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电视剧列入许可,背后是依旧严峻的IP开发鸿沟
今日看点
6月18日,广电总局发布了5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其中有一个大家颇为熟悉的名字:《三体》。根据备案公示显示,电视剧《三体》将拍摄24集,预计今年9月开始拍摄,制作周期12个月。从《三体》电影的无限期延期,到《三体2·黑暗森林》舞台剧全国巡演,再到《三体》电视剧的备案公示,自获得雨果奖以来,《三体》开始作为“超级IP”以多维的开发方式走近大众。那么,《三体》新一轮的IP开发将呈现怎样的效果?文学与影视之间的巨大鸿沟能否得到填补?
一、从《三体》电影搁浅看IP开发
《三体》是刘慈欣创作的系列长篇科幻小说,共三部,讲述了地球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之间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以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然而作为拥有众多三体迷的优质文学IP,此次《三体》电视剧要开拍的消息一出,三体迷们纷纷表示:“不要开拍!”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此次《三体》电视剧的报备机构为上海游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而这家公司正是之前负责《三体》电影开拍的公司,但《三体》电影至今都没有上映,并由官方宣称无限期延期。
游族影业成立于2014年8月,成立之后签下的第一个IP就是刘慈欣的《三体》,计划投资2亿,并放出了相当“雷人”的预告视频:
但由于游族影业的高层动荡以及剧本复杂性导致的制作问题等,即使此后游族影业参与了包括《太平轮》《一出好戏》在内的7部作品的发行或制作,最早立项的《三体》也一直没有丝毫动静。因此,结合《三体》电视剧立项来看,《三体》电影很可能已经夭折。
由此可见,对于文学作品的IP开发并非简单的“拿来主义”,特别是科幻题材作品的IP开发,其背后的改编与拍摄工程可谓巨大和艰难。而除了电影、电视剧的改编外,《三体》其他形式的IP开发也在进行当中。如2019年4月12日,LotusLee未来戏剧出品的舞台剧《三体II:黑暗森林》在上汽·上海文化广场亮相,其中黑科技的运用、幕后团队的用心制作,使得《三体》以另一种方式进入观众的视野:
刘慈欣出席《三体II:黑暗森林》首演
如舞台上的道具暗藏玄机,3个锅形卫星天线道具看似简单,其实在焦点处都被绑定了一只小型摄像机,以此来灵活配合前台的表演。
下半场的水滴大战是舞台剧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3D技术打破了剧场中的空间限制,观众戴上3D眼镜就仿佛置身其中。而这场戏的视效是由提名过艾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的波兰Platige Image Studio团队制作而成。如此级别的视效,可以说是实现了中国的舞台剧突破。
优质的开发以及团队的用心制作,使得原著得到良好的视觉化展现。但这并非易事,既要忠于原著,又不能忽略市场需求,对于制作团队而言是极大的考验。
二、文学作品IP开发,影视人如何自处?
不仅是《三体》,优秀的文学作品一直是影视化开发的重要部分。而不同时代的不同作品有着不同的改编方式,从市场的反馈来看,其改编水平也是良莠不齐。文学改编是在原著基础上的重新诠释与二次创作,使得影视作品在艺术诠释上获得了一定的创作自由。自由即风险,然而也有不少经典作品的改编实现了艺术与商业的双赢。
1
文学作品一直是优秀影视作品的动力源
纵观最受追捧的IP改编作品,不乏两种类型:一是有极强故事性的文学作品,如金庸、琼瑶、王朔、刘慈欣等人的作品,有着较强的戏剧冲突和矛盾,体现了许多关于人生的故事、情感的考验和思想的拓展性;而另一类是则艺术性较强的作品,如路遥、莫言、苏童等作家的作品,其往往反映了较强的艺术性和艺术形式的可转化空间,这类作品在当代依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而这类经典文学作品,许多也成就了影视作品的开发。如由莫言的《红高粱家族》改编的电影《红高粱》曾获得1988年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这是张艺谋初次执导剧情长片,加之原本小说的强烈生命力,使得这部电影在华语电影中具有重要的话语权。
此外茅盾文学奖也素来是优秀影视作品的开垦之地。数据显示,《芙蓉镇》《白鹿原》《长恨歌》《暗算》《推拿》等作品的开发都取得了较好的影视开发效果。
2
网文改编影视剧时代,IP江湖乱象渐生
随着90后群体成为主要的网络、视觉传达受众,网文IP在受众群的更新换代下逐渐成为市场的宠儿。各类玄幻修仙类、穿越宫斗类、古装言情类、清新纯爱类等网络文学的IP剧与网络大电影的开发屡见不鲜,这也是泛娱乐时代的重要产物。
2015年被称为“IP元年”,这一年大多数优质IP被各平台争夺,IP大战使各大“现象级”大剧作应运而生。经过三年的发展,2018年网络文学被提升到新的社会地位,其普及与发展程度达到了鼎盛。
但随着网络文学开发的普遍化,随之带来浅显化和泛娱乐倾向,网络文学在内容上的“量大质低”情况明显,不论是文学作品的创作或是相关产业的衍生开发都存在“急功近利”的倾向,市场良莠不齐,乱象频生。
优质网络文学IP需要一个较长的生产过程,在之前的价格战中对于大IP的过度开发不仅导致好的IP开发过快,还进而导致市场价格不平等、创作内容迎合市场、套路化生产堆砌等现象产生。如《萌妃驾到》这一古装宫廷剧题材,为迎合市场套用大量现代网络语言,剧集台词完全经不起推敲。
3
IP开发水土不服现象频现
随着IP开发的不断发展,不仅会有乱象的出现,许多改编剧目水土不服的现象也开始显现。
首先是剧目拥有高流量却没有带来高口碑。如奇树有鱼与南派三叔合作的IP电影《沙海番外之蚌人》上线三天就冲到了流量周榜第一的位置,这部“实验性”的影片虽取得了不小的关注度,然而口碑却未达到预期。
与之相对应的是,许多优质的改编作品游离在观众视线之外。如2016年《平凡的世界》开播,口碑一直居高不下,然而却因为受众年龄层的局限而未获得较好的播放成绩;再如,2017年的《白鹿原》虽然好评如潮,也同样没能覆盖到广大收视人群。分析来看,经典作品在当时时代能成为经典,但若想还原原作的味道且让年轻人对此产生兴趣,并不是简单的事。
三、文学与IP间的巨大鸿沟,还能填补吗?
1
好的IP需要好的改编者
不得不说,观众对于IP影视作品是有强需求的,文字作品在现代技术下的图像化表达,也是观众们期待看到的。不论是经典文学作品或是优质的网络文学的IP改编,既需要投资方对市场的精准判断,也需要编剧结合时代有重点地改编,让观众看到更加有内涵、更加深入人心的文本内容。
张艺谋在改编《红高粱》便表示:“好的改编并不是刻板地按照原作来讲故事,而应该提取原作的精华,能让原作不起眼的细节变成影视作品里光彩夺目的情节,才是成功的改编。”电视剧《红高粱》共60集,在原作仅有不到30万字的情况下,编剧们在改编前对于作品和人物故事的理解便显得至关重要。而《红高粱》最终填充的新的故事线索和人物关系,经市场证明是较为成功的,因此在优质的文学作品支撑下,开发者的制作态度与能力是决定一部改编剧目的关键。
2
最好的电影,最好的文学,都与IP无关
文学作品、影视剧、IP虽常关联在一起作为链条生产,但或许其根本就是三个维度上的事物。IP的开发往往是在市场验证后进行的,因此不仅仅在于文学,更像是对于具有社会关注度的事物开发。在阿里音乐董事长高晓松看来,IP是一个文学作品通过发表后能进行常规化运作的内容。而最好的电影,最好的文学,都与IP无关。“就好比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只可能属于文学。”
《百年孤独》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
对于经典文学而言,其打磨过程的艰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也是很多网络小说创作不可比拟的。正如《激情燃烧的岁月》编剧石钟山表示,网络写手或许是每天上万字更新,但专业编剧是“上午写千字,下午删五百。”两者是完全没有可比性的。从这个层面而言,传统文学与IP之间的巨大鸿沟还是难以逾越。
面对当下的文学改编,依托文学经典是一种艺术考量,而进行IP转化则是另一种商业考量。作家与编剧,影视导演与制作方都应该意识到自己的优长与职责,而不是一味的选择流量作品进行IP开发。优秀民族文化的形成需要富有时代特色与文化自信的文学和影视作品来作为“定海神针”,而这样的作品绝非是简单的IP开发所能实现的。
参考来源:
徐巍,《图像时代文学经典IP的资源建构》
娱乐新观察,《大IP会成为网络电影的口碑良药吗?》
数娱梦工厂,《耗资上千万、引百老汇外援,<三体2>舞台剧能否让粉丝满意?》
LotusLee,《刘慈欣助阵舞台剧<三体II:黑暗森林>首演,沪上再掀科幻热潮》
电影资讯早班机,《业内谈文学与电影:谍战剧是近年来国内最大的IP作品》
END
美 编 | 洪欣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