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易90秒+25】《止斋记》:赵孟頫的书法代表作

孫福萬 玩易斋 2024-02-08

孙教授 陪你学《周易》第 850天

现藏上海博物馆的《止斋记》,是元代书画家赵孟頫(1254-1322)的书法代表作,书于1308年(元至大元年),作者时年55岁。后人普遍认为,该作品通篇字形俊秀飘逸,又笔笔谨守法度,体现了赵孟頫极深的行楷功力。其实对于这部作品,除了欣赏其书法之美外,光是从其文字内容,我们也可以获得很多启示。

II《止斋记》一文的作者并非赵孟頫,而是段从周,赵孟頫只是书写者。从文字内容上看,此文是段从周应一位“受事九郡,务求简靖”的某“公”之邀,为其“止斋”所做的一篇命题作文。我们知道,儒家特别喜欢讲“止”,如《大学》就大讲“知止”,《周易》也多处讲“止”,此公既名其斋为“止”,受命为文者肯定也会顺着这个思路行文的。果不其然,段从周就是从《周易》艮卦开始谈“止”的,并对孟子对孔子“仕止久速”的评价大加赞赏,由中对易理的阐发,可取之处亦甚多。

III  “止之时义大矣哉!尝考诸艮,乾坤之交,三索而成艮。一阳居二阴之上,阳动而上进之物,既至于上则止矣。阴者,静也,上止而下静,故为艮。艮者,止也。其象为山,取坤地而隆其上之状;既曰山,又有安重坚实之意,乃所谓止也。然止有两义:有止而止者,行而止者。止而止者,时行则行,时止则止。如蹇之险而止,如蒙之坎而止,止其时也。行而止者,谓行其事也,所止者,理而已。如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此即止其所也,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彖》曰:‘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盖当止而止,既不失其时,当行而止,又皆得其所,其道安得不光明辉显哉?由此观之,止之为义,非特专主辞禄去位,闭门却扫,与夫高蹈远引,遯世无闷之谓也。历观前人,处止之义不同,有功成名遂、全身远害而止者,有知足不辱、恶盈好谦而止者,有委心乘化、乐天知命而止者,如汉之留侯与二疏及晋之陶渊明是已。是止也固异,夫知进而不知退,既得患失暨不量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万万也。然皆非圣人之止也,圣人之止何如?‘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 噫!为能尽艮之止之之道者,其唯圣人乎?孟子不曰:’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又曰:‘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公如处止之道,愿以孔子为法,庶无慊于孟氏矣。敢此以为止斋记。”

IV 至于这位某”公”,也就是“止斋”的主人到底是谁,有人认为可能是元朝前期主要文臣之一的程钜夫(1249-1318),程作为“四代元老”,四十余年出入显要,又是儒臣,最有可能说出该“记”序中的那番话来,且赵孟頫曾因其推荐而官运亨通,又此“记”作者段从周也确与程钜夫有过交集……这种猜测应该是很有道理的。(参见吴斌《赵孟頫<止斋记>与程钜夫》一文)








推荐链接:

       【周易90秒集锦】第701-800 讲(文字+音频)

【周易90秒集锦】第601-700 讲(文字+音频)


【周易90秒集锦】第501-600讲(文字+音频)


       【周易90秒集锦】第401-500讲(文字+音频)


       【周易90秒集锦】第301 - 400 讲(文字+音频)


       【周易90秒集锦】第201 - 300 讲(文字+音频)


       【周易90秒集锦】第101 - 200 讲(文字+音频


       【周易90秒集锦】第1 - 100讲(文字+音频)

       【周易90秒+68】“天”何以为“黥额”?
       【周易90秒+50】荀子是怎么看待咸卦的?
       【周易90秒+10】 “战国晚年,《易传》尚无定本”?
       【周易90秒×2】“观象”到底观什么?
       【周易90秒+60】犹如“春风吹断柳”......
       【周易90秒+66】《周易》与德育
       【周易90秒+60】“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
       【周易90秒+50】曾国藩一生嗜《易》
       【周易90秒+28】《易》与砚铭



孫福萬(字抱一)

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

中国周易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实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论语易解》作者



(长按二维码,关注玩易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周易90秒+25】《止斋记》:赵孟頫的书法代表作

孫福萬 玩易斋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