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刚刚!香港仔饮食集团6月20日晚上宣布:18日从香港拖离的著名水上食府珍宝海鲜舫在南海西沙群岛附近海域沉没!
珍宝海鲜舫时几代香港人的共同记忆。就在两天前,香港市民包括众多明星还满怀深情与遗憾去与她做告别。
这一消息对于香港广大市民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不止是一个雪上加霜的坏消息。到底,这艘名为“珍宝海鲜舫”的船如何来到香港?为什么又要撤离?她对香港意味着什么?对香港人意味着什么?为什么有人称这是香港一个时代结束的象征?
我们今天刊发的是历史学家、《香港志》编辑蔡兆浚先生介绍珍宝海鲜舫文化和历史价值的文章。
有超过45年历史的香港仔珍宝海鲜舫自2020年3月停业以来,已有两年,最近传出珍宝海鲜舫将移离香港的消息,未几又发生其厨房船入水倾斜的意外,令不少有识者及保育有心人为此忧心忡忡。作为一艘船舶,海鲜舫与一般意义的古物及古迹性质不同,未受现行《古物及古迹条例》涵盖;海鲜舫1976年起营运,亦被不少人质疑其历史性。历史的长度不一定与厚度挂钩,若我们正本溯源,珍宝海鲜舫在地区性、旅游业以至饮食业均具文化、经济以至历史价值,其价值也并非单纯的年份数字所能涵盖的。今日我们常说的海鲜舫,其实是中国书舫的一种。根据《说文解字》,海鲜舫的「舫」,最初是指两艘合併的船,因体积大,航行平稳,适合游乐,由于船上加上装饰,故名「画舫」。在中国,画舫能追溯的麻史很长,最早在东晋年间(317-420)的《洛神赋图》已有记载,而另一种供人游乐的「楼船」,更是自汉代便有记载。
香港的海鲜舫,其前身相信是源自广州、珠江一带的「歌堂船」。1920-1930年代的香港仔,仍未有酒楼和食肆,在香港仔的水上人就开始经营「歌堂船」,当地水上人提供唱歌吃喝、婚嫁宴会的船宴服务。「歌堂船,为水上人的叫法,是因时常会在船上搭建俗称歌堂的表演平台,可在其上唱歌跳舞,宴乐助兴,故名。而在港府海事处的登记册里,则将「歌堂船」称為「礼舫」。已知最早的歌堂船,為「九记」、「合记」,约建于1929-1930年。早期的「歌堂船」以木制小艇经营,只有一层,后来加建至两层,也出现了铁船。歌堂船最初只接预约的包办喜宴酒席,后又发展成也接待被水上人称为「街上人」的一般市民,兼营海鲜船宴。据称出现这变化的原因是因「歌堂船」停泊的海面邻近当时鸭脷洲的公众坟场和香港仔华人永远坟场,不少市民均会在完成丧葬仪式后,坐驳船到「歌堂船」吃饭。战后的1950年代,「歌堂船」发展已相当蓬勃,并随着战后资本南移,南北商人客源增多,逐渐演变成海鲜舫。「渔利泰」就是其中的表表者,它本来為一艘传道船,1940年代开始改为渔民婚嫁礼堂,1950年代改装為海鲜舫。当时冷藏技术不如今日,市民不容易吃到新鲜海鲜,到香港仔的「歌堂船」点菜,享用即席烹调的海鱼,是当时的热门旅游项目。
今日我们常称的「珍宝海鲜舫」其实是由两艘舫船——珍宝海鲜舫和太白海鲜舫组成,合称「珍宝王国」,昔日曾一度包括海鱼皇宫。「珍宝王国」中最早的海鲜舫,是1950年开业的太白海鲜舫,初时只是一艘木製登陆艇,到1952年建成更大的105尺画舫,船上仍如「歌堂趸」般,附有表演歌坛。1960年代初,太白海鲜舫又换成一艘150尺长、楼高两层的舫船,而旧船则迁至容龙别墅对开的青山湾继续营业。1950年代至1969年代,海鲜舫在香港蔚然成风。1958年,海鱼皇宫海鲜舫开幕;1960年代初,又有沙田画舫在沙田海岸开业。
1960年代末,太白海鲜舫计划扩大规模,筹资建一艘新画舫,即今日的珍宝海鲜舫。但1971年10月30日,珍宝海鲜舫在准备开业前发生四级大火,全艘海鲜舫焚毁。因船主无力修复,后由何鸿燊和郑裕彤合资购入,并耗资港币3000万元,至1976年正式开业。珍宝海鲜舫楼高三层,仿照中国宫廷设计,总面积45000平方尺,是当时香港最大规模的水上餐厅,被称為「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食府」。开业初期,珍宝海鲜舫靠泊在香港仔避风塘岸边,到了1978年,因应香港仔海傍填海兴建高速公路,珍宝、太白和海角皇宫由香港仔避风塘迁至深湾海中心。据旧街坊洗培安忆述,当时每到晚上,太白、海角及珍宝三船的灯光照遍海面,画面非常壮观。当时的中外游客都喜欢在岸边,乘坐小船前往用餐,体会渔港风情,大有「不到海鲜舫,就不算去过香港」之意。1980年代初,珍宝海鲜舫收购太白海鲜舫(1980)和海角皇宫(1982),结束了互相竞争的局面。1997年金融风暴,海角皇宫结业,后被售往外地。2003年,珍宝海鲜舫、太白海鲜舫进行翻新,并合称為「珍宝王国」,今人又惯称「珍宝海鲜舫」。
香港仔1970年代。
珍宝海鲜舫是几代香港人的集体回忆,亦是香港在国际上的重要象徽以至文化符号,向世界展示了香港特色,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在不同香港电影(《食神》、《无间道1》)以至国际电影(李小龙《龙争虎斗》、《哥斯拉》)均曾在此取景,深入人心。珍宝海鲜舫虽然曾经遭受大火蹂躪和业权易手,但数度重修、复兴,体现了香港人永不言败的精神,见证了香港经济的腾飞,反映了香港比较辉煌的一段历史,对香港的历史文化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载体。
除了文化价值以外,在经济效益上,珍宝海鲜舫也是香港一个有国际代表性的旅游地标。1970至1990年代,它是香港必去的景点。与其耗资不菲,去重新开发新旅游景点,作為现成的旅游资源,珍宝海鲜舫有数十年的国际知名度,广為全球旅客熟悉,毋须重新做广告、宣传,可吸引中外旅客、「香港迷」前往。珍宝海鲜舫与同样位于南区的海洋公园、赤柱和香港仔,以至同样位于香港岛的山顶缆车、太平山顶,已足以横成一条完整一日旅游路线,吃喝玩乐、历史文化兼而有之,可以产生协同效应。珍宝海鲜舫现时面对的困境其实是因為几年来受疫情影响,旅客未能访港,属於大环境问题,而不是產业的结构性问题。相信疫情一过,游客重返香港,营运问题就会随之而解。从保育香港历史的角度而言,珍宝海鲜舫亦值得透过不同的形式留存下去,由保育船体本身,以至将部分文物、相关的口述历史收藏到历史博物馆、文化博物馆等,又或者将其觅地重建、兴建博物馆或进行活化等,都可以将它的历史和故事,以至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得到更好的发挥,承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