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戒碑亭与去思碑

本编委 鄂东文史哲 2022-12-28

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
本平台常年面向全球征集文稿、视频、漫画等,不限题材和体裁。若是全网首发(可声明原创),请务必注明!欢迎您投稿(荐稿)!👉联系我们 加入最新的网友交流群(原“鄂东网友交流群”被封)

在旧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封建王朝为维护其政权的长治久安,力戒地方官员骄奢淫逸,渔肉百姓,倡导官员清政廉洁,为地方百姓兴利除害,推出系列的警戒和旌揚地方官员的办法。其中,清顺治《黄梅县志》详细的记述的“戒碑亭"与“去思碑"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举措。


“戒碑亭”就是在县衙中间的大道上,即官员来往的必经之地,建有一个亭子,中间立了一个石碑,刻有I6个字“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据传这是宋太祖趙匡胤为警示地方官员,要求县衙前必须立此碑。明示官员的俸禄是老百姓的血汗钱,理应为民办事,替民分忧。

虽然老百姓容易欺负,但天理难容。我记得时任县委书刘树生在一次全县领导干部大会上讲: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毌,要权为民用,利为民谋。并付实际行动,被评为全省的廉政领导干部。但是在领导干部队伍中,确实存在少数人,权为己用,利为己谋,最终被人民所抛弃。


“去思啤”对造福一方百姓,政绩卓然的地方官员,离任后当地百姓念念不忘,刻“去思碑”记其功业,以作永久之纪念。顺治县志里有这样一段话,直指人心。“盖仕当其时,可以作威,可以作褔,人或避其所不欲,而故其所欲,言逊礼恭,誉政而颂德,未必实然。不若去后而人心思之,无伪也。思之无伪,见我德在人,而不泯也。”所以官员离任,得民心之思念者难,去久而得民心思念者,更难!明史记载黄梅立“去思碑”者三人。

戴中,江西新凎人,成化二年(1466)进士,任梅知县四年,百姓感其德立“去思碑”邑人刘魁为记:“门无私谒,礼贤下士,恤贫敬老,有益于民者,慨而为之恐后。不受拘阂,不较计乎利害。秕政除之,蠧政剔之。财用之有糜费者革之。”“一邑之中,庭无滞狱,里无追胥,弱者得以立,寡者得以安,饥寒者得以温饱。士有教养而登科者相继,崛强者安分而免罪。”先后在县内建起了儒教学宫,阴阳学馆,医药堂,横山六铺,两处粮倉,共计145间。民不知劳,储谷万担,以备贷赈之用。其功业创自本朝之最。

张九一,河南新蔡人,嘉靖年任梅知县三年,民感其德拥立“去思碑”,邑人邹守益记其善政:兴学校建东禅书院,修奎楼一座,大厅,号房,大门共若干间,围墙履瓦,颇称宏丽。后万历二年被知县张维翰拆毁,遂无议建者。安抚疲民常念民生之艰,努力减轻徭役,公开清祘到户,甚爱民力。慎用司法,力戒株连,快决积案。慎交往,以道德文章求见,以宾客相待,以请求办私事,一律谢绝。常访民情,锄豪强,息盗贼,而民无怨恨,吏少作弊,严伸保甲之规,严诘枉为,郊邑无夜警之患。

姜忻,南昌人,嘉靖四十三年进,隆庆二年(1568)任黄梅知县,离任之日民遮道泣送,众议立“县思碑”,邑名人曹麟撰记。梅地低湿,连续水灾7年,到任时到处可见,道陌遍荊榛,民居皆蓬屋,民生极度贫弱。

他多次申报朝廷开仓放赈,并请求减轻田赋,以培民力。带领民众修复楊穴溃堤,新筑孔垄一带新提,以防溃浸,使农业生产得到较快恢复。严惩吏奸,民间恶棍还民于安宁。修葺学院,置学田60亩,以供办学需。邑人深感叹曰:仁至而德远也!为广生表政绩突出官员,推乡村文明之风气,悬着还设有名宦祠、乡贤祠,入厂内祠者立牌位,享四季香火,受万民追念!


当然“去思碑”的碑文难免有些溢美之词,但近280年的明代,梅邑有记载的知县48人立“去思碑”的仅3人。元明两朝入名宦祠和乡贤祠者仅39人。这就是史志抑恶扬善的功能,对当代营造官场风气,亦能发挥很好的激励和倡导作用。

作者简介

姚腾凤,黄梅一中1968届高中毕业生,曾任县委办干部、苦竹区委书记、县农业局长,退休后参编县志多年。
【链接】给娘买胸衣
梦回老屋探娘亲
五祖寺与东禅寺
我的邻居
这位黄梅籍"小镇做题家"火了!
漫话黄梅民俗“七月半”
蔡常春•黄梅在外名人传天下
思忆烫豆粑

网友曝光黄梅某婚介所,却被威胁?

福主菩萨在黄梅这里隐修成仙

黄梅县太白镇史话

驿站红尘(五)

太白湖的美丽传说

黄梅古驿冒失鬼怒打赛金钢

蔡常春•黄梅在外名人传天下

从五祖向冯茂老汉借山说起

黄梅交警这样回答电视问政

黄冈黄梅: 驻村书记石锦平

蒋国雄 | 詹圩”青龙“飞灵韵

从五祖向冯茂老汉借山说起

鄂东文史哲 编委会

法律顾问:黄仲华(资深律师)

顾问:刘光天

总编:李滨

特邀主编:汤燕春

主编:龙静

副主编:柳景钢

委员:田宇祥  朱文霞  张剑扬

👇 "阅读原文"留言      👉本平台招募编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