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易90秒+45】“仁”其实就是“感通”

孫福萬 玩易斋 2024-02-08

孙教授 陪你学《周易》第 888天

“仁”无疑是儒家的核心概念,今人陈来甚至撰有《仁学本体论》一书。但到底什么是“仁”呢?怎么让当代人轻松地理解“仁”呢?好像很难。

II “仁”字无甲骨文,“从现有古文字材料看,‘仁’字最早出现在春秋晚期的侯马盟书中。”(《字源》P698)

对“仁”字的解释,最著名的,一是“二人之仁”,如许慎《说文》讲:“仁,亲也。从人,从二。”另《论语颜渊》讲:“樊迟问仁。子曰:‘爱人。’”也应该是基于“二人之仁”。一是“种子之仁”,即从“仁”作为植物的种子出发来理解“仁”,比喻生动,发人深省,如朱熹《仁说》将“元、亨、利、贞”和“仁、义、礼、智”比对,认为“元无不统”“仁无不包”,就含有此义。当然,孔子还讲过“克己复礼为仁”。

III 最有意思的是,程颢还从“医书言手足痿痹为不仁”来反观“仁”,其中暗含“仁为感通”的意思,并引出“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的思想,值得引起重视。或以为讲“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太高大上,但讲“仁为感通”就比较通俗了。前几天本人和原上海“孟母堂”创始人、现北京文礼经典学校督学周应之兄,在他主办的“经典会客厅”聊“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话题,就从当代人大量存在的抑郁症,谈到了感通于人的重要性,应之兄就对此大加赞赏。

IV 其实,中国古人常讲的“天人合一”“天人合德”“天人感应”等等,都根基于这个“感通”。《周易》咸卦《彖传》讲“咸,感也”,并声称“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也是对“感通”的充分肯定。叶嘉莹先生及其老师顾随先生讲中国古代诗词,最强调的也是其感发人心的力量。仔细想来,“感通之仁”或为仁之本义,与 “二人之仁” “种子之仁”亦相通,实在值得注意并予以阐发。


推荐链接:

       【周易90秒集锦】第701-800 讲(文字+音频)

【周易90秒集锦】第601-700 讲(文字+音频)


【周易90秒集锦】第501-600讲(文字+音频)


       【周易90秒集锦】第401-500讲(文字+音频)


       【周易90秒集锦】第301 - 400 讲(文字+音频)


       【周易90秒集锦】第201 - 300 讲(文字+音频)


       【周易90秒集锦】第101 - 200 讲(文字+音频


       【周易90秒集锦】第1 - 100讲(文字+音频)

       【周易90秒+72】王阳明是如何看待卜筮的?
       【周易90秒+100】王阳明教你做“睡时功夫”!
       【周易90秒+44】王阳明论“夜气”
       【周易90秒+25】朱子诗《康节先生赞》
      【周易90秒+57】“人若心诚,礼轻亦助人”——读《高堡奇人》(6)
       【周易90秒】“泥空终是著,齐物到头争”
      【周易90秒+33】“《易经》就是一堆废话罢了!”——读《高堡奇人》(7)



孫福萬(字抱一)

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

中国周易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实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论语易解》作者



(长按二维码,关注玩易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周易90秒+45】“仁”其实就是“感通”

孫福萬 玩易斋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