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全面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依然是首选
写在前面:微信版本又更新,看着自己付出非常多辛苦的劳动成果被淹没在杂乱的消息列表中,小编们表示好心碎。在这里真诚的邀请各位加上星标或置顶,具体操作很简单,只要三步:①点击本文左上角“常青藤会客室”——②右上角“. . .”——③选择置顶(安卓)或星标(苹果)。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
只要你在文章底部留言
邀请朋友给留言点赞
只要您有9个❤
即可获得奖品
注意是给您的留言点赞
不是给文章点赞哦!
送完即止
如果觉得不错 不要忘记分享给你的好朋友哦~~~
今天,“2020上海民生访谈”正式拉开帷幕,首位走进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直播室的是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在访谈中,他就市民关心的社区治理、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等问题一一作答。
近年来,为打破大城市养老服务在空间和资源方面的瓶颈制约,上海探索实践了“社区嵌入式养老”,将其作为大城养老的首选模式,重点建设“枢纽型”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集长照、日托、全托、助餐、辅具推广、医养结合、养老顾问等功能于一体,已建成268家,实现了街镇全覆盖。重点发展的是各类功能性设施,建成以短期住养照料为主的长者照护之家187家,实现了城镇化地区街镇全覆盖;建成提供白天照料的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720家;社区老年人助餐场所1020个,日均供餐10.1万客。另外,还有400多家社区养老服务组织,为30多万人提供居家上门照护服务。
2019年底,市民政局出台了《社区嵌入式养老工作指引》,进一步规范社区养老服务建设发展。今年准备强化工作指引落地,引导建设一批示范街镇社区,全面构建各个社区的“15分钟养老服务圈”。
在具体措施方面,计划通过实事项目等方式,加快完成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布点,完善一张覆盖全市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骨干网。同时,鼓励街镇、社区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培育、鼓励更多专业化机构在社区提供养老服务。此外,特别鼓励“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等养老机构设施大力推进公建民营。
“当然,社区嵌入式养老工作的指引,既有相关的统一建设标准,也鼓励各街镇因地制宜、百花齐放,结合自身特点推出个性化服务,比如‘认知障碍社区干预’‘家庭照护床位’‘体医结合’等服务。”
——朱勤皓
去年,民政部门推出了线上养老服务平台,之后又推出了手机微信版平台,目前,平台上已汇聚了8大类近3000家养老服务机构的详细信息,包括市民关心的养老机构床位信息、价格信息都及时更新。通过平台,老人和家属可以直观了解养老院大小外观、地理位置、收住条件等,还可按照是否有空床、收费等条件灵活查询,并且多方比较。
去年10月份,市民政局开发了“上海养老顾问微信公众号”,目前已开通“机构查询、养老百科、养老地图”三大服务功能模块,市民可以通过“距离、价格、区域、有无空余床位、长护险定点、是否收住认知症、是否提供早中晚餐”等多种条件灵活组合,对全市养老机构“一屏查询”,对全市养老资源“一目了然”。
“目前的养老服务平台还是1.0版本的初级阶段。我希望老年人和他们的家属多使用、多查询,进而多提意见建议,推动我们持续改进,不断推出更好的2.0版、3.0版,从而真正让上海市民了解养老服务政策、寻找养老服务资源,像网购一样方便。”
——朱勤皓
智慧养老仍处于新兴阶段,产品已有很多,但呈现明显的“三重三轻”,即“重技术、轻需求”“ 重产品、轻服务”“重概念、轻场景”,智慧养老,“养老”是核心、是根本,“智慧”是手段、是支撑。
4月,由市民政局、市经信委联合发布首批12个应用场景需求,包括安全防护、照护服务、健康服务、情感关爱等四类场景,都是聚焦老年人或养老服务中的具体需求,以提升老年人获得感为出发点的。这些场景,从用户角度,可适用于老年人、养老服务机构等;从场所角度,可适用于居家、社区、养老机构等;从人群角度,可适用于自理老人、失能老人、认知障碍老人、高龄老人、独居老人、纯老家庭等。
市民政局希望通过需求发布,能够以场景应用为导向、以老人需求为中心,引导社会各界和企业提供新的创意、积极开发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必须紧贴用户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需求;必须是一个形成服务闭环的完整解决方案;必须在提供技术与产品的同时,能同步提供可持续的服务支持。还有更重要的两点,一是必须产品和服务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二是必须注重人文关怀,尊重老年人习惯、情感和尊严。
今天,“2020上海民生访谈”正式拉开帷幕,首位走进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直播室的是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在访谈中,他就市民关心的社区治理、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等问题一一作答。
从1月24日上海启动疫情防控一级响应至今,民政部门的所有工作都不曾停摆。
疫情爆发后,全市700多家养老机构如常精心照护8.5万名入住老人,部分刚需的居家养老服务坚持进行,特别是坚持为刚需老人上门送餐,日均1.3万客。
全市救助管理机构已先后为2624人次提供了站内救助服务,包括300多位湖北籍人士和10多位外籍人士,送医排查127人次,送医诊治318人次,为120多名救助对象找到了失联的亲人,有的离家流浪已长达42年。
全市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坚持“不打烊”,通过“网上办”“预约办”,受理了申办事项390多万件。
社会救助,是民政部门最重要的兜底保障民生业务之一。民政局第一时间将“最低生活保障金”“价格临时补贴”等救助资金足额发放到位,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不让疫情对困难群众生活产生影响。考虑到困难群众可能因疫情少出门,特意延长了“粮油卡”“粮油券”等帮困票证的使用期限。此外,还特别加大临时救助力度,重点聚焦因为新冠肺炎而出现困难的家庭,也包括外来务工人员。今年前4个月,全市共实施临时救助1.13万人次。
疫情期间,上海实行“婚姻登记预约制”。今年前5个月,全市办理婚姻登记49187对,其中结婚33150对、离婚16037对。不存在传说中的离婚登记暴增的问题,但是,受预约名额限制,登记需要预约较长时间。
今年民政部门倡导市民不去现场祭扫。广大市民非常理解、配合。清明期间,全市54家墓园共接待预约祭扫市民96.85万,同比减少85%。
民政相关业务在疫情期间受到一定冲击。以养老服务为例,一些非刚需的社区服务、居家服务曾被迫暂停,只保留刚需的部分。不少社区养老服务单位,如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老年活动室等,也暂停了服务。
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目前养老机构已实行了预约探视,恢复了新招护理员、新收住老人,过渡到常态化防疫中。同时,社区养老服务也在有序恢复,并逐步扩大规模,全市上门助餐每日服务量已恢复到5万客,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已恢复到约7万人。截至目前,相关机构服务对象与工作人员,均零感染。
您的分享 价值连城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公众号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
公众号合作,交流,咨询 请联系以下电话微信同号 | 加不进的朋友可以微信: lexstone 记得复制暗号: 常青藤会客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