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凤清 | 我与周向春及李英村志

本编委 黄梅文哲 2022-12-28

▲李正阳题
在我认识的许多朋友的交往中,印象最深的那当然是周向春先生了,他是我这一生中难以忘怀的贤者,也是最值得信任的好人。为什么这样说呢?
这要从我写《李英村志》这本书说起,我之所以认识他,也是从这本书开始的。
那是2020年12月中旬的某一天中午,其时,我的书已经进入尾声了,一切都在审稿定稿之中,并且正在联系出版商家做好排版、出版、打印等项工作。正当一切准备就绪时,突然发现一个陌生人的信息出现在我的手机屏幕上,他要我接受他为朋友。当时我也顾不上那么多就接受了。他当即说了他的来意,他说:“我叫周向春,我在周姓家族群里看到了《李英村志》这本书即将问世……”他要求加入《李英村志》这本书行列里来。当时,我犹豫不定,心想,你又不是我李英村人,为何要进来?再说,在七十年代初,我们尽管是一个村,但早已解体,没有必要。其次,村志这本书,尽管是村级最低层的刊物,但也不是你想进就进。当然也有例外,有一个先决条件,必须是特殊人才,否则就没有指望。比如说,爱好文学,擅长绘画、书法等等。
当时,他郑重其事地说:“我不仅会画画,还懂书法、摄影等。”我说:“那还差不多。”我就叫他把半身相片、个人简历和有关作品发过来。最后我还说:“出版村志一书,是靠名人学者赞助的。”他说“那好说”,当即就转账200元作为出版开支的费用。于是,我就把周先生放在人才佳作篇这一栏目里(因为这一栏目里大都是有一技之长的特殊人才)。
从那以后,我就认识了周先生。从那时起,几乎每天晚上,他都要跟我聊天,问这问那:这本书是哪家出版社出版的,在什么地方出版,出版社名称叫什么,如此等等。打听得非常详细。当时我想,看来周先生这人蛮关心这事。我当时并没有回答那么具体,只说这一切都是由他叔爷亲手操办的。因为他叔爷是这本书的电子版的制作人,都是由他亲自在网上搜索联系的,亲自与出版社洽谈的。

后来我亲自和他一块儿到厂家考察了一趟,厂就在江西省九江市。关于出版的本数、质量、价格都当面协商好了,只是没有签订合同。谁知后来在签订合同时,我又不在场,结果玩了我的笔头,以致后来在送书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带来了小小麻烦。由于是初交,我也不好意思说这些多余的话。

到了年底,周先生他回来了。就在他回来的那天下午,他背包一放,就直奔我家而来。他家住在蔡山大道旁,我家住在生活小区,不算太远,几分钟就到了。一进屋,就老叔前老叔后地问我,显得十分亲热。我当然是高兴接待,双手欢迎,又是递烟,又是倒茶。
他开门见山地问我:“老叔,这书怎么个发放法?”
当时,我心里也没个谱,怎么发放,心里也没有作好充分准备。他当即向我提出了许多合理化的建议。他说:“村级志书,在全县来说,少有,罕见。你为李英村人办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好事。这本书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开创了历史先河,成为数百年来人们了解李英的历史见证。值得赞颂,值得发扬光大。要么,我和你一同去县档案局一趟,怎么样?看效果如何?“我说:“好。”就这样,第二天一大早,当时正值隆冬季节,我俩迎着凛冽的寒风,踏着晨霜向车站奔去,正好赶上头班车,直驶县城。
走进档案局的大门口,向春叫我在门外等候,他去与有关人员沟通。哪知接待他的人正是现任陈峰局长和王唤柳先生。我在门外等了一会儿后,只见他满脸红光,笑容满面,精神抖擞地迈出会议大厅,手捧证书向我招手致意。在档案局门前,我俩手捧证书照了张合影相片。一切都如愿以偿。从那时起,我们俩就认识了王唤柳老师。


回来后,他又和我商量下一步怎么走。我说:“一切听你的,你说咋办就咋办。”
这天一大早,又和前天一样,他直奔县城。这回我没有跟他去。他很关切地说:“你老人家年纪大就不必去了,让我一人去。”我说:“也好。”这样由他一人把书送到各个有关单位,如县文旅局、县民政局、县图书馆。这些单位的有关负责人都很热情地接待他,并且都办了相应的手续。不仅如此,周先生还亲自将此书送往黄冈市史志研究中心收藏,寄发省有关部门。

我当时喜出望外。与此同时,文旅局有关负责人曹锦军为《李英村志》这本书写了一篇题为“初读李英”的文章在公众号上发表,并对此书作了高度评价。为了纪念这次难忘的采风活动,我把有关人员写的文章编辑整理成一本《采风之旅》作为永久纪念。
后来又由于年关已到,又加上疫情,导致新书发布会不能照常进行,我只好将其推迟到2021年2月27日(正月十六)。那天在蔡山镇相聚纯真主题餐厅,我们隆重举行欢迎黄梅文史哲及蔡山泼墨诗社有关人员来我村举行盛大庆典仪式。
我万万没有想到一部《李英村志》引起了“黄梅文史哲”公众平台负责人王唤柳老先生和李滨主编的高度重视,真叫人三生有幸。李滨主编在这次采风会上发言,他高度赞扬了李英村有识之士。他说:“志书有存史、教化、传承、三大意义……”👉我县首部村志面世 黄梅文史哲主编说…

于是,我把这一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发到群里,立刻引起了回响。大家都为之喝彩,一个个都欢欣鼓舞,赞声连绵不断。如在外地安居乐业的副团级转业干部李清好说:“李英村志的发布,是一项正能量的表现,也是弘扬正气,不忘初心的真正体现。作为李英村的子孙后代,要为《李英村志》的发布感到骄傲和自豪。”像这样的豪言壮语又何止他一人呢!
通过《李英村志》,大家记住了十户总裁李本祥,革命后代李金荣儿子李进清,德高望重的项火旺老师,项交春老师,还有大学士李君,李灿恒……
我要万分地感谢周向春先生,没有他的努力,哪有今日。他的这种大公无私,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是值得我学习的。他乐于助人的品质,令人敬佩。他虽然言语不多,但情感动人。不是他,我就无法进入“黄梅文史哲”这个平台,也不可能与大家一起分享、安度幸福的晚年……

作者简介

李凤清,退伍军人,小学高级教师,中师文凭,《李英村志》主编,喜欢弄文泼墨,作品散见于党报诗刊。【链接】《黄梅山歌》序黄梅农民变律师
黄梅古文化遗址游螺墩

【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

黄梅文史哲 编委会

顾问:周慧  刘光天

主编:李滨

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文战华、王汶柱、石阳艳、龙静、朱文霞、何国彩、李九华、李凤清、严凤琴、周向春、柳景钢、桂林枫、桂文林、涂向阳、梁文雄、黄赞煊、蒋国雄、蔡群

执行副主编:龙静  柳景钢

联络部(以姓氏笔画为序):文战华、王汶柱、石阳艳、李九华、李凤清、严凤琴、周向春、桂林枫、桂文林、涂向阳、梁文雄、黄赞煊、蔡群

👉本平台长期招募编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