缓解人对资源的无限需求和有限供给之间的矛盾。同时也会持续增加风险系数并让人对资源价值的判断呈现周期性的共识。然而,这种波动会形成套利的机会,继而鼓舞更多的个体参与其中。即便在同一时刻面对同一事物,人的精神结构对自身和自己与外部资源的关系所作出的判断也千差万别,它所形成的生存策略会直观的表现为恐惧和贪婪并驱动人采取各不相同的行为,从而让价格变得更加不规律。价格波动所衍生出来的套利机会和与之配套的杠杆工具会让人在贪婪或恐惧的怂恿下做出错误的判断,这种错误的判断会将自己拥有的资源瞬间化为乌有。这种高度的不确定性正是长期浸泡在金融领域的人,身上所呈现的矛盾性格的根源所在——上一秒还满满的自信,下一秒就深深的质疑,极度的自负和极度的自卑往往天衣无缝的集于一身!


像香港这样的城市,所有资源都在高度的证券化。如果经济结构过于单一就如同缺乏护航编队的航母,极易遭受外部的攻击。资源证券化自身所积压的风险会被攻击唤醒,而且相互关联的传导体系和杠杆工具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循环叠加,不断自我强化并放大攻击的破坏效果,继而形成横扫一切的风暴和漩涡。任何资产都扛不住这样的打击。无论是昔日的苏联还是今天的俄罗斯,石油产业占据国民经济的70%,一旦美国和沙特联合起来持续打压油价,俄罗斯就完全没有还手之力。它的社会经济状况和财政状况瞬间呈断崖式下滑——无论它奉行什么制度,高举什么旗帜,结果都是一样!


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中有一句名言:让你的船远离漩涡和险滩,它会让你粉身碎骨!发现漩涡和险滩需要智慧,需要在迷雾之中看清事物运行规律的洞察力,更需要采取行动的理性和勇气。在这个一切都不确定的时代,即便只是为了守住拥有的东西也需要具备识人之明或任事之才。否则,你如何保证不被人玩弄于鼓掌之中?大风起于清萍之末,你又如何保证后知后觉者不会坠落漩涡或被海啸所吞没? 精英群体的后代为了要守住他们拥有的一切往往具有更强的自律并付出更多的努力,西方的精英阶层的后代已经在开始学习中文了,这并非出于对你的爱慕。在他们眼中,凡是有利于守住他们现有的一切财富和权力,他们就会主动学习。西方有句谚语:魔鬼手中的剑也是剑!


这是一个越来越充满不确定的时代,任何阶层的人都不敢懈怠!人类唯一信仰的只有力量——力量的最原始状态是暴力,其次是购买力,再次就是认知力。所以,《教育是最高的门槛》,真正的教育绝非一种大众消费。只有提高利用资源的能力,能够不断创造增量才是存续和持续增值的唯一方式!


结构学进阶发消息:觉悟社

提问发消息:守夜人总司令

知识星球升级期间无法提问,请先读精华中的内容

F3:结构力量

C13:这些必须搞明白!

B4:你不必为华为担心!

B1:去不掉的中间环节

几次成功的结构学预判

C9:教育是最高的门槛!

C20:内在行为的驱动力

A39:三观不和的破解之道!

A26:中导条约被废除之后!

向正在坍塌的地方踹上一脚!

A28:40年前的今天改变了世界!

A32:为什么有些人特别喜欢“作”?

A34:烂父亲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A23:一个正在坍塌和重建的时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