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于《崛起的超级智能》十问|头条科技采访刘锋实录

墨菲家的小M 中信出版墨菲 2022-05-12



《崛起的超级智能:互联网大脑如何影响科技未来》2019年7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刘锋著,这本书受到包括张亚勤,刘慈欣、周鸿祎、王飞跃、约翰.翰兹在内的国内外著名专家、企业家的联合推荐。关于这本书的创作起源、核心观点,以及对产业究竟有什么启发意义,头条科技对本书作者刘锋进行了专访,提出了10个问题。


1

10


Q1:请您介绍一下自己吧,为什么想要创作《崛起的超级智能》这本书?


大家好,我是远望智库超级智能实验室主任在、人工智能学家主编、计算机博士刘锋。2008年受聘于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院特聘研究员,很高兴参加这次头条科技的访谈。


本书起源于10多年前我们的一个发现,那就是互联网不仅仅是一张网,大量迹象表明它正在变成一个类脑的智能巨系统,经过10年多的研究,在去年我们终于完成第五版的互联网未来架构图-具有左右大脑的模型,也愈加清晰地感受到这个链接数十亿人类群体智慧和数百亿机器智能的互联网大脑正在形成自然界前所未有的超级智能。于是萌发了写作的想法,去描述这个新的超级智能是如何崛起,对人类的产业、科技、经济和军事等领域会产生什么影响。



2

10


Q2:为什么要用大脑类比互联网,“互联网大脑”这个概念想要传达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模仿米开朗基罗描述雕塑的那句名言来说明互联网大脑的产生:“互联网大脑模型,原本就在那里,人类只不过是从未来的时间里把它解放出来”。

用大脑与互联网做类比主要是因为在2006年左右有几个重要的事件让我们觉得互联网更像一个大脑而不仅仅是一张网。

2004年脸书、QQ等社交网络的爆发,让我们发现神经网络的迹象。

2006年我们参与水利部的传感器网络项目论证,看到这个项目通过传感器获取水患地区的各种数据形成报告,也让我们发现感觉神经系统的迹象。

2007年谷歌街景让互联网用户看到世界各地的景象,让我们感受到视觉神经的迹象。在这些新现象的启发下,我们开始用大脑类比互联网,试图发现互联网的运行规律和未来趋势。

互联网大脑表达的核心观点是互联网的结构在向与人类大脑高度相似的方向进化,并不断出现大脑才有的重要神经学特征。互联网的这种类脑架构的形成对于21世纪的企业发展、新科技概念的涌现、城市建设的智慧化等等都会产生重大影响,这个我们会在后面详细阐述。


3

10


Q3: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工业4.0、人工智能、边缘计算、城市大脑……近年来涌现了大量科技概念,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的背后隐藏了怎样的规律和未来趋势?


简单地说,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工业4.0、人工智能、边缘计算、城市大脑,这些概念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都是互联网大脑发展过程中不同神经系统发育的代名词。我们用了一幅互联网大脑的发育与21世纪前沿科技的产生关系图来表示。



2004年兴起的社交网络对应类脑神经元网络发育;
2005年兴起的云计算对应了中枢神经系统发育;
2008年兴起的移动互联网和光纤技术对应了神经纤维发育;
2009年兴起的物联网对应了感觉神经系统发育;
2012年兴起的工业互联网、工业4.0对应了运动神经系统发育;
2013年和2015年兴起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对应了互联网智能驱动的基础与动力;
2018年兴起的城市大脑、阿里大脑、腾讯大脑、滴滴大脑、360安全大脑等等兴起。


上图说明互联网大脑模型逐步成熟并与科技企业、城市建设、前沿科技进行深度结合。


通过对互联网大脑发育过程的研究,我们也对未来科技趋势进行预测:

譬如神经纤维需要进一步发育(5G,光纤,卫星互联网)、右大脑需要进一步发育(人类群体智慧)、神经反射弧的成熟(互联网作为智能整体进行运转)、梦境的产生(大数据的三维化,AR,VR)左大脑与右大脑的结合(人类智慧与机器智能的融合)、中枢神经的进一步发育(云计算+AI )、神经末梢的发育(边缘计算,终端的智能化)、互联网大脑的大小发育(从实验室到美国,从美国到全球,从地球到太阳系,从太阳系到宇宙)


4

10


Q4:区块链是否因为这两年的炒币、割韭菜被污名化了,你如何看待这项技术的发展和意义?


区块链的被污名化主要是被一些心怀不轨的高智商的人利用。21世纪科技概念大爆发,这些人在违背基本的金融常识和世界法规的情况下,利用区块链支撑的一部分金融产品对普通大众进行了一次金融洗劫。

总体而言,虽然区块链技术不是未来的主流技术,但也不能忽视区块链在特定领域如金融,特别是社会投票领域的重要作用。

详细地说:从技术结构上,云计算代表了互联网中枢神经化的技术方向,但随着谷歌,亚马逊、阿里巴巴、腾讯等世界级科技巨头的强大,人类社会感受到越来越强大的被控制倾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部分人把代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作为未来的救世主。

比特币等虚拟币正是在这种思潮下引发大众的共鸣,但从数亿年生物神经系统的进化看,区块链技术相当于早期的弥散型神经系统,而云计算代表了更先进的中枢神经系统。因此,从技术的角度看,区块链不能代表互联网的未来或成为主流。

担心世界科技巨头控制互联网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并不是没有解决方法,未来更可能的途径是通过股权的全民化分配或用户分配解决,那时区块链作为不易被控制的投票技术可以发挥重大作用,作为全体股东投票的技术基础。


5

10


Q5:5G和万物互联会开启下一个时代的变革吗?如何评价中国的5G水平?


从我们的研究角度看,5G和万物互联并不是开启下一个时代的变革,而是一个正在进行中的时代的一部分。

这个新时代就是数十亿人类群体智慧与数百亿智能设备的机器通过互联网大脑架构形成的超级智能时代。

5G是加强这个超级智能系统的神经纤维,但5G也只是其中一部分,其他还有光纤、卫星互联网等技术,一起让数据得到更大范围、更快速度的传输,这是超级智能变得更加智慧的重要基础。

万物互联是对超级智能连接数十亿人类与数百亿智能设备的另一种描述。可以说,连接的越多,超级智能就越强大。

目前中国的5G水平在世界范围处于领先位置:

第一、3G,4G发展过程中打下了较好的基础,譬如今天世界范围的通讯基站中国占据了2/3的数量。

第二、以华为为代表的企业在综合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位置,这为中国下一步发展5G奠定了技术基础。

第三、中国有着世界最庞大的成熟消费市场,用户使用移动设备的数量和习惯为中国发展5G奠定了市场基础。

但也要看到,中国5G的发展依然要面向世界,和从世界范围吸取科技营养,譬如华为的Polar码是土耳其教授的发明,5G的很多专利也被高通,苹果,三星占据,因此向世界开放和与世界合作是中国发展5G不可或缺的态度和精神。


6

10


Q5: 如何看待华为的技术实力?华为在中国企业、乃至全球企业中处于何种地位?


评价华为的实力,最简单的方法是看竞争对手如何看待他。

从美国如临大敌的对华为的产品和技术进行压制,说明华为的技术的领先性已经得到他对手和竞争伙伴的确认和警醒。

但我们不能忽略的是华为的技术实力是依托于世界范围内科学家和相关企业的共同支持下取得的

另外华为的技术实力是在他的专业领域如通信技术领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在整个科技生态中,依然需要和其他领域的领头羊和创新者合作。

关于华为在世界范围内企业的地位,我们要重点说明的是华为是因为在技术上扎扎实实的积累,从而突破形成了一定的世界领先地位。

更为重要的是在过去30年的发展中,华为很好地预测了科技的未来发展,顺应了互联网大脑发育的趋势。

有三个重要的节点表现出华为的执行力和战略前瞻性。正是这种特质使得华为在互联网的大脑模型中占据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第一个节点是华为在2017年击败了爱立信,成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2016年国际移动通信标准化组织3GPP最终确定了华为主推的Polar码成为控制信道的编码方案。经过近30年的努力,华为在互联网大脑的神经纤维领域终于站稳脚跟,并成为该领域的领头羊。

第二个节点是2003年华为成立手机业务部,开始把触角拓展到移动智能手机领域,这个突破为华为与思科走出重大的差异化奠定了基础。到2018年华为与苹果、三星成为世界智能手机市场第一阵营的代表。华为通过智能手机在互联网大脑的生态上占据了与互联网用户(人)交互的重要领域。此后将为获得消费数据、智能家庭数据、智慧城市建设数据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第三个节点是2017年以来,华为明确了公有云战略,并在2018年6月华为云活动上,宣布推出华为云EI智能体,到2019年华为云已成为中国排名前列的云服务提供商。

与思科、爱立信相比, 华为已经从单纯的互联网神经纤维领域竞争,转向到与亚马逊、阿里巴巴、腾讯、谷歌等科技巨头进行全面生态竞争,并获得巨大的竞争优势和回报。同时也正是华为在世界范围的互联网大脑架构中,从神经纤维,中枢神经,人机交互通道的占据了巨大优势,这些才是真正让美国政府在互联网虚拟世界的战略竞争中感受到巨大威胁的关键点。

7

10


Q7:如何评价BAT的发展水平,未来十年中国科技公司的格局会是怎么样的?


从超级智能的形成,特别是互联网大脑模型的出现,BAT与华为共同成为中国在占领互联网大脑控制权的有效力量。


在前面的问题中,我们提到华为代表了中国在互联网大脑神经纤维领域的优势;而腾讯和阿里巴巴代表了中国在互联网大脑类脑神经元领域的竞争力量,虽然它们相对与脸书,亚马逊虽然还处于劣势,但也成为除美国之外很有影响力的世界级公司。


百度目前处于较为困难的时期,这是由于在互联网生态发生重大变化时没有及时调整所导致的。特别是百度没有注意到大量的数据被社交网络型公司垄断,失去数据的控制权是它目前的危机之一。 


虽然谷歌也面临着相同的问题,但谷歌通过安卓系统,将竞争优势下沉到互联网大脑的操作系统层,从而获得了新的竞争优势。

未来国家间的科技竞争将是基于互联网大脑模型的超级智能生态的竞争。中国的科技公司将主要依托于这一格局形成若干大的关键核心公司和相互关联的众多中小型公司,而具有战略级关键核心公司包括社交网络、通讯、智能手机、卫星定位,操作系统、芯片、云服务大数据托管等业务。



8

10


Q7:怎样看待国内智能驾驶的发展水平?这将构成未来智能城市的重要一环吗?当下更好看哪家造车新势力?


一方面,智能驾驶不是一个单一的技术,而是由诸多前沿科技共同作用的一个庞大的技术密集型领域,在互联网大脑模型里,是属于运动神经的重要一环。

其中的技术包括卫星定位、信息通讯、图像识别、人机交互、雷达扫描,边缘计算,云机器人等等。

国内有数万家智能驾驶相关企业,包括百度、华为、地平线,驭势科技、小马智行……在一部分核心技术无法超过美国之外,但在综合技术和综合应用上,中国的智能驾驶的发展水平在世界上还是属于第一阵营。

另一方面,智能驾驶也不是纯粹的技术问题,它的发展更多需要未来智能城市的统一规划。未来的城市规划需要为智能驾驶开辟专有的路线,目前的智能驾驶技术已经超过了实际的需要,可以说目前决定智能驾驶发展速度的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未来智能城市的政策和规划问题。

当城市智能化规划完成后,占据竞争优势的应该是向谷歌,百度,滴滴,优步、以及传统的汽车制造商,而新兴的智能驾驶企业依然要做更多努力。


9

10


Q9:AI需要被检测智商吗?目前这项研究有什么成果吗,会产生什么影响?


对于大众来说,人工智能是否超越人类的这种恐慌一直都在,检测AI的智商是为应对这种恐慌提供科学的答案。


对于产业和消费者来说,测试AI智商,对智能产品的生产和购买具有重要意。2004年开始,我与科学院石勇教授,刘颖教授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从最初对互联网大脑的智商进行评价,到之后更为基础的AI智商评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最大的突破是第一次找到一个可以将人类和机器统一起来的标准智能模型,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人类、机器或者AI系统都可以看做是一个对知识进行输入、输出、掌握和创新的系统。

基于这个模型,我们建立了人类和AI通用的智商评测方法,并分别于2014年、2016年,2018年对谷歌、百度、搜狗、Siri以及6岁、12岁、18岁人类进行了统一测试。


得出的结论是:目前为止AI智商最高的谷歌到依然没有超过6岁儿童的智商。

2017年,我们的这项研究成果受到国际主流媒体的关注。包括美国CBNC,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日本每日新闻,印度最大的英文媒体今日印度人也做了相关报道。目前这项研究有了更为深入的研究成果,我们将在未来进行阐述。


10

10


Q10:机器是人类的朋友、敌人还是仆人?人工智能威胁论是否已经发挥作用了?


机器是人类的朋友、敌人还是仆人?我们的回答是都不是。机器它依然是人类的工具,只是人类根据自己的需要把它比喻成朋友、敌人和仆人。

因为机器没有独立进化的能力,它的发展动力和发展方向依然由人来确定,虽然AI和机器在特定领域已经远远超过人类,但仍然不能否定它作为工具的身份,譬如算盘和计算器在很久以前就超过人类计算的能力。


幻想中的机器产生意识、独立发展、全面超越人类,甚至控制人类还都是人们的幻想,是没有科学根据或不了解科学原理的幻想。

但我们今天依然对科技的发展感到压力越来越大,其实这不是人工智能的问题,而是基于互联网大脑架构的超级智能逐步浮现出来的影响导致的。

现在遍布世界数百亿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不再是一个个单独的个体,而是与数十亿人类群体智慧通过互联网大脑架构形成一个自然界前所未有的,令人震撼的超级智能系统。

基于互联网大脑架构的超级智能不但拥有更为丰富的知识,更为强大的计算能力;而且还深入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譬如路边的摄像头、家庭的服务机器人、每日陪伴我们的手机……

面对庞大的超级智能,个体人类产生了巨大的压力感和无力感,也许这才是今天人工智能威胁论爆发的根本原因。

真正的风险不是发生在人工智能产生意识控制或对抗人类,而是在今天的现实世界,互联网大脑运动神经系统的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两种风险。

第一种风险是互联网左大脑云智能中的AI程序,特别是AI巨型神经元程序出现的BUG,这会导致重大的事故。如大坝突然放水、工业机器人失控、核武器发射都属于这一类风险。对待这种风险需要对程序的安全性进行检查,对可能发生计算错误的系统做出保障方案。


第二种风险是黑客、野心家或者是没有受到专业训练的操作者对互联网运动神经系统进行操作从而导致的重大灾难,这是一种更为常见和更为严重的事故。如黑客攻击医院的医疗设备;敌方人员接管无人机、智能机器人、航空器材等等都属于这一类风险。对于这一类风险,如何区分哪些是破坏分子的角色,哪些是正常操作,在监控和防范上要更为复杂和困难。


推荐阅读


刘锋著

中信出版集团






↓↓↓点击阅读原文,收获《崛起的超级智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