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球王马拉多纳心梗去世,所有的猝死都是蓄谋已久!
据阿根廷多家媒体报道,传奇球星迭戈·马拉多纳25日在家中突发心梗去世,享年60岁。
马拉多纳的私人团队透露,马拉多纳是25日早晨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省蒂格雷的家中逝世的。他本月3日接受头部手术后,11日被转移到该处住所,并开始接受医生的戒酒治疗。
10月27日,马拉多纳的私人保镖感染新冠肺炎,马拉多纳因为与其有密切接触而进行了自我隔离。在接受了检测之后,马拉多纳并未感染新冠病毒。
马拉多纳10月30日年满60岁。生日当天,他还前往其执教的拉普拉塔体操击剑足球俱乐部主场参加了比赛,但是因为糟糕的身体状况,他只在球场上呆了几分钟就离开了。
2日,马拉多纳因为健康问题入院。3日,检测结果显示,马拉多纳患有硬膜下血肿,起因有可能是头部受到了不明原因的撞击,需要进行紧急手术。
自1997年退役后,马拉多纳曾多次出现健康问题,最严重的一次是2004年他曾因肺部感染引发心脏病紧急住院,当时甚至一度出现心跳和呼吸停止。2019年马拉多纳因健康原因,不得不停止执教墨西哥第二级别联赛的多拉多斯队。执教期间,他曾因胃部出血住院接受治疗。
阿根廷总统府当天发布公告称,因马拉多纳去世,阿全国进入为期三天的哀悼期。
阿根廷足球协会当日发布公报,对传奇球星马拉多纳逝世表示“最深切的哀悼”,并称马拉多纳将永远活在所有人的心中。
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在其社交媒体账号上表示:“马拉多纳让阿根廷登上了足球的世界之巅,带给我们无数的快乐。你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球员。迭戈,感谢你的存在,我们将永远怀念你。”
费尔南德斯在当天接受阿根廷当地媒体的采访时表示,马拉多纳是一个绝对真实的人。正如他踢球时所用的力量那般,他也用这股力量表达着一切。他将成为所有阿根廷人不可磨灭的记忆,是一个伟大的偶像。
据报道,当地时间11月25日中午12点50分(北京时间25日23点50分),马拉多纳在家中突然失去意识,心脏骤停。
虽然当时马拉多纳家附近有多辆救护车待命,医生也第一时间介入进行抢救,但最终在阿根廷当地时间11月25日中午13点02分,马拉多纳因抢救无效去世。
猝死,这个话题我们总是以为离我们很远,总是去躲避它,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离猝死都不远,明天和意外您永远不知道哪一个先来!
猝死:是指外表健康或者非预期死亡的人在内因或者无外因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非暴力性死亡。严格的讲猝死是一种结果,而心脏骤停才是正在发生的情况。
我们经常会有一种错误的观念,猝死的高危人群是老年人,其实在当今社会因为压力和快节奏,年轻人已经成为了猝死的高发人群。
猝死的高危因素: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熬夜、疲劳...
任何猝死都不是偶然,
而是蓄谋已久……
猝死是啥?心源性猝死又是什么?
我们先来看下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猝死的定义:“ 平时健康或者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 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
心源性猝死是猝死的一种类别,研究表明:75%的猝死事件是心源性猝死,其指在急性症状发生的1小时后发生的以意识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导致的自然死亡。
由于心源性猝死在猝死的数量中占据绝大多数,所以小编今天就和大家说说 心源性猝死。
为什么会发生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主要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中,最常见病因是冠心病,占比高达 80% ,其中约 75% 的患者有心肌梗死病史。
导致心源性猝死 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
不可改变因素如年龄、性别、猝死家族史;
可改变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负面情绪刺激、肥胖、吸烟、酗酒、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以及严重电解质紊乱等。
通过对心源性猝死常见危险因素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出:
要想远离猝死,
从那些可改变的因素着手更为简单。
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尽量远离心源性猝死呢?
01
放轻心情,降低焦虑
在极度的心理及生理压力负荷下,体内的交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会发生紊乱,导致人体一些器官系统发生病变,或使本身有潜在危险因素的人诱发严重疾病。
适当的“偷懒”,小小的满足自己,让大脑放空是很好的缓解之道。
02
减少熬夜,作息规律
过度劳累会使心脏负荷加重,引发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严重时则发生猝死;此外还可能引发脑梗死和脑出血等脑血管疾病。
熬夜、刷剧、买买买,很多年轻人夜里不睡,白天瞌睡成为常态。尤其是疫情期间,不用去公司办公,作息很容易紊乱。
(求你们别再熬夜啦!对手机!不好!)
不如给自己安排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表,来规划时间吧!
03
适度运动,规律排便
排便是大事,真不能忽视。
饮食不规律、长期久坐等不良习惯常会导致排便习惯改变,甚至便秘。
排便不通畅时,人们会用力排便,使心脏负荷明显增大,而且排便时屏气过度也会使血压升高,严重者会发生心力衰竭、主动脉夹层、心肌梗死后心脏破裂、脑出血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04
小酒怡情,嗜酒伤身
饮酒是引起心脏性猝死不容忽视的因素。
高浓度的酒精一方面影响心肌的能量代谢,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心肌细胞膜的稳定性,导致心肌损伤,而产生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导致猝死。
偶尔喝一小杯酒精度低的,是朋友间一种乐趣,但是嗜酒如命,那可就真把命不当一回事儿了。
05
以下信号可能需重视!
目前心源性猝死已有年轻化的趋势 。
据统计,约 51% 的猝死患者数周及数月前有过警示症状,其中以胸痛最为常见,再者为呼吸困难,之前有过警示症状的患者,93% 的人在猝死前 24 h小时内警示症状会反复发作。
所以,如果既往无心脏病史,但偶尔出现乏力、大汗淋漓、心前区不适、甚至胸背部疼痛等症状时,切勿麻痹大意,看懂身体发出的“警告”,及早送医就诊。
“救心人”队伍应更壮大
除了预防猝死,还有一件事儿不容忽视。
因为其实不论是哪一种猝死,之前都会出现一种情况:
心 脏 骤 停
如果能在黄金抢救时间内(4-6分钟)快速建立人工循环与呼吸,进行心肺复苏,将使一部分人获得生的希望。
然而,现状却不容乐观。
2019年12月16日,《健康报》第八版,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急诊科主任王立祥在《如何才能让“心碎”不再突如其来》中提到:
“ 我国心脏骤停 80%发生于院外,且治愈率仅为 1%,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的 12%~15%……我国心肺复苏公民普及率低于 1%的现状,…… ”
所以说,
我国的“救心人”队伍,
急需再扩大!
心肺复苏的技巧
应当让更多人学会!
大家不妨通过下面这个视频学习一下 ↓↓↓
由北京急救医疗中心副主任陈志示范的标准心肺复苏动作
AED
提起AED,大家可能都会觉得陌生,不过,看到下面这个图,有些人可能会表示:嗯……是有这么点印象。
AED中文名叫做:自动体外除颤器。
它是一种简单、便携、易于操作的现场急救除颤设备,可自动分析特定心律失常,通过电击除颤,抢救心源性猝死的患者,稍加培训即可熟练使用。
其实如果仔细观察,现在很多公共场所都配置了AED,小编在此呼吁大家可以简单了解一下它的使用方法,并且在自己常出没的地方找到并且记住AED的位置。如若发生不测,可以立即使用,救助他人。
AED的正确使用方法
AED:自动体外除颤仪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抢救仪器
非专业人员都可使用的抢救仪器
它会自己分析是否需要放电除颤
大大的提升了抢救的成功率
真正的救命神器
当看到那条热搜新闻的时候,小编为被救活的28岁青年感到庆幸,但也心有余悸,毕竟很多人不一定能有那么幸运.....
其实,小编也是以迫切的心情做这篇科普的,希望引起更多人的关注:调整自己的生活状态和心态,让猝死远离自己。
参考
1. 王立祥.如何才能让“心碎”不再突如其来[N].健康报,2019-12-16
2. 叶文涛、王热华.健康生活,和猝死说再见: 浅谈心源性猝死的诱因及预防[J].实用心电学杂志,2019(28),414-416;
3. icu护理之家:2019版心肺复苏指南对比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