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艺·对话|毛静:从“千年一瞬”看王安石变法的纷争与友谊

带你一起学收藏的 在艺App 2022-01-20



世人皆说王安石爱梅,也有诸多诗作为证,梅花性洁、坚韧,凛冬之中开百花之先,如王安石本人“虽千万人吾往矣”之志。但鲜有人知,王安石更爱的其实是辛夷花,即白玉兰。


梅花更多的是王安石的一种对外表征和宣誓,即便众叛亲离也不改初衷。而在他的心中,其实是存着很温情的一面,并不总是个针尖对麦芒的“拗相公”,也会眷恋过往知己,会怀念春风与故乡。


“辛夷花发白如雪,万国春风庆历时”,在他心中当先的是一片清风朗月的盛世图景,而辛夷花便是最美的见证和象征。


近日,江西省博物馆推出“千载一瞬——纪念王安石诞辰1000周年特展”,南京传媒学院图书馆馆长毛静作为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将辛夷花作为展览标识。在他看来,辛夷花“强大并温柔着”,而这可以说是对王安石最好的概括了。


此次展览由江西省博物馆携手12家省市县文博单位倾力呈现,以王安石个人核心文物、同时代名人大家作品以及反映宋代人文气度的实证为主,涵盖绘画、书法、古籍、文献、拓片等150余件,集中展现王安石波澜壮阔的人生画卷和他强有力的朋友圈。


王安石新法改革势不可挡

司马光于“耆英胜会”一派风流


熙宁三年,王安石新法推动得愈加广泛。一系列改革法令自东京开封府纷纷下发至各府、州、军、监,一时之间,反对声音也愈加沸然。


谏议大夫司马光一连给王安石写了三封私人书信,最后一封长达三千三百多字,即著名的《与王介甫书》,力劝他改弦更张、放弃新法。



司马光《与王介甫书》



王安石后以一封短短的《答司马谏议书》回应,文中回顾了两人过往友情和如今的政见分歧,并就司马光提出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为自己一一辩解。


司马光劝说无果,自请离京,后以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熙宁四年,吕诲去世后,司马光在为其题写的墓志铭中提到新法害苦了百姓。有人悄悄弄到墓志铭的镌本献给王安石,想以此中伤司马光。谁知王安石看后并不生气,还将镌本挂在墙上,称赞“君实之文,西汉之文也”


同年,时任礼部侍郎范镇五次上疏反对王安石新法,疏中直言“陛下有爱民之性,大臣用残民之术”,因而致仕罢官。司马光为好友愤然上疏鸣不平,并请求任职西京(洛阳)留司御史台。


彼时的洛阳宵禁开放,瓦肆勾栏鳞次栉比。司马光于尊贤坊北关修建“独乐园”,李格非所著的《洛阳名园记》对此有详细记述,内设“读书堂”“弄水轩”“钓鱼庵”“种竹斋”“采药圃”“浇花亭”“见山台”等若干建筑,与诸多友人诗酒酬唱,修道参禅,再不论政事。


随着因反对变法而远离政坛的士大夫日渐聚集,司马光等人仿白居易在故居香山与胡杲等八位退身隐居的老人共集“九老会”的故事,组成“耆英会”,其中包括富弼、文彦博、席汝言、王尚恭、赵丙、刘几、冯行己、楚建中、王慎言、张问、张焘、王拱辰、司马光等13人



明 佚名《耆英胜会图》局部 辽宁省博物馆藏


《耆英胜会图》此次为首次外出参展。元丰年间,洛阳聚集了一大批因反对变法而远离朝堂的士大夫,其中富弼、文彦博、司马光等13人,置酒相约,定时聚会,时人称之“洛阳耆英会”。



《耆英胜会图》描绘的便是这一图景。


秋来天阔,铜壶沸水,侍者正忙着点茶。文彦博端坐椅上,手持《老子黄庭经》,与王拱辰、王尚恭二人谈经论道;司马光静坐案后,右手持笔,身边富弼双手互揣衣袖,慈祥静观。


北宋士大夫于风雅中偷得浮生半日闲,闲适简约,一派风流气象;同时也呈现了他们闲散肆意的表象下,不甘远离政治生活的状态。



明 佚名《耆英胜会图》局部 辽宁省博物馆藏



北宋两名相的君子之争


相对于洛阳的群贤集聚,开封府可谓“旧雨凋零”,所有与王安石意见不合的御史谏官,相继离开朝廷,明面上汇聚成一个声音。


然而,当一个声音持续得愈久,憋闷已久的怒吼也会在时机到来时愈加凶猛。


熙宁七年天下大旱,饥民流离失所,罢相的声音呼啸而来。太皇太后曹氏亦向神宗哭诉“王安石乱天下”。


这是王安石第一次罢相。也是这一次,王安石才发现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吕惠卿有多少诡谲心思。早在新政初期,司马光便直指吕惠卿“险巧”,认为“使安石负谤于中外者皆其所为”。果不其然,王安石甫一去相,吕惠卿担心其再度复出,兴起李士宁、王安礼之案,企图牵连王安石。


次年,王安石复相。然而,这一次不仅外部攻讦,变法派内部也已然分裂严重,新法再难继续。


熙宁九年,王安石辞去宰相之职,退居江宁。



王安石行书《楞严经旨要》仿制品



待神宗去世,哲宗即位,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立即起用司马光为相,全面废除新法。


至此,轰轰烈烈的“熙宁变法”宣告终结。


不过一年时间,王安石跟着变法的覆灭,郁郁而终。


噩耗传到司马光耳中,深为悲憾。为免他身后遭世俗鄙薄,立即抱病作书,“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今方矫其失,革其弊,不幸介甫谢世,反复之徒必诋毁百端,光意以谓朝廷宜优加厚礼,以振起浮薄之风。”


朝廷根据司马光的建议,追赠王安石为太傅,谥号“文”。时任中书舍人的苏轼起草敕书,“智足以达其道,辩足以行其言;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用能于期岁之间,靡然变天下之俗。”



《明 王安石像轴》江西省博物馆藏


此幅王安石像为明代摹本,绘王安石盔式帽坐像。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王安石去世,司马光主张对其“尚宜优加厚礼”,追赠太傅。由时任中书舍人苏轼起草诰命。此图上方题有苏轼撰《赠王安石太傅》敕书全文。



司王二人虽针锋相对,多是立场不同,彼此却无恩仇怨怼甚至诸多欣赏。早在熙宁元年,王安石初入京时,特别叮嘱长子王雱最好能租到司马温公家附近的房子,以便二人诗文切磋。


即便后来政见不同,势同水火,也是一片为国为民的耿耿忠心和君子之争。司马光有言“光与介甫,趣向虽殊,大归则同”;王安石也道“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一笑泯恩仇的旷世之交


除去司马光,苏轼与王安石之间也可谈得上一场旷世之交。


早年二人交往甚密,在王安石变法之后,苏轼上书陈呈弊病,王安石再度感到背叛,让御史谢景温在神宗面前陈说苏轼过失。苏轼于是愤而自请出京,被授为杭州通判。


有意思的是,苏轼在外收到司马光寄来的《独乐园记》之后,即兴创作一首《司马君实独乐园》,其中赞誉司马光才全德充,众望所归以及盼其重新入朝执政的殷切希望。在“新党”执政期间敢说此话,不得不承认苏轼之精悍敢言,司马光自己也曾在神宗面前公开承认说自己“敢言不如苏轼”。


苏轼之敢言,从他陷于“乌台诗案”可见一斑。当时,在朝“新党”一心要置苏轼于死地。王安石已退出朝政,隐居金陵,听闻此事当即上书,“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


最终,苏轼得到从轻发落,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受当地官员监视。


而最传为佳话的是,苏轼自黄州赶赴汝州上任,途中特意去拜访王安石,二人促膝长谈,唱和诗文,一笑泯恩仇。更在王安石逝世之后,向朝廷提出谏议不可全然尽废新法。


不过至此,苏轼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留下“一肚子的不合时宜”


其实,每个人对事物的认识都是在动态变化的,可能之前反对的后面又赞成,比如苏轼、黄庭坚等;之前赞同的后面又反对,比如曾巩等。而王安石作为一个改革家,犯下的一个重大错误即是在轰轰烈烈的变法活动中,没有争取到任何一个反对派。


或许文人士大夫的清高与自傲,使他不屑于温言解释,而这也使得他最终改革惨淡收场。


其实这一清高自傲贯穿了他的一生,早年王安石曾在韩琦任下充当主管点卯的签书判官,因通宵达旦地读书,险些误了点卯。韩琦以为王安石艳冶无度,劝他不可荒废读书。对此王安石也不作解释,只道世间之事,要名实相符,批评才可以罪人。如果名实不符,又何必解释。


然而,当诽谤攻讦如风霜刀剑一齐逼来,解释不得的“拗相公”便将所有反对他的声音视为世间流俗,唯其孤芳有暗香。


从1021到2021,千载一瞬。值此“千载一瞬——纪念王安石诞辰1000周年特展”之际,在艺特此对话展览策展人、南京传媒学院图书馆馆长毛静,从王安石和他的朋友圈出发,还原一个有血有肉、有温度、有情怀、有格局的王安石。



策展人、南京传媒学院图书馆馆长毛静在展览现场进行直播导览




遇见王安石

与他的朋友圈


在艺:是什么原因让您策展本次“千载一瞬——纪念王安石诞辰1000周年特展”展览?


毛静:这里面有一些机缘巧合。


第一,我的老家东边是王安石的老家临川,西面是王安石的出生地樟树,我的老家恰好在中间充当桥梁纽带。作为江西籍的学者,这是责无旁贷的事情。


第二,三四年前,想组织一套书《全球视野下的王安石研究》,由于申报国家出版基金没有通过,也成为我的遗憾,这个念想一直保持在心底。


第三,早年间也一直在文博系统工作,与文博系统的同仁有着天然的亲近,对王安石目前的研究成果也较为了解。



北宋王益墓志 南京市江宁区博物馆藏


 2009年10月南京江宁区将军山南麓出土王益墓志,墓志盖阴刻“王公之墓”,铭曰:“安石以侔友,故来告□侔□铭”,可知墓志铭为王安石请朋友孙侔撰写。

王益(993—1038),王安石之父。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为建安主簿。历任临江军判官、知新淦、知韶州、通判江宁府,官至都官员外郎,卒于任上。



北宋王益墓志拓本 南京市江宁区博物馆藏



今年3月份,江西省博物馆邀请数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江西历代名人常设展”的评审,会议间隙谈到了王安石一千周年诞辰,当时馆领导当机立断决定办展。因为此前的情怀和渊源,加之又是博物馆界的同仁,最后明确由我来担任这次大展的策展人。但我不是一个人,后面还有很多人的支持和帮助。


在艺:展览出现许多重量级文物,其中最让您感触深刻的藏品有哪些?背后是怎样的动人故事?


毛静:感触深刻的藏品有很多,这里主要说三类,遗憾的作品、欣慰的作品还有意外的作品。


遗憾的是王安石存世的两件真迹没来。一件《过从帖》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无法将其纳入到展品当中;另一件《楞严经》则藏于上海博物馆,但很多珍贵展品在展出之后要进入休眠期,短则三五年,长则十数年,而《楞严经》恰好处于休眠期。王安石本人手迹的两件核心文物没能来成,这是遗憾。


欣慰的是王安石和他朋友圈的藏品来了曾、王家族世代姻亲,友情深笃。曾巩早年结识王安石,成为欧阳修门生后向其举荐王安石。熙宁年间,曾巩虽赞成变法,但不认同其中部分措施,意见分歧致矛盾日现。


两人友谊持续到晚年,从互相倾慕、互相延誉、互相辩诬到意见分歧,心生隔阂再到晚年书信往来、诗歌唱合。这次曾巩曾经用过的抄手砚、“曾公的铁灯”长明灯以及他的墓志铭都来了,且指向性非常明确,有生前用过的,也有身后为他刻写的,曾经都带着曾巩的体温,甚至开玩笑说带着他的体香都来到了现场。



曾巩墓志拓本 江西省博物馆藏



曾巩铁灯 江西省博物馆藏



曾巩抄手石砚 江西省博物馆藏



很意外的就是苏轼的《中山赋》来了。吉林省博物院正好将这件文物支持辽宁省博物馆做了另外一个展览,刚刚回到吉林,因此特意给江西省博物馆的“王安石诞辰1000周年特展”再支持二十天,然后再入库休眠。这是很意外的惊喜了,这件文物本身是有温度,我们的文博人也是有温度的。


《苏轼行书洞庭中山二赋卷》(局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北宋苏轼行书洞庭中山二赋卷 吉林博物院藏


这是苏轼晚年书法作品。《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简称《洞庭中山二赋》)为苏轼分别于元祐七年(1092年)与元祐八年(1093年)所作。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被贬往岭南时,途中遇大雨滞留襄邑(今河南睢县),再书此二赋为长卷述怀。二赋均以酒为题材,以戏言成赋,共同反映了苏轼当时羁旅中苦闷孤独的惆怅心绪。全卷纵28.3厘米,横306.3厘米,前后总计684字,为苏轼传世墨迹中字数最多者,笔法雄劲,潇洒飘逸,为其遗墨之冠。



在艺:展览中的文物基本体现王安石的朋友圈及其关系,像明代摹本的《王安石像轴》上方题有苏轼撰《赠王安石太傅》敕书全文;《耆英胜会图》描绘了因反对变法而远离朝堂的士大夫司马光、富弼等聚集洛阳,集会、饮茶的场景。从这些作品中怎么看待北宋年间文人士大夫之间的相处之道?


毛静:文博人策展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既要带感情又要克服个人色彩,必须客观不能太主观。通过展陈设计我们尽可能还原历史现场,展览的八个章节中至少两三个章节或明或暗的表现王安石当时受到的支持和困境。


在展览第四章节中,重新将变法派与保守派的矛盾还原出来,左边是司马光三次写给王安石的信(《与王介甫书》),列举实施新法弊端,要求王安石废弃新法,恢复旧制。右边是王安石回信(《答司马谏议书》),对司马光的指责逐一反驳,并批评士大夫阶层的因循守旧,表明坚持变法的决心。


还有早期二人关系融洽的时候,王安石为司马光的堂叔司马沂写的墓志铭,最终因立场不同、政治观点不同,二人分道扬镳。但君子和而不同,王安石掌权期间,司马光退避洛阳撰写《资治通鉴》;而当司马光回到朝堂,全部废除新法之后,依然高度评价王安石。政治立场可能尖锐对立,但在人格上相互之间还是非常尊重的。


同样如此的还包括苏轼的展品,两人晚年在南京一笑泯恩仇,留下了让我们最感到欣慰的结局。王安石去世之后,加封王安石为太傅的敕书,便是苏轼所写。


宋朝是一个既有唇枪舌剑、也有朗月清风的君子时代。历史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存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可能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还原那个时代的方方面面。


因一场变法而

几近崩溃的朋友圈


在艺:这次的展品除王安石之外,还集中在苏轼、司马光、曾巩、欧阳修、黄庭坚等人身上,您是如何看待王安石这个因变法而分分合合的朋友圈?


毛静:因为不同的利益,注定了不同的派系,这种现象在历朝历代都有。最要紧的是,别的朝代发生党争,倘若失败代价是很惨烈的。但是在宋代,因为宋太祖立誓碑“不杀士大夫”,结局都是相对宽容,哪怕一辈子都在贬谪当中的苏东坡,也并未丢掉性命。


在这样包容的社会环境下留下了大量的艺术作品,如今我们把司马光、曾巩、欧阳修、黄庭坚这些人的作品重新从四面八方请回来,让他们以另外的形式重聚。与其说观看他们的朋友圈,倒不如说在回顾历史中反观自己的交朋接友,以及对这个时代的启发。



北宋泷冈阡表拓本 1945年拓,永丰县博物馆藏


《泷冈阡表》是欧阳修在其父亲去世六十年时所作的墓表,文中追忆了父亲的孝顺仁厚,母亲的勤俭知足,与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和袁枚的《祭妹文》并称中国古代三大著名祭文。碑文楷书阴刻,字体新丽,刚劲有力,是欧阳修传世最大的墨迹,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研究价值。



以王安石变法为中心,有的人是坚决反对,有的人是开始支持后来反对,也有的是开始反对后来支持。比如司马光从头到尾就没有赞成过,是完全对立的;曾巩开始持观望态度,后来受老师欧阳修的影响,欧阳修跟王安石既是师生关系,又是老乡关系,尽管持批评态度但程度批评有限,之后更是主动回避,将主要精力放在文学创作上,这是非常巧妙的保全方法。



北宋曾公夫人吴氏墓志  南丰县博物馆藏


这是王安石撰曾母墓志。曾巩生母吴氏,抚州金溪人。王安石与曾巩友情甚笃,故为其母撰写墓志铭。王、曾、吴三家皆为宋代江西望族,世代通婚。南丰曾氏中,曾巩、曾布、曾牟三兄弟及堂弟曾阜同登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榜。曾巩母亲吴氏为王安石母亲吴氏之姑,即曾巩为王安石表舅。后王安国娶曾巩、曾布之妹,王安石之女又嫁与曾布之子曾纡。

墓志最后铭曰:“宋且百年,江之南有名世者先焉,是為夫人之子,葬夫人於此。於戱!”王安石弃四六骈体而以散文出之,文字诚挚恳切,满含对朋友美好的期许。



北宋曾公夫人吴氏墓志  拓本



苏轼开始也是新法的批评者,但司马光回到朝廷之后,将所有新法内容一概否定,苏轼又站出来说不是所有变法都是不对的,不能全部“一棍子打死”,又得罪了保守派,两边都没有讨好。这就造成了他自我解嘲,“我肚子这么大是因为满肚子不合时宜。”


苏轼对王安石的一部分变法内容表达了理解、支持和同情,这就影响了“苏门四学士”里面的黄庭坚。早年间受主流的影响,他对王安石也是持批评态度的,等到晚年在孤独的贬谪途中,突然发现王安石是一代先贤。以前是“只缘身在此山中”,如今随着这一批贤达谢幕,黄庭坚反而已经看得越发真切了。所以他晚年对王安石的评价做了很大的自我调整,这也说明每一个人对事物的认识都是在动态变化的,我们也试图把这些信息通过这次展览表达出来。



北宋黄庭坚撰并书徐纯中墓志 修水县黄庭坚纪念馆藏


徐纯中为黄庭坚姑母之子、堂姐夫,墓志铭领款题为“金华黄庭坚”,在黄庭坚自书题款中极少见,其墓志为黄庭坚于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年)丁母忧居家双井时所书。此碑小行楷充分体现了黄庭坚开张奇崛、清秀瘦劲、跌宕多姿的书风,为黄庭坚行楷书法精品之作。



北宋黄庭坚撰并书王纯中墓志 修水县黄庭坚纪念馆藏


王纯中,北宋分宁(今修水)人,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进士,官杭州司户参军,鼎州桃源令,著作佐郎等职。《王纯中墓志铭》全称《宋故朝奉郎知洺州军兼管內劝农事上骑都尉借紫王君墓志铭》,该墓志铭书于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



在艺:您怎么看待王安石的熙宁变法?如今回顾历史,这一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毛静:王安石变法一千年来一直有着巨大的争议。即便到现在,学术界对王安石变法是以民为本还是以国为本,变法是成功还是失败,历史意义是积极还是消极等各方面的争论仍没有结束。


学术界有派别认为王安石变法成功了,并没有失败。只是看上去因变法被废除好像是失败,但他的革新精神以及对宋廷带来的军事胜利被忽视了。比如熙宁年间,在王安石的支持下,由王韶主持的熙河之役,收复失地两千余里,招抚大小蕃族30余万帐,这对济贫积弱的北宋来说是非常振奋人心的一次军事胜利,也是两宋时期汉民族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作战时,北宋朝廷开疆拓土、大展神威而大获全胜的唯一战例,对于北宋与西夏的战争格局掀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也一定是变法带来的积极影响,因为没有充盈的国库是打不起战争的。


同时,在文化教育方面,王安石对士子人才的选拔制度也进行了改良,这些在后来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法全面废除,带来的印象和观感好像是变法失败了,但这个失败是相对的,很多内容还是得到了继承和执行,即使没有长久执行下去,至少也给了我们教科书式的一次演示。


只能说王安石变法在当时遇到了重大挫折,但他对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所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所以梁启超将他上升到非常高的位置,包括认为他的文章也是唐宋八大家中最有思想性的。梁启超在晚清到民国的大变局时代中回望历史,将王安石拎出来为千古一位完人,也有他的时代性。如今,我们把他的理论都吸纳过来,不去批评也不去大力表彰,只是做一个展示。


在艺:王安石的变法精神对于当下治国理政、人才教育等有何现实意义?


毛静:中华民族是具有革新的基因,《诗经》讲“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早在周朝就一直提倡革新精神,不断地反思如何去进行自我改良、自我完善。除去朝代更替发生了规律性变化之外,中华民族的革新精神一直保存的非常完好,尤其是王安石在内的这些改革家,正由于他们以一种舍身取义的精神,以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魄,才使中华民族的革新精神显得尤为珍贵,才使中华文明得以延续,这是非常有启发性现实意义的。



北宋御仙花纹排方金带具 江西省博物馆藏


北宋官员于朝堂之上着常服,又称公服,圆领宽袖长袍,袍长及足,戴直脚硬幞头,束革带,着乌皮靴。为显品级尊卑,通过服色、革带材质、配鱼与否及材质以示区分。

宋代形成了完备的腰带制度,该带板一套共13块,其中方形銙9块、桃形銙1块、䤩尾1块、带扣2块。整套带板鎏金银质,带板使用宋代流行的锤揲工艺装饰高浮雕花卉纹,方形銙、桃形銙与䤩尾装饰。带板为北宋郭知章墓出土,是目前所见等级最高、最为精美的宋代带板,对研究宋代政治、服饰制度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堪称“宋代第一带”。



在艺:最后请您谈一谈对于这次“千载一瞬——纪念王安石诞辰1000周年特展”的期待。


毛静:展览的名字开始不是“千年一瞬”,而是“明月春风”。但“明月春风”太甜美了,王安石的改革历程非常曲折、惊心动魄,“明月春风”未必好,而“千年一瞬”相对中性一点。从1021年至1086年,王安石的一生当中有很多时间结点,光辉的、晦暗的、悲伤的。我们只是截取了千年以来的一个瞬间或片断,他就在那里,但如何纪念他是我们的问题。


其实作为一个影响中国历史改革进程,并且在世界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先贤大儒,我们怎么纪念都不为过,我们更希望通过这次展览可以看到作为个性化的王安石。“拗相公”这个“拗”字其实是一种执着,执着的一辈子做一件事情,这种执着也未必是一件坏事,也许能成功,也许会失败,但是肯定不会后悔。通过这次展览,如果大家都有这样一点点收获的话,作为这次展览的策展人,还有联合的12家文博机构,都会觉得欣慰。



千载一瞬——纪念王安石诞辰1000周年特展

2021年12月19日—2022年3月19日

江西省博物馆(1号展厅)



-END-
图片信息来源丨江西省博物馆
©️禁二改丨盗用

文字 编辑丨啊己



#今日份视频号



#欢迎加入我们

新媒体编辑、视频号运营、直播&视频剪辑虚位以待
联系及简历投递:
hr@zai-art.com/13581996254(微信同号)
更多详情:在艺招聘丨寻找热爱艺术写作、创意视频的你



往期文章回顾


台北故宫博物院公布2022年全年展览计划,大展看点抢先揭秘

他的黑色幽默,吸引了800万粉丝

一场比肩兰亭、西园的雅集,何以扛起元末书画圈的“半壁江山”

明轩“一间屋” :打造古今中外文人墨客的理想家园



回到顶部点击 [在艺App] 关注我们
了解每日全球艺术市场动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