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前三讲精彩内容回顾
来源: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10月18日,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首场专题讲座在北京大学开讲,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优越性”为主题,与300余名北京大学师生热烈互动,共话法治。
张军寄语北京大学师生,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理解和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优越性,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接续奋斗,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贡献力量。
张军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巨大成功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充分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必须坚定“四个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不简单地否认、排斥借鉴别国的司法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还在不断健全发展完善中。”张军说,好的制度并不意味着完美,能够适应本国国情并随之不断发展的制度才是最富生命力的。我们的司法制度还有不少体制机制上不完善的地方,需要通过改革来解决。当前,司法机关正在以“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目标,努力解决司法制度落实中跟不上的诸多问题。这项伟大的事业需要更多高素质法治人才参与,在座的老师同学们欣逢其时,重任在肩。
在专题报告互动环节,先后有5位法学本科、硕士、博士生提问。
“请问您如何看待法治与人治的关系?”“人治过去有优势,法治现在有优势,必须坚定不移奉行法治,同时在法治规则下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张军就法治与人治的关系、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从严治党的关系、司法机关为大局服务会不会影响司法公正、行政检察职能等问题进行详细解答。
“再来一个嘛!”看到同学们还意犹未尽,张军向主持人建议。最后一个问题是司法解释,张军详细回应后说,“建议你的博士论文就研究这个问题,我们会给你提供支持!”会场发出会心的笑声。
据了解,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由中央政法委会同教育部、中央政法各单位共同创办,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法治人才培养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培养造就又红又专的高素质法治人才,引导法学院校师生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法治中国、平安中国建设贡献才智。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将首先在16所国内知名法学院校举办,北京大学为首站。
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副秘书长景汉朝、王洪祥、雷东生,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童建明和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邱水平主持。
(文字:姜洪 图片:程丁 编辑:薛永利)
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走进清华大学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为师生作专题讲座
11月6日,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走进清华大学。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围绕“新时代中国法院司法体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作专题讲座,与清华大学600多名师生互动交流。
图为 11月6日,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走进清华大学。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围绕“新时代中国法院司法体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作专题讲座。孙若丰 摄
周强在讲座中表示,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司法解决纠纷的过程,本质上讲是寻找事实、寻找法律的过程。人民法院要在解决好寻找事实、寻找法律这一基本问题的基础上,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准确认定事实,精准适用法律,作出公正裁判,实现公平正义。这必须依靠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人民法院近些年将司法体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作为整体工作的“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推动审判执行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周强从世界银行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讲起,我国营商环境排名跃居全球第31位,与人民法院工作密切相关的“执行合同”“办理破产”“保护中小投资者”三项指标表现突出,这反映了中国法院在司法质量、效率、透明度和公信力上取得的长足进步,体现了司法体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取得的最新成就。
在讲到司法体制改革时,周强首先回答了“为什么改” “改什么”“怎么改”三个关键问题,阐释了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总目标、目的、根本尺度和根本标准。从司法责任制改革、人民法院组织体系改革、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到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执行工作体制机制改革、深化司法公开,从世界执行大会通过的《上海宣言》到世界互联网大会达成的《乌镇共识》,师生们沉浸其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优越性有了更真切的感受和更强烈的认同。
智慧法院建设是近年来人民法院工作的一大亮点,也是师生们特别关注的内容。周强重点从智慧审判、智慧执行、智慧服务、智慧管理四个方面介绍了智慧法院建设成果。人民法院司法区块链统一平台、“1+2+N”执行信息化系统、网上诉讼服务平台、移动微法院、司法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等,这些审判执行工作智能化成果的应用,给师生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讲座最后,周强强调,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推动人民法院工作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人民法院的生动实践。做好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以智慧法院建设为动力,坚持以队伍建设为保障。在展望未来的智能化法院、法学研究新课题后,他谈到,面向未来,信息化将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无限可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前景无限广阔。他深情寄语当代法科学子,要根植中国丰富的司法实践,研究解决中国司法问题,全身心投入到中国法治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去。
这次讲座,依托信息技术积极创新PPT形式,充分运用高科技、智能化的融媒体演示手段,将现代科技与司法工作深度融合的成果进行了可视化展示,以案例、视频、连线、大数据分析图表等方式,增强了授课内容科技感、互动性,拓展了讲座内容,便于师生更加全面把握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体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成果。讲座还演示了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北京互联网法院、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的科技应用场景,令人耳目一新。同时,也让广大师生更加全面了解了法治中国建设新成就。授课前,最高人民法院还面向法学院校专门开展了在线问卷调查,主动了解老师和同学们对人民法院工作及本次授课的关切,反馈非常踊跃。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提问,内容涉及司法责任制改革、互联网司法新模式、区块链技术在司法工作中的应用等,周强一一作了回答。
图为 专题讲座现场。孙若丰 摄
此次授课是中央政法委会同教育部、中央政法各单位共同创办的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活动之一。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副秘书长景汉朝、王洪祥、雷东生,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马世忠和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主持。
图为刘振宇。李光印 摄
李光印 摄
李光印 摄
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走进对外经贸大学,司法部副部长刘振宇以“中国特色人民调解制度的传承与发展”为主题,与400余名对外经贸大学师生交流互动。
刘振宇以一起真实发生的调解案例开头,生动阐释了什么是人民调解,人民调解的突出特点有哪些。刘振宇强调,做好人民调解工作,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需要,是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需要,是完善矛盾纠纷多元解机制的需要。
人民调解源于我国古代民间调解“和为贵”“止讼息争”的传统。通过回顾人民调解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历程,刘振宇自信地说,人民调解制度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创造”,它根植中国大地,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广泛的群众基础,党的领导、人民立场、服务大局、灵活便捷、不收费用、不伤感情,是中国特色人民调解制度的优越性和生命力所在。
对于怎么做好人民调解,刘振宇从调什么、谁来调、怎么调三个方面作了分享。他介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矛盾纠纷的主体日益多元,类型日趋多样,人民调解的工作范围在不断扩大,从传统的婚姻家庭、邻里、房屋宅基地、生产经营等常见多发的矛盾纠纷,逐渐向医疗、道路交通、劳动争议、物业、消费、旅游、金融、保险、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互联网等领域拓展。
刘振宇用大量图片、事例和数字,全面展示了人民调解组织、队伍的现状以及近年来的发展变化,使师生们耳目一新。他还介绍了人民调解的基本原则、调解程序和人民调解协议的效力。
如何推进新时代人民调解工作创新发展?刘振宇给出了答案,要坚持和强化依法调解、预防为主、融合联动工作理念,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的工作机制,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在调解工作中的运用。
刘振宇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会精神,切实加强人民调解组织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调解工作水平,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在互动环节,老师和同学们踊跃提问,内容涉及如何更好地发挥人民调解作用、人民调解工作保障等,刘振宇逐一作了回答。他还希望有兴趣的老师和同学加入人民调解员队伍,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为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作出贡献。
此次授课是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走进高校的第三场。中央政法委、司法部和教育部有关部门和对外经贸大学负责人出席。(李阳)
北京大学2020年科研经费博士研究生专项招生计划招生简章、招生目录
免学费!宁波诺丁汉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2020年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招生简章
澳门城市大学2020/2021 学年全日制硕/博士研究生招生进行中