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文欣赏 | 孩子们的视界 :西方儿童地理学的发展及启示
孩子们的视界
西方儿童地理学的发展及启示
编者按:你有没有遭遇过“熊孩子”?在火车上想睡个安稳觉的时候,一声哭啼可能都会让你紧皱眉头……当我们已经长大成人,似乎大都丧失了孩提时代对所有周遭的好奇心,我们对空间的观察,随着身高而不断改变,随着心智而不断成熟。但不可否认的是童年的那些过往成就了现在的我们,对家庭,对社会,我们都因为童年的经历而生成了不同的观念和认识。不知多少人曾回想过自己童年里深藏的一个画面,它是否映射在现在的孩子们身上?我们也许应该试着从“熊孩子”的视角,来看待这个纷繁变化的世界,因为,他们是我们的未来。
童年是每一个人成长历程中必然要经历的阶段,被视为是一种自然现象。很少人会质疑童年是什么,或者童年与儿童的关系。如果尝试给童年一个定义,人们往往会先想到儿童的生物性,如生理能力不足等特点。因此,不论是西方还是东方的研究历史,有关儿童的记录都相当有限。追溯研究历史中的童年形象,从存在于现实却不见于历史的隐匿群体,到中世纪贵族家庭的“小一号的大人”,及至18 世纪的儿童被视为“家庭经济的资源”,再到教育发展史中“儿童是等待长大的不完美的成人”,发展至20 世纪30 年代的“童年神圣化”,都是把儿童视为是在成人控制的社会化过程里的被动主体,即儿童是附属于成人的研究对象。
自20 世纪80 年代起,童年社会学研究开始形成,并提出了许多关乎当代儿童的新社会问题:如童年的消失、受监督与无监督状态并存的童年、文化差异的童年等,逐渐推动“儿童”这个群体以及相应的儿童阶段成为学术领域探索的重点。到20 世纪90 年代,James在《Area》杂志上发表的《Is there a place for children in geography?》一文指出,长期以来儿童被地理学所忽视,他建议从社会空间关系、空间行为和环境认知3 个方面来开展儿童的地理学研究。地理学家Sibley随即积极响应,提出后现代社会理论对于差异表达的重要特征。这意味着研究必须要承认环境体验的多样性,包括童年时代的地方和空间的体验。随后,地理学者对儿童的研究逐渐增加。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英国拉夫堡大学人文地理学家Holloway 等通过多样化的研究案例,阐述了儿童地理学领域的发展概况。英国北安普顿大学和布鲁内尔大学相继成立了儿童和青少年研究中心,英国地理学会和美国地理学会的年会上也开始出现儿童地理学的研究议题;由英美等国家政府提供资金的儿童地理学研究项目和研讨会陆续开展。到2003 年,儿童地理学学术期刊《Children’s Geographies》(简称《CG》)应运而生,一系列重要的儿童地理学研究书籍陆续发行。地理学学术期刊开始刊载儿童和青少年地理学研究专题,《CG》的首任主编Matthews 等一批 学者认为儿童地理学研究的时代已经到来,并处于一个关键的发展时期。
儿童地理学的诞生
儿童地理学之所以逐步形成和发展,还得力于两个主要的研究趋势的发展,“儿童”话题也走入到地理学家的视野中,文化转向和女性主义地理学的推动,以及对儿童发展理论的批判及新童年社会学的兴起,使得边缘化的“儿童”话题和社会学研究产生了新的维度和视角。
1
文化转向和女性主义地理学的推动
“文化转向”使儿童的社会空间边缘化问题进入地理学家的研究视野。美国地理学家Bunge指出儿童是最大规模的“少数派”,应将儿童纳入地理学的研究范畴,他对底特律和多伦多的儿童所受到的空间压迫研究成为儿童地理学的开山之作,催生了一系列探讨儿童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系的研究。此外,在不少理论架构中,妇女总是紧密而自然地和儿童捆绑在一起。20 世纪70 年代后期,地理学家Tivers提出地理学家需要承认女性的存在,并思考“另一半的生活是怎样的”,紧接着Monk发表了题为“不要在人文地理学中排除人类的一半”的著名文章,女性地理学开始被人文地理学界所接受。女性研究的兴起和发展,间接地唤起了人们对儿童的关注。一方面,女性主义者去父权化的思考架构让儿童研究从心理学、社会化理论和传统教育学的思考典范中转向新的可能性。新兴儿童研究开始关注儿童所处的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文化,以及社会边缘地位的问题,提倡把童年作为一种积极建构的社会现象加以研究,同时考虑研究儿童应该有不同于成人的研究方法和伦理,使得原先在研究方法上缺乏本体地位的儿童研究开始受到重视。另一方面,女性主义者对于性别意识形态的分析,为儿童研究提供了多元视角,通过这些视角,一系列有关儿童、性别与身份认同的重要研究成果相继问世。
2
对儿童发展理论的批判及新童年社会学的兴起
儿童心理学家Piaget主宰了上个世纪后半叶的整个儿童发展研究,他提出的发展理论注重儿童心理学和生理学的成长,而较忽视其社会文化的语境。地理学家Blaut 等创立的“地方感知项目”中关于儿童的空间认知和地图能力研究,完善了Piaget 的发展主义模式,提出了儿童地理学早期的研究议题。儿童的空间认知研究发现“儿童”和“童年”的含义随时空而不同,童年并不只是一种生物的、自然的现象,它也是一种文化的、社会的、历史的建构,是一种有着多重因素,甚至异质因素的复杂产物,儿童研究需要关注儿童社会生活本身的重要性以及揭示其特定的社会空间背景。英国社会学家在对“儿童”和“童年”等概念进行根本性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童年社会学新范式,尝试打破传统的童年观和儿童理论框架,重新将儿童定义为研究主体,理解童年如何被成人社会所建构及参与建构。新童年社会学的研究范式为地理学家研究儿童开辟了新思路,从关注儿童如何调整以便适应成人为主导的环境,转向探讨儿童在社会环境中扮演的角色;从关注儿童感知空间的能力转向关注儿童作为主体在社会环境中的体验——儿童拥有创造自己的地方的能力,并能够根据自身的需要去改变其他环境,探讨空间和地方在儿童的生活建构中的意义。
TO CITE:陈淳,朱竑.冲突与协商:西方儿童地理学的发展及启示[J].热带地理,2015,35(4):489-497.
通过从西方儿童地理学的标杆期刊《CG》和地理学界三大权威期刊《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e of British Geographers》(简称TIBG),《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简称AAAG)和《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简称PHG)等儿童相关话题研究的整理,西方儿童地理学的发展主要趋于两个方面。
1
童年的社会空间:成人的规训与儿童的抵抗
英国社会历史学家Ward的2本著作《The Child in the City》和《The Child in the Country》问世,开启了儿童的公共空间研究。Ward 认为儿童借助游戏、占据地盘和想象力,能够对抗以成人意志为中心的建筑环境。以Philo为代表的一批地理学者深受启发,开始关注儿童和青少年与公共空间的互动关系。孩子们把荒废的工厂作为聚会的地点,城市广场作为滑冰的场地,街角作为闲逛的地方……寻常空间的意义被赋予了新的意义。街道作为典型的公共空间,对于西方社会的儿童,尤其是那些中产阶级儿童而言,已经逐渐从公共空间发展为私人的成人空间,儿童则转移到原本为成年人私人领域的住宅空间。广阔的“外界”被看作危险的地方,儿童从街头的逐渐消失,儿童新的活动空间的出现。儿童利用公共空间的性别差异以及青少年在商业化空间的身体展演等地理学研究,将公共空间与阶级、性别和身体等因素结合起来思考,尝试多角度解释儿童与公共空间的关系。同时,城市规划者们也开始关注如何建设儿童友好型的空间,将儿童的意见纳入到新建筑项目当中。
儿童成长的很大部分时间都需要在学校中度过,学校与教育环境也是儿童地理学所重点关注的。学校为对儿童这一数量庞大的群体进行管理和控制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儿童地理学从微观社会文化的视角关注学校内部儿童的日常空间。研究议题包括:从文化空间探讨学校如何通过制度和课程的设计等方式再生产和加强社会霸权身份,成为向学生灌输国家意识形态的场域。从实体空间探讨教室等物质空间如何通过布局和设计实现对学生的监视和控制。儿童被安置在教室中的某个位置,只能在指定的空间里玩耍等,对儿童活动空间的塑造形成学校的控制规训系统。另一方面,儿童则借助学校的游乐场、图书馆、餐厅等空间来宣称其主体性。校园中由于种族和文化差异而形成的情感空间也成为关注的焦点。种族的分离与矛盾可以导致学校情感空间的断裂,不同种族的学生从书桌、教室和运动场等不同尺度的空间上划分彼此的情感边界。而在贫民窟学校里,儿童的情感受到摧残,学校成为贫困再生产与阶层固化的地方。身穿统一校服,理着统一发型儿童在课室空间和时间上都受到限制和管理,也成为了学校规定、社会规范和社会关系的表征。
另外,家庭是儿童成长重要的元素,早期19 世纪20 年代,儿童与母亲被“捆绑”在一起关在家中,属于社会结构的一个次级团体。中产阶级家庭空间开始分离为男性―公共空间和女性―私人空间。母亲和儿童的关系以及将家庭空间定义为“家”的做法,勾勒成童年空间的重要部分。受新童年社会学的观点影响,地理学家将儿童视为社会上具有生产性的行动者,从关注家庭中的女性转向关注在家庭中的儿童。探讨双职工家庭模式下的童年内涵,以及在工薪家庭的儿童关于父母的工作和生活的体验。这种基于女性主义视角的研究,更多地关注家庭中儿童的观点,以及在家庭中成人与儿童之间的权力关系。儿童从成人的客体转变为有能力的社会主体,能够改变自己童年的社会空间。如家中父母酗酒时,儿童运用感官和空间策略为自己在家里构建安全的地方。因此,从儿童的主体性出发,家不仅只是一个空间,而是能够促成多样且不断变化的视角,是人们看待现实新方式的地方和童年重要的社会环境。
Qvortrup认为现代童年的矛盾之一在于成人一方面认为儿童和成人在一起很好,但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成人却把儿童排斥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之外。简言之,不要把小孩的话当耳旁风,他们是能够主动思考和能动地参与到成人的社会进程中去的,并且试图挑战成人为他们所划定的规则。
2
童年的多元化空间:全球化背景下的流动与差异
早期的移民研究大多以成人移民为中心,儿童是成人的“行李”或者是带来“焦虑”的因素,在迁移过程中扮演消极的角色。在随着地理学对儿童生活的研究兴趣逐渐增强,儿童移民有别于成人移民的生活空间受到关注。在研究中,儿童被看作社会主体和文化的协商者和创造者,认为分析他们的角色和迁移行为,有助于理解迁移在当代全球化和文化变迁中的影响。研究同时呼吁从儿童的角度探讨移民问题,儿童和青少年在迁移过程中作为自身权利的积极能动者,同样在全球和地方尺度,通过空间及地方体验建构迁移过程。Bushin 认为儿童在家庭迁移决策过程中不同程度的话语权,主要取决于他们的年龄和父母对他们“最佳利益”的考虑。Orellana 等则认为儿童是家庭决策过程的中心,儿童从根本上影响家庭迁移经验的性质和过程。Punch对迁移过程中玻利维亚和阿根廷年轻人的研究,打破儿童和青少年完全依赖成年人的假设,暗示他们与成年人之间更平等的关系……
🔺🔺第三世界中流动的童年
在迁入地,儿童和青少年可以积极地影响其家庭或家庭成员的生活。如儿童能充当翻译者,协助不会讲当地语言的父母尽快适应环境。对于跨国家庭而言,儿童和青少年通过教育环境获取文化资本,他们在学校认识的朋友及其家庭成员构成家庭重要的社交网络,并尝试运用多种方式去维系家庭成员之间的跨国联系。流动的生活带来童年的多元体验,儿童也被重塑为积极参与地方认同的主体
随着儿童生活和成长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环境变得日益多元化,童年的差异更加明显。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2012年的统计,全球超过10 亿儿童缺乏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食物和照顾。随着第三世界的儿童和青少年的生活逐渐进入儿童地理学家的研究视野,儿童和童年的概念在不同的地方需要进行差异化解读如Young 等借助相机记录了坎帕拉街头流浪儿童在难民营的劳动,在街头睡觉等日常生活点滴,展示第三世界国家流浪儿童的社会文化和空间实践。Ansell提出对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青少年来说,获得教育的机会要付出辛苦的代价,这些体验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儿童来说,是不可想象的。有些地理学家力图解释这些情况,Katz对苏丹和纽约哈莱姆区的研究,揭示了全球资本是导致儿童生活边缘化的主要原因,纽约工业生产的下降导致工人阶级家庭的儿童陷入贫困中,而苏丹则由于农业发展带来的环境破坏,儿童必须到离家更远的地方去取水和放牧等。这些变化对儿童的生活带来了一系列影响。在该研究中,Katz 更重要的发现是,儿童一方面意识到全球化对他们生活带来的限制;另一方面,他们又能充分利用全球与地方的联系为他们带来的各种机会。Hörschelmann 等揭示了全球化如何渗透影响东德青少年的个人身份认同,在他们通过对日常活动空间的分界来拒绝全球化的同时,又借助全球化增强对世界和本土环境的了解,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在全球化背景下,早期对童年天真浪漫的表述开始受到挑战,儿童的图像中出现了流动、阶级、种族等信号。在不同的社会之间以及各个社会内部,建构童年的过程都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各种社会生活的差异给童年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儿童地理学通过空间的视角,考察儿童微观社会文化空间的建构,描绘出一个多元化的儿童生活世界。
结语
近期的儿童地理学研究认为儿童是完全的社会行动者,注重聆听儿童的声音,但过于强调青少年的能动性容易忽视童年特定的社会空间环境中存在的结构性因素,以及儿童生活中的其他人如父母等观点的影响,是一种站在过去的童年生物中心论的对立关系上进行的反向论述。基于此,Prout提出童年新的研究框架,即童年应被同时看作是文化与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区分的、各自为政的纯粹的实体。
西方儿童地理学研究从空间和地方的视角展示了更全面的儿童经验和童年图像。反观国内,中国正在经历着快速的社会经济变化,儿童问题层出不穷,如城市流动儿童的地方感与地方认同,城市儿童游戏空间的制度化和商业化,少数民族儿童的日常生活实践及其建构等,研究素材非常丰富。以下几个研究方向可能值得国内人文地理界同行进一步思考:
1)从宏观尺度考虑全球化及现代性带来的童年空间多样性。
2)从中观尺度考虑儿童主体性在公共空间、学校和家庭中的影响。
3)从微观尺度考虑特定儿童群体或个人与空间的关系。
……
我们的孩子,包裹在成人的世界中,他们如何自处?
作者简介
7 July 2018
陈淳(1981―),女,广东人, 副研究员 博士,研究方向为社会文化地理,E-mail:chenchun@m.scnu.edu.cn
朱竑(1968―) ,男,甘肃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文化地理与旅游地理,E-mail:zhuh@scnu.edu.cn
内容发布及解释权作者本人所有,若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本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为不完全摘录,原文题目为《冲突与协商:西方儿童地理学的发展及启示》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全文:
THE END
图文编辑:郝娜
审核:任宇飞 王波涛
猜你喜欢
地学招聘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生招聘启事
名家观点 | 方创琳:开启多规合一新时代,迈向空间规划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