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网师2018年度十佳生命叙事(七) | 缘,妙不可言
【网师2018年度生命叙事·《缘,妙不可言》】
——我的2018年新网师故事
提交人:173167 穆勒滚
缘,让我们相遇美好,演绎一路网师的芬芳,叙写一段生命成长的故事。
——题记
遇见新教育 结缘新网师
记得那是2002年,我在《教师博览》杂志中看到了一篇关于新教育的文章,知道了有“教育在线”这样一个网站。那时候,办公室、个人都还没有电脑,我便去了网吧,做了一个不会玩游戏的“网民”。打开“教育在线”网站,被“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句话所震撼,迫不及待地注册浏览学习后,发现这真是一个崭新的天地,朱永新教授的教育理念以及那些激人上进的话语,一次次撞击着我的心灵,我记住了铁皮鼓、干国祥、小曼等名字,也被他们所追求的新教育理想和境界以及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新教育实验探索行动所感染。虽然没有全身心的加入学习,但新教育的精神一直影响着我后来的教育工作,使我一直没有停下成长的步伐,一步步从一线教师成长为教研员。
2016年9月,我荣幸地被评为云南省“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短暂的欣喜之余,我也清楚的认识到:这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自己离真正的名师还有很大的差距,我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知识结构。这时候,我又想到了“教育在线”,便又开始到论坛发帖、写读书日记。在论坛里得到了“志在书里”(郭良锁)老师的关注,在郭老师鼓励下,我于2017年8月成功加入了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新网师)的学习行列。
学习伊始的第一个学期,网师丰富的课程内容都很吸引我,于是我一下报了三门课程,还主动报名担任一门课程的组长。这对我来说是一次很大的挑战,每到授课时间,我都坚持放下其它的事情按时参与听课,认真参与互动交流,认真完成作业,出现了曾经在下乡路上听课,课程重复时同时听两门课程的情况,最终我坚持了下来。每一次听老师们的课都有很多触动,每门课程的学习都有不同的收获,特别是担任组长的经历不仅让我学会了如何当好讲师的助手,也学到不少电脑操作的技术。同时,我也发现一年的网师学习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目标,尤其是在写作方面。尽管学到了很多有关写作的理论知识和写作技巧,但是由于我自身基础较弱的原因,依然感觉到自己不会写、写不好。
遇见“重要他人”,遇见更好的自己
初识郝晓东老师,是在新教育网站阅读到他的一些文章后,他的教育思想、实践经历深深感染着我,也发现他网师授课的理念和方法有些与众不同。上学期,看到有他的课,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儿童的人格教育》。从布置课前预习作业、要求发微信朋友圈(后来改成写打卡日记)、到阅读批注和画思维导图,虽然看起来任务繁多,但我当时想,来网师学习,就是为了经历真正的学习,这样的学习过程一定会让自己真实的进步。
在我拿到阿德勒《儿童的人格教育》这本书后,开始阅读就感到很费力,根本读不懂,写打卡日记不知道写什么,于是,我只摘抄一些关键的句子作为打卡日记,根本写不出自己的感悟。直到听了郝老师的试讲课程后,我才对如何读好、学好这本书有了方向。郝老师说这本书有一定的理论性,用读其它书籍的方法去阅读,很难读懂,但不要着急,要常读常新;我们现在用打卡、批注、摘抄的方法是对的,一定要逐句的理解,写自己的体会,把这本书的内容结构化,形成框架,真正去理解阿德勒在说什么;最后跳出阿德勒,形成自己的理解,真正去领会这本书的要点。
后来的学习中,虽然读起来依然吃力、写起来依然难,但我一直坚持课前阅读、打卡、思维导图、认真听课,特别是坚持自己记录整理每一次授课内容,慢慢的对课程学有所悟,打卡日记中也有了自己一些粗浅的思考。而让我不敢相信的是,我的打卡日记竟然也被置顶了,这大大的鼓舞了我,让我更加投入到了阅读和打卡中,每天回到家,不再玩手机、看电视,而是先完成阅读和打卡,一次读不懂,再读,还不懂,继续读,直到读懂了再写打卡日记,往往完成打卡时已至午夜。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坚持阅读郝老师的网师一周观察文章,每一篇文章都能让我受到启发,激励我坚持和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特别是阅读《信息泛滥时代的深度学习》一文,让我对如何进行深度学习有了新的感悟。不仅明白了以前我经常买书阅读、做摘抄笔记、包括最近学习《儿童的人格教育》时画的思维导图等,都还是浅学习,甚至是“伪学习”。也明白了一直感觉自己通过网师学习提升不大,原来就是因为缺乏深度学习,学习后大部分停留在理论掌握层面,没有真正实践应用。
在郝老师不断的鼓励和指点下,都坚持每天打卡,写的字数也越来越多,到课程结束,一共打卡101天,字数累计达8万字以上,有30篇打卡作业被置顶,网师周报还专门刊发了我的打卡日记。这对于我来说简直是一个奇迹。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进行深度学习,找到了写的自信,虽然离会写、写得好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我明白写作其实就是把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想、所闻记录下来,变成自己的文字,然后不断修改、打磨的过程,是反思自己,修正自己的过程。
这些转变,都因郝老师成为“重要他人”,每一次授课,一个个陌生又生硬的概念在他深入浅出的解读下总能使我豁然开朗。在学习过程中,郝老师给予了我莫大的鼓励,不仅在打卡日记中进行点评鼓励,也多次在网师一周观察文章中提及我,同时,把我列入了优秀学员、榜样教师的行列:甚至跟朱永新老师当面汇报新网师工作中也提及了我。
每一次读到这些提及我的文章,我的心里都会乐滋滋的,继而像被打了鸡血一样,充满了能量,使我精神焕发,干劲倍增。同时我也会感到心生忐忑,因为无论是课程学习,还是其它方面的能力,我都没有郝老师说的那么优秀,少数民族、数学教师、读书不多、写作不好等是我的学习基础,也是我的弱项。比起新网师里的很多优秀的老师们,我还有很大差距,需要学习和提升的方面还很多,所以,每一次的夸奖,我更愿意把它作为是老师对我学习态度的一个肯定和鼓励。同时,我也清楚的认识到,提升自己的唯一办法是:唯有脚踏实地坚持阅读和写作,跟自己的过去比,一步一步的往前走。就像郝晓东老师所说:反省自己的局限性,向你佩服的人学习,使自己各方面能力得到质的提高。
遇见同行人,有你们真好
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郝晓东老师给予我的鼓励之外,也得到了学习群很多老师的鼓励与帮助,张海英、程景轩、翟小洁、方娇艳、贾颖...... 一个个名字由陌生到熟悉,由相识到相助,他们都有着积极的学习态度,扎实的专业知识,谦逊的为人处事,同时又乐于分享经验。阅读他们的打卡日记,让我发现自己尚有多方面的不足,也时时提醒我需要努力弥补自己的知识结构,做更好的自己。
开始打卡的时候,我很少认真阅读同伴们的打卡日记,一是我完成打卡时间已晚,二是对课程理解不够深刻,阅读很少能产生共鸣,当时也仅仅只是进行简单浏览后点赞,主要为了赢得积分。后来开始关注程景轩老师的打卡日记,才发现他的每一篇日记读起来都那么有亲切感,他能很好的把深奥的理论转化为自己的理解和行动,并把自己的思考和实践相结合记录下来。虽然同为小学教师,但程老师的阅读理解和书写能力是我这个数学老师努力的方向。现在,每天阅读老师们的打卡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我也能在阅读的过程中与老师们产生共鸣。
张海英老师是我交流最多的一位,从第一次因作业困惑的交流,到后来的打卡心得分享,再到交流难读章节的阅读方法、读书心得、家庭教育心得等等,每一次交流都有很多收获。通过交流,我知道了张老师每天能读三本书;勇敢的挑战自己,担任郝老师的课程助手;在学校组织读书会、尝试家庭会议等,所有这些都使我得到很多启发。
还有一位印象深刻的李红霞老师,从打卡日记看出来,李老师已经是当奶奶的人了,有很多日记内容是课程学习后在孙子的管教上进行实践的记录,她能坚持打卡118天,虽然有些日记比较简短,但可以看出,每一句话都是真实的表达。同时,李老师也组织了读书会,鼓励喜欢读书、积极上进的同事加入新教育。在一篇打卡日记中,李老师说到,她很喜欢读书过程中背诵重要知识的方法,背诵过后再碰到这些概念,脑子里不再只是概念,而是能联系生活,触动思维,辨别真假,指导行动的活知识了。李老师作为前辈,对已经年满46岁、教龄28年的我来说真是一个很好的激励和学习的榜样。
另外,贾颖老师画思维导图的经验分享、方娇艳老师的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与翟小洁老师的学习和互动…… 还有很多有相同尺码,有着共同职业理想和追求的一群人,学习路上的美好相遇,使我不断变得更好。
不忘初心,努力走得更远
以前,我下班回家,只想着看电视,玩手机看朋友圈,周末的时候也大多想着休息和游玩。而现在,我每天回到家完成家务事以后,都会先进行阅读和打卡,周末时间不再舍得浪费,也不再去参加不必要的应酬,虽然专注力和控制力还不够好,但是我已将学习视为生命内在需求,而不是外在的强加负担,真正有了终身学习认识的行动。能耐得住寂寞,啃读书籍,坚持书写。
在教研工作中,以前我常常关注的是一节课老师是否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是否采用了自主合作、主动探究等新的教学方式等,对老师的建议也往往只停留在学习课标、学习教学技巧等方面。现在,通过新网师的学习经历,我学会了应该更多的从一个老师的整体人格上去关注,关注老师的阅读和学习。因为我知道,一个热爱阅读和学习的老师,课堂的上细节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同时,阅读和写作,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郝老师也说过,教是为了更好的学,我充分利用教研活动和专题讲座的机会,把我新学到的儿童教育理念和老师们分享,“如何关注问题儿童”“学生为什么成绩差”等等老师们经常与我交流的问题,通过学习课程,不再像以前简单的回答,而是关注到了背景和原因。这些也进一步提高了我对《儿童的人格教育》课程的感悟。
不可否认,有时我也会出现身体不适的时候,想起没有听的课,没有完成的作业,也会产生一些困惑!本来可以按部就班的完成好工作任务,为什么还要来网师学习,折腾自己,有什么意义呢?这时候我总是回想我加入网师的初心:是觉察到自己的不足与困难,想通过网师的学习提升自己,获得一种内在的满足;是因为不想只按部就班做应该完成的工作,应该去突破和发展自己,真正从内成长,提升专业能力。
前几天,与两位朋友聊天,他们都了解我参加网师学习的事情,其中一个朋友说“感觉穆老师在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对于那些50岁躺在回忆里的中年人,只能说穆老师对生活更热情,生活也一定会在之后对这样的中年人报以温暖的!”,对于工作和生活,我一贯以“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心态对待,参与新网师的学习亦是如此。虽然我在新网师学习才开始,但却收获了很多——学习的方法,阅读的自信,还有一群有着相同尺码为梦想奔跑的朋友。也让我对过去四十多年有了回顾和反思:知识和经验的反思,家庭教育的反思,教育工作的反思。同时,专注力和自控力也在慢慢提升,不再倦怠,不再迷茫,不再焦虑,不再惧怕变化的未来。
缘,和新网师相遇;缘,和重要他人相遇;缘,和志同道合的伙伴同行;缘,和更好的自己相随;缘,妙不可言!
【作者简介】
穆勒滚,网名:纵歌,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小学数学教研员。新网师学员,云南省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云南省“万人计划”基础教育教学名师,所主持名师工作室连续三年省级考核获得“优秀”。多年来,努力探索新时期教研工作方法,广泛深入一线开展有效教研,关注一线的教师专业成长。他认为学习是终身的事,希望通过网师学习,在网师文化的浸润下,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专业素养,更好的引领团队成长,为区域教师的专业成长服务。
【点评】
生命因坚持而熠熠生辉
——读穆勒滚老师的生命叙事《缘,妙不可言》
翟小洁
穆勒滚老师是新网师的榜样。“榜样”二字从何而来呢?读他的生命叙事,便解开了榜样的密码。
新网师是所有不甘平庸的教师的精神的家园。很多教师对之一见钟情,但又在观望中望而却步。学习的难度和深度、坚持的力度都是考验网师人的一张张无形的试卷。在这一份份的试卷面前,穆老师将近满分。
1坚持完成新网师的听课
因为新网师高标准的要求,我认为,在新网师,可以坚持完成一门课程的老师已经算是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强的了。但是穆老师在进入网师的第一年就选了三门课程,并且还坚持完成了学习。更重要的,这个学习,不是浮光掠影式的,亦不是走马观花式的,而是扎扎实实,铿锵有力式的。最让我佩服的是,在如此繁重的学习面前,他还主动报名担任了组长,为自己创造“做中学”的难得的机会。丰富了自己,照亮了他人。
2坚持书写结合、拨亮生命
新网师的学习是自觉式的学习。阅读、打卡这些学习活动貌似和成绩没有太大的关联,但日积月累,生命的厚度逐渐形成。有人偶尔打卡、有人为打卡而打卡。穆老师不仅仅坚持上好每一节课,还坚持有质量的阅读、打卡。他的打卡不为日更而打卡,每一次的打卡书写,都留下自己阅读的痕迹,留下思索的过程。打卡101天,字数累计达8万字以上,有30篇打卡作业被置顶。这个坚持让穆老师的生命逐渐拨亮,也让我们为之赞叹。
3坚持虚心向学、勇猛精进
穆老师的学习力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但最让我佩服的是他谦逊的为人为事的态度。作为“万人计划”的教学名师,作为教研员,他没有躺在功劳簿上一劳永逸,也没有因为漫长的职业生涯而疲倦懈怠。相反的,他觉得自己的责任更加重大。而这份与生俱来的担当和责任促使他沉潜在新网师,认真听讲师的课,虚心向新网师的同伴学习,勇猛精进。最好的学习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穆老师真真切切的实践着这句话。
就是这份“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坚持,让穆老师的生命彰显出勃勃的生机。因为坚持学习、坚持思考、坚持去超越每一天的平凡,所以,这份坚持把他送到了新网师这个广阔的大舞台上。也让他的生命熠熠生辉。既照亮了自己,也明亮了他人。
人生在世,我们每一天的生活看起来都是单调的。而我们每一个人都如同把石头推向山顶的西西弗斯。如何在单调的重复中获得生和生的力量,穆老师的别样的坚持给了我们最好的示范。当然,正如同郝晓东老师所说的,最好的学习是“做中学”,是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我相信新的一年,穆老师会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更好的践行自己在新教育这片沃土中收获的理念,做一个因践行而更加厚重、更加敞亮的教研员。
往期精彩
新网师2018年度十佳生命叙事(二) | 与你同行,从火山到雪山
寒暑假发布招生简章
新网师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