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娘客厅 | 吕思清:一个小提琴家的传奇故事

渡十娘all 渡十娘 2020-09-17

你做我的阅读者   我做你的渡十娘

戳蓝字一键关注 渡十娘

请把我转给更多人看到


文字|老仇

编辑|渡十娘

 


因缘际会

我曾三次亲眼目睹吕思清的演奏

分别在他的童年、青年和成名之后





作者简介:老仇,生于海滨城市青岛,入学皇城根下北医。北京大学口腔医学博士。一辈子从事医疗教学研究工作,专注于治病救人。现为洛杉矶私人执业医生。闲时好与人聊天解闷儿,属丁克一族。老迈时呆坐,常有陈年往事涌上心头,予朋党分享。




青岛出生的世界著名小提琴家吕思清,从幼年起就展现出非凡的音乐天才。因为也喜欢音乐的关系,因缘际会让我曾三次亲眼目睹过他的演奏,分别是在他的童年、青年和成名之后。这是我的幸运,也是我的荣幸。能把这样的故事讲出来,也算是个传奇吧。




-1-

 

前些天,在朋友圈看了上传的一段视频,内容是著名小提琴家吕思清为前国务委员兼副总理吴仪等人演奏了一首小提琴曲。曲目是波兰小提琴家、作曲家维尼奥夫斯基作曲的《D大调波兰舞曲》。整首乐曲演奏得淋漓畅快毫无瑕疵,即使不在现场也能体会到那种动人心弦的震撼。

 

看当时录像的场所像是在吴仪副总理的家中,见吴仪当时穿的是家居便装,大概还有十几位听众或坐在前面的沙发和椅子上,或站在周围入神地聆听。

 

与往常在舞台上站着演奏不同,那天吕思清坐在客厅中间的一把椅子上,但穿着是戴蝴蝶结的黑色演出正装。身后三角钢琴前面的年轻女钢琴家,也着黑色裙装。吴仪则一个人站在吕思清的背后,手扶着椅背侧耳仔细聆听。这是体会小提琴演奏的最佳位置,在正式的演出场合是无法获得的。过去听说吴仪副总理会弹钢琴,所以那天应该是一个音乐内行在认真欣赏一位世界级小提琴大师的演奏。

 

那天吕思清的整个演奏很炫,与伴奏的女钢琴家琴瑟和鸣,并且双双都神采飞扬。兄弟反复观看,耳洞大开!在我的印象里,吕思清过去的演奏风格与世界琴王海飞兹类似,手法细腻干净,十分讲究细节的处理。而这次的演奏,与以往大相径庭,风格奔放有力,手法弓法在诠释整个曲目时尤其狂放不拘,充分描绘了斯拉夫人那种天性的火热与粗犷,这倒使我大感意外耳目一新!




 

-2-

 

兄弟过去曾有幸三次亲眼观看亲耳聆听吕思清的演奏,印象极为深刻,现在把这段故事讲出来作为一种珍贵的回忆。

 

我是礼贤名校青岛九中74年的高中毕业生,班主任是已故的校政治教研组组长张学增老师。张老师因其善辩,被九中的老师起了个外号叫张铁嘴。班主任自己也知道这个外号,但平日口锋仍锐利不减,是个认理不服输的人。听曲阜师范学院毕业的张老师自己讲,他的原名是学曾,家族起这个名字,就是希望他能像孔子的七十二弟子之一的曾子,学问名声都誉满天下。

 

后来文革了,红色风暴砸烂了孔家店,孔老二也成了批判的对象,张老师就把名字改成了学增。曾与增两个字音同字不同,型同义不同,但同样有进取的含意,所以张老师此举也不算违背祖意。文革后,张老师调去了青岛师专教书,孔子也恢复了大成至圣先师的地位,张老师就把名字又改回了学曾二字。

 

74年高中毕业时,我们那届学生既没有继续升学的机会,也没有分配工作的政策,青岛连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运动也停了下来,同学们就只好在家中待业。因为大姐在九中教书,所以兄弟就沾了点光,去九中的校办工厂做临时工,故事就开始于这个校办工厂。

 

-3-

 

大约是75年底或76年初前后,兄弟开始在九中校办工厂干临时工。当时校办工厂主要为青岛食品厂生产装花生酱、鸡蛋黄等半流质食品的白铁皮桶,有一套工厂淘汰了的陈旧简陋的生产线,安装在学校白果树院隔壁小院楼下的两间教室里,教室下面还有一间地下室做维修车间。小院里还盖有一些简易平房,有的做车间用,有的当工厂的办公室会计室,厂长是过去九中物理教研组的赵汝泌老师。

 

当年做铁皮桶使用的是从山东外贸进口的白洋铁皮,是国家用珍贵的外汇买的,所以很金贵,需要严格控制残次品率,以免造成原材料的浪费。记得当时外贸公司对残次品率的要求是3%以下,对一条老旧的生产线而言,这个技术难度跟嫦娥4号登陆月球背面也不相上下。

 

-4-

 

兄弟就在白铁皮车间里工作,师从一位工厂退休的老孙头孙师傅。学艺白铁匠,那可是工匠行里的一门正经手艺。厂长和同事们都叫我小仇,来学工劳动的同学们不分男女一概称我为仇师傅。这个称呼是那个年代的尊称,就像现在见人就叫老师一样普遍,不是因为职业的关系!

 

因为当年伟大领袖号召在校的学生“以学为主,兼学别样”,“也要学工、学农、学军……”,所以学校里的各个班级,每年轮流在校办工厂里劳动两至三周,就在这几个车间和生产组里轮转,男生还负责拉着地排车往食品厂送白铁桶。学校每年都会从校办工厂获得些财政收益,学生们在厂里劳动就算学工了,工厂也因此有了不花钱的小工,校、厂、生三方各得其所。

 

来学工的学生们中,有一位学小提琴的吕姓学生知道我也拉小提琴。有一天兴致所然,就邀请兄弟去他家点拨一下吕家小弟的琴艺,于是某天下班后兄弟就和这位同学一起去了他家。这位同学就是吕家大哥吕思渊,那位小弟就是吕思清。

 

-5-

 

当时吕思清大概还不到7岁,我们去时他正在家中趴床上玩耍,于是在大哥的指令下,拿起了他那把1/4尺寸的儿童小提琴,站在床上为我演奏。

 

第一首乐曲是革命现代芭蕾舞剧《白毛女》简化改编的小提琴组曲。听吕家大哥介绍,这首小提琴曲是在中央音乐学院工作的老师,特意按吕小弟的年龄和水平改编而成,算是一个量身打造的教学作品。一曲下来,兄弟的眼前一亮,这黄口小儿的音准技巧和基本功远在同龄学童之上。尤其可贵的是,从专业角度看挑不出什么毛病,很正规,这对初学者而言非常重要!

 

听了我的夸赞,吕家大哥就有些沾沾自喜,像献宝一样又命小弟再拉一首《云雀》。这首曲子我拉过,是一首罗马尼亚小提琴曲,速度之快难度之高曲调之绚,为众多小提琴家所追捧,是一首世界名曲。在那个火红的年代,广播电台的音乐节目里和剧场舞台上常常有这个曲目,是当年为数不多的可以在神州大地公开演奏的外国名曲之一。

 

一开始,我以为又是一首量身打造的教学作品,经过简化以后给一位小朋友做练习用。没想到吕家小弟演奏的是完整的原版乐曲,而且完美无瑕,水平绝不在兄弟之下!曲毕,我当场哑口无言,不要说点拨了,就连评价都无可言说!只拍了拍吕家大哥的肩头,说了句:这小子以后的前程无可限量!

 

那是兄弟第一次听吕思清拉琴。


-6-

 

76年党中央拨乱反正之后,在78年那一年对兄弟来说有两件大事发生,每一件都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春节过后,兰州军区战斗文工团来青岛召文艺兵。在前海沿北海舰队海军招待所的考场中,兄弟以萨拉萨蒂的小提琴曲 “吉普赛流浪者” 过了专业这一关。在等待兰战政审的过程中,兄弟又参加了文革后全国大专院校的第一次统一招考。

 

在等待政审结果的期间,兄弟曾询问先父是当文艺兵好还是上大学好。先父答: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你没有选择的余地,哪里先录取,就去哪里。结果北京医学院口腔系(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的前身)的录取通知书先到,兄弟就去京城学医了。

 

后来兰战得知了此事,还托人给我捎信说,如果我还愿意参军,他们可以到北医为我办理入伍手续。但无论是对我个人还是家庭而言,读大学是人生中最好的选择了!

 

-7-

 

83年兄弟从北医本科毕业后就留校工作了。后来因为在工作中医生和患者的关系,认识了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校长左因女士。一开始我们是医患关系,后来因为音乐的缘故就成了朋友。有一天在左校长的官邸做客,左因知道我是青岛人,业余时间还拉小提琴,于是就特意请我和太太去观赏附中的毕业演出,还着重说明演出有来自青岛的吕思清小提琴精彩表演。于是在附中学校毕业生汇报演出的那一天,我和太太欣然前往。

 

附中的毕业演出,是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校园的小礼堂内,左因校长陪我们坐在楼上第一排正中,算是一种贵宾待遇。其他的节目都没记住,只有吕思清的四首小提琴曲记忆犹新。往日的黄口小儿已经成长为一个翩翩少年,演奏的乐曲可圈可点,那个时期的吕家小弟已经在国内音乐界展露头角了!

 

-8-

 

中场休息时,楼上来了一帮女学生,吵吵嚷嚷喧闹不已,占据了一排正中的座位,就把我俩和左因校长都挤到了边上。左因挺有意思,音乐世家出身,丈夫是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她的专业是竖琴,后来竟阴差阳错走上了领导岗位,可身上没有一点官宦习气。左因年龄大了我们许多,在交往中可感觉不到这一点,十分平易近人。看起来学生们一点也不怕这位校长,她也对学生们的横行霸道无可奈何。

 

过了一会儿,左因悄悄指着其中的一个女生给我们看,告诉说那个女孩就是吕思清的小女朋友,也是附中弦乐系小提琴专业的,只不过琴拉得没有吕思清那么好。也是,青岛就一个吕思清,中国就一个吕思清,世界就一个吕思清!

 

想想有点好笑,一个附中校长不去制止学生的早恋,还认同这事。可见左因的思想开明和与人为善,已经和学生们打成一片,亦师亦友了!

 

那是我第二次观看吕思清的小提琴演奏。

 

-9-

 

第三次观看吕思清的演奏,大约是在90年代初于隆冬的北京音乐厅,是吕思清的小提琴专场音乐会。那时的吕家小弟已经荣获世界小提琴比赛的帕格尼尼大奖,成为全球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大师了。

 

帕格尼尼小提琴专项大赛,是世界公认的顶级小提琴比赛,没有之一!据媒体介绍,在吕思清那年获奖之前,这个大奖已经连续三年无人拿获了。说明这个奖项绝不在 “矬子里面拔将军”,如果参赛者达不到评委心目中的水准,宁肯让其空缺。宁缺毋滥的原则,使这个比赛成为音乐界衡量顶级小提琴艺术水准的一个代名词。

 

那是个周六的晚上,我和研究生院喜欢音乐的几个同学以及医学院的小护士们,从海淀区郊外的大学城骑车赶往市中心人民大会堂附近的老北京音乐厅。看演出之前,我们这些穷学生和小护士还在附近的一家餐馆,搓了一顿向往已久的京城名小吃——门钉肉饼。囊中羞涩的我们,买了音乐会门票点了肉饼之后,就没钱点酒菜了。水足饭饱之后,我们男男女女就一齐涌进了温暖如春的音乐厅二楼就座。

 

-10-

 

那晚的演出,吕思清使用的是意大利制琴名匠——斯特拉迪瓦里在二百年前手工制作的名琴演奏,以世界名琴诠释世界音乐大家的不朽名作,是一个绝配。据圈中人说,那把琴是老斯亲手制作存世的十几把琴之一,当年价值在200万美元以上。有媒体报道说,这把琴在吕思清荣获帕格尼尼大奖后,由斯特拉迪瓦里美国基金会赠与这位小哥,终身无偿使用!

 

中场休息的时候,看到楼下一排正中不知给谁预留的一排座位一直空置,我们就一涌而下,填补了那些空位。下半场开始了,于近在咫尺之处仰头观看吕思清在台上的演奏,眼前就依稀浮现出那个6岁多的黄口小儿站在床上为我拉琴的身影,不禁感慨万千!

 

待演出结束出得门来,在夜半冬日夜空的依稀星光下,皇城万般寂静滴水成冰,大家决定不赶回海淀了,就到一个小护士家在西城的平房里挤一宿。

 

小护士是旗人后裔,家族不是大清的皇亲也是贵胄,我们都叫她格格。格格家有许多祖传的房产,一家子住在海淀区一个独院里,在市中心的老城胡同里还有一间平房。

 

那间屋子因为常年无人居住,一个冬天也没生炉子,屋里冰凉似冷库。我们五、六个人穿着棉衣裤盖着棉被,在一张床上挤成一堆儿抱团取暖。因为冻得睡不着觉,小护士们就非要听我讲故事。

 

当我回忆起多年前,在青岛的吕家观看这位小哥,站在床上豪迈地演奏《云雀》时的情景,心中的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后记

 

兄弟三次观看吕思清演奏的过程,其实是他成长成名历程中人生的三个阶段。目睹一个人,从青岛的一个天才儿童,到青年时期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成为国内音乐界的翘楚,最后成为世界知名的小提琴大师,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如果不是青岛人,如果没在青岛九中读书和工作过,如果没有在北大口腔医学院作一个医生的机会,如果从没拉过小提琴和对音乐的执着……,如果没有这么些如果凑在一起,我可能就没有这么幸运来亲眼目睹这一切了。

 

对吕家小弟来说,这是人生的传奇故事。而对我来说,则是这个传奇的一个见证。


锁定渡十娘,回复“好莱坞”获得最新视频




不要错过那些曾经的点点滴滴


  1. 瑞德西韦有“希望”吗?

  2. 一个有信仰的“普通”美国人的生活

  3. 云学习,你家孩子还好吧?

  4. 虎门大桥为什么抖?

  5. 近期的中长线投资一定要谨慎

  6. 《好莱坞》:人欲横流与精神文明

  7. 地久天长

  8. 这位美国医生为什么自杀?

  9. 我们的后浪 —— 母亲节十娘论子

  10. 失业率历史新高,美股却逆势大涨?


转发也是一种肯定


图片 I 网络整理 I 编辑 I 渡十娘
清单内容来自 I 王婷婷版权归原作者 I 如有侵权 I 请联系删除



生活中

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十·娘

DES



IGN


发现 I 家庭 I 乐趣



想每天与渡十娘亲密接触吗?

喜欢?粉她!

有话想说:


海外:dushiniang999@gmail.com

国内:dushiniang999@126.com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