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杀人八百万, 错杀黄梅半个人

本编委 黄梅文哲 2022-12-28

‍‍‍‍‍‍▲李正阳题
本平台常年面向全球征集文稿、视频、漫画等,不限题材和体裁。若是全网首发(可声明原创),请务必注明!欢迎投稿(荐稿)!👉联系我们 加入最新的网友交流群(原“鄂东网友交流群”被封)和文学群

他杀人八百万,错杀黄梅半个人

——兼为黄巢“残暴”辩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遍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首咏菊诗,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所作,英雄气慨溢于言表。


黄巢,山东荷泽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但成年之后却屡试不弟。唐僖宗乾符元年(874年),全国各地连年发生水旱灾害,百姓饥无所食。河南濮阳的王仙芝率众起义,起义军攻州占县,很快攻陷了曹州、濮州和郓州等地。这时的黄巢也在山东聚众起义,数月之间众至数万人。

之后两支起义军时常合兵一处与唐军作战。乾符五年(878年)正月,王仙芝在黄梅兵败战死,其余部投黄巢,并推黄巢为黄王,黄巢自称“冲天大将军”。率领起义军转战黄淮流域,又进军长江下游一带。他们顺利渡过长江,打进浙东。起义军一路上势如破竹,接连打下越州、衢州,一年后攻克广州,


蕲黄一带是当年王仙芝和黄巢与唐朝官兵激战的一个战场。光绪《黄梅县志》载:唐僖宗乾符四年,黄巢冠蕲春。巢逼蕲春邑人魏英密遣其子远述,通高骈及蕲黄招讨使刘巨容合兵蹑之,巢转掠他郡。僖宗乾符五年正月,朝廷以曾元裕为招讨使,二月败仙芝于黄梅,杀五万余人,追斩仙芝,传首京师。僖宗中和二年,黄巢陷黄梅。三月天无云而雨,黄巢陷州郡至梅民多流亡。

黄梅县地名志上有多个与黄巢有关的的地名。我去过其中三个有黄巢故事的地方。一个叫卷刀口,位于长岭西南三里许,为独立小山的山名。唐乾符年间(公元878年)黄巢统兵转战于此,怒杀官兵,刀口卷刃,故名。一个叫换刀岭,在现垅坪水库电站西里许,传说唐代黄巢起义军有个将领,在此山岭上换刀,故名。第三个是停刀口,位于马鞍山的鞍部,黄梅镇与下新镇交界处,是一处黄梅通往独山、下新的山峰隘岭。这隘岭周围村庄行政村的村名,就一直叫停刀口村。

停刀口来历的故事千百年来口口相传,家喻户晓。相传是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在黄梅与官兵作战,杀到马鞍山时,麾下错杀了一名腹中怀有婴儿的孕妇。黄巢知道后,严令停刀,再不许杀害无辜。因此,人们将此处叫做停刀口,一直叫了一千多年。民间传说黄巢杀人八百万,错杀凡间半个人,说的就是错杀黄梅半个人这件事。传至现在,我国《刑法》第四十九条还明确规定: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看来,这也是黄巢对中国法治的一大贡献。


黄巢杀人八百万,错杀凡间半个人,何谓“半个人”?就是说黄巢所杀的人中,都是该当死罪的“妖孽”,只有这个怀孕的妇人,她本属于该杀之列,但由于她被杀了,腹中所怀的胎儿也就跟着屈死了。这个还未出世的无辜的小生命,就算是被错杀的那“半个人”。这首民谚的意思说得很明白:“黄巢杀人八百万”,多则多矣,然而,几乎没有错杀的。


当然 ,无论是“八百万”之多,抑或只是“半个人”,都不过是民谚中夸张手法,并不是据实统计的数字,而且传说也不足为凭。但这首民谚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包括黄梅人民在内广大群众的爱和憎,反映出历代劳动群众对黄巢和“黄巢杀人”等历史问题,所作出的形象而公正的评价。

无论正史,野史,对于黄巢的评价都是负面居多,在任何史书上,黄巢的残忍、暴虐和狡诈无人能及。但他杀的人究竟有没有八百万之多,也只能永远成为一个未解之谜。黄巢真的杀过八百万人么,我看这个应该是不实的。


从记载中估算,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 估计全国有八千万人。而在唐僖宗光启三年(887年)全国合计约七千二百万人。期间875年—884年为黄巢之乱,即使期间全国真有超过八百三十万人死亡,但不都是死于黄巢大军之手。对八百三十万人死亡负责任的,首先是唐朝政府的血腥镇压,如官兵在黄梅与王仙芝一战中,官方确认其杀义军人数有五万。


在全国若按类似这样的战役一百场计,死于官兵之手的人就是五百万。因为唐政府的无能和自然灾害,其中这里面有很大一大部分是饿死的。在此期间与官兵作战的有黄巢、王仙芝、庞勋、黄浩等多支义军,两军交战必有伤亡,应当各领其责。也不能把所有把所有战死者的责任,全部归到黄巢头上,这肯定是片面的。

历代统治阶级和那些“清高通达”的士大夫,他们总是恶毒诬蔑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军及其领袖,对“黄巢杀人”也大肆渲染,横加诽谤。攻击黄巢起义军“毒流万姓,盗污两京。”当时,剑南西州节度使高骈诬称黄巢是“以焚劫为良谋,以杀伤为急务”。新、旧《唐书》,都是把《黄巢传》置于全书的末尾,与安禄山、史思明等“逆臣”的传放在一起。可是,不管他们怎样加以贬斥,黄巢义军在历史上的功绩是抹杀不了的!


《资治通鉴》上说王仙芝、黄巢起义时,“民之困于重敛者争归之,数月之间,众至数万”。当黄巢统率义军浩浩荡荡开进长安那一天,民众“夹道聚观”。当时尚让代表义军出来向市民讲话,大意是:“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如李氏不爱汝曹,汝但安居无恐。”而且义军“见贫者往往施与之”。这些事实批驳了所谓“毒流万姓”之类的谎言。据《资治通鉴》记载,黄巢义军初入长安时,“尤憎官吏,得者皆杀之”,镇压的主要是少数的皇室贵族、达官豪富。


黄巢建国称帝时,在颁布的政令中说:“唐官三品以上悉停任,四品以下位如故。”这有力说明,黄巢义军对待唐朝廷中的旧官吏,也是比较谨慎的,采取了有所区别的政策。当黄巢义军退出长安,重又攻入城后,“怒民(实指大地主、大商人)之助官军”,曾采取某些镇压措施,那也是很自然的事。但所谓“洗城”之说,实属夸大。

黄巢义军攻入长安时,晚唐著名诗人韦庄正在长安应举。他是这一历史事件的目击者,事后,他写的一首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就真实反映了黄巢义军占领长安时的情景。尽管《秦妇吟》诗中攻击黄巢义军,而在叙述黄巢义军重新攻占长安前后的那些诗句中,除了写战役之后城里缺粮的情形外,并没有什么“洗城”之类的描写。


相反,韦庄倒是认为唐王朝的“官军”的抢劫远比黄巢义军更甚。诗人借一老翁之口说:“千间仓兮万斯箱,黄巢过后犹残半。自从洛下屯师旅,日夜巡兵入村坞……入门下马若旋风,罄室倾囊如卷土。


就连官修的史书也不得不承认唐王朝的“官军”惟以奸淫剽掠、残害民众为事,纪律坏极了。《资治通鉴》上说,“官军”第一次反攻长安时,“军士释兵入第舍,掠金帛、妓妾”。《新唐书》上也说,黄巢义军退出长安后,封建割据势力的方镇兵曾“互入掳掠”。由此看来,“以焚劫为良谋,以杀伤为急务”的,倒正是唐王朝的“官军”,而不是黄巢义军。当然,我们也无须讳言,黄巢义军也杀了一些人。这当中也可能避免不了有误杀或滥杀的现象发生。对于历史,我们还是应该采取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态度。既反对对于农民起义军的诬蔑,同时也要尊重历史事实。


在后来的历史人物中,又出了一位敢和黄巢相对并论,一较高下的英雄,他就是在浔阳楼上题反诗的宋江,他在诗中说: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宋江"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这两句诗恰如其分反映出宋江当时的处境和心情,宋江对自己的遭遇极为不满,对自己的能力非常自信,有着非常大的志向或者说野心。


其实,宋江不满的是腐败的吏治,对皇帝还是忠心耿耿的,宋江在“他日己遂凌云志”时,还真不如黄巢真丈夫!他只是一个不反皇帝,接受招安的投降派而已。

作者简介

黄仲华,黄梅县大河镇黄桥村人,律师,现客居广东中山市。【链接】送粮一起来说说黄梅戒碑亭与去思碑黄梅网友聊教育
黄龙潭,不只是个传说【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

黄梅文史哲 编委会

法律顾问:黄仲华(资深律师)总编:李滨特邀主编:汤燕春主编:龙静副主编:柳景钢委员:余建新  张剑扬  程立祥👉本平台长期招募编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