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农村养老,对“告老还乡”的期许

医疗养老就关注→ 常青藤会客室 2023-03-08

写在前面:微信版本又更新,看着自己付出非常多辛苦的劳动成果被淹没在杂乱的消息列表中,小编们表示好心碎。在这里真诚的邀请各位加上星标或置顶,具体操作很简单,只要三步:①点击本文左上角“常青藤会客室”——②右上角“. . .”——③选择置顶(安卓)或星标(苹果)。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

      对于劳动力流出造成“空心化”、农村加快人口老龄化之势,依托乡情、重建乡愁,解决农村养老问题,让“告老还乡”成为新的现实,可以成为乡村振兴的一大着力点。


      在19日结束的第四届安仁论坛上,围绕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主题,农村养老包含的挑战与机遇受到各界人士高度关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大卫说,随着城镇化、工业化推进,年轻劳动力外流,加上少子化政策,农村老龄人口比例高。而农村老人的赡养费占家庭开支比例低,农村社会养老水平远低于扶贫标准,加上养老设施与服务不到位,集中养老大幅度下降,农村养老“散养”趋势须及时遏制。

      随着第一代农民工陆续返回,农村老龄人口进一步增加。“根据样板调查,外出打工平均返乡年龄是56.4岁。老去的这一代农民和农民工都是改革开放的开拓者、工业化城镇化的建设者,为改善下一代命运付出了牺牲。在个人和家庭无力承担养老重任的时候,应该多给予他们更多关照和支持。”张大卫说。

      根据全球老龄化程度最为严重的德、日等国经验,解决乡村养老问题,可以成为乡村振兴一大着力点,在现代意义上重现“告老还乡”传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说,战后重建时,德国人口向城市转移,也出现了乡村空心化。为此德国进行城乡均衡布局,实施村庄更新,以产业逆城市化为乡村增加就业和活力;随着人口老化,重点又转向提高乡村生活品质。“现在德国村庄不再是传统的农业生产共同体,变成了居民高品质生活空间。”他说,总有人希望更接近大自然,在一个低密度空间生活。宜居宜老,2000多个小城镇承载了德国主要人口,充当了乡村振兴的重要节点。

      社会大趋势是人口向大城市聚集,但老了以后在哪里养老、怎么养老?

答案就是更接近乡村、更接近自然的小城、小镇、小岛。“去年日本提出全日本进入一百岁时代,就是说每个日本人要活到一百岁。在康复养老问题上,鹿儿岛成为国家重点试点。”新日本健康产业研究院主席研究员干力行说,就是在政府指导下,金融保险公司介入,医疗、康复、养老三结合,把不同特色的养老设施整合在一起,实行全方位的社区养老联合。


      “‘康’就是康复,‘养’就是养老。六十来岁要讲康复,七十多岁才要养老,九十岁左右就要医疗看护了。”他说,在康养结合、医养结合下,日本的一大趋势是从中医出发,按屠呦呦教授提炼青蒿素那种方式,在国家层面对植物提取物进行大规模研究,同时按中医的医食同源道理,用好的健康食品保障人民健康。

      安仁论坛是为贯彻《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等,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作为指导单位,国务院参事室与中华文化促进会共同发起,每年一届在四川安仁古镇举办。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统筹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成为全新主题。

      “养老问题解决好,乡村振兴才能破题。”张大卫说,要根据国家财力提高补贴,对土地出让收益分配结构进行调整,划出一部分作为农村社保基金,包括老年生活照料基金;要逐步将农村和城镇老人一并划入制度覆盖范围。要发展普惠式养老,建立农村养老工作机制,建设必要的集中养老社区照料设施,建设适合农村实际的区域性医养结合中心,把乡镇卫生院资源用起来。

各地正着力提升农村敬老院兜底保障能力,保障农村特困老年人“老有所养”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根据现有数据预测,大概到2030年左右,农村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增加到1.55亿人。摆在大家面前的大难题之一就是农村养老问题。其中,怎么能让农村特困老人“老有所养”,一直牵动人心。



      如今,民政部等多部门印发《关于实施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的意见》等已经满月,各地正在着力提升农村敬老院兜底保障能力。2022年底前,要让每个县至少有一所以照护功能为主的供养服务设施。那么,这项工作进展如何?还有哪些措施保障农村特困老年人“老有所养”?

      乡镇敬老院重点为农村“五保”老人提供养老服务,在江西省新余市马洪敬老院里,老人们三五成群地坐在敬老院的院子里有说有笑。江西省新余市马洪敬老院院长谢晓兵介绍,敬老院不仅下大力气改善老人居住环境,还改造了院内的护理床位和康复设施,为农村半失能老人提供周到贴心的照料,入院老人从2012年的12人增加到目前的48人。“优先会以农村低保、低收入家庭,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以及计划生育的特困家庭提供无偿或者低偿服务。剩下的床位,向周边的农村留守高龄空巢等老人提供延伸服务。”

      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机构1.8万家,床位187.8万张。然而农村敬老院的养老服务照护水平良莠不齐。一些机构仍然存在着设施设备短缺、内部管理滞后、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其中,医养结合服务,是各地重点改善的内容之一。在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社会养老服务中心莲花湖分院,院长许敬国表示,不仅加强卫生、消防等安全保障服务,还着力提升医疗护理服务水平。“我们和枞阳县中医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对所有老人进行全面的健康体检,为他们建立健康档案,监控他们的身体状况。同时,他们为我们开通了绿色通道,在老人身体状况遇到了不好的情况下,我们在取得监护人同意的情况下,把老人及时送到医院进行救治。”

      江苏省今年6月启动了2019年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全省2500多家养老机构通过隐患排查整治,共“扫雷”6万多处,依法取缔、关停、撤并不具备整改条件的养老机构270多家。江苏省民政厅副厅长沙维伟表示,农村养老机构是整治重点。制定江苏省农村敬老院改造再提升行动计划,支持建设、改造升级照护型床位,开辟失能老年人照护单元,加大对苏北经济薄弱地区资金投入倾斜力度,补齐农村养老机构短板。

      对于社会普遍关注的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供养对象的照顾问题,民政部等部门要求,用三年左右时间,使其中供养的失能特困人员长期照护需求得到较好满足,基本形成县乡供养服务设施相衔接、布局科学、配置均衡、服务完善的农村养老服务兜底保障网络。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养老服务保障处处长田固表示,各地要重点加强县级敬老院的长期照护服务能力建设,增设照护服务的单元,确保护理型床位的占比不能低于50%,努力满足失能、部分失能、特困老年人的集中供养需求。

      特困人员供养服务人才短缺问题也备受关注。民政部等多部门要求,建立与岗位绩效职业技能水平挂钩的考核激励机制,提高一线工作人员工资待遇,并支持供养服务机构引入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才,鼓励供养服务机构设立志愿服务站点。针对经费保障不足的问题,要保障供养经费落实到位,合理设置属于特困人员供养服务的购买项目,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鼓励通过慈善捐赠等方式增强资金保障能力。田固表示:“各地要着重加强敬老院管理服务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配强院长,配齐管理服务人员,所有管理服务人员每年接受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个小时。”

当老龄化来袭,农村养老何去何从?

近年来,媒体爆出多起独居老人在家中死亡多日后才被发现的事件。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独居老人已经成为出事高发人群。过去,人们恪守“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大量的老人留在农村,出现了农村空巢老人的现象。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49亿。来自民政部的数据显示,农村留守老年人口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农村家庭养老功能被极度弱化,使得中国农村社会传统的“养儿防老”陷入僵局。

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大力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政府的方针政策逐步向农村倾斜,社会保障逐渐向农村覆盖,但农村空巢老人的生存保障和生活质量与“生活富足”“乡风文明”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农村养老该何去何从,已经成为当下我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高度关注农村空巢老人问题

这一社会问题引起了全国人大代表宁凌的高度关注。今年全国人代会期间,宁凌联名11名代表提出了“关于提高农村空巢老人生存保障和生活质量的建议”,并指出当前农村出现空巢老人问题的原因。

宁凌分析称,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经济基础保障不力。农村老年人收入普遍较低,大部分收入来源靠子女提供。由于农村养老制度建立较晚,导致保障水平较低,因此农村老年人收入少,自我养老能力弱。据统计,2018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每月1218元,农村老年人每月收入为864元,如果遇上大病就负债累累,远不能满足生活需要。

二是精神供给要素不足。宁凌表示,一方面,空巢老人与子女异地分离,导致情感交流相对缺失;另一方面,农村的公共设施建设不到位,集体活动组织力度不够,导致空巢老人缺少与同伴交流的平台。由于农村空巢老人的文化程度相对不高,无法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介与外界沟通交流,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空巢老人精神文化的缺失。

三是养老服务保障体系不全。根据宁凌所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现有的养老服务供给无法满足当前需要。各类老年福利机构床位总数仅占全国老年人口的1.6%,远低于发达国家5%~7%的比例,养老院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服务水平不高,并且不菲的养老服务费用也让农村老人望而却步。许多农村空巢老人宁愿独居在家,也不愿去养老院生活。

此外,宁凌还指出,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和就业机会增多,部分青壮年选择留乡创业。但是留在农村的青壮年与空巢老人之间的交集仍处在传统的小范围邻里相助关系上,缺乏外界引导下的互动互助机制,造成了资源浪费。

建言献策破解农村养老难题

今年全国人代会刚刚开幕,“养老”就迅速成为热词。有调查显示,今年养老话题首次在全国人代会期间登上网友关注热词排行榜榜首。不论是长期在农村一线工作的全国人大代表,还是在其他行业工作的代表,都非常关注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积极向大会提交建议。

宁凌在建议中指出,破解农村养老难题首要的是夯实经济保障基础。他建议,由全国各级统计主管部门牵头,对区域内农村空巢老人收入的来源、数量等经济生活状况进行摸底调查,设立中央财政专项与地方财政配套保障农村空巢老人扶助资金,对温饱问题未解决的农村空巢老人给予政府兜底补助;在精神文化建设上,文化部门要积极组织开展文化公益下乡和戏剧公益汇演活动,通过政策主导、企业参与投资、村民集体自筹等多渠道融合资本,建立完善农村户外文化广场与室内文化交流中心。同时,村集体应立足地方风俗惯例,多举办村民喜闻乐见的村内集体交流活动,满足空巢老人的精神需求。

全国人大代表刘贵芳是一名乡村医生,行医近30年。2014年,她在河北省广平县南阳堡镇建立了一家医养结合的养老院。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她提出建议,要鼓励医疗机构开展新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解决居家养老当中医养结合的问题,要把家庭病床列入医保报销范围,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全国人大代表胡五清在建议中表示,鼓励和吸引非营利组织、民间资本等社会力量参与到空巢老人问题的治理中来,或向社会组织和民营企业购买养老服务,从而建立政府指导型、企业附属型和公益参与型的多类型主体养老参与机制,提高农村空巢老人的生存保障与生活质量。

“在增加基层养老院的同时,职业院校要增加设置老年养护专业,加强对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培养,提高待遇,吸引更年轻、更专业化的人才加入农村养老工作中。”全国人大代表高明芹在两会期间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表示。

多部门发力解决农村养老问题

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是完善农村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的关键,事关农村老年人晚年幸福生活,事关外出务工人员就业创业,事关农村摆脱贫困奔小康。

目前,民政部出台了50多个关于养老服务的规范性文件,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有近30个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文件,但我国现有的比较全面、系统的与老年人相关的法律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相比之下,日本已经制定了《老人福祉法》《老人保健法》等10多部法律。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抓紧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围绕解决好重点问题、关键问题,认真研究制定养老服务、老年人医疗健康等法律法规,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关键。

今年9月,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启动了关于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养老服务工作的专题调研,并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全国8个省的居家养老进行抽样调查,形成统计数据,为今后开展有关社会养老方面的立法、监督工作作参考,将有利于推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实施,及专门养老服务方面法律的制定。


9月26日,民政部部长黄树贤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通过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养老服务。同时,进一步提高养老服务质量,确保养老服务安全、可靠。在人大代表建议答复办理工作中,民政部表示,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老龄工作和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全面建立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制度作为重点任务加以推进,具体来说: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研究完善养老服务业税收优惠政策。推动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服务设施和服务质量达标,在保障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的前提下,积极为低收入、高龄、独居、失能农村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鼓励地方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推动各地全面建立针对经济困难、高龄、失能等的老年人补贴制度,逐步提高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补贴、运营补贴水平,建立健全与服务保障水平相挂钩的奖补机制。

二是继续推动农村空巢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实施,完善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定期巡访空巢老年人工作机制,积极防范和及时发现意外风险;将文化资源和文化服务向农村空巢老年人倾斜,继续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等宣传活动,强化全社会关注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观念,营造关心关爱老年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是深入推进农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健康养老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作用;全面推进深化药品招标采购制度改革,完善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制度,健全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确保基层和偏远地区群众用药可及。

四是加快推动信息系统建设,部署全国统一的农村留守老年人信息管理系统,运用大数据科学分析农村留守老年人的需求,为精准帮扶、精准关爱提供数据支撑;加强与信息企业的协作,支持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技术搭建高效、便捷、适用的智能服务网络平台,畅通留守老年人与子女之间亲情沟通的渠道。(赵祯祺)


更多推荐
花费30亿研发的国产阿兹海默症药物,关键性论文涉嫌造假
四中全会:居家社区机构协调发展新思路养老服务体系构建进入新的想象空间
徐文兵:好好吃饭,就是养生
民政部:养老服务市场“失信者”,必联严惩!
区块链发展的春天,会是老龄化难题的春天吗?
第七届陆道培医疗集团流式学习班盛大开幕并成立学会组织
       


您的分享   价值连城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公众号合作,交流,咨询

请联系以下电话微信同号

 18016247306

加不进的朋友可以微信:

lexstone

记得复制暗号:

常青藤会客室
我们欢迎您和您的小伙伴的加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