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语文老师送给毕业生的礼物 | 网师笔记

199180 罗艳 新网师 2022-04-17

作者 | 罗艳

审核 | 张明坤

编辑 | 杨茜
语文老师送给毕业生的礼物

毕业班的孩子们的课是上一节少一节了,我决定这一次的语文课,不在教室,而在小池塘边。课题——静待花开。我非常想让孩子们,在清晨的小池塘边静静地等待莲花盛开。

孩子们一听到这个消息开心极了。他们兴致勃勃地跑到了果园里,围在了小池塘边。这时候,小池塘里尽是满眼的翠绿,一片一片的莲叶把池塘遮得严严实实,不仔细瞧,很难发现有花的身影。似乎,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把她们从睡梦中叫醒了一般,微微睁开了惺忪的睡眼。没过一会儿功夫,再看去,似乎又张开了一些。孩子们兴奋地呼朋引伴:“快看,这朵开啦!”“是的,是的,你看那朵也开得更大啦!”“我观察的那朵,之前还是花苞儿,现在也微微地开了。”渐渐的,刚才还是满池碧绿的小池塘,转眼被盛开的朵朵粉红色的莲花一点缀,便热闹蓬勃起来了。朵朵粉色的莲花像是乘着绿色云彩的仙女,降临人间,清新淡雅又不乏可爱俏皮。

这情景让我想起了刘禹锡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虽然我知道这眼前的是莲,而非真正的荷花。可是文人墨客从来无须用科学分类,去把莲花与荷花仔细区分开来。校园里毕竟也没有一池荷花,可是就是站在这种满莲花的小池塘边,孩子们能够借此感受到诗人看到美景赋诗的那种兴发感动就是最大的意义。

我对孩子们说,让我们读一点古人写莲花或者荷花的诗给莲花听听,把她们叫醒可好?孩子们诵起了“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又背诵起了“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也背诵了“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看,杨万里是的确爱莲的,写了许多赞美莲花的诗篇。我对孩子们讲,古人爱莲,不仅是因为莲花的美丽优雅,清香扑鼻,全身皆有用,还因为它们长在污浊的淤泥中,却能出淤泥而不染。比如周敦颐的《爱莲说》,就是这样的名篇。于是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吟咏荷花或莲花,也托物言志,要做像莲一般品性高洁的人。

在这小池边等待花开的过程中,我又为孩子们读了一篇《千年古莲发芽之谜》的科普小文。也就是1955年的夏天,北京香山植物园古莲盛开,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因为这棵古莲的种子是考古发掘时发现的,据测在地底下埋藏了近千年,经过浸泡培育,竟然又开出了淡红色的莲花。花蕾比现在的莲花更长些,颜色也更红一些。据说,日本千叶县也曾发掘出2000多年前的古莲子,经过培育也发芽开花了。孩子听得饶有兴趣。我问:“这个发现和实验说明了什么?”孩子们若有所思,有个孩子小声地说:“这说明古莲子生命力是极其旺盛的。”      

回到教室里,我问孩子们在这节课收获了什么,就是跟大家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有的孩子说,老师是觉得我们在复习期间太浮躁了,希望我们能静下来来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有的孩子说,我从来没有真正看到一朵花开的过程,但是今天我看到了,这种感觉很神奇;也有孩子说,我感受到了莲出淤泥而不染,我们也应该做像莲一样的人……      

我说:“你们能有自己的感受和收获,我就很满意了。”我在黑板上写下了:“一松一竹真朋友,山花山鸟好兄弟。”问:“你们知道这是谁写的,这句词是什么意思吗?”一一请孩子们来说了以后,我告诉孩子们,这是辛弃疾在《鹧鸪天.博山寺作》的名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南宋词人的博爱与旷达,像这样胸中装着星辰大海,把松竹当挚友,把山鸟作兄弟的名士是很多的。孩子们豁然开朗,不约而同地例举小学语文学习所了解的:李白、王维、苏轼、徐霞客、郑板桥、齐白石……我总结道:“我们的课堂不是只有教室里的课堂,我们要学会向大自然学习,与松竹交朋友,和山花山鸟做兄弟,博爱而旷达,才不会被细碎的生活所缠绕,由此会更能自得其乐。”     

六年级的孩子们即将面临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站在第一个人生的分岔路口,每个孩子都将有不同的选择。这一池的莲花,也如我们一个班级里的孩子们,有的已经绽放出了美丽,有的欲开还羞,有的则还是一个花疙瘩儿……可是,不管怎样,最终都会开出一朵属于自己的花来,完成一朵花的使命!      

多年以后,他们也许早已忘记了在教室里上过的语文课,却一定会记得在一个夏日的早晨,站在校园的小池边,静静等待莲花盛开的这节语文课。孩子们是否就会懂得“你若盛开,清风自来”的意义呢?



作者简介



罗艳,2008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现工作于成都市新津县花桥镇中心小学,中小学一级教师。尊重每一个孩子,关注每一个生命的成长,与儿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心之所动,行之所往。

学以致用

网师笔记 | 大多数人的努力,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网师作业 | 怎样有效地发掘优生潜能

网师笔记 | 向苏霍姆林斯基学习如何帮助学困生

网师学习 | 从《魔戒》和《千与千寻》中寻找解读电影的立足点


投稿邮箱:xinwangshiwxgzh@163.com

投稿请附上个人简介和照片

对已发其他公众号的文章将慎重选稿
欢迎新网师学员踊跃投稿



寒暑假发布招生简章

新网师欢迎您!



点赞鼓励作者分享传递知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