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渡十娘|陈茶:文化碰撞——高考旗袍之“友邦惊诧”

渡十娘all 渡十娘 2020-09-17




你是我的阅读者   我做你的渡十娘

戳蓝字一键关注 渡十娘

转发也是一种肯定


文字|陈茶

编辑|渡十娘 Eric.T





上周就2020高考旗袍秀话题,我在“渡十娘”公号上写了篇“问题来了——”,(渡十娘|陈茶:问题来了——你会穿旗袍陪娃高考吗?)表达了自己的困惑。人说不问东西,但我作为一个去国三十年的老华侨阿姨,已从当年在美国当“文化边缘人”时对西方文化的十万个为什么,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如今总对故国的各种问题东问西问,确实尴尬。


按国内朋友介绍,高考成了嘉年华会,已是近年中国社会一大景观,是不是美丽的风景线呢,见仁见智。但无论如何,至少国人已见怪不怪。海外“瞧”胞这样一惊一咋的,倒让人觉得OUT得很了。


去国多年,已经很难想像中国之高考已经变异到什么程度。


这不,收到朋友传来的今年各地高考结束后的视频,我本来是笑着看的,但到后面,竟也老泪涟涟。“你今日有多痛快,你就有过多痛苦”,好像讲的就是高考出来的孩子们。看到一个个家庭对高考的反应,我的心情十分复杂,难以想象如果等在大门外的是自己,将如何面对劈叉翻跟斗而出的孩子们。



作为中国恢复高考的受惠者,我当然坐进过全国统一高考的考场。听过很多老插朋友说他们当年参加高考的艰难,什么泥腿子一拔,穿山越岭跋山涉水,最后又坐手扶拖拉机奔往县城考试种种,真觉得作为当年应届生的自己很幸运。


南宁六中当年在这跑马场里,大门很有特色


我那时住在南宁西郊,考场却在城东头的南宁六中。七月酷署中的南宁,一动就一身身的汗水。好在母亲任教的学院派出专车接送应考的子弟去城里考试,比起老插们是奢侈多了。我们在学院的水塔脚下等车,根本没有家长出现。我至今仍要感激的是老师们,他们是到场打气的啦啦队——就在我们上车的地方,当日考试科目的老师会站在车门边讲些“要镇定”之类的话鼓励大家。


我确实是个心理素质极差的人,差到什么程度?考数学那天,我边上坐的是社会上的复考生,等开场时,他忽然问我椭圆的标准方程是什么样的?作为数学科代表的我,这个怎么可能不懂?但真的,他话音一落,我的脑袋“轰“地就炸了,顿时一片空白,怎么也想不起来!几乎要哭起来。这不,试卷马上发来了,一上去,我竟然用勾股定理证明了勾股定理,好在这居然是个太普遍的问题,教育部居然专门下文,指示这样的证法只扣两分,而不是像原来说的要打零分。另一道送分的三角函数化简题,我也花了不必要的繁复方法去解。我后来到美国,知道了有心理医生可看,就总想,如果当年有心理医生告诉我,每天要对着镜子说一百遍“我肯定行”就行,那对我绝对有用。



中国人信巫道玄学乱力怪神的历史渊源流长不假。就在我高考的年代,虽然旗袍没影儿,但已经有笑话说早晨最好给考生吃一根油条加两个鸡蛋——当然要一起吃!我母亲肯定不信这一套。她让我吃了两个鸡蛋——比平时多加一只!在那个时代,她尽力。这不能怪老妈,其实家里堆着甘蔗,如果我懂得将命运抓在自己手上,拿根甘蔗啃上几口,应该就不会一开始就将椭圆标准方程在脑中炸飞了,对吧?


怪话少说。


话说上回提问——”你会穿旗袍陪娃高考吗?”,没想到引来了与我同类的老华侨女士们的激烈反响,基本都是“NO”:不理解;不会做。下面选一些她们有代表性的观点:


Julia  这和在美孩子的年龄有关。我儿子在上医学院之前肯定说no。现在他30多岁了,对于中国文化越来越喜欢了。她明年举行婚礼,还特别要求要到中国去办一个中国式的婚礼现在我儿子的理念是只要妈妈自己感觉开心,对身体有好处,所有的事情他都支持。


Xiaoshuang:我肯定不会穿旗袍陪娃高考(不会在这样的场合作秀),会努力让孩子和自己保持平常心,以减少压力。穿最平常的衣服,给孩子做点好吃的(补点能量)。这时候应该关注孩子,怎么还想着让自己漂亮一点。


Anne: 不是问题,因为我不会穿,不信这些东西。


Linglan:在美国我穿成这样,我儿子不跟我断绝关系才怪呢,手里还拄着一根杆子。


Yuping:  前几天听说妈妈们集体穿旗袍陪子女上考场,我好纳闷又是哪一出。原来如此!心想我要这么做,儿子真会认为我神经病。


Pink:  我也不信,感觉这是努力给考生创造压力。


Liuyan:  但是这跟中国传统没有半毛钱关系,完全是当代创造的劣质伪传统。虽然也可怜天下父母心,但是这其中盲目从众的无意识绝对不值得提倡。


Sunny Su 哈哈哈。前面几张旗袍妈妈照片,都是在我的母校,广州七中前拍的,希望学弟学妹,母校都能一飞冲天。至于旗袍,我肯定听娃的,让我穿就穿。 主要配合娃娃的心理,往后不落埋怨,让我自己肯定是不想穿的,唱大戏似的。说这句话的人肯定不懂广东话:“ 只有老广,才甘蔗香蕉指浙大交大” 。甘蔗上面绑着香蕉指的是:有朝(蕉)一日,掂过碌蔗!不懂广州话的人硬是曲解成浙大交大了。


Anna:我也不会穿。我家孩子们也肯定不希望我这样穿的。


One1: 指望一件服装帮助孩子高考获得好成绩,我认为脑子都有问题,这是激烈竞争下父母的期望无处安放,没有助力而选择的一种宗教性的行为,于事无补,陡添话题而已。


可以看出,华侨女士们主流的观点是NO。而且,大家比较集中的观点还有:孩子们不会愿意母亲这样打扮。


就这个问题,我去跟儿子讨论。他说:一个人怎么能进入良好的应考状态?是要镇定,这些都是纷扰。而且,考试这种东西,会就会,不会就不会。穿这些有什么用?我拿出下面的照片给他解释,说有些人心理素质特别差,像你老妈,所以可能会有用的,要不然,一紧张,会的也不会,不更惨?人家再不回应。



其实,上面这件T恤印的内容大有文化深意。大家本该要的是“会”——高考按说是在考学生的知识水平,包括心理素质。比如像我这种临阵大乱的人,一下就给考出了大问题。其实当年若是蒙上了什么名大也会白搭。好在人生是长跑,终归还得靠后来几十年人生的磨练才不至报废,所以只要不放弃。并不会错过太多。


而我们的文化里,那么多的补习强灌,题海题型,反复猜题模拟,目的不是想“会”,而是想“会做”。当你要的是这结果,当然“蒙”就很重要了。说到底,其实大学对他们也并不重要,是“上大学”很重要上了就能卡位。总相信卡上了位,一生就会顺风顺水,不能或不愿花时间去活出自我,追求人生的真爱——这里不是指男女之爱,并为之奋斗。这类思维和技巧,从闯上升通道而言,是有点用的,但对整个社会系统,甚至对自己的人生,从长线而言无大益处。


很多华侨也无法甩脱母国文化的影响。比如在这儿的SAT补习班也多——好些老美都对我说过:“SAT 要准备的吗?”“SAT不就是考你的真实水平?”,我只能呵呵。弄到今天,美国大学系统得不断改写招生规则,直令SAT的地位一落千丈,甚至或将被废除。


不过这一扯就要到三观的层次,需要专文讨论了,还是说回旗袍吧。新一代的华侨母亲则观点有所不同了,她们代表性的意见是这样的:


Sunny Zhang:  我觉得大家可能在美国时间久了,对国内的情况和一些文化陌生了。先说旗袍:这好比在美国你去孩子的毕业典礼,你一般会正装(当然也有不正装的),或者你去参加孩子的球队,抑或参加一个你喜欢的球队比赛,你会穿上他们的T恤,球迷们可能还会做个头巾啥的。所以父母送考其实也是一个仪式感(这件事情西方人很重视,最近国内也一直在提“生活要有仪式感”。)。旗袍不仅仅高考穿,其实很多场合大家都穿(海外华人穿得更多啦,显示中国文化嘛),所以没什么突兀的。其次,心理影响。在一个巨大的环境压力下,如果你觉得“太傻了”(好像也没啥傻啊。那个男老师穿旗袍倒是有点傻,有点过了。妈妈们穿漂亮没啥不好的),那可能你自己会“太傻”了。当然,这其中最关键的人物是“娃怎么看”?这一种心理暗示其实很微妙:一定要跟娃说清楚,在中国,高考的重要性比婚礼可能都大。一定全面配合孩子的想法,不要日后落埋怨(高考不重要但亲子关系很重要。没必要在这种时刻让孩子怀疑你爱自己坚持自己要多过在乎他——虽然那是肯定的。还有,孩子毕竟年纪小,一看别的家长都穿你不穿他可能也会临场动摇,影响考试)千万别讲大道理!高考太重要,所以别拿来尝试)。OK,如果是我,做法应该是:订好所有装备,提前几天跟娃商量:瞧,你妈我已经都准备好做你的拉拉队了。你觉得如何?我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一大早穿上在门口跟你默默挥手告别;二是中午穿着到学校门口接你。当然还有第三种,你觉得你妈我完全是不相信你的实力,你完全不需要穿。那么我就放到箱子里去。


我注意到,YES or NO 的选项关键是新老华侨对文化码的理解不同。


美国的球迷观众确实会穿自己支持的球队队服去看比赛,但他们不会选择穿Dress去球场看球。所以老华侨们大概能理解那种写着“考的都会,蒙的都对”的T恤,却对穿旗袍马卦去考场外给娃助阵的行为难以理解和接受。就像美国要聚众跳舞的话,通常要进专门的舞蹈坊,而不会到街头空地去跳,当然,近年在加州这类华人聚集的地区,有华侨妇女开始跳到社区小公园了,此乃后话。


这里面的双重问题:文化码和着装码。着装码是文化码的子项


都说美国人穿衣随便。朋友们常说,一出机场,看到满眼穿得乱七八糟的各色人等,就知道美国到了。而在北京上海的机场呢,暑假回国的海外军团也一样,穿得最随便的肯定就是北美兵团。


其实美国人着装很讲究,特别在意场合。到目前为止,人生大事——婚礼,毕业典礼,葬礼,甚至是上法庭,主流还是要正装的。参加活动的人,着装码没搞对,弄高了或低了都是失礼的比如CEO 请你到家里参加周末家庭烧烤会,你穿个正装出现在T恤短裤的人群中,会很不自在。但凡在正式的会议上讲演,参加颁奖仪式等,美国人也会正装——这些年,硅谷人在努力打破游戏规则,从当年的乔布斯到今天的小扎,都以T恤牛仔裤出镜作秀。但是,全世界都见证了,当小扎坐到国会山的听证会现场时,那可是西装领带一丝不苟,甚至为了表示他重视的程度,回答提问时,居然做到要用”尊敬的议员先生“作逗号——这肯定都是他公关团队的意思,他们知道印象分的至关重要。


美国日常里,各种正式的邀请函里常会标注出活动的着装码,若没标出,自己又没把握的话,最好要去确认。这应该是老华侨们的下意识反应,觉得陪娃考试穿旗袍的着装码不对,她们在美国出生长大的孩子的反应也一样。


当然,文化也是会变的。我八十年代末期来美留学时,作为当年中国的时髦女青年,我的箱里装满了时装,比如那时很流行一种天津产的“梅花牌”健美裤,配什么上衣都很合适,虽不便宜,我也买了几条带来,感觉比中国出的牛仔裤好穿多了。我就经常穿它上学。忽然有一天,老教授找到我,很委婉地说,在美国,一般人是不会穿这么紧身的裤子出门的。那时我在渴望学习“融入“的时代,一听就很紧张,再也不敢穿那健美裤出门——需要知道的是,那时紧身收腿的锥型牛仔裤在美国还没影儿。


但是,在三十年后的美国,如今满大街最 IN 的是 Legging,我常想,不知老教授今日是不是要经常流鼻血?



这样的健美裤在九十年代初的美国是不合时宜的


这却是当今美国最IN的Legging


早年民间还有一套约定俗成的着装码,比如皮裙,花纹尼龙连裤袜,甚至豹纹服,都会让一些人联想到色情行业从业人员的人设,“好女子”是应该避免踩线的。穿睡衣出家门也是大忌。亚裔穿着睡衣睡裤在社区里出入,曾在报刊上引发热烈讨论,但自有麦姐内衣外穿引领潮流后,今天美国各族人民,穿个睡衣睡裤出门乱窜,大家已见怪不怪。


带动了内衣外穿风潮的麦姐当年英姿


除了着装码之外,老华侨们还提到另外一点:不信那一套。美雨欧风吹了多年,好意头、博好彩这一类的巫术玄学的玩意儿,已鲜有机会接触。而且在美国也没有这样的氛围和环境。整个社会崇尚独立思考,追求自我实现,这也让大家对这类群体行为保持警惕。


上面说的是老华侨们的反应。我也托请了身为国内新闻业界资深专家的好友帮忙收集中国在场父母的观点,这是她的回复——


分别向2018、2019、2020这三年家有考生的家长了解相关情况,答复归纳:


1、父亲都表示决不会穿什么红马袿之类的服装助考。


2、有名的高中学校老师比较热衷这些形式,象南宁X中(注:广西顶尖高中之一)的毕业班班主任前两年都带头穿旗袍,并在家长群里号召家长们都要图吉利,讨好彩,班级之间还较劲,看谁的声势影响大。


3、母亲们大都愿意配合学校、孩子的要求,生怕做不好孩子没考好被责怪。


4、不赞成不参与的多是在党政机关工作的家长,有的怕被各种媒体拍照上传网上,有的不屑于这种形式,觉得很搞。


这让我意识到,其实穿马卦的父亲也是一景,可惜男士们确实低调得多,是为什么呢?


这里面相当有趣的一点——那些在党政机关工作的家长与海外华侨妇女的思维很接轨。


马卦也示好意头


马到成功


讲得够多了,就此打住。也许正如我表妹Jane说的:高考生父母穿什么或拿什么都没有问题,只是缓解一下紧张又焦虑的心情而已。


一举夺魁(葵)


我不喜欢穿旗袍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自己的气质,身材都与之不太配。这张穿旗袍的照片,是九十年代初在美国上学时,借的同学的旗袍拍了玩的,作为留念吧。错过这个村就没有那个店了,就算愿意穿,如今又有谁让我去陪考呢?



大家嗨皮就好。像女友所说的,今天高考看起来越来越受社会和家庭的重视,可是孩子们面临的压力却越来越大,就算考上了名牌大学,未来也不见得有保障,不像我们当年包分配,有铁饭碗。这个我也是不太明白的,因为我自己就是因为不愿意捧铁饭碗才离家出走的。


行文至此,接好友通告说,广西高考分数线刚刚公布了。她的一个80后同事的弟弟在家乡县里考出了高出一本分数线100分的佳绩。那女同事就特别相信心理暗示的作用。高考期间,她天天都穿旗袍发朋友圈为弟弟加油,这不,弟弟拿到分数的今天,她告诉我好友,说心诚则灵,老天保佑了!


在什么山头唱什么歌。我既不能为他们代言,就只有祝福吧


不要错过那些曾经的点点滴滴


昨日更新:

热门文章:

十娘专栏:


其他:

读完请点"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图片 I 网络

整理 I 编辑 I 渡十娘

清单内容来自 I 陈茶

版权归原作者 I 如有侵权 I 请联系删除



生活中

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发现 I 家庭 I 乐趣


想每天与渡十娘亲密接触吗?

喜欢?粉她!


有话想说:

海外:dushiniang999@gmail.com

国内:dushiniang999@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