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论文·科学技艺|社区花园实践——以长沙农心园为例

沈瑶 赵苗萱 社区花园
2024-09-04


作者

沈瑶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规划系副主任,副教授,儿童友好城市研究室发起人。

赵苗萱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

预计阅读时间:9分钟


1

万物生机盎然


八字墙社区位于长沙市岳麓区天马路、阜埠河路、潇湘中路三条道路交接围合的地块内部,临近湘江、国家五 A 级风景区岳麓山、橘子洲头和岳麓大学城(图 1)。该社区建于 2000 年 4 月,占地 168667 ㎡,内部建筑均为 6 层的多层住宅,并配套建设一所小学和幼儿园,现有住户 1776 户,初期住户 70% 以上为高校教职员工,现有一半以上住户是外来务工人员和在校大学生租住于此。社区中心公园面积约为 6988 m2,但公园的空间设计与维护一般,缺乏观赏性和娱乐性,绿地与居民的生活联系薄弱,因维护一般,裸土部分也较多。2018 年为加强对居民,尤其是儿童的环境教育、美化公园环境、丰富居民生活,在岳麓区各级党委的引领下,八字墙社区与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儿童友好城市研究室(简称 CFC 研究室)结成由党建引领的“校社合作”对子,选取了一块位于社区公园交叉路口的小小绿地,开始了农心园项目的共建实验。



图1|八字墙社区区位图

   

农心园共建的初衷是以附近居住的高校师生和社区儿童为主体,对社区内部公园地块进行可持续 性微改造,打造集农业种植、自然生态教育、社区特色活动于一体的社区公共空间。希望经过一段时间的“校社合作”活动,能够带动社区居民参与公共空间管理和运营,开展农耕体验、种植互助、自然教育等活动,促进社区内部代际交流,提高孩子动手能力,丰富居民业余活动。
农心园选址于社区中心花园主入口50m 处,占地面积约 240㎡,临近科教小学,康乐宝贝幼儿园、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健身器材(图 2)。基地每日幼儿园小学下课后儿童穿行量大,党群服务中心日常也有较多党员及居民出入,有居民参与可能性大、日常维护相对便利等优势。但该块地附近5m处有一建筑垃圾堆放场,日常堆放租户搬迁后遗留的废弃家具及物品,环境相对杂乱。这个垃圾场激发了儿童友好城市研究室团队从朴门设计学的视角出发,尽量变废为宝,低成本、纯自然打造农心园的活动思路。




图 2| 农心园区位图


2

项目进程


计划用 2 年时间完成农心园的建设,目前仍然处于中期搭建过程。

2.1

 前期调研

从 2018 年 5 月开始湖南大学儿童友好城市研 究室与社区居委会共同建立社区内部工作小组, 为儿童、居民参加活动提供更加便捷的平台。通过绘制儿童认知地图、现场进行访谈等形式,听取超过 100 位居民、儿童的意见。并且通过多次儿童参画活动和“校社合作”工作坊了解儿童的诉求,让社区儿童对农心园有初步的认识,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社区居民对社区内公共绿地的关注(图 3、图4)。                                       图 3 |湖大学生的农心园设计实地征求儿童意见

                                                                

 图 4 | 活动进程图

2.2

中期活动

在前期收集的意见反馈中,有居民和儿童反映社区内部缺少休息和娱乐的场地,于是团队策划了一次“欢乐蹦蹦跳”工作坊,这也是农心园最有意思但也是教训最为惨痛的一次活动。有意思的是 CFC 研究室从社区的建材垃圾站内回收废 弃床垫,招募了部分感兴趣的大学生志愿者,在床垫上铺设干净的防雨布,引导儿童在社区邻里 借工具对床垫进行固定,改造成两个可跳跃的蹦蹦床。活动过程中,挖土、安装、切割等步骤都有很多儿童(包括路过的儿童)参与,志愿者负 责辅助和监护,蹦床建好后马上成为了社区儿童 的超级人气游具。但惨痛的教训是蹦床在建成后的第三天就因工作坊活动在社区的宣传力度不足,物业部分工作人员不能理解农心园工作坊的意义, 以侵占绿地为由对蹦床进行了拆除(图5)



 图 5 | “欢乐蹦蹦跳”工作坊现场照片


“欢乐蹦蹦跳”工作坊之后,CFC 研究室还在周末晴好日举办了数次利用公园植物、建材废材进行的微改造活动(图 6),如昆虫屋、标志牌、装饰画等,吸引了不少路过儿童的参与,并收获了一批活动小粉丝。


3

项目特色

3.1

 从“无”到“有”,变废为宝

农心园的建设没有固定的设计方案,通过初期收集儿童和居民的意愿来确定农园的内部元素,例如小朋友十分关心农心园中是否可有放置书包的书包架,驱赶蚊虫的驱蚊草等。搭建材料都是志愿者和儿童在社区内部的建材废弃场中回收后改造的,搭建工具也是在社区内部租借的。CFC 研究室和社区达成共识,通过朴门设计手法和儿童参与、公众参与的共建活动来实现社区空地的农园“变身”,培养居民、儿童、大学生的一颗都市“农”心和环保意识。

3.2

儿童参与,多方合作


农心园通过工作营等多种活动方式引导城市社区中的儿童参与进来,将儿童友好理论运用于社区 空间改造及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的发展。并且采用“校社合作”的方式整合高校资源和社区优势,确保农心园建设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图 6 |农心园微改造



4

面临的问题

4.1

日常维护问题

由于地块的开放性和管理方式等原因,实践过程中还是出现了边建设边破坏的现象。比如取得显著活动效果的“蹦蹦跳”工作坊由于活动团队、社区党委疏忽了与物业的沟通,导致蹦床被拆除,社区工作人员发现后及时与研究室联系,找回了已被拆卸的蹦床架子,但其固定及日常维护方式却成为一个让社区和 CFC 研究室头疼的课题,最终放弃了日常固定在场地的方案,选择了活动时临时摆放的方案。
由儿童与志愿者一起制作的“昆虫屋”吊挂在农园的树枝上,无需日常维护,但时间久了也遭到了来自孩子们的小“破坏”(内部树枝部件丢失),虽然在场地放置了解说标志牌和警示标志,但效果不明显。后期通过调查得知,部分儿童“破坏”昆虫屋里的部件仅是好奇心驱使,想查看“昆虫屋” 内是否真的有昆虫。可见给儿童普及相关的自然知识十分重要,后期团队计划增加附近小学校内的自 然知识科普活动。

4.2

运营问题

在社区开展活动期间,社区党委和居委会虽然提供了一定的支持,对CFC研究室的活动理念有理解与包容,但由于基层公务繁忙,主动参与活动的时间较少。且由于业主与物业仍有矛盾对立,面临物业换届危机,社区与物业的沟通有限,并未就校社共建农心园活动进行充分对接,导致新入驻的物业公司将CFC 研究室存放在党群服务中心的共建材料全部清理收走。如何处理好社区、小学、物业等 多方参与的共建形式,让居民和儿童更加有效地参加农园的建设,以及在建立农心园协商议事机制、监督执行和制定评价效果标准等方面还需要更长时间的实践探索。

4.3

宣传的问题

虽然农心园位于大学城附近,但社区内部人员结构复杂,外来租客较多,农心园此类“共享农园” 理念的广泛接受程度还有待提高。这和宣传的程度以及频率有很大关系。虽然农心园以社区儿童为切入点开展一系列的活动,通过儿童链接家长参与农心园的建设之中,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居民没有参加过活动,对于活动的开展,以及农心园朴门建设手法表示不理解。如何扩大活动宣传,让更多居民参与到农心园的建设之中,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5

总结与思考


针对前文提到的农心园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后续将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为防止收集到的共建材料及器械丢失,请社区提供带锁的储藏间临时存放。虽然目前还未形成独 立的社区志愿者团队,农心园的运营和维护还是靠社区和 CFC 研究室团队,但多次的活动已经收获了一批儿童“粉丝”,下一步将继续通过活动观察,发掘主动维护农心园、修缮“昆虫屋”的小志愿者,并通过与小学的联动将这些小志愿者们联合起来,形成农心园自主守护者团队,可以独立自主对农心 园进行日常维护和后期管理,确保农心园的日常稳定状态。
线上线下联合宣传。通过设置标志牌说明活动意图,利用微信公众号以及社区微信群等多种途径对农心园的活动进行宣传,并且及时收集居民意见 ;与物业公司直接交流与宣传,确保物业基层工作人员了解活动内容和目的;借助社区内部小学的力量,利用课余时间或者劳动课程在小学内部进行 “共享农园”知识宣传,借助儿童力量将共享农园理念传递给家长,提高家庭的参与度。
对现有已被破坏的设施及时进行修复,并且告知参与建设的居民设施破坏的时间、原因以及程度, 相信居民能够相互影响,逐渐培育其共建共识意识,促使其共行。

相关阅读人物专栏|沈瑶:给孩子留一座永续、缤纷的城市沈瑶:儿童友好社区的理论与在地实践
论文·科学技艺|成都浦江溪鹭耕夫·可食地景营造
论文·科学技艺|李自若:广佛城乡社区花园营造实例两则
论文·科学技艺|城市老旧社区花园实践—— 以宝鸡市新渭路汽修厂小区为例
论文·科学技艺|侯晓蕾:生活美学再造——北京老城区微花园绿色微更新
论文·科学技艺|孙虎:基于互动理论的山水社区景观设计实践——以珠海新光御景山花园为例
原文出处
刘悦来,魏闽 等. 社区花园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2021.


▽ 复制下方邮箱发送邮件 ▽

加入社区花园与营造共创小组
研究进展 学习讨论 资讯同步 共创合作
带你进入共创社群
独家咨询 前沿知识早知道!

邮箱:communitygarden@163.com


编辑 / 宋孟霖

审稿 / 谢宛芸


▽ 点击下方链接关注更精彩!



共创小组成员: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社区花园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