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 荐 阅 读
▽
《净土十要》
《庐山慧远大师文集》
《昙鸾大师、道绰大师文集》
《唐代净土祖师全集》
《永明延寿大师文集》
《莲池大师文集》
《蕅益大师文集》
《行策大师、省庵大师文集》
《彻悟大师文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
如来所以兴出世
唯说弥陀本愿海
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乃如来普为一切上圣下凡,令其于此生中,即了生死之大囧琺也。于此不信不修,可不哀哉。此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信,则信我此世界是苦,信极乐世界是乐。信我是业力凡夫,决定不能仗自力,断惑证真,了生脱死。信阿弥陀佛,有大誓愿。若有众生,念佛名号,求生佛国,其人临命终时,佛必垂慈接引,令生西方。愿,则愿速出离此苦世界,愿速往生彼乐世界。行,则至诚恳切,常念南无(音纳莫)阿弥陀佛,时时刻刻,无令暂忘。朝暮于佛前礼拜持诵,随自身闲忙,立一课程。此外,则行、住、坐、卧、及做不用心的事,均好念。睡时当默念,不宜出声。宜只念阿弥陀佛四字,以免字多难念。若衣冠不整齐,或洗澡、抽解、或至不洁净处,均须默念。默念功德一样,出声于仪式不合。无论大声念,小声念,金刚念(有声,而旁人不闻。)心中默念。均须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耳中听得清清楚楚。如此,则心不外驰,妄想渐息,佛念渐纯,功德最大。(印光大师开示)
西方合论
悟达之士,正愿求生,汝但未悟,使汝既悟,净土之趋,万牛莫挽。
汝将谓一悟之后,习漏永除,便得不退转耶。将谓一悟之后,更无遍学佛法修行证果等事耶。将谓一悟之后,便可上齐诸佛,入生死不受障缘之所挠耶。审如是,则诸大菩萨修六度万行,动经恒河沙数劫者,是皆愧汝。古教有云,声闻尚有出胎之昧,菩萨亦有隔阴之昏,况近时薄解浅悟,自救不了者。纵有悟处深远,见地高明,行解相应,志在度人者。奈何未登不退,力用未允。居此浊恶,化此刚强,此亦先圣之所未许。如以未完不固之舟,济多人于恶海,自他俱溺,其理必然。故往生论云,欲游戏地狱门者,必生彼土,得无生忍已,还入生死,救苦众生。以此因缘,求生净土。又先圣有云,未得不退转位,不可混俗度生。未得无生法忍,要须常不离佛。譬如婴儿,常不离母。又如弱羽,只可传枝。今此国中,释迦已灭,弥勒未生。四恶趣苦,因果牵缠。外道邪魔,是非扇乱。美色淫声之相惑。恶缘秽触之交侵。既无现佛可依,又被境缘所挠。初心悟达之人,少有不遭其退败者。所以世尊殷勤指归极乐,良有以也。盖彼弥陀,现在说法。乐土境缘,种种清净,倘依彼佛,忍力易成。高证佛阶,亲蒙授记,然后出化众生,去来无碍。多见今之禅者,不究如来之了义,不知达摩之玄机。空腹高心,习为狂妄。见修净土,则笑之曰,彼学愚夫愚妇之所为。余尝论其非鄙愚夫愚妇,乃鄙文殊普贤龙树马鸣等也。非特自迷正道,自失善根,自丧慧身,自亡佛种,且成谤法之业,又招鄙圣之殃。佛祖视为可哀怜者。于是永明和尚,深怜痛哀。剖出心肝,主张净土,既以自修,又以化世。故其临终有种种殊胜相现,舍利鳞砌,径生极乐上品,乃至阎罗以为希有,图像礼敬,夫永明既悟达摩直指之禅,又能致身于极乐上品。以此解禅者之执情,以此为末法之劝信,是真大有功于宗教者,岂特永明为然。如死心新禅师作劝修净土之文。又如真歇了禅师作净土说有云,洞下一宗,皆务密修,其故何哉。良以念佛法门,径路修行,正按大藏接上上根器,傍引中下之机。又云,宗门大匠,已悟不空不有之法,秉志孜孜于净业者,以净业见佛,尤简易于宗门故。又云,乃佛乃祖,在教在禅,皆修净业,同归一源。入得此门,无量法门悉皆能入。至如天衣怀禅师,圆照本禅师,慈受净禅师,南岳思禅师,法照禅师,净霭禅师,净慈大通禅师,天台怀玉禅师,梁道珍禅师,唐道绰禅师,毗陵法真禅师,姑苏守讷禅师,北僩简禅师,天目礼禅师等诸大老,皆是禅门宗匠,究其密修显化,发扬净土之旨,则不约而同。广如彼文,不能尽录,是故当知禅宗密修,不离净土初心顿悟,未出童真。入此门者,方为坚固不退之门。
西方合论
一切修行法门,言空即断,言有即常,未为究竟。唯此念佛三昧,即念而净,净非是无,即净而念,念非是有,达净无依,即是念体。了念本离,即是净用。是故非净外有念能念于净。若净外有念,念即有所。所非净故。非念外有净能入诸念。若念外有净,净即有二。二非净故。当知诸佛顺寂灭心而严净土,是故念净土者当入一切寂灭门。诸佛顺常乐我净心而严净土,是故念净土者当入一切常乐我净门。诸佛顺平等众生心而严净土,是故念净土者当入一切平等众生门。诸佛顺大悲智业而严净土,是故念净土者当入一切大悲智业门。诸佛顺无作无为不可思议业而严净土,是故念净土者当入一切无作无为不可思议门。诸佛顺尘劳烦恼性而严净土,是故念净土者当入一切尘劳烦恼门。诸佛顺微尘芥子相而严净土,是故念净土者当入一切微尘芥子门。以上诸大囧琺门,但一声阿弥陀佛皆悉证入,亦无能证所证之相。若不尔者,则是有余之净,念佛三昧,即不如是。
西方合论
佛告弥勒。发十种心,往生极乐,何者为十,一者于诸众生起于大慈,无损害心。二者于诸众生起于大悲,无逼恼心。三者于佛正法,不惜身命乐守护心。四者于一切法,发生胜忍,无执著心。五者不贪利养恭敬尊重,净意乐心。六者求佛种智,于一切时无忘失心。七者于诸众生,尊重恭敬,无下劣心。八者不著世论,于菩提分,生决定心。九者种诸善根,无有杂染,清净之心。十者于诸如来,舍离诸相,起随念心。是名菩萨发十种心。由是心故,当得往生,若人于此十心随成一心,乐欲往生彼佛世界,若不得生,无有是处。
西方合论
菩萨成就八法,于此世界,行无疮疣,生于净土。何等为八,饶益众生而不望报。代一切众生受诸苦恼,所作功德尽以施之。等心众生,谦下无阂。于诸菩萨,视之如佛。所未闻经,闻之不疑。不与声闻而相违背。不嫉彼供,不高己利,而于其中调伏其心。常省己过不讼彼短。恒以一心求诸功德。是为八。
西方合论
文殊般若经云,佛告文殊,欲入一行三昧者。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随彼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念一佛功德,与念无量佛功德无二。阿难所闻佛法,犹住量数。若得一行三昧,诸经法门,一一分别,皆悉了知。昼夜宣说,智慧辩才终不断绝。阿难多闻辩才,百千等分不及其一。
西方合论
那先经云,王问那先,人生造恶,临终念佛,得生佛国,我不信是语,那先答言,如持大石置于船上,因得不没。人虽本恶,因念佛故,不入泥犁。其小石没者,如人作恶,不知念佛,便入泥犁中,颂曰,
如来金口言,赞叹西方土。如入长安城,东西南北入。入已即一城,
无别天子都。普贤佛长子,文殊七佛师,授记及回向,是果位往生。
释种得法忍,善财证佛果,面奉阿弥陀,是菩萨往生。龙树破有无,
折婆最胜根,皆得佛授记,是禅师往生。闻佛心信乐,诵念与持讽,
大石置船上,是下劣往生。阿难世多闻,佛子中第一。不如念一佛,
顿了诸经法,云何义解家,得轻易念佛。诸正念法门,经中皆悉载。
但一大乘法,无二亦无三。奉劝悟达士,趁时歇狂解。一心念阿弥,
莲华念念生。此是常寂光,非报非方便。作是观为正,勿妄生分别。
禅教律三乘,同归净土海。一切法皆入,是无上普门。教海义无量,
瓮观拾少许。一脔遍鼎味,是中有全藏。
西方合论
权教中言。有情有佛性。无情无佛性。一切草木器界,不能成道及转法錀。此是执情强计。属意即有,属物即无。不了诸法皆住法位。何以故。意是色故。是空根故。是往古来今故。是无情故。一无一切无故。青黄是意故。风鸣谷响是意故。草木瓦砾是意故,是有情故。一有一切有故。故知情之为情,亦可说自,亦可说物。不应说言谁无谁有。如一夫妻共生一子,不应说言谁生谁不生。夫发毛爪齿,亦是无情。与我俱佛耶,抑与我不俱佛耶。梦中见山见水见木见石,亦是无情。是情想摄耶,抑非情想摄耶。当知是中尚无是我非我,云何更计有情无情。是故经中道场宝树,能净诸根。风枝水响,咸宣妙法。无一物非佛身,无一物不转法錀。岂是情见妄知所能计度。
推 荐 阅 读
▽
《净土十要》
《庐山慧远大师文集》
《昙鸾大师、道绰大师文集》
《唐代净土祖师全集》
《永明延寿大师文集》
《莲池大师文集》
《蕅益大师文集》
《行策大师、省庵大师文集》
《彻悟大师文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
点击阅读全文,进入居士亭微店。
了解 净土大师全集 详细信息
● 净土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