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群书治要 | 不过分奢侈,节俭也分场合

2018-04-14 居士亭

点击上方△蓝字可关注【居士亭】


群书治要 | 专题



古镜今鉴 治国方略 复兴中华之宝典

修身齐家 和谐社会 实乃人人所必读


《群书治要》是在一万多种书籍里头,八万多卷,精挑细选,最后归到六十五种,那六十五种是精华。从这个精华里头,撷取修身、齐家、治国这些道理、方法,把它编成一本书,叫《群书治要》,五十万字。所以,这部书是精华里面的精华。

第十一讲奢靡之害(上)

 

《群书治要·汉书》上记载:“自成康以来,几且千岁,欲为治者甚众,然而太平不复兴者,何也?”自周成王、周康王的盛世以来,“成康盛世刑措四十年而不用”,刑罚搁置了四十年都没有用,“囹圄空虚”,监狱里都没有犯人,他达到了这样的治理。从那个时候到当时的汉代,将近有一千年了,想使国家得到治理的人很多很多,哪一个当领导的不希望使国家得到治理、社会和谐呢?但是这个太平盛世却没有再出现,这是什么原因呢?


下面给我们回答了,“以其舍法度,而任私意,奢侈行而仁义废也。”就是因为我们废弃了治国的常理、常法,这个法度是古人所讲的礼法,而且是恒常不变的礼法,就是我们所说的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不再讲仁义礼智信了,不再讲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了,也不再讲礼义廉耻了,也不再讲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了。


把这些都舍弃了,而凭着自己的私心、自己的喜好来治理国家,奢侈盛行而仁义被废弃了。因为人的私欲生起来了,为了满足自己不断膨胀的欲望,必然会过上奢侈浪费的生活。而一旦一个人奢侈浪费了,他就不惜盘剥人民的血汗,也不可能对百姓有仁爱之心。所以“奢侈行而仁义废”,这就是国家不能够再回复到太平盛世的重要原因。


我们观察历史上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盛世的出现,都是因为皇帝他有这个认识,所以能够带头力行节俭;也就是《老子》上所说的「我无欲而民自朴」。


譬如说在汉文帝的时候,有人向皇帝贡献了一匹千里马,汉文帝颁诏说,他说得还挺幽默,他说:「鸾旗车在前先行,随班的车在后紧跟着,吉日出行一天行五十里,军队行军一天行三十里,朕骑千里马,独自先到哪去?」于是他就将千里马归还,并且还付给献马的人行程的费用。并且又下诏书说,「朕不接受进贡,可下令四方之人不要再请求进献了。」你看,做皇帝的对这些远方之物、难得之物都不认为贵重,结果怎么样?结果闲游的娱乐禁绝了,珍奇美丽之物的赠送杜绝了。后来汉文帝就被谥号为「孝文」,因为他懂得怎么样才能够把国家治理好。


《贞观政要·论俭约》记载着唐太宗的很多故事,以下举两则。


贞观元年,太宗对侍臣说:“自古以来,帝王凡是要大兴土木,都必须要顺应民心。从前大禹凿九山,通九江,耗费人力巨大,却没有人抱怨。因为这是民心所向,反映了百姓的意愿。秦始皇营建宫室,人民都反对,因为秦始皇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违背了民心的原因。朕现在想建造一座宫殿,材木等都已经准备就绪,但想想秦始皇的教训,决定不再兴建了。古人曾说:‘不要做无益的事情而损害了有益的事。见不到引起贪心的东西,心就不会被扰乱。’由此可知,见到那些诱人之物,心很容易被污染。像那些精雕细镂的器物,珠宝玉器、服装玩物,如果纵情享受,灭亡的日子立刻就会到来。”


他还要求自王公以下,宅第、车服、婚嫁、丧葬等,如果用度超过了规定而过于奢华,都要一律禁止。从此二十多年,社会风俗崇尚简朴,衣服没有锦绣,物质富饶,没有出现挨饿受冻的情况。


贞观二年的时候又发生了一件事。有公卿上奏皇帝说:“依照《礼》,夏季最后一个月,可以居住在建在高台上的楼榭。现在暑天未退,秋季的连绵大雨刚刚开始,皇宫低下潮湿,请陛下营建一座楼阁来居住。”太宗说:“朕有气力衰竭的病,不适宜居住在低下潮湿的地方,但如果同意了你们的请求,浪费实在太多。从前汉文帝想建一座露台,但是要花费相当于十户百姓人家的费用,他就放弃了这个念头。朕的德行比不上汉文帝,而耗费的财物却要超过他,难道这是作为民之父母的国君之道吗?”


尽管公卿再三上书奏请此事,太宗终究没有答应。唐太宗确实是汲取了历史的经验教训,知道要节制自己的欲望,不能损害百姓的利益,满足自己的私欲,才创下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现在全国上下都在反对“奢靡之风”,就是因为国家领导人对奢靡之害有深刻的认识。


《礼记》上有这样一句话,“国奢则示之以俭,国俭则示之以礼。孔子谓:‘礼,与其奢也,宁俭。’”意思是如果这个国家奢侈之风盛行,就要教导人们崇尚节俭,示之以俭;如果这个国家太俭朴了,就要示之以礼,就要让它懂得礼;也就是说也不要过分地节俭,要符合礼的要求,特别是当客人、外宾来访的时候,我们平时自己可以很节俭,但是招待客人的时候还是要符合礼的规定,这才不失礼。


孔子说:“礼与其奢也,宁俭。”礼与其搞得太奢华浪费,宁愿节俭。这些都告诉我们节俭是礼的根本,我们现在的国家奢侈之风盛行,人们竞相比着穿名牌,坐高档轿车,住豪华别墅,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坐的是宝马香车。在这种奢侈风气盛行的情况之下,总书记上任之后,就提出中央的八项规定,这就是示之以俭的表率,而且还从自己开始身体力行为社会大众做出一个节俭的榜样,来引导社会不要去尽情地攀比。

  

古人说:“暴殄天物,则必招天谴。好蠹民财,则必招民怨。纵欲败度,殃祸立至”。如果对于自然界所生产的这些物品、物产不是很节俭而是过分地耗费,结果一定会有灾祸,“殃祸立至”。

  

我们在明代的时候就有这样一个例子,明代有一个人叫张牧之,他们家世世代代都是对国家有功勋的人,拥有的资产不计其数,他过着豪华骄纵生活,就是连王侯都比不上。


他的婢女都穿着锦衣绣服,奴仆也穿着绮罗,妻妾穿着用度就更加奢华了:拿绫,我们说的绫罗绸缎来缠脚;拿帛,来做抹布,丝毫都不觉得可惜。他们家有一个聚景园,春天牡丹花一开,用各种奇异的景观构成了一个五亩大的棚子,用彩丝做绳,聚集了姬妾一百余人来歌舞饮酒,还取名为“百花同春会”,每唱一曲歌就赠给绢两匹。


有一个客人看了之后就劝告他说:“过去寇莱公身为宰相,让歌姬陪酒,给绫一匹,赏给她绫一匹,有识之士就讥讽他奢侈,为他作了一首诗说:‘一曲清歌一束绫,美人犹自意嫌轻。哪知织女机窗下?几度投梭始得成。’有人唱一首歌就赠给她一束绫,被赠的这个人还觉得赠的太轻了,谁知道这一匹绫是织女在织窗下,拨动了多少次梭子才把它织成的。寇莱公听了这首诗之后就很后悔。而明公您爵位还不及寇公,用度不应该太过分了。”


结果张牧之听了之后就大笑,他说:“莱公是个穷酸汉,他哪里能和我比呀!”你看他傲慢得根本就不听,到了冬天的时候,他就“剪彩绸为花”,用彩色的绸子剪成花挂在树枝上,旧了之后就把它换下来换成新的,每年的彩绸费用就不可胜计。


这样没过几年,张牧之就死去了,而家里又被清算,妻妾都穿破鞋,向人要一尺一寸的布丝儿人家都不给她,这就是“暴殄天物”,最后得到灾殃。所以这个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在历史上有很多。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蔡京在执掌国政的时候,他的饮食用度都非常地奢侈,他用人乳喂猪,用芝麻喂鹅鸭,用绿豆喂牛羊。还常用珍珠八宝煎汤做菜,煮沸过几次之后就把它扔掉,另换新的。每一次宴请客人一盘菜就值中等人家一家之产,你看多么奢侈!蔡京还嫌不够美味,他还不满足,觉得没有什么可吃的。


结果上行而下效,他的一个家人叫翟谦,士大夫们都称他为云峰先生,也是浪费无度,与蔡京差不多。有一次他在年底宴请朝臣,客人约有五百多人,厨师进上汤来,有一个客人就随便说了一句:“鸭舌做汤既鲜美又补养。”结果翟谦看了看左右,微微示意了一下,他的下人马上就心领神会了。过了没多久就为每人端上来一碗鸭舌汤,每碗里都有三只鸭舌,客人看了之后都惊叹不止。和翟谦关系比较好的人就戏言说:“这还不够,能再添一些吗?”翟谦回答说:“既然有心请客,还怕大肚汉吗?”于是就派人快快添上,每人又添了一碗鸭舌汤。这个时候一些有良心、有善心、有同情心的客人就不忍心吃了,就放下了筷子。估计翟谦这一次请客,因为客人随便的一句话,杀伤了3000多只生灵。


后来蔡京被贬斥流放,翟谦的家产也被充公,金人骚扰汴京之后,翟谦也到了贫无立锥之地的地步,最后沿街乞讨,饿死在街头上。

「余莉开讲」第11期01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 群书治要 系列书籍

   群书治要专栏 

群书治要 | 人不能改过,无非这4个原因

群书治要 | 饮酒的十个过失

群书治要 | 君子因它败坏德行,小人因它招来罪过…

群书治要 | 喜欢出名的人,常有这四种表现

群书治要 |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感召同样的人到你身边

群书治要 | 追求色欲,是因为人还不能够自足

群书治要 | 今天海誓山盟,明天就可能反目成仇!如何过情关?

群书治要 | 编撰淫书影像,大损阴德

点击图片·【群书治要】详细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