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群书治要 | 你的朋友,决定你的生活状态

2018-04-24 居士亭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居士亭】

居士亭

不取一毫为己用

惟利天下诸众生

群书治要 | 专题



古镜今鉴 治国方略 复兴中华之宝典

修身齐家 和谐社会 实乃人人所必读


《群书治要》是在一万多种书籍里头,八万多卷,精挑细选,最后归到六十五种,那六十五种是精华。从这个精华里头,撷取修身、齐家、治国这些道理、方法,把它编成一本书,叫《群书治要》,五十万字。所以,这部书是精华里面的精华。


第十五讲 交友之重(上)

 


朋友的影响潜移默化、至为深远。《群书治要·墨子》记载的一则故事,说明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墨子见了染丝的人之后感叹地说:“洁白的丝放进青色的颜料里进行洗染就变成青色,放进黄色的颜料里进行洗染就变成黄色。如果投入的颜料变化,那么所洗染成的丝的颜色也跟着发生变化;丝放进五种不同颜色的颜料里,它就变成五种不同的颜色。所以,对于所浸染的(人、事、物),不能不谨慎啊!”

 

在《群书治要·孔子家语》上也记载着孔老夫子的一个典故。


孔老夫子有一次说:“我过世之后,子夏的德行会一天比一天地增进,但是子贡的德行却一天比一天地减损。”曾子就问:“夫子您为什么这么说呢,凭什么判断出来的呢?”


孔老夫子就说,“子夏喜欢与比自己贤德的人相处,喜欢和这些比自己更加有学问、有道德的人相处;而子贡却恰恰相反,他喜欢和那些不如自己的人交往,别人称赞他有学问、有道德,可能他就觉得感觉很好”。


后面他说了一句话,他说:“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儿子怎么样,你就看一看他的父亲,大概就知道他儿子怎么样了;如果你不知道这个人为人如何,你就看一看他所结交的朋友都是哪些人,你大概就能判断出这一个人品行如何了;如果你不知道这个领导是什么样?你看看他所使用的是什么人,你就知道了。

 

后边得出了结论,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者焉。”这就是告诉我们:与善良的人交往就像进了一个种满了芝兰的房屋,你进来之后,刚进来的时候还觉得很香,但是你在这里呆得时间长了,你就不觉得很香了,你就和它同化了;我们去了一个卖鲍鱼的铺子,你一进去的时候,感觉到腥臭难闻,但是你在那里面呆上一阵之后,你也就没有什么感受了,说明我们也是与之同化了。

    

这些都告诉我们谨慎地结交朋友非常重要。一位职务犯罪人员在狱中这样告白: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朋友就有什么样的生活,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人际关系、朋友交往看似小事,实为关键好的朋友不会带你步入误区,甚至在你迷途时当头棒喝,促你清醒;而不好的朋友从一开始就注定在坏的方面影响你,诱发你人性中罪恶的一面,使你意志消沉,甚至沦为罪犯。”


他这段迟来的忏悔,道出了人生交友的真谛。领导干部对财色名利的贪欲,一旦遇到恶友的引诱,很容易利令智昏、情令智迷,结果陷入欲望的泥沼而不能自拔,使得人生走上不归路。

 

所以亲近仁德的善友,对我们德行、道业的提升都非常地有帮助。这就是我们《易经》上所说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道理。也就是说,志同道合的人自然会吸引到一起成为朋友,当然这个能亲仁,更重要的是能选择有仁德的老师,能够选择一个有仁德的老师,自己的一生才会少走很多的弯路。


「余莉开讲」第15期01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 群书治要 系列书籍

   群书治要专栏 

群书治要 | 子女不听话,可以试试这个办法

群书治要 | 无声的恶语比有声的,更伤害人

群书治要 | 夫妻相处,不要口出恶言

群书治要 | 虚言折尽平生福

群书治要 | 一个人的吉凶祸福,大半就都决定在口

群书治要 | 做事常遇障碍,可能是傲慢惹的祸

群书治要 | 道在低处,与人无争,与世无求

群书治要 | 为什么很多有钱人,过的那么俭朴?

群书治要 | 不过分奢侈,节俭也分场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