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群书治要 |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感召同样的人到你身边

2018-04-08 居士亭

点击上方△蓝字可关注【居士亭】


群书治要 | 专题



古镜今鉴 治国方略 复兴中华之宝典

修身齐家 和谐社会 实乃人人所必读


《群书治要》是在一万多种书籍里头,八万多卷,精挑细选,最后归到六十五种,那六十五种是精华。从这个精华里头,撷取修身、齐家、治国这些道理、方法,把它编成一本书,叫《群书治要》,五十万字。所以,这部书是精华里面的精华。


第八讲好名之患


《群书治要》卷四十八《体论》:"人主之大患,莫大乎好名。人主好名,则群臣知所要矣。"领导者的祸患,没有比爱好虚名更大的了。一旦领导者爱好虚名,下属就很容易知道他想要的是什么,然后投其所好。


“夫名所以名善者也,善修而名自随之,非好之之所能得也”。美名是为了褒扬善行的,自身注重修养,美名自然会随之而来,并非是因为个人喜好美名就能得到。《论语》上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不要担心自己没有一个好的位置发挥才能,这不应是我们所担心的重点。应该担心的是有什么样的德行、能力,立功、立德、立言于社会,甚至传承千古。能有后世子孙值得学习的地方,给他们以启示和教导。不要担心自己的名声不够显扬,而应该追求足以使名声得以显扬的德行和能力,做到实至名归。


《群书治要》上记载着邹穆公的故事。邹穆公做国君的时候,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吃的不讲究美味,穿的不讲究衣饰华丽。但是对老百姓却非常地宽厚,爱民如子,对待百姓就像慈父关爱自己的儿女一样。邹国虽然很弱小,但是像鲁国和卫国这样的大国都不敢轻视它,齐国和楚国也不能够威胁它。


当邹穆公过世的时候,邹国的百姓非常哀伤。邹国四邻的百姓,听说邹穆公过世,全都朝着邹国的方向表达哀思,琴瑟的声音都听不到了。因为他们觉得这么好的一位国君过世了,自己都乐不起来,直到穆公过世一年之后,才重新听到了琴瑟的声音。


贾谊评论:“故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能够以仁爱之心对待别人,别人回报的也是仁爱。如《孟子》上所说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能够给天下人带来福祉的人,自身的福气也自然会到来。


“苟好之甚,则必伪行要名,而奸臣以伪事应之。”君主如果过分地喜好美名,贪图虚名,就一定会用虚假的行为来求取美名,那么奸邪的臣子也会以虚假之事来应和,下面的人也会弄虚作假来附和上面的好名之心。君主如果喜欢虚名,自然就会喜欢听恭维的话、赞叹的话、肯定的话。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他所感召的臣子也是谄媚、巴结、阿谀奉承之人,也将会听不到自己的过失,看不到事实的真相。


《群书治要》上记载着齐宣王好射的故事。齐很喜欢射箭,而且特别喜欢听别人夸自己能够使用硬弓,显示自己的臂力过人。其实他所用的弓,拉力不超过三石(一石相当于一百二十斤,三石就是三百六十斤)。宣王把弓拿给左右的侍从们拉,左右的侍从都假装着尝试,但是拉到一半就停止了,好像自己拉不动,还说:“要拉开这样的弓,力量至少不下于九石,除了大王您还有谁能使用它?”于是齐宣王一辈子都认为自己所用的弓拉力是九石,这难道不是很可悲的吗?


这说明一个君主、一个领导者好大喜功、图虚名,就会感召阿谀奉承的臣子来投其所好。


现在也有类似的现象,有些政府官员好名,导致一些地方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弄虚作假的风气盛行。孔老夫子提醒我们:“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如果整个社会对官员的政绩评价标准是GDP的增长速度,但是地方上的GDP没有那么高的增长,为了使自己不落后于人,政绩上有可夸耀的地方,那就只好虚报数字。数字是官员假报上来的,因假报的数字上级满意,就受到提拔,所以,“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现象就出现了。


有些知识分子也不像以前那样的踏实、务实。为了追求知名度,写了一篇又一篇的文章,出了一本又一本的书。这些文章和书的内容,大同小异,都是东拼西凑而来,能够真正对人有启发、对社会有帮助的东西却不多。特别是现在的博士论文,洋洋洒洒十余万字,真知灼见却寥寥无几。现代人没有古人有智慧,就是因为心太浮躁、太急功近利了。


现在举国上下都响应习主席的号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导重视了,下面的人也起来响应。那么我们把弘扬传统文化落实在哪里?应该落实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上。孔老夫子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是能够把道弘扬起来的。那就是自己首先要对传统文化有深入的理解,能够身体力行传统文化的教诲,让社会大众从我们的身上看到学习传统文化的益处,这才是“人能弘道”。但是如果走上急功近利的道路,开了很多的座谈会,写了很多的文章,如果不能身体力行,于国于民就没有真实的利益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想培养一个德才兼备的老师谈何容易!缺少老师是因为根基扎得不够牢。第一是学术上的根基。我们从小没有经过童子功的训练,没有学过古文,文字的功底、文言文的功底都不够。第二是德行的根基,这是更重要的一个根基。而一个人要克服一种习气,譬如发火、嫉妒心等,都是要很长的时间,十年、二十年的时间,都不一定能调伏自己的习气。


国家弘扬传统文化,很多人都站出来办学校、弘扬国学。很多的人抱着很大的期望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国学学校来学习。但老师的素质却让人家大失所望,连带着对传统文化也丧失了信心。这些问题都是因为急功近利、贪好虚名所导致的。


如果有一个人因为贪好虚名而弄虚作假、谄媚领导却受到了褒奖,普天之下的人都会起而效法。君主以虚伪来教化天下,还想要人正直、信实、敦厚、质朴,的确是太难了!可见,领导者如果好大喜功,下面就会出现浮夸风。现在社会假冒伪劣充斥,也是因为虚伪的风气盛行所导致的。


君主深居高位又处于深宫之中,好像在容易迷路云梦泽游玩一样,需要左右之人来指正方向,所以,选取左右之人非常重要。但是,如果君主左边的人今天说,圣上的功勋真是伟大啊!明天右边的人又说:圣上的声名真是显赫啊!今天听到臣子这么说,明天还是听到臣子这么说,如果不用事实加以考察对照,君主就会洋洋自得,认为可以与尧舜齐名,自己的教化广播,实现了天下太平。所以,一个人左右两边的人经常赞叹他、称颂他,久而久之就会自以为圣明。

 

如果领导者喜欢听谄媚巴结的话,好大喜功,喜欢虚名,那么任用的群臣个个卑微平庸,都不称职。君主好大喜功、贪图虚名,臣子愿意来到他的身边,以获取私利,那些正直的人是不会来侍奉这样的君主的。君主好名,就感召不到真正有德之人的辅佐,感召的臣子也都是谄媚巴结之人。


《群书治要·晏子》上记载,晏子逝去之后十七年,齐景公宴请诸位大臣饮酒,大家兴致很高又去射箭。齐景公射出了一支箭,箭脱靶了,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大厅之中饮酒的诸位大夫异口同声地说:“好箭法!好箭法!”像出自一个人之口。齐景公一脸的怒气,大声叹息,把箭抛开了。齐景公很生气,是因为自己的箭射得都脱靶了,臣子们还赞叹他的箭法好,阿谀奉承已经到极致了。


齐景公对刚走进来的弦章说:“弦章,我失去晏子已经有十七年了,再也没有听到有谁指出我不对的地方。今天我射箭脱了靶,但叫好的声音却整齐划一,如同出自一人之口。”弦章很有智慧,他回答:“这是诸位臣子没有才德!以他们的才智,不足以明察君主的过失;以他们的勇气,不敢触犯君主的龙颜,才出现了众口一词的情况。但臣也听说,君主喜欢穿的,臣子们就喜欢穿;君主喜欢吃的,臣子们也喜欢吃。尺蠖(一种像毛毛虫似的无脊椎动物)吃了黄色的叶子,身体就发黄;吃了青色的叶子,身体就发青。可能君主您还是喜欢听谄媚之言吧!”齐景公听了说:“你的话很有道理!”齐景公也很能反省,知道今天的局面和自己有关系,是因为自己喜欢听谄媚巴结的言语。


不称职的臣子,只会依君主的命令行事,不敢有自己的主张。靠这些独断的君主和凡事照办的臣子,会引发社会出现讹诈和虚假的风气,如此却能使天下得到大治,是从未有过的事。古人看问题很深刻,说得也很中肯。如果臣子们看到问题都不敢犯颜直谏说实话,都是唯领导的马首是瞻,怎么能治理好国家呢?

「余莉开讲」第8期01


《寿康宝鉴》印光大师编


长按二维码 免费结缘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 群书治要 系列书籍

   群书治要专栏 

群书治要 | 追求色欲,是因为人还不能够自足

群书治要 | 今天海誓山盟,明天就可能反目成仇!如何过情关?

群书治要 | 编撰淫书影像,大损阴德

群书治要 | 财利摆在面前有智慧的人不敢妄取

群书治要 | 贪婪的人不懂得爱财的道理

群书治要 | 坏脾气让沟通变得更困难

群书治要 | 让你生气的那个人是谁?

群书治要 | 无德厚财高位,必然招致灾祸

群书治要 | 你赚到的钱,未必都是你的

群书治要 | 许哲女士: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

群书治要 | 世上风水最好的地方,就在你心里

群书治要 | 希望预测人的前程,学会这点最有用

群书治要 | 走上坡路的人,总是比常人多一点智慧

群书治要 | 很多人不会当领导,带不好团队,为什么?

群书治要 | 读这本书,让你的人生少走许多弯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