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90后全国人大代表李楠楠:养老人才培养刻不容缓

医疗养老就关注→ 常青藤会客室 2023-03-08

写在前面:微信版本又更新,看着自己付出非常多辛苦的劳动成果被淹没在杂乱的消息列表中,小编们表示好心碎。在这里真诚的邀请各位加上星标或置顶,具体操作很简单,只要三步:①点击本文左上角“常青藤会客室”——②右上角“. . .”——③选择置顶(安卓)或星标(苹果)。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

只要你在文章底部留言

邀请朋友给留言点赞

只要您有9个

即可获得奖品

注意是给您的留言点赞

不是给文章点赞哦!

送完即止


“来护理院8年,我成了最老员工。”

8年前,李楠楠从医院辞职来到江苏省南通市佰仁堂常青乐龄护理院。这几年,院内员工几乎换了个遍,刚30岁的李楠楠就成为全院资历最老员工。

“养老服务人员流失太严重。所以今年我建议加强养老护理人员专业队伍建设,将养老护理人才培养纳入卫生人才教育发展规划。”

陪老人慢慢变老是一种幸福

“这些年,看着老人慢慢变老,从陌生到依赖,能陪伴他们我很幸福。希望在老人能走能动的时候给他们更多的快乐,在他们有感知时,给他们更多欢乐;有味觉时,让他们品尝到更多美食。”出生于1990年的李楠楠,大学毕业就考上了南通一家大医院。但后来,她辞了“铁饭碗”选择成为一名养老护理员。从懵懂的毕业生到挑大梁的骨干,8年时光不仅磨炼了李楠楠,也给老人带去了温暖和快乐。

“刚来护理院的时候,不少老人是能走能动的,慢慢地他们开始坐轮椅,再后来只能卧床,这给我触动很大。”老人身体的变化让李楠楠感受到了时间的紧迫,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做些有意义的事。

每年春节,李楠楠都会主动要求值班。今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大年三十就封院了,暂停家属探望。大量的沟通和消毒工作让李楠楠度过了一个最累春节。

“只能视频,见不到真人,很多老人不理解。”李楠楠说,“因为院里老人身体情况普遍不好,也不怎么看电视,对疫情的严峻感受不强,我就跟同事带老人看新闻,一遍一遍地跟老人讲解什么是新冠肺炎、怎么防治。每天忙完,大家都喉咙沙哑。”

“时间长了,老人虽然表面理解,但心中的思念之情全写在脸上,他们不高兴。”这时,李楠楠和同事就会花更多的时间陪老人说话,联系老人家属视频聊天,也会安排家属在院门口探视。李楠楠说:“这些年跟老人相处的时间比父母还多,院里老人已经成为我的亲人。现在考虑最多的是怎么给他们更好的照顾。”



养老专业毕业生离职率高达70%

2年前,李楠楠从一线护理岗位调到管理岗,成为院长助理,更关注全院养老服务质量,她说:“除了涉老法规政策、社会投入、管理体制等原因外,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短板是制约养老服务水平的重要原因。”

“以我们院为例,护理人员30多人,而每年春秋招聘高峰都会有四五个人离职。佰仁堂在南通的8家养老院都面临留不住人的尴尬。”李楠楠说。据统计,全国养老服务类专业学生毕业后进入养老行业的比例不高,到岗第一年的流失率可能达到30%,第二年50%,第三年70%甚至更高。

高离职率意味着护理人员的短缺。按照护理院建设标准,护理院至少有1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医师、3名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医师。此外还要有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肿瘤科、老年病科等专职或兼职医师定期巡视患者,处理医疗问题。每增加10张床位,至少增加1名专职或兼职医师。但目前,常青乐龄护理院近300名老人仅配有7名医生。
必须建立更好的养老护理人才储备制度

前两年,李楠楠提出了“加强养老护理员医护技能培训”“建立养老护理员职称评价和技能等级评价制度”等议案。今年,她关注的焦点依然是养老护理人员专业队伍建设问题。她建议,将养老护理人才培养纳入卫生人才教育发展规划,引导和支持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设置相关专业,制定鼓励毕业生从事养老护理的政策,吸收高学历的年轻优秀人才加入到养老服务队伍中来。

据统计,全国2.5亿老人中1.8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失能、半失能老人约4000万。中国人健康预期寿命比人均预期寿命少8年。这意味着大多数老人有8年多时间带病生存。这么多人、这么长时间不可能都在医院度过。他们该何去何从?

常青乐龄护理院入住的80%是失能老人,给老人更好的护理,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这需要大量专业的护理人员。

可调研发现,人们对养老护理相关职位的心理感知,仍然停留在“轻技术、重体力、环境差、待遇薄、通道窄”等先入为主的印象中,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年轻人就职意愿低、退出率高的现象。

李楠楠认为,应对老龄人口比例不断上升,人才培养是当下最迫切的问题。为了养老事业能够更好地长期发展,提升养老服务质量,需要更健全的医护人才保障。当下必须建立更好的人才储备制度,加强对护理院医护工作者的重视。构建完善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满足老年人美好生活需要。


来源:2020年5月24日《中国社会报》

更多推荐

未来我们怎样养老?紧盯这个民生热点,听听在沪代表委员怎么说?

上海:降低养老用地成本,地价与标准厂房工业基准相当

全国政协委员孙洁:构建多层次护理保险制度

养老机构也可以成为公益基地?对!来看申报指南↓↓

补机构还是补老人?听听政协会议怎么说

上海首家睦邻中心十岁了,延吉新村街道投资1000多万元,为了社区关系不再冷漠
       

您的分享   价值连城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公众号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


公众号合作,交流,咨询

请联系以下电话微信同号

 18016247306

加不进的朋友可以微信:

lexstone

记得复制暗号:

常青藤会客室
我们欢迎您和您的小伙伴的加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